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被美国梦带走的儿女,圆不了爸妈落叶归根的梦 | 人间

被美国梦带走的儿女,圆不了爸妈落叶归根的梦 | 人间

文化


“陪孩子出国度假”和“回国陪爸爸看病”,究竟哪个应该排序更靠前呢?我想此刻的陈倩也同样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吧?


配图 |《都挺好》剧照




2022年7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准备睡觉,收到了发小陈倩一条莫名其妙的微信:“我爸病了,要是他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请不要放在心上,对不起。”

我看得一头雾水——我和陈倩好些年没见过面了,2000年她从北医(以前是北京医科大学,后来并入北京大学)毕业后,直接去了美国读研读博,毕业后留在华盛顿,进入体制内,当了美国的公务员。随后,她又鼓励丈夫和弟弟陈刚先后考取了美国博士,一家人全部陆续定居美国。

陈倩是“别人家的孩子”,活成了长辈们口口相传的标杆。十几年前,她有了女儿后,就让父母——我称呼为陈叔、张姨——去美国帮她带娃。彼时,陈叔老两口刚退休,他们舍弃了北京悠闲舒适的老年生活,赴美带孙,直到两年前才回来。





陈叔和张姨同岁,都在高中毕业那年赶上“文革”,成为了下乡的知青。返城后,张姨不懈努力,在工作、家庭、养育子女三重压力下坚持进修学习,完成了从小学教师到中学教师的跨越。而陈叔则在恢复高考时考上了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后,也成了中学语文老师。待落实知青政策的最后一年,张姨率全家迁回了故乡北京,后陈叔凭借自身的努力,进了一所大学当老师。

在他们举家北迁之前,陈叔与我父亲是同事,我们两家又是多年邻居,相交甚笃。那时,上小学的陈倩寡言但早慧,她弟弟陈刚还是拖着鼻涕蹒跚学步的黄口小儿。中年得子的陈叔将陈刚视为珍宝,闲暇时总是抱着儿子四处闲逛,因他早生华发,又历经磋磨,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长些,总有些没眼力见儿的陌生人会指着陈刚与他搭讪:“这是你的大孙子吧?”陈叔并不觉尴尬,反而傲娇地更正:“哎,这是我的大儿子!”这下,反而让搭讪之人分外尴尬,陈叔却幸灾乐祸地哈哈直乐,正所谓“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大约是在2009年,陈倩在美国有了孩子,陈叔和张姨便计划再次背井离乡,开启“洋插队”的生活。

早在那之前,我也在北京落户,结婚生子,父母帮我带娃,三代同堂,一家人虽然整天忙忙叨叨,却也过得热气腾腾,烟火气十足。来北京后,我们和陈叔一家走动得频繁,陈叔和张姨每次来看我的孩子,都羡慕不已,时常向我父母感慨:“我们不知何时才能过上这种天伦之乐的生活。”

不过几年工夫,陈倩完成了学业,工作也安顿下来,很快传来她即将临盆的喜讯。陈叔和张姨多年夙愿终于实现,老两口乐不可支,为即将诞生的孙辈精心准备了四季的衣裳,给儿女们准备了五味佳馔,带着亲友的祝福奔赴大洋彼岸。

只是,过去后,夫妻俩很快发现,美国的老年生活并不像影视剧里表现的那样,每天就坐在大宅的花园里喝茶晒太阳,处处便利。头两三年的新鲜劲过去后,我们便能看到陈叔在朋友圈里文绉绉地感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张姨则总向我妈抱怨:“出门不见一个人,整天在家里待着,除了和外孙女能说上两句话,就像‘蹲洋监’……”

两人的感慨和抱怨大意一致,只不过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白话文。

一转眼时间就过去了十来年,他们的两个外孙女渐渐长大了,孩子的英文比中文流利,在家图方便,也很少再说中文了。这下,陈叔张姨身边连个能和他们说中国话的人都没有了,一天天更寂寞了。

两位老人年过七十后,病痛也纷纷找上门。有次,陈叔在家犯了心梗,当时家里只有老两口,张姨不会用英文叫救护车,只好赶紧给女儿打电话,幸好陈倩及时赶到,把陈叔送进医院急救,才捡回一条命。

