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沙丘美术馆丨“心灵优化:大卫·杜阿尔、刘诗园双个展”今日开幕
2023年3月26日至6月25日,UCCA沙丘美术馆呈现大卫·杜阿尔(1983年生于法国佩皮尼昂)与刘诗园(1985年生于中国北京)双个展“心灵优化”,通过两位艺术家涵盖素描、摄影、录像、雕塑、装置等多元媒介的30余件作品,邀请他们从各自的实践脉络出发,建立从未被探索过的联系和启发。
刘诗园,《36.7° C - 2017年和2018年的历史》,2018,水彩纸上勾线笔和贴纸、彩绘橡木,71 × 56 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本次展览首次展出两位艺术家的近期创作,其中包括部分由UCCA委任的全新创作,并精选其过往的代表性作品。大卫·杜阿尔与刘诗园虽来自不同的背景和创作领域,却均通过多媒介的创作展现了对当代世界的洞察与感知,唤起个体对于如何让心灵摆脱“自我优化”和“精神政治”束缚的思考。“心灵优化:大卫·杜阿尔、刘诗园双个展”由UCCA策展人方言策划。
大卫·杜阿尔,《旋律》(Melody),2022,丝网印刷有机玻璃、金属、LED、木材、石膏、链子、铝、纸、磁铁,200 × 150 × 40 cm。图片由巴黎桑塔画廊提供。
在后疫情时代的新物质政治中,我们与其他生态参与者在这个“满载”的星球上处于共生的关系,新技术和全球化的网络社交生活正不断改变我们的思维、情感和交流方式。随着人、社会和非人类三者的加速交叠和共同演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中的危机、人类异化的行为和情绪机制。
刘诗园,《震颤的我们 No.1》,2018,迪亚塞克工艺装裱的彩色合剂冲印、彩绘橡木、油性永久记号笔,112.2 × 140 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当人类创造的技术几乎脱离人类的意志,其执着于追求最佳方案的理性思维逐渐开始扮演主导的角色,某种最优化的自驱模式已深深嵌入当代人的心灵之中,令疲惫不堪的生命处于岌岌可危的赤裸状态之下。而就个体而言,当代人对自我优化的迷恋和内化——这种不直接控制个人的自我剥削方式,被韩炳哲称为“精神政治学”的当代统治技术,已经深入情绪并通过精神规划和指导稳定和延续现行制度,使得个体心甘情愿且充满热情地在自我剥削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并在权力关系的内化中实现永久的自我驯服。在这个迫切的当下,亟需重构一种真正意义上更为智慧而利他——却未必是“最佳”的生态。如何解除精神政治对心灵的异化,怀着对万物间连接性的敏感意识去发现一种远离人类中心迷思的技术生态,并实现一种“超于人类”(more-than-human)的生活?艺术创作能否挽救“优化”意义至上的当代生活,甚至彻底弑之并在废墟中创造生活?
大卫·杜阿尔,《你/他们 (( 2》(U/they (( 2),2021,青铜、铝、磁铁、金属、丝网印刷镜子、丝网印刷皮垫、塑料薄膜、泡沫、陶瓷、金属管,60 × 175 × 55 cm。图片由巴黎桑塔画廊提供。
上述背景在杜阿尔和刘诗园各自一直以来的创作中,几乎构成了某种默认的当代语境——尽管他们此前从未有过创作交集,也有着全然不同的生活轨迹,但他们的作品却在不同形式上深刻体现出对该议题从个体到普遍意义的关注。作为与后网络艺术运动密切相关的人物之一,法国艺术家大卫·杜阿尔往往从网络世界和无名大众中汲取素材,将来源于生活的声音、录像、诗歌和撰述文本进行转化,在用户与机器关系的杂糅和持续变形的集体情感表征中,通过雕塑与影像装置等形式塑造流变中的社会空间,并想象抵抗的可能性。
大卫·杜阿尔,《每1个人》(EV’R 1),2021,木材、丝网印刷、钢、铝、磁铁、塑料布,110 × 125 × 20 cm。图片由巴黎桑塔画廊提供。
在展览中,由UCCA委任创作的杜阿尔全新装置作品《噢,河童》(O't'kappa,2022)以末日美学的姿态,屹立于人类生活的城市广场之中,仿佛一个连结了复杂现实和黑暗网络世界的全视巨眼怪物,虎视众生并吞吐着尘世间一切不可告人的肮脏事物,却在后者的给养下,俨然生成一朵娇艳无比的“恶之花”,并反噬现实世界;装置作品《金丝雀感觉》(Canary Feel It,2022)中的半兽半笼人物则沿用了杜阿尔早期创作中常见的面具驯兽师形象——行进方向不受自身步履所控,其坚定的使命即为自身坚固的牢笼——这不失为现代人类生存悖论的一种写照。杜阿尔以其标志性的造型语言充分展现了他对不断腐化的现代人类世界的敏锐感知:在其钟爱的铝材的流动性中,注入了激浪派艺术、地下文化、骇客行动主义等运动所融萃的能量,令作品仿佛一曲出逃尘世的旋律,在永恒的自我型塑中迎接着新自然的“回归”。
大卫·杜阿尔,《光之皮层》(cortex ov light),2020-2022,织物、丝网印刷织物、皮革、丝网印刷皮革、金属、塑料、玻璃、铝材。装置:30 × 160 × 60 cm;球体 :直径15 cm。图片由巴黎桑塔画廊提供。
而刘诗园往往在兼顾全球化语境中伦理问题之复杂性的同时,通过其基于图像的素描、拼贴摄影、录像和装置创作,质问不断变化的技术对私人空间的侵袭,以及消费文化对人的影响,并提出对人类命运的真切关怀。
