母亲影展2023开幕 |「家庭战场」开场!
『家庭战争』单元策展语
家?作为一个人走向社会的母体,是从「母亲」具体的身份向一个既微观又广袤的穹宇迈出的一小步。
个人自我的成长
亲密关系的理解
代际之间的错位
……
在这个被各种概念填充的实践场,也是落到不同个体的细枝末节的生活填埋场:
一张沙发的摆放
一餐家常菜的共食
一次唾沫交错的对话
……
包括开幕片在内的四位作者,在这个叫做家的实体空间中用创作掀起了一场锋利也温柔的硝烟。在这片家庭战场中,炮火无疑都有具体的对象,但掀起之人面对这其中的暴力、婚姻、生育、禁忌、客厅……只是切口,最终要抵达的,是一份对于自我回应的协议。
——刘晓倩+戴旭
《五花肉的滋味》
开幕片 | 张映玲
作者的话
《五花肉的滋味》是什么样的?酸溜溜,麻噜噜,还是甜蜜蜜?在参加妈妈工作坊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拍摄了我生活的滋味。
作者简介
网名我爱五花肉,原名张映玲,70年生人,21年开始拍摄,2022年和儿子完成《两地书》。
《21》
梁韵婷 | 30min
作者的话
在离异家庭和再婚家庭夹缝中成长的我,因家庭的生活琐碎,激化了母亲与继父已有的矛盾,最终他们选择了离婚。
后来,我和我的母亲搬离并尝试开始新的生活。
作者简介
梁韵婷,生于2000年,来自广东广州,本科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 2018 级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
本次影片是毕业作品,第一次进行完整的创作表达。在 2019-2021 期间前后参与大小剧组参与实践。
选片人说
郭一骄:二度走出家庭的母亲,21年新民法典实施后离婚的娜拉。生活就是,不经意间,成了闯入的“恐怖分子”。喜欢妈妈,好几个段落都好有意味。
胡涛:“家庭”成为某种不断去寻找的去辨识的地方,作者敏感细腻地捕捉到家庭的细节,关于监控、偷拍等作者采用的一些非常规纪录,仿佛是作者内心在确认这个“家庭”的真实性。但是,“家庭”既是父母也是作者共同建立的,彼此影响、彼此联结。这是关于个人与家庭关系很有启发的一部片子。
章梦奇:是一部贯穿作者意识的影片,每一场景都如同一场处心积虑的戏,让人难免心惊这是预谋还是凑巧。看得出作者不用常规叙事套路,但是叙事反而成为她钻入生活间隙的障碍。恍惚间觉得作者婷婷就是杨德昌《一一》中的婷婷,那个“从中作梗”的小姑娘,怀揣着内疚与“图谋不轨”成为现实中最冷眼的人。
《胎记》
吴凡 | 35min
作者的话
虽然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正如移民二代一样,第一代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父母惯于将社会的弱肉强食带入家庭,导致孩子的成长环境比社会还严峻,由此孩子的精神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吴凡不能忍受自己的父母,痛苦的回忆包裹着她,甚至只要医生提起“父亲”二字她就会开始哭泣,强烈的ptsd让她倍感痛苦。毕业后,她一边迷茫地漂泊,一边寻找与父母的和解之路。
作者简介
2000年生人,18级北京邮电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女生,安徽人,目前从事英文翻译工作。
2019-至今 公众号“毅安说”,内容包括诗歌和散文。
2022创作作品《服务者》
选片人说
胡涛:影片的前半部分让我惊叹。我去过精神治疗医院,那里有非常多年纪轻轻的小孩,初中生、高中生排着队进诊疗室;家庭的日常里夹杂着隐而不见的一种东西,裹挟着人的成长,吞噬着人的精神。这一切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想这部影片只是一个切面,也许无法摆脱、治愈、拯救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想要的样子,但是通过写作和创作可以审视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这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我们的生命源于父母,也需要警惕我们的人生也有可能葬于父母。