此后,张姨一想到要在异乡终老,便夜夜失眠,唉声叹气。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全球泛滥后,眼见着大量美国老人被“自然淘汰”,他们心有余悸,思乡之情与日俱增,更加坚定了要落叶归根的念头。

这年夏天,疫情稍有缓解,他们抓住了一次短暂的窗口期,迫不及待地订票回国,从华盛顿辗转到上海,隔离两周后回到北京。一别十数年,终于回归故土,陈叔激动之余,豪迈地发朋友圈:“再也不回美国了!”张姨则心满意足地对我妈感慨:“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还是自己家住着舒服!”




这两年,想着陈叔张姨身边没有儿女照顾,我们逢年过节必去看望他们。陈叔退休前已经是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张姨是中学语文老师,两人都是文化人,也都爱好中医,经常一起研究百年古方,互相给对方针灸推拿,倒也算老有所乐。

2022年春节,我们约在两家之间的朝阳大悦城吃江浙菜。吃饭时,陈叔、张姨和我父母乐呵呵地谈天说地。张姨给我们看两个外孙女圣诞节旅行时的照片,两个孩子长腿长脚,挺拔修长,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老大学艺术体操,老二学舞蹈,气质如小鹿,行动如脱兔。张姨看着外孙女们的照片,眉梢眼角都是笑意,能看出甚为思念,万分不舍。

我父母问:“孩子们什么时候能来北京探亲?”

张姨叹了口气,掐指算道:“上次孩子们回来,还是(她们的)爷爷去世,赶来奔丧,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也不会特地回国。”

这个话题已然沉重,祖辈们生时,与孙辈天涯两隔,难得一见,溘然长逝后方得一见,又有何用?我连忙转移话题:“等春暖花开了,回趟美国应该也不是难事儿。”

在一旁一直沉默的陈叔听了,连忙摆手:“不去不去,坚决不去,我回来时,早已发誓再也不回美国了!”

陈叔说罢,自斟自饮,还颇为自得地呵呵直乐,一副活在自己小世界里的怡然模样——也许那时,他已经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了,只是我们都没有觉察。

张姨也摇头不已:“我们这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了。再说,上次回国机票都花了小十万,往返一次太费钱了!还是给孩子们省些钱吧,我们也要留些钱准备养老了。”

那次见面,陈叔张姨还热火朝天地计划在国内养老,他们热情地撺掇我父母去跟他们同住,昔日老友同在一个屋檐下,彼此也好有个照应。可我父母一直不习惯北方的苦寒气候,更喜欢南方滨海城市的艳阳高照,邀请陈叔张姨不如去南方小住。


哪知,2022年上半年,疫情形势严峻,大家都封控在家,我们只能在朋友圈里遥相问候。平日我们会收到陈叔张姨发来的一些养生保健帖的私信。有时候,陈叔还会给我和我父母推荐一些奇怪的中医疗法,比如“尿疗”——就是用人的尿液治疗疾病的方法。这听着太不靠谱了,经过肾脏过滤出的尿液95%是水,其他的是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我只当是奇闻逸事,选择性忽略了。我父母觉得太过荒唐,打哈哈应付过去了。

那时,陈叔除了发一些奇怪的民间偏方外,我也并没有觉出他有什么异常,毕竟对于养生,哪有老年人不热衷的?




当从陈倩那里得知陈叔生病的消息时,我有点懵,见她说得语焉不详,不清不楚,就干脆直接拨去电话,问个究竟。

陈倩绕来绕去,一通寒暄后,似乎很羞于启齿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我也是才接到北京家附近的派出所电话,民警说,我爸今天一大早跑到市公安局寻求保护,我妈拗不过他,也去了。我爸跟警察说有人要害他,他还编了好几个版本的故事,把他这辈子认识的所有亲戚朋友全都编进去了,人名都能对得上,但时间线全是乱的,逻辑更是乱七八糟。他说有的人要害他,有的人在制毒贩毒,还有人在贩卖军火……反正没一个好人,他说他在家里很不安全,现在只相信警察,所以向警察寻求庇护……”

我听了倒吸一口凉气,一边佩服陈叔的脑洞大到让编剧自惭形秽,一边好奇在陈叔编的故事里,我的人设是毒贩还是军火商?

