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过审,删改三年!张颂文新片,又是一部王炸…电影2023-03-22 05:03有这样一部电影,2020年在电影节上映后收获大片好评...但至此之后,它却销声匿迹,没了下文。为了过审,这部电影花了将近三年,删删减减...直到最近,才正式定档:《不止不休》2003年,北京。非典疫情刚过去不久,凄清惨淡的就业氛围困扰着每个毕业生...韩东是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东北小伙,却怀揣着一个记者梦。他在北京漂了很久,从没被人正眼瞧过。这天,韩东上《京城时报》领取稿费,想说碰运气在报社打打杂也行,但人家只对他说了三个字:回去吧。好巧不巧,资深记者黄江刚跑新闻回来,还带了几瓶污水。韩东瞄了一眼,说:这里头有镉吧?黄江心想,这小子可以啊,一眼就看出毛病,问他:哪个部门的?这一问才知道,韩东文章写得不赖,但碍于学历,一直没有机会...他之前投的稿子,黄江还在网上帮他置顶过。韩东遇到黄江,就像千里马遇上了伯乐,最后被报社破格录用为实习生。不过实习期两个月没钱,最后还不一定有机会留下。而且和韩东同期竞争的,不是清华就是北大的学生,他怎么拼得过人家?当别人下班的时候,韩东还在办公室卷,随时待命。黄江也很看好他,带他一起去山西暗访矿难事故...凭借矿难的报道,韩东拿下了月度好稿,甩了高材生好几条街,但这还远远不够...就在转正的关键时期,他挖到了一个好选题:揭开“乙肝代检”的黑幕。什么是乙肝代检?就是找人替自己做体检,伪造一份健康的体检报告。韩东扮成穷学生去调查,结果发现他正在考研的好兄弟知法犯法,也找人代检!他不知道,原来朋友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考研二战落败都是因为患有乙肝...兄弟无奈道:你一定要报道这个吗?你懂啥是乙肝吗?一路查下来,韩东觉得很不对劲,乙肝是不是被夸大了?为什么会出现乙肝代检呢?眼看发稿日就要到了,是遵从内心还是遵守行规,韩东心里很纠结...以上故事片段,出自现实主义题材国产电影《不止不休》,将于24日正式上映,目前豆瓣已超过6万人标记想看。故事主线讲的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东北小伙到北京谋求发展,实现新闻梦的成长轨迹。该片根据真实人物经历改编,是导演王晶的处女作,曾获得第4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王晶自2010年便加入贾樟柯电影团队,拍摄过《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多部影片,本次电影的整个制作班底也是“贾家班”,可以说贾樟柯导演在后头助力不少。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由贾樟柯监制,他在片中还客串了黑心的煤老板,一口地道方言给角色加分不少。两位男主,都是今年爆款剧的实力演技派。一位是《狂飙》里的张颂文,他无论演什么角色,都是人戏合一,无可挑剔。本片中,他饰演一身正气的调查记者黄江。有豆瓣网友说:张颂文一出场我就泪目了,看他风尘仆仆穿个旧皮夹克,带着报业黄金时代的气味回来,为自己失落的遥远的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新闻理想,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黄江在计程车上赶稿,他盯着屏幕想得入神,连嘴里叼着的香烟都黏在了嘴唇上,后面才用手把烟从上唇掰扯开。张颂文用一个自然又真实的细节,把一位老记者的敬业和专注刻画得入木三分。另一位男主白客,大家对他更熟悉的角色可能是《万万没想到》里搞笑的王大锤,或是开年的剧版《三体》。《万万没想到》《三体》白客饰演的是一位苦逼的北漂青年,吃了无数闭门羹仍旧坚持理想主义,但内心的挣扎,对未来的迷茫,都被他演绎得很到位。北漂青年的艰辛,隔着银幕都能感受到那种悲催生活苦苦坚持的无望...你甚至能听到水龙头一拧开就在震动颤抖,逼仄的合租屋总有不合时宜的吵闹声...本片还原了2003年真实的北京,看的过程沉浸感很强,仿佛一下子被拉回二十年前...那时火车站熙熙攘攘,黑压压的人群,窄乱的街道,非典过后的城市犹如病体一般虚弱...那时互联网还未兴起,电脑都是笨重的台式机,开机要等好久。那时还是纸媒的黄金时代,拥有新闻理想的人还有一大片...有人拿这部片和《我不是药神》做对比,但说实话,这部片比不上药神的震撼程度。