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丨同润科投董事长马衍金采访记:“十年——春华秋实,一起向未来”系列第六期
有人说我们的理念很“清华”,我觉得每一个人所受到的教育一定会影响他的思想和理念,进而影响他的行动和习惯。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2022年是清华经管EMBA2012同学入学的第十年,十年的时光沉淀下来的是个人与企业的成长,是同学间的情谊,是对清华精神更深的理解与实践。2022年,清华经管EMBA2012级北京校友会推出“十年——春华秋实,一起向未来”系列校友采访,对入学清华十年回顾与总结,通过对校友的故事讲述和记录了校友们的奋斗历程和人生故事,这一股生生不息奔腾着的力量,在清华园行健不息,播撒向奋进年代的星辰大海。
——清华经管EMBA2012级校友
同润科投董事长 马衍金
近年来,“硬科技”成为资本市场的高频词,并跃升为黄金赛道。
据CVSource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中国VC/PE市场IT及信息化、医疗健康、制造业等三个“硬科技”行业,分别以1477、1829、1157笔融资领跑整个市场,同时这三个行业也是融资金额最多的,累计达到1010.66亿美元,占比过半。
国家政策导向和转型升级需求让科技产业机会迸发,硬科技在一年之内成为“显学”,投资人纷纷涌入。已经成功布局并精准深耕硬科技赛道的投资人被称为“罗马城的老居民”,同润科投就是在这个“罗马”安家的机构。
同润科投成立于2013年,自创立起一直致力于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领域的早期投资,并践行“助力科技产业化,成就科技创业者”的企业使命。公司创始人马衍金是清华经管EMBA2012级校友,谈起十年创投路,他说源于一个朴素的转型思想。
有人说,同润科投能够并准确预判风口的到来,一定是提前嗅到了什么,或是背后有高人指点。马衍金校友却说,同润科投的立身其实是源于与清华的一段缘分。
2012年,马衍金来到清华读书,成为清华经管学院EMBA校友。彼时,已在事业上打拼多年的他,心中怀揣一个简单的夙愿:“就是要试探着找到一件比较市场化的单纯一点的事情做。”经过种种努力,机缘巧合之下一个令人激动的创业方向出现了。
“当了解到中国的科技产业化现状和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瓶颈时,当看到众多创业者面对起步资金的窘境和初创企业管理的困惑时,我想我应该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早期科创企业投资是一个非常开放和市场化属性非常强的行业,这正好符合我的期许,我觉得是时候正式开始了。”马衍金校友不无兴奋地回顾起同润科投的初创经历。
2013年,当时的大环境是互联网热潮席卷资本市场,阿里、新浪、京东、陌陌等巨头相继赴美上市,国内互联网创业和投资热情高涨,但市场上的硬核科技项目却少得可怜,各路演场所很难看到硬科技的身影。
市场普遍认为硬科技行业投资周期长、风险高、难度大。在彼时的环境下开始硬科技投资,同润科投显得卓尔不群却又难以被理解。但是认定方向,便不犹疑。资本市场风云际会,十年一剑。同润科投在坚守中等来了行业的春天,投资业绩开始显现。
根据2021年多家券商对同润科投所投项目做的上市路线图来看,同润科投所投企业中的6家计划先后于2024、2025年上市,后续还有更多所投项目陆续跟进上市,在同润科投成立11到12周年的时候将形成一个大的周期循环。
马衍金校友说,从理想到现实的路是艰辛而快乐的。回顾十年创业历程,清华的读书经历是基石,是动因,更是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还记得老师和同学们帮我做可行性分析、筹备启动资金、确立经营管理战略,尤其是高健老师对我的毕业论文《科创企业投资探索》严格把关,七评七改,从理论上为我们公司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让同润科投能够被打造成为一家有鲜明特色的早期科创投资机构。”
如果我们对比市场上各家投资机构,就会发现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润科投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投资策略和投后管理上。
“投资策略上的特色,就整个投资链条来讲,首先就是投资标准。同润科投从不强调所投项目的市场规模,我们对项目的价值判断是从技术端出发,如果标的项目公司技术先进且成熟,那再看它解决的问题痛点,这个时候市场规模不重要,细分领域,全新的产品,市场没有占有率甚至市场上还没见到都是正常的,企业的目标不在于现有市场规模而应该是瞄准潜在细分市场的垄断地位。
“同润科投的初心是助力科技产业化,我们的钱一定要给那些能够以科技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公司,而不仅仅是追求财务回报。在这样的理念驱动下,同润科投投了一些看似冷门的项目,而实际上这些冷门项目正是我们的价值体现,财务回报远没有做这件事本身的意义重大。我们相信,只要投的项目是真正有意义的,最后的回报也一定不会差。有人说我们的理念很‘清华’,我觉得每一个人所受到的教育一定会影响他的思想和理念,进而影响他的行动和习惯。”