刘诗园,《被惩罚的你和我 No.12》,2021,水彩纸上彩色马克笔、彩绘橡木,103.5 × 73.5 cm(带框)。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由UCCA委任创作的全新影像作品《绿毯子的梦》(Green Blanket Dream,2023),通过梦一般的情境,生动地描绘出生命的跳动息止与世界脉搏的全然并进,以女性主义态度诉说着她对人和环境互相牵动的情感关照的感知;刘诗园与柯瑞谦联合创作的场域特定装置作品《从无论何物到幸福》(From Whatever To Happiness,2023),则尝试在新的语境下重新激活美术馆空间,通过创造出一片想象的林中栖息之地,为观者带来独特视角下的冥思体验。
刘诗园,《绿毯子的梦》,2023,6K彩色立体声双频影像,12分32秒,音乐及声音制作:柯瑞谦。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委任。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心灵优化”侧重通过两位艺术家本身的创作中对当代世界的深刻洞察,跨领域理解其思考方法中隐性的相似性和关联,邀请人们思考信息传播、消费图像和数字治理在社会生活中对情感和认知的塑造,试图反观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之形态。
刘诗园,《震颤的我们 No.3》,2018,迪亚塞克工艺装裱的彩色合剂冲印、彩绘橡木,175.7 × 201 × 5 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心灵优化
大卫·杜阿尔与刘诗园双个展
2023.3.26 – 2023.6.25
周二至周日开放
UCCA沙丘美术馆
北戴河阿那亚黄金海岸
票务信息及入园规则
请查询阿那亚APP
赞助与支持
▼
感谢Kvadrat对本次展览的特别支持,以及法国驻华使馆提供的展览支持。展览由多乐士提供独家环保墙面方案支持,真力提供独家音响设备与技术支持。同时亦感谢尤伦斯艺术基金会理事会、UCCA国际委员会、UCCA青年赞助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阿那亚、首席艺读伙伴DIOR迪奥、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彭博、沃捷集团和垠艺生物,以及特约战略合作伙伴巴可、多乐士、真力和Stey长期以来的宝贵支持。
展览同期活动
▼
在展期内,UCCA公共实践部将推出众多精彩的公共活动,其中包括2期线上对话、1期影像艺术交流与1期身体工作坊。2期线上对话将围绕2位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展开,探讨在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实社会中对环境的抵抗与对个体情感的微妙捕捉。在影像艺术交流中,参展艺术家刘诗园将邀请观众观看其影像作品,并与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艺术电影导演等一起讨论被解构、被编辑的图像叙事,尝试打破原有的知识边界,跳脱出在固有的制度与规范支配下的陈规和感知方式。在1号展厅开展的身体工作坊将邀请观众于艺术家的作品上休憩与交流,通过肢体间的即兴接触与文字阅读分享个人故事。
关于艺术家
▼
大卫·杜阿尔
David Douard
1983年生于法国佩皮尼昂,现生活工作于法国巴黎。大卫·杜阿尔于2011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现任教于巴黎-塞尔奇国家艺术学院。语言是大卫·杜阿尔作品的基础。他通过互联网收集文本和诗歌,加以改造,并转化成其雕塑作品的源泉。大卫·杜阿尔将语言作为创作材料,带入各种匿名、混乱、离间、病态、挫败的诗句,以杂糅的方式重新定义这个诗歌空间。当他将真实世界千疮百孔的环境带到数字技术之中,其中的幻想空间也更推进了一步。
杜阿尔的重要个展包括:“O'Ti'Lulabies”(塞拉维斯当代美术馆,波尔图,2022);“O'Ti' Lulaby”(巴黎法兰西岛地区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2020);米兰Battaglia艺术铸造厂项目空间KURA(米兰,2018);“群马”(布伦瑞克艺术博物馆,布伦瑞克,2016);“Mo'Swallow”(巴黎东京宫,巴黎,2014);“)juicy o'f the nest.”(纽约雕塑中心,纽约,2014)。部分群展包括:“欲望:从20世纪到数字时代的一次修正”(都柏林爱尔兰现代美术馆,都柏林,2019);“童年:追寻梦鱼的又一个香蕉日”(巴黎东京宫,巴黎,2018);“今日将至”(光州双年展,光州,2018);“美杜莎”(2017)和“协作者:作为艺术家的网络”(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2015-2016);“非人类”(弗里德利希阿鲁门美术馆,卡塞尔,2015);“欧罗巴,欧罗巴”(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奥斯陆,2014);“剧烈加速度”(台北双年展,台北,2014);“同时……瞬间之后”(里昂双年展,里昂,2013);“召唤者”(巴黎保乐力加基金会,巴黎,2012)。杜阿尔曾在意大利罗马美第奇别墅罗马法国学院驻留(2017-2018),他的作品被法国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国家当代艺术基金会、法国法兰西岛地区当代艺术基金会、法国利穆赞地区当代艺术基金会等收藏。
