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亚裔传统月,美国多元文化集团“我们的故事”征集中,今年主题:孩子篇!
我們的故事2023 – 孩子篇
去年5月的成功 – 敞開心扉的交流,那些故事,那場演出“2022 我們的故事聯歡會”,那些反響…這是一個偉大的工程。
今年主題 – 下一代,他們絕對有獨特的經歷,除了與上一代的思維,語言,社會,文化,政治不同,還要面對:我是誰,如何與父母相處,異族同學,學習,找工作,成立家庭等壓力等問題。但他們不是我們的主要受衆,所以希望家長的參與和鼓勵。
也許是你從來沒想過要做的事情(這就是你人生的第一次,比如中迅的10個故事,也是因爲這個活動引發出來的),
也許你對自己說:我沒有故事啊(不可能,故事的定義不是好萊塢電影,而是那個讓你難忘的記憶,平凡的故事最有共鳴,每次朋友聚會都是故事交換),
也許你不知道怎麽講(這是挑戰,想象飯後對好友敍述),
爲了一個更大的目的:口述歷史的保存(身邊的朋友交往多年,全然不知他們的經歷),此事需要有心人。尚未聽説有學者在做。大家也不清楚什麽書是亞裔口述歷史的名著。如果加上其他亞裔國家移民,則會浩瀚!
中文不好,沒關係
不想參與,沒辦法
孩子們是有志向的一代,要鼓勵他們出聲
不是簡歷是經歷(名校、律師)
不是炫耀是真實(年薪、豪宅)
“有一天”,“那年夏天”,“有一次”,
一、 我們歡迎所有華人繼續用音像的方式提供他們在美國難忘的經歷,入選故事可在電台或電視台播出。
二、 但這次徵集故事的重點將放在第二代華人移民身上,希望出生在美國,或隨父母來美的一代人,講述他們的一個或幾個難忘的經歷。
三、 當然,任何移民的故事,我們照樣歡迎,不一定是第二代移民。
四、 由於時間的限制,不管是第一代還是第二代華人移民的故事,都需要用類似“有一次”,“有一天”,“讓我最難忘的一件事是…”,“我爲什麽選擇做這件事”,“我決定從事這個工作的原因是…”等,縮小故事範圍的敘述方式,講出具體的故事,而不是個人整體簡歷。
五、 我們要求所有故事必須用中文敘述。考慮到一些出生在這裡的第二代或第三代華人,有些很可能中文能力有限,我們願意接受他們的父母或朋友用中文以第三人稱代為講述。舉例:“我女兒叫某某,現在是… 她小時候,有一次…”,“我兒子叫,目前在… 工作,他在上大學的時候遇到過這樣一件事…”等。
六、 可用手機錄音或錄影。如錄影,請用手機橫屏拍攝。
七、 所有故事都請發到[email protected] 電子郵箱。
八、 三月份的時候,電台開始播出一些已經錄製完成的故事,作為樣板先播出,讓大眾進一步了解具體做法。
故事收集和錄製注意事項:
一定要有故事或經歷,而不是個人簡歷(上了什麽名校,在什麽大公司工作等),強調具體事件。 如果是家長敍述,最好得到孩子的同意。 如果錄影,請注意:
故事内容不求轟轟烈烈,只求個人經歷 – 怎麽學的中文,和家長有什麽“代溝”,和同學的交往,種族體驗,上學或求職的難忘故事,兩种文化的比較等。 開頭可以先自我介紹:姓名(Emily),目前身份(9年級學生,電腦程序員),爲什麽會中文(15嵗來美國,出生在美國但家裏講中文),開始故事。 時間長短基本沒有限制,但一個故事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如果有很多故事,可以分開錄製。上次有聽衆提供很多故事,都是分開發送的。 我們剪接完成後,5月份整月在不同時段播出。 紐約、洛杉磯同步播出。 之後保留在1300電台網站。
孩子們的故事是我們了解他們的窗口或途徑,他們的世界是《天馬行空》的宇宙,我們需要鑰匙進入。正如他們對美國的接受,文化的認同,理想的追求,也許和父母是不一樣的。上一代人,不管是身無分文還是投資移民,來到這個國家的時候,帶來的是已成型的世界觀,其中不乏對我們選擇居住的這個國家的強烈的反感。孩子們出生或在這裡長大,對尊重個人選擇,環保,族裔平等,職業選擇,政治法律的理解,都自成一體。
他們的故事講出來,其實也是告訴上一代人:你們不容易,我們也不容易。
但如果不講,很可能就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永遠流失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