马衍金校友说,同润科投一直在追求一个理想,就是打造一个民主化制度化的创业平台,让平台上的人能够感受到最大的自由和公平,现在这个愿景已经基本实现了。
“在同润科投公司内部,目前同事们遇到的大事小事已经不需要问主管,因为几乎找不到制度里没有规定的事情,公司已经实现了比较完整的制度化;而且制度全是由下而上建立起来的,每一条制度都是一线人员提出来的,这是一套完整的民主化的制度内容和流程。
“举例来说,项目投资管理流程的九个环节中有八个是投资经理自己决定的,管理给予的宽松度和合作搭配自主都是市场上没有的,每个人就‘自由’而言已经提不出要求。同时,以股权激励为核心的按能分配机制已经让大家感觉‘公平’是不需要再争取的东西。这一切都源自清华一个古老的理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同润科投认为,企业管理的任务就是让每一名员工都有自由的思考进而肆意奔放的发挥自己。
“同润科投也将这一理念放大到所投企业中,以自身公司的实际案例来解决所投企业管理的具体问题。”
同润科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精细化的投后管理。
从投资周期来看,一个项目从天使轮到上市,期间八到十年的过程中,投后管理占了八成以上的时间。针对科技型创业者企业管理能力偏弱的问题,高频率的投后服务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帮助企业对接融资、销售资源、项目落地等方面,对早期科创投资机构要求极高,好的投后管理不但有利于所投企业发展,还起到反哺投资机构退出、募资和投资各环节的作用。
“同润科投会视被投企业情况,每半年或一年对企业做经营管理审查,审查由同润科投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同润科投自己的风控委员会三方共同完成。会对企业半年或一年内的经营风险进行梳理,梳理完毕后,根据风险程度出具意见,如果涉及到投资协议,违反投资协议、违反约定的,会要求必须改正。如果是建设性的意见,会给企业具体建议,一般都会在股东会上以议案的形式提出。”
同润科投会将投后管理做得这么精细化,做到“保姆级”服务,也与它的激励机制有关。
“从行业投资阶段来看,早期投资的投后管理至关重要。一家投资机构,可能老板能意识到投后管理的重要性,但作为具体执行人的投资经理可能很排斥,究其原因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投后管理中很多时候机构的利益和被投企业创始团队是冲突的,需要去协调很多难处理的事,而这种事不是谁都想去干,执行就成了一大难题。
“但是在同润科投,这不是很大的问题,激励机制会促进投后管理高效实现。
“在同润科投,获得项目、调研项目、合作调研、跟谁合作成立项目部,整个过程投资经理决策自主权非常大。除了在投委会上用投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他的都是投资经理说了算。
“公司投资的项目会给投资经理相应的股份,还要求投资经理自己跟投,从而使投资机构和投资经理的利益高度一致起来。
“投资经理在投后管理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比如,项目方刚开始创业总想着先把业务跑起来,财务规范、法务规范、股东关系都不予重视。这样往往跑得越快摔得越惨,所以这些事都需要投资经理去协调处理。同润科投的激励机制就摆在这里,投资经理肯定是要让这些企业发展好,就是再难他们也要去办,在投后管理上会投入大量精力,做精做优,最终达到双赢。”
最近几年,科创环境不断改善。2021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将科技创新作为重点任务,增加政策扶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将“加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力度”作为重点,推动科学技术人员将科技成果进行商业转化。从2019年的科创板到2021年的北交所新政,实则都是在鼓励更多的硬科技企业上市,整个社会对科技创业的认知越来越高,2021年更是迎来爆发。
2021年是过去十年甚至更长周期结构性转折的一年。投资热潮“脱虚向实”,从模式创新向科技创新转移的趋势已十分明显。推动科技创业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常态,如果科技创业是常态,那么对应的,科技投资也应该是常态。
做了这些年科创投资,马衍金校友经常被科创企业的创始团队感动着,也激励着。“这些创业者都是非常有理想、有情怀的人,他们大都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创业主要是为了那份不曾泯灭的理想,为了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是理想和价值观在支撑创业者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那么,同润科投就要做他们创业人生的启明星,和他们一同迎风沐雨,给科创产业带去雨露润泽,以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内容来源:清华经管EMBA2012级北京校友会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