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155字,阅读约需6分钟]
这两天,迫于月底前必须达成减重到90kg的任务,以及前几个月比较摆烂没有真正重视,导致这个月刷脂刷的比较疯狂,像极了前几年因为环保压力没有重视,被迫拉闸限电补环保欠账的地区……
这一个月基本每天运动量都在1500卡左右,不过体重的确是咔咔咔的往下,但是体脂率却卡在那里不变。
照理说,过去一个月每天都在做热量缺口,精准的算出了每天的热量缺口。过去30天,基本上做出了30000卡的热量缺口。照理说,最差最差也应该能减掉4kg的体脂。
但是体脂秤上的数字却丝毫不动,甚至哪天赶上“高碳日”,体脂秤上显示脂肪还涨了二两,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周,圆方都有一些小绝望,难道是年龄大了,一运动只掉肌肉,不掉脂肪?这也不科学呀……在过去很长时间,衡量一个地方的金融体系是否健康,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做巴塞尔体系。
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自1975年至今所制定发布的一系列原则、协议、标准和建议的统称,是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的中央银行统一监管的有机文件体系,因此,称为巴塞尔文件体系(Basle Framework),也是国际金融界的规则,对所有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机构有重大影响。这个巴塞尔协议历经了几个版本,1975年签署的协议,对海外银行监管责任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监管的重点是现金流量与偿付能力,这是国际银行业监管机构第一次联合对成员国国际商业银行实施监管。而后续的1983年,1988年,1992年,1997年基本上都是阐明一个主题:任何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
也就是说,各个国家随着巴塞尔协议的逐步完善也逐步的移交了一部分的“金融主权”。在昨天的文章《美国加息从来不是为了控制通胀!》里面提到了韩国,是如何被美国“放水”“收水”“降息”“加息”组合拳收割的。而能被收割的关键也离不开这一系列“美国制定的金融规则”的“助力”。
1997年12月,韩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83亿美元的援助后,开始了IMF建议的一系列改革。1997年底,韩国25家商业银行中的12家因不能满足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比率的要求,不得不向金融监督委员会(FSC)提交自我修复计划。
金融监督委员会把他们分为3种类型:不满意、基本满意和满意。其中5家银行的修复计划被评为“不满意”,并被政府关闭,其资产和负债以代理形式被转移到5家收购银行;另外7家银行鉴于其完成金融监督委员会提出的修正行为被评为“基本满意”。截至1999年底,已有199家金融机构被清理,80家被合并,还有68家的经营许可被暂停。
其中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韩国第一银行与汉城银行。
韩国第一银行与汉城银行金融资产规模庞大。韩国政府唯恐其倒闭而引发金融体系崩溃的连锁反应,1997年12月22日,货币政策委员会要求这两家银行提交经营正常化计划,财经部和KDIC(韩国有款保险公司)注入公共资金,提高其资本充足率至8%。
其后,韩国政府将韩国第一银行50.99%的股权协议售与美国的新桥投资,汉城银行也协议由江丰银行收购。
1997年以前,韩国政府规定外资对韩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这个比例几乎微乎其微。
而金融危机以后,为补充国内资金的不足,韩国制定了《外国人投资促进法》,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等)市场完全向外资开放,取消了外国人对金融企业投资所占股份的比例限制。
外资占韩国银行市场的比重立刻直线上升:1998年为6%,1999年便翻了一番,2004年达到33.7%,7年里竟增长了5倍,而且在韩国最大的几家银行都掌握了60~70%的股份2003年10月,美国私募投资基金龙星基金以1.32万亿韩元收购了韩国外换银行50.5%的股份。2006年5月,竟拟以近6万亿韩元的高价转让给韩国国内最大的国民银行。仅仅30个月,龙星基金就获得了4.5万亿韩元,超过四倍的差价收益。
所以你看,这些“金融资产”是垃圾还是财富,主要取决于“标准”是谁制定的。而韩国的损失就是丧失了金融主权,同时全盘接收美国制定的金融规则的结果。
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如果测量标准控制在他人手里,那么真是说你健康就健康,说你肥胖就肥胖,那么,他人给你开什么药方,你不就不知不觉的服下这个药方了么!
小伙伴们可以看到,在3.17号体脂率还是27.5%,不过到了3.18号体脂率就变成了19.9%。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圆方换了一个新的更专业的八电极的体脂秤,有了一套新的评价标准。
听党话,跟党走
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止全球复苏进程放缓甚至中断。主要发达国家要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避免政策负面效应外溢,避免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冲击。事实一再证明,制裁是“回旋镖”、“双刃剑”,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利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肆意制裁,终将损人害己,使世界人民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