陈倩问我:“你最后一次和我爸联系是什么时候?”

我翻看微信,找到了两天前和陈叔的聊天记录——陈叔让我帮他找火硝,他说他在配“普济五行妙化丹”,此药有五味,只差一个火硝。我当时就在某宝里搜到了医用芒硝,并截图给他看,但他坚持要火硝,“硝酸钾或硝酸钠”。我又找到了一些硝酸钾溶液,但他说,“溶液不行,要粉剂,结晶体,学校化学实验室里有,我再去想办法”。

我和陈倩说到这里,不知怎么,脑海里突然闪现出美剧里那个“绝命毒师”的样子。陈倩很可能也想到了,她突然提高音调,决绝地叮嘱我:“千万不要给我爸找这些东西,他要什么,你随便应付他几句就行了,千万别当真,我爸是真的病了……”

陈倩绝望的声音似乎有点哽咽,之后,通过她的叙述,我才知道,陈叔有家族遗传病史,他的爷爷和父亲在晚年时都曾经神志不清,看来,陈叔如今应该也正步他们的后尘。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沉默片刻后,我问陈倩:“你打算怎么办?”

陈倩也一筹莫展——隔着太平洋,又身处疫情中,鞭长莫及的她说,要和弟弟陈刚商量一下,希望弟弟能请假回国,接父母回美国。


第二天一早,陈刚突然加我微信,起初又是一通客套和抱歉:“姐,我爸病了,给你们添麻烦了,如果老爷子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千万别当真。”

事实上,陈叔张姨并没有给我们添什么麻烦,我不想做无谓的客套,直接拨通视频电话,直奔主题:“刚子,最近能回来吗?”

陈刚嗫嚅了片刻,坦白告知我:“我最近刚换了工作,确切说是刚换了行业,现在亚马逊做技术支持,薪水比过去涨了一倍,不过,工作量也增加一倍……”

他说着“不好意思”,挠挠头,我看着视频里他那无限后退的发际线,瞬间理解了他的处境——他在国内学的是土木专业,这个专业在国内兴盛了二十多年,如今已然式微。如果他当年不去美国,留在中国的话,应该能搭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车,到设计院或开发商谋得一职,吃到一波时代红利。可惜,他去了早已过了大兴土木的美国,在美国又继续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念到头秃,也只能找到一份年薪五万美金的工作。年近不惑,他和结婚多年的同为留学生的妻子租住在波士顿,至今还没买房,也不敢生孩子。近两年,他硬着头皮自学编程,白天工作,晚上熬夜,上个月终于通过了资格考试,转行做起了“码农”。

我恭喜他:“不简单,刚拿到资格证就能进入亚马逊,前途无量啊!”

陈刚自嘲地笑了笑:“前途是不指望了,能搞钱就行,我要赚钱买房啊!”

我有些奇怪——两年前,陈叔张姨刚一回国就张罗着卖北京的一处老房子,当时我还劝张姨,说因为疫情,房价正处于低迷期,并不是出手的好时机。但张姨还是迫不及待地卖了房,并发动身边亲友,将几十万美金转到美国,说是要给儿子买房付首付。

我忍不住问他:“陈叔张姨不是卖了北京的一套房给你买房做首付吗?”

陈刚憨厚地笑着解释:“那套房卖的钱先给我姐用了,两个外甥女上学要换学区房,他们现在住的房离学校太远,卖掉后也不够买学区房的,所以……”

我秒懂了,原来那笔原本要给陈刚买房的钱被陈倩“截胡”了,难怪他要那么拼命赚钱买房。现如今,全球经济下行,美国的失业率也居高不下,刚换工作的陈刚,显然很难向老板开口请长假回国探亲。

我体会他的难处,叮嘱他:“保重身体,我们周末去看望陈叔张姨。”

陈刚却阻挠我:“姐,你们……还是先别去看我爸了,我怕他受刺激,会做出什么过激举动,伤着你们……”

“啊……这……”