王凯:开始我是去看作者想克服和揭露的东西,因为作者似乎想得挺成熟了,给母亲分析情感里的控制关系,这些年网络上对这类知识的传播频率也是很高(所以对我这个89年的来说,她的表达会让我有“早熟”的感觉),后面慢慢演变出作者与之的一种共生关系,我不是很快能辨识,我便开始联想到这些年外部世界的变化——“和解”可能是个过度使用的词——其它选项还有多少?我其实在想,80,90年代很挣扎想表达某些东西和状态,在00代看来,是不是慢慢出现了一种轻车熟路了?更容易有可能性变成一种类型化的东西了。
李新月:作者的记忆和观察很细腻,从与父母的日常相处、记忆和叙述中描述出一种在父母爱的控制中的恐惧和创伤。作者已经坦诚并勇敢直面自己在家庭中的困惑、痛苦,但在影片的一手材料和作者所传递出的感受之间有一层偏差。在看似与父母走向理解的过程中,我会感觉“对话”没有真正发生。“母亲影展”像一个炼炉,在家庭中冶炼过的作者们再来影展中邀请大家一起继续炼,从这个角度想,作者主动跨出一步,以庭作为镜子或许可以产生难得的真实对话,希望这不是一次非常规放映与映后问答交流。
《父女对话》
徐艺函 | 117min
作者的话
这个片子主角是我和我父亲,一次父女之间的对话私录像。因父亲在我处于婚姻变故时均保持沉默这件事,几年来一直是我的一桩心结,我很想知道他的感受和想法,故而开启这次对话。
对话发生于2019年初冬,母亲去世后,我和父亲长年无交流的紧张关系不再有缓冲地带,我希望借此拓展女儿和父亲的对话空间,也由此拖拽出父女各自在父权制环境下的性别与身份的困境。
我爸并非传统意义上强有力的父亲,婚姻多年在我妈的强势之下,日渐沉默寡言,面露难色,年轻时爱好的诗文、书法、画画长年搁浅,对话中一再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婚姻家庭结构中各成员的压抑和痛苦,在家庭内部无法被消解,仿佛拨开之后,谁都是其中的受害者,我只好将之记录下来,作为谜题,呈现给有可能负责的遥远公正者。
将个人问题,作品化、公共化,能够赋予我触及现实困境的能量,并锻炼一种体验者与观察者并存的视角,使无处安放的心结在除了忍耐、压抑之外,得到表露和处理,这个方法我后来分享在接下来的唤醒计划中。
作者简介
连云港人,1989年生,工作生活于南京,陶瓷艺术家,写作者。2016年成立徐艺函工作室,2020年发起唤醒计划。2022年启动“起风了”社区陪伴计划,致力于通过艺术行动观察、反思与呈现真实个体经验,促成不同主体经验的互见、对话、共处,体认和修建我们共同身处的世界,最终打开更柔韧的文化理解空间。
个展:
2022年 “说吧,月光”徐艺函个人作品展 问象艺术空间 南京
2017年 “寻找海洋”徐艺函个人作品展 和光陶社画廊南京
群展:
2022年 “陆地微光”可见光艺术空间 上海
2020年 “游戏之作”青年艺术展 PUSPACE 空间 南京2019年 “界尚”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 山东2017年 “日常之美,一席之地”生活艺术展 上海
选片人说
胡涛:长大后很少促膝长谈的一对父女,坐下来谈了一场话,似乎要把人生种种症结都要理清,话头很多,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尊重与被尊重……这不是一场谈话可以完成的共识,但是一切可能从谈话开始,我觉得这是一个开始,父女之间不欢而散说明存在着再次谈论的必要。
刘晓倩:从全片来看,场景极其简单,就是客厅这一空间场所,采用这种极简的室内空间却构成了一种作者独特的风格。包括客厅放着的钟表,指针一点一点在父女的对话中走动,时间在这一固定的空间中也参与进了其中,时间和空间融合在一起;作者在创作者和女儿的两种角色中叠合、分裂,很独特。
庄炜:太勇敢了!这样的对话我拍了很多,都不敢回看,更别说做成作品了。婚姻受害者回到原生家庭找爱,两个高度相似的人拧着一股死结。一方觉得爱与付出=忍耐与金钱,并且觉得自己作为男人仁至义尽,另一个觉得爱与付出就是真的关心体贴,然而并没有任何一方主动先付出了关心体贴,没有人真的做出了有益于关系的自我改变。更有意思的是父亲的形象(皮大衣外披、二郎腿坐),因为在这场对话里父亲自我暴露了太多,他对女儿的坦诚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困境,而这种困境又是如此有代表性。他口中的社会、国家让他学会了能伸能缩,学会改变不了就只能忍耐接受的,忍耐的能力多少成为了此处的丛林法则。他诚心维护的传统也没有带给他任何的释放出口,女儿和朋友圈反倒成了短暂的倾诉对象。“和谐社会”无法带给他真正的内心和谐。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