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开了个小公司,母亲会帮忙当厨子,做饭给大家吃。妈妈居然能记住每个员工的口味偏好,比如有个小女孩不吃葱,妈妈会单独给她包一些没有葱花的包子。所以在大家眼里,小颖妈妈一定是个对人关怀备至的母亲。但说到这里,小颖却有些生气,因为——妈妈偏偏记不住她的口味。比如,小颖不吃香菜,妈妈就总是往菜里放,这不是一两顿饭的事,三十多年都如此。在小颖的成长过程中,类似这样“不被记住”的场景,数不胜数:童年暑假,表弟来家里住,妈妈记得表弟喜欢看的动画,却从不关心小颖爱看什么;有一次几个家庭去春游,妈妈鞍前马后地给大家照料吃喝,却只让小颖自个儿去玩;亲戚家孩子捡小橘子卖钱,给父母减轻负担,妈妈经常说这件事,却不提小颖付出……
仿佛在妈妈的心中,可以装下任何人的需要与喜爱,却唯独容不下自己的女儿。反观现实中的许多父母,我发现类似小颖妈妈的案例,并不在少数。换而言之,他们对待外人和对待自己人的态度,常常处于一种分裂中。为了能吃饱饭,她六七岁就去田里干农活,回家就是照顾弟弟妹妹。由于长辈重男轻女的观念,小颖妈妈早早辍学,小小年纪就替母亲承担了家中的「照顾者」角色,比如:这样的环境下,小颖妈妈觉得:我只要照顾好大家,就能获得父母的肯定和表扬。在那年代,大人们满足温饱都已十分艰难,很少照顾到心理需求。有时候,小颖妈妈见父母很苦很累,想给他们捶背聊天;小颖妈妈把一切家务打点好,希望父母开门一瞬间,满怀欣喜地夸奖;最终,她作为一个孩子应有的被爱,被关注,被理解,被共情,被认可……统统都没有体验过。用心理学的视角看,小颖妈妈受到了严重的「情感忽视」。于是,她跑去跟外婆睡,感觉还是外婆的床比较软,仿佛回到童年的感觉。小颖注意到妈妈讲这件事的时候,表情是有一些不好意思的。因为曾经受过的「情感忽视」,一直是妈妈童年的缺口。小颖妈妈长大后,作为一个照顾者,为了寻求价值确认,表面上不断地对别人好。她对外人的好是为了讨喜,但内心真实的「淡漠」无从释放;而对亲人,便把他们作为“窗口”,将「淡漠」施展给了女儿。另外,她由于从小被忽视,成为母亲后,也会继承上一段母女的相处模式;以上,就是小颖妈妈对外人态度 VS. 对自己人态度,形成分裂的根本原因。 好妈妈背后那么长大以后,由于缺乏爱的支撑,通常也无法用爱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换句话说,小颖妈妈所表现的“好”背后,并没有发自内心的爱意,而是一种深深的「匮乏」。她对别人好是有意图的,她把自己包装成最好的样子,是为了被认可和接纳。平时偶尔接触,你会觉得:“她真好啊!客气大方,爱帮助人,心思缜密。”然而深入熟悉,你会发现这个人很“功利”,对待朋友并不真诚,甚至性格难以捉摸。比如,有一次小颖妈妈亲手做马蹄糕,带去弟弟公司给大家吃。大家工作比较忙,于是把甜点放在冰箱里,几天才吃完。但小颖妈妈觉得,她没有立即得到大家的热切肯定,太失望了;于是连续几天都不太搭理人,做饭也马马虎虎。在人际关系中,小颖妈妈以一种“功利”的态度对别人好。然而,她一旦感到自己被否定,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句话的语气不妥,她就会远离你。小颖妈妈作为一个在缺爱环境成长起来的长女,无法爱自己女儿,忽视女儿的需求。本质上,这是在无意识中制造另一个「被漠视的女儿」。小颖记得,小时候无论她怎么做,怎么努力,很少获得妈妈的赞许。小颖比弟弟大9年,所以她几乎是照料着弟弟长大的,同时还要做家务。由于父母在外地工作,很少回老家。于是,无论在学业还是家务上,小颖都努力做到最好,以此争取父母的欢心。而在妈妈眼里,小颖就应该跟自己童年一样,是一个默默付出的“长女”。另一方面,小颖妈妈没有从父母身上获得爱,所以对待女儿时,自然也不懂如何表达接纳和肯定。彼时彼刻的小颖很绝望,因为她得到的,只有爸爸的物质奖励,而「争取到妈妈的爱」变得遥不可及。她跟丈夫的情感交流极少,即便看见对方为家庭努力付出,也不懂如何感激和肯定对方。她觉得自己没有朋友,在人际中很势利眼,但她又不自觉把自己包装起来,处处为人好。这种创伤的传递更多是无意识的,我们会无意识地认同父母。如果你也像小颖一样,因为父母曾经的「淡漠」,无法好好去爱别人。甚至,你也成了父母那样,努力包装自己获得外界肯定,一旦得不到又淡漠远离。但自从养了猫,我发现自己对猫唠唠叨叨和生气的样子,跟我妈超级像……
其实,这位女儿是通过跟妈妈一样的行为模式,以此保持关系上的情感连接。“妈妈对她自己、对你、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和看法,都透过长年累月的情感连接,被你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是小颖与母亲保持情感连接的方式,也是潜意识“跟妈妈在一起”的愿望。而当潜意识被「意识化」,就提供了修通的机会。当她心中有股莫名其妙的愤怒,想指责老公时,就要给情绪一个空间,跟自己说:这只不过是妈妈过去的影子,它是我渴望跟妈妈联系的一部分;我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来面对事情,不用和妈妈一样。
当你看见创伤背后的情感连接,也发现了自己跟父母在一起的愿望。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往往是无意形成的;而他们的本意,并不是为了伤害孩子。我们试着想想,除了伤害,是否父母还给过我们更多的情感体验?是否有一些例外的时刻,妈妈是否也有一些关心她的时刻?在小颖的印象中,妈妈除了忽视就是指责,而且很坚定地认为,没有这些时刻。但经过老师的指引,她似乎回忆起与妈妈相处的一丝温情——曾经她喜欢趴在母亲的腿上,一边晒太阳,一边让妈妈给她掏耳朵;小颖渐渐意识到,她和妈妈的关系不仅是怨恨,还有温情的部分。她是曾被好好爱过的,只是因为被忽视的体验太痛,遮蔽了被爱的感觉。这个过程,一开始有些别扭,有些不习惯。你可以慢慢探索,去照亮关系中的情深之处。就像土地是埋葬那些古老城市的媒介一样,记忆是「过去经验」的媒介。
但要像个挖掘工人一样,必须不怕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同一个问题之上;这个过程有些疼痛,但能够像小颖一样,逐渐让完整的自我诞生出来。点亮「在看」觉察创伤,在新关系中疗愈~作者:汪萍,绵羊心理实习咨询师。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探索固化的关系模式
重新认识和感受内在
踏上成长和疗愈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