虽然我并不怕这些,但既然陈刚发话,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两周后,我迟迟等不来陈倩的回话,不知他们姐弟俩商量的结果如何,就忍不住拨通了她的电话问个究竟。

陈倩说:“这段时间我联系了国内北医的同学,想把我爸送到北大六院(三甲精神病院),但同学说需要直系亲属先陪我爸看病,确诊后才能收治。我翻遍了通讯录,国内还能联系上的我爸的直系亲属,只有他一个侄孙了,可他人在外地,需要请假来北京……”

我听罢,觉得这也符合常理,医院不可能随便收治病人,况且精神问题又不同于普通疾病。早先就听说有丈夫把正常的妻子送进精神病院的案例,所以,医院要求患者的直系亲属亲自陪同检查确认,倒也是谨慎。

但我隐隐又觉得不是滋味——陈叔张姨耗费毕生精力把姐弟俩培养成美国博士,如今他们老了、病了,姐弟俩就想把陈叔送进精神病院了事?如果他真的有精神疾病,送去精神病院治疗也无可厚非,但这么大的事儿,他们姐弟俩好歹也应该回来一个陪同看病吧?

我忍不住问陈倩:“你最近能回趟北京吗?”

陈倩支支吾吾地回答:“最近孩子们放暑假,之前定好了要带她们去瑞士度假……”

我虽然秒懂,但又不太理解——“陪孩子出国度假”和“回国陪爸爸看病”,究竟哪个应该排序更靠前呢?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在拷问,现如今的中年人究竟应该“养老”还是“养小”?我想此刻的陈倩也同样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吧?

之后,听说陈叔死活不愿意去北大六院看病,他的侄孙也就没再千里迢迢来北京了。




又过了一阵,我接到张姨的电话,她无可奈何地说:“我们决定回美国了,今后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国了,这几天正在抓紧收拾行李,家里有些带不走的保健品,想留给你们,周末来取一下吧……”

我父母听到他们这个决定后,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和老朋友见面了,就要和我们一起去和陈叔、张姨告别。

半年没见老两口了,陈叔虽然话不多,但依旧乐呵呵的,看样子他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活得如鱼得水。张姨已经收拾好了五个大箱子,这是他们精选后的一辈子家当了。陈叔别的一概不管不问,只埋头整理自己的一箱医书,准备托运到美国。

张姨坐下来和我们聊天,语重心长地说起这番折腾:“原来,养老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原以为回北京后可以居家养老,也有亲戚朋友彼此互相照应,再老一点就可以去养老院。但真实的情况是,普通养老院要排队二十多年才能住进去。北京倒是有收费五位数的高端养老院,但别看这些老人每个月给养老院两三万,可给到护工手里的工资也就每月几千块——你能指望这些每月领几千块工资的护工能拿我们当亲爹亲妈伺候吗?”

我表示理解:“大家都是打工人,谁敢奢望护工拿五千块的工资干两万块的活儿呢?”

还有更扎心的,张姨叹了口气,悠悠地说:“问题是,即使我们愿意出高价,这种‘贵族养老院’也不收我们,因为我们的儿女都在国外,他们怕我们病了、老了,联系不上孩子们,万一出点事儿,日后扯不清楚……”

这可真是个沉重的话题,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

我想起我婆婆的大学同学,一个八十岁的独居老太太,两个女儿也都在美国,疫情期间无法回国,她的视力因青光眼严重下降,医生催她做手术,就因为找不到直系亲属签字,手术一再拖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导致一只眼几近失明。

曾几何时,陈叔和张姨都是父母朋友圈里最亮眼的存在,大家都羡慕他们教子有方,培养了一对高学历儿女,且都在美国扎根落户。然而,此时此刻,我不知道张姨是否后悔当年他们竭力把儿女都送出了国,以至于如今他们想落叶归根还要面临孤独终老的窘境,想和儿孙在一起又不得不接受客死他乡的事实……

我妈受不了长久的沉默,开口救场:“还好咱们还有孩子,养儿防老,年纪大了,还得靠孩子们养老!”

