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诺如、新冠等病毒流行,小心儿童发生心肌炎!
病毒是急性心肌炎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因。现已知有20余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病毒种类主要是肠道和呼吸道病毒。目前,正处于甲流、诺如病毒,新冠病毒的高发期,易感儿童需警惕病毒感染引发的心肌炎。
儿童心肌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和一般表现
1/3-1/2患儿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症状,如发热、胸闷、胸痛、呼吸急促、咳嗽气喘、咽痛、全身不适、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可持续数日至3周,然后出现心脏表现:无原因的心动过速、低血压、晕厥等。常伴关节痛、肌痛不适、易疲劳、苍白、食欲不振等。
2.一般表现
➤心脏症状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仅表现心电图异常。一般病例表现为精神不振,苍白乏力、多汗,“长出气”等。
➤年长儿可自诉头晕、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不适和疼痛。
➤多数患者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可闻及第三、四心音及奔马律。心率多增快,也可过缓。心律失常多见。一般无器质性杂音,有时心尖部可闻及Ⅰ-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或有心包积液体征。
3.重症病例表现
➤重症患儿可出现水肿、活动受限、气急、发绀、肺部湿啰音、心脏扩大及肝脾大等心功能不全表现。
➤发病急骤者可发生急性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脑综合征‚甚至发生猝死。出现心源性休克者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四肢湿冷。
4.新生儿心肌炎
➤母亲患病毒感染可传播给胎儿。新生儿生后数小时即可发病。大多在生后2周内出现症状,且累及多个脏器,表现为心肌炎、肝炎、脑炎。病初可先有腹泻,吮乳少或骤然呕吐、烦躁、不吃,迅速出现面色灰白,嗜睡、气急、发绀,有时伴黄疸,进而出现昏迷、惊厥或休克。
➤体格检查可有颈项强直、心脏增大、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奔马律,一般无杂音,肝脾大。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增高,病情进展迅速,可于数小时内死亡。
儿童心肌炎如何诊断?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提出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符合心肌炎主要诊断临床依据≥3条,或主要临床诊断依据2条+次要临床诊断依据≥3条并除外其他疾病,可以临床诊断心肌炎。
主要临床诊断包括:
(1) 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 心脏扩大;
(3)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或I(cTnI或cTnT)或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伴动态变化;
(4)显著心电图改变(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
(5)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呈典型心肌炎改变。
次要临床诊断包括:
(1) 前驱感染史,如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病毒感染史;
(2) 胸闷、胸痛、心悸、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或发灰、腹痛等(至少2项),小婴儿可有拒乳、发绀、四肢凉等;
(3)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
(4) 心电图轻度异常;
(5) 抗心肌抗体阳性。
儿童心肌炎如何治疗?
治疗主要包括传统对症支持,卧床休息、液体管理、抗病毒、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以及体外机械循环生命支持。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患儿应卧床休息至少6个月,尽量保持安静,减轻心脏负荷,并且6个月后需详细评估病情,明确有无心律失常发作后逐步增加活动量。
2. 药物治疗
奥司他韦、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疗效;辅酶Q10对受病毒感染心肌有保护作用。同时防治诱因,尤其是细菌感染,一旦发生,及时治疗。
3. 免疫治疗
对于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时,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免疫反应,防止心肌细胞进一步受损。但免疫抑制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对整个机体免疫应答产生影响,使机体免疫力降低,造成感染加重、心肌细胞进一步受损,故目前对于应用免疫抑制剂疗法仍存在一定争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