刘诗园
1985年生于中国北京,现生活和工作在中国北京与丹麦哥本哈根。200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艺术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系获得硕士学位。刘诗园的艺术实践涉及摄影、影像、文本、空间装置、舞台剧等多个领域。取消预设的主观价值判断,从而保持与其工作对象之间感性与理性的疏离,是刘诗园工作的方法和态度。不论是通过自主拍摄与创造,又或者挪用既有图像与文化资源,刘诗园通过将其对象充分调动和重组,使它们原本悬置的语义再语境化,借此追问这个被图像记录和包裹着的世界的方方面面:图像对人们刻板印象的塑造、图像背后隐含的宣传属性、流行文化对人感知与价值标准的影响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论是图像、文本,又或者实体的物件,它们如同有待调度的演员,通过艺术家的指导和排演,重新激发出自身原本的意义和情感潜能,更在彼此的互动中构造出新的图像迷宫、叙事拼图与思想剧场。
近期的个展包括:“悬帧”(空白空间【草场地】,北京,2022);“For Jord”(Tanya Bonakdar画廊,洛杉矶,2020);“不透明授粉”(Frost Art Museum,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劳德代尔堡,2020);“言外之意”(空白空间,北京,2019);“触景生情己不知”(Tanya Bonakdar画廊,纽约,2018);“像泥巴一样简单”(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15)。近期的群展包括:“Mirror Image: A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Identity”(亚洲协会美术馆, 纽约,2022);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三年展(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墨尔本,2020);“月相”(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9);“共生:诗与艺术的互文”(OCAT深圳,深圳,2019);“Welcome to The Jungle”(杜塞尔多夫美术馆,杜塞尔多夫,2018);“寒夜”(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7);银川双年展“图像,超光速”(银川当代美术馆,银川,2016);“本土——激流和嬗变下的中国艺术”(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2016)和第7届深圳雕塑双年展(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2012)。她的作品被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丹麦嘉士伯基金会、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等收藏。
关于UCCA沙丘美术馆
▼
UCCA沙丘美术馆。摄影:倪楠。
UCCA沙丘是一座隐于沙丘之下的美术馆,坐落于北戴河渤海海岸,距北京300公里的繁荣海滨社区内。美术馆由OPEN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其展厅由一系列形似洞穴的细胞状空间彼此吸引联结而构成;来自天窗的自然光为部分室内展厅提供光源,几个户外展厅则朝向开阔的海滩。UCCA是中国领先的独立当代艺术机构,作为其馆群成员之一,沙丘美术馆每年推出注重与在地环境的互文关系、呼应建筑形态与馆内空间的展览。美术馆由UCCA战略合作伙伴阿那亚建设且提供资金支持,并于2018年10月起对公众开放。
www.ucca.org.cn
如何成为UCCA会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UCCA会员,
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或致电垂询UCCA会员部
UCCA北京 :+86 10 5780 0200
UCCA Edge :+86 21 6628 6861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展览信息
▲▲▲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