我诧异地看了看我妈,不敢相信从她嘴里能说出“养儿防老”这样传统的话。要知道,她可曾经潇洒放言——“我不指望你们照顾我,我老了肯定是要去养老院的”。

可能张姨的一番话,让我妈意识到养老院养老并没有那么简单吧?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是“有孩子的老人”和“没孩子的老人”在养老院里的待遇千差万别——有孩子的老人想吃什么东西,护工会马上去拿,可没孩子的老人,即使多次开口,护工也只会说“这会儿有事,你先等着”;没孩子的老人行动不便,和护工说想去厕所,护工会假装没听到,听到了,也让你先等着,可能过半小时才来管你;如果没孩子的老人随口抱怨一句,他们可能会指桑骂槐,回怼一句“断子绝孙的老东西”,能把人噎个半死,而有孩子的老人就不一样了,护工恶言相向前,会先掂量掂量后果——他有孩子在外面,我如果对他不好,他家孩子可能会找我麻烦。

这个话题沉重又无解,一时间,四个老人,有三个面面相觑,低头唏嘘,只有陈叔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异想世界里没心没肺地坏笑着……

时候不早了,张姨这些天收拾行李累坏了,她和陈叔还要养精蓄锐,应付万里航途,先到比利时,再转飞纽约,陈倩会在纽约接上他们,开车回华盛顿。我们起身就此别过,四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依依惜别,他们心里都清楚,经此一别,恐怕再难相见了,这次就是老朋友此生最后的告别了。

陈叔和张姨就这样匆匆离开了北京,他们在国内仅剩的房子人去楼空,只等陈刚日后闲下来,回北京卖掉,好让他在波士顿买房安家。一周后,张姨发来了他们平安到家的消息,还发来了一段视频——那是陈倩刚换的学区房,一片草地上,矗立着一栋孤零零的白色独栋小楼,陈叔在房前一边穿梭,一边傻乐,周围看不到一个人。




到美国几天后,陈叔在微信里单独联系我,让我给北京中医研究所的一位老教授发一封感谢信。那是他亲自写的一段半文半白的信,看信里的内容,他应该是还觉得自己活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候他曾跟随这位老教授学过针灸,受益良多,信的末尾,他祝老先生“万寿无疆”。

我掐指一算,这位三十多年前就已经是老先生的人,如今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陈叔还挂念着他的健康,还称呼自己是“学生晚辈”。尽管知道“查无此人”,我还是按陈叔的叮嘱,到邮局,给这位老教授寄出了挂号信。

一个礼拜后,陈叔急切地问我:“教授回信了吗?”

我哑然,除了陈叔,谁还能指望一个可能早已仙逝、即使在世也一百多岁老人,在今时今日能给他回复一封纸质回信呢?

陈叔不死心,又叮嘱我:“周末你亲自去一趟中医研究所,记得买个鲜花果篮,帮我看望老先生。”

我明知这是陈叔时空错乱后的异想天开,但还是想帮他圆梦,查好百度地图,准备周六一早去拜望这位活在陈叔记忆里的老先生。可是,第二天早晨一睁眼,看到陈叔的留言:“不用去了,这是恶作剧!”随后,我又看到张姨单独给我的一条留言:“你陈叔脑子不清楚,你不要信他的话。”

看来是张姨看到了陈叔在微信里给我派的活儿,让他不要再折腾我了。从那以后,陈叔果然没再提让我探望老教授的事儿,倒是经常给我发些半文半白又不知所云的“醒世恒言”。虽然看不明白,但我会很配合地为他手工点赞。也许,他要的就是一点点善意的回应吧。


去年年底,陈叔突然兴奋地给我打视频电话:“航空总署发言人说,国际航班要全面开放了,我们马上就能回家了!”

我很配合地用惊喜的表情回应他:“是吗?太好了!等您回来,我们给您和张姨接风!”

陈叔想了想,认真地说:“这回不吃那家江浙菜了,甜口的,吃不惯!”

我投其所好地问他:“好嘞,这回咱吃老北京风味,您想吃什么,便宜坊还是东来顺?”