故事总体来看有失真的部分,情节有太多设计的巧合,甚至有些煽情过于刻意,片子杂糅了北漂的困境,低学历与孔乙己的长衫、户籍制度、矿难赔偿、乙肝歧视等社会问题,只能说编剧实在有点贪心...但这种现实主义题材能上大银幕也不容易,删删减减三年,导演能剪出这样一部流畅的片子,在有限的条件下保留表达,还是值得被肯定的。2003的中国,人们还处在“谈乙色变”的阶段。在调查过程,韩东接触了不少乙肝患者。有想和正常小孩一样去学校读书的乙肝小孩;有音乐学院毕业但因为乙肝被乐团拒之门外的;有像他兄弟一样学习能力优秀,却因为乙肝无法被录取;只要你得了乙肝,上学没得上,工作也找不着,被排斥到社会边缘,甚至因此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你有乙肝,就仿佛带了原罪,一辈子都洗不清,只能在歧视中过活...这些乙肝患者在社会上遭遇了各种不公平待遇,却只能关起门来抱团取暖,甚至被迫花钱去做“乙肝代检”。韩东越调查越意识到,代检背后,其实是社会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就在报纸即将排版定稿的时候,他决定撤稿。黄江很生气:你不能因为一个人可怜就觉得他没错,新闻讲究的是客观事实,同理心只会害了你。但韩东心里有个声音:“万一,是我们错了呢?”被报社开除后,韩东的记者梦碎了,但在离开北京前,有件事他要做完。他住在火车站的网吧,每天走访调查各个乙肝患者和他们的家庭,他看到了许多人的挣扎和无奈,甚至还有自我解嘲...他们只是想活得像个正常人,却因为一个八几年制定的条例,要一辈子活在歧视当中。而当年条例出台的时候,连甲肝乙肝都分不清,这样滞后的条例所导致的后果,就是牺牲一亿人活着的尊严...白客饰演的角色,其真实原型是原《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韩福东。这位记者以一己之力捍卫一亿人的权利,写出了《中国1.2亿人的反歧视主张》。中国《新闻周刊》于2003年刊发了这篇报道,引起了全民关注。就像报道里面写的:“一个人被歧视的后果是什么?就是你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这篇报道让国人看到了乙肝患者的生活困境,也让人看到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令人欣慰的是,韩福东所写的报道,助力推动了条例的改变。2010年年初,国家相关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乙肝患者终于看到了希望...我很喜欢片中的一段超现实画面。当时电视机里正在播放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画面,太空舱里的本子和笔漂浮起来,镜头转到电视机外,韩东手中的笔也跟着漂浮起来。这支握在手中的笔,看似坚固,却也是失重的。新闻不只是一行行文字,它关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它是记者心中的一种信仰。我们究竟能靠这支笔写出什么,成就什么?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注入这支笔,这支笔又将把我们引向何方?黄江曾在韩东入行时告诉他:“咱们当记者的改变不了什么的,你只需要把发生的那些事情记下来就可以了。”可是,有些事明明不对,难道我们要视而不见吗?难道闭上眼睛看不到就不存在了吗?本片的英文译名为:The best is yet to com.(最好的尚未到来)这个年代谈新闻理想是奢侈的,但仍然是必要的。“在这个世上发生的事,有哪件是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的?”靠一个人可能改变的很少,但记录下来,不断奋战争取,才有机会看到公平实现的可能...就像这部现实题材电影,虽然它不完美,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能够在大银幕上映,让我们看到曾有一群人为了新闻理想真诚地燃烧过,不止不休过...这样的勇气同样值得被肯定。《不止不休》 后天上映(3月24日)乌鸦推荐观看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为那些不止不休的人点亮“”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