那天,陈叔兴致颇高,从便宜坊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聊到“京城八大楼”的糟溜鱼片、葱烧海参、莞爆肚丝、干炸小丸子,又聊到冰糖葫芦和小吊梨汤,听得我直咽口水。

然而,挂了电话,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顿永远也无法实现的饭局了,不觉怅然若失。
  (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编辑 | 唐糖    运营 | 嘉宇    实习 | 皓雪

点击联系人间编辑


  温馨提示  


根据公众号推送新规,请星标关注人间,
获得最新故事更新和完整阅读体验。

饮 者 无 名

蹉跎半生,悲喜交集;

老牛破车,不息奋蹄。


  
  • 本文头图选自电视剧《都挺好》(2019),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特此声明。
  • 本文系网易文创人间工作室独家约稿,并享有独家版权。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 投稿给“人间-非虚构”写作平台,可致信:[email protected],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单篇不少于2000元的稿酬。
  • 投稿文章需保证内容及全部内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人物关系、事件经过、细节发展等所有元素)的真实性,保证作品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
  • 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文章由 网易文创丨人间工作室 出品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人间小程序 | 人间 x 参半 

人间剧场 | 人间刑侦笔记 | 人间FM

白夜剧场 · 人间众生相 | 悬疑故事精选集

深蓝的故事 | 我的浏阳兄弟 | 人间01:20岁的乡愁 

布衣之怒 | 银行风云 | 味蕾深处是故乡 | 人间有味漫画

木星之伴 | 八零年代老警旧事 | 在海洛因祭坛上 | 记忆偏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她把刚生下的宝宝丢这里就跑了,美国狠心妈妈落网爸妈健在的时候儿女在海外,是不孝的表现吗张颂文独居14年「农家院」曝光:摆满废品、满地落叶……我误会了爸爸20年,却再也没有机会说抱歉……查尔斯可能打破沉默,回应哈里和梅根的攻击!Boston Dynamics 招人:50 JOBS FOUNDOffer捷报 l 布朗大学ECE Offer+1!恭喜MSU学子仅凭3.1GPA成功逆袭,圆梦藤校!一支不到6块钱的儿童牙刷,囤一次用一年!还有不辣嘴的儿童牙膏张颂文独居14年“农家院”被曝!摆满废品,满地落叶:原来,这才是你的真面目马克龙身边的人从中国带走的这本书,究竟什么来头?政治学:The Obama Foundation Leaders USA program【两会观察】归根结底“还得靠自己”【明日截单】《神奇宝贝大师》宝可梦带框画最后预定!陌上花开900 落叶和果实都会在秋天找到归宿 |一线美妆品牌工作,真诚乐观,喜欢哈利波特“挑衅折耳根的北方人,已经进医院了”顶级阳谋“九转大肠”:草根的胜利,抽象的狂欢戴安娜事件翻版? 哈里和梅根的车在纽约被狗仔队狂追2小时传45亿条个人信息泄露,圆通回应称情况正在核实;百度汽车CEO炮轰特斯拉;国行版三星被曝区别对待国内消费者引不满丨雷峰早报母亲节别忘了爸爸,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是爸爸!前NBA球星韦德的儿子完成变性,这波生儿育女,网友炸锅了【年终总结】盘点2022年百大辱华分子《更多的诗歌》:36: 我们在这里躺着,因为我们没挑选偷渡美国, 出走半生, 归来却与妻女抢房产! 英美的月亮究竟圆不圆?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个人能为爱等待多久?奶狗到家第5天就霸占了爸爸大腿,还冲妈妈炫耀:这男人爱我有3000万抖音粉丝,她小红书账号突然被封!本人发文:被警察带走的不是我临终病房里的母亲,只想救下入狱的儿子 | 人间胡歌当了爸爸,他老婆是谁张颂文独居14年“农家院”被曝,摆满废品,满地落叶:原来,这才是你的真面目……全职儿女,让人尊严尽失的一份工作治沙英雄事件,归根结底还是产权问题攒了700块打算周末爬泰山,没想到却踩了爸爸画下的红线…华罗庚是怎么快速算立方根的?| 1分钟科学09你被带走的第436天,一同被带走的还有那个软弱的我,致我心中的孤勇者——曾建斌周小平:马斯克的美国梦- 特斯拉+星链+超级高铁+SpaceX,从来美人如良将,莫许人间现白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