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视频中,他讲述道:女儿小的时候,他费尽心力,把她送进了全区最好的小学。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女儿班主任做了一个“听写汉字”的摸底考试。贺岭峰拿到卷子,发现女儿得了97分,也就是100个汉字只错了3个。他就夸奖了女儿一番:“哇,你看你刚上小学,还没开始学任何东西呢,就已经会了97个,很厉害啊......”结果当天晚上,班主任就打电话过来,问他“看到女儿的卷子有什么感觉?”贺岭峰就实话实说:“我觉得不错啊,挺好的,谢谢老师。”结果班主任当时就火了,开始劈头盖脸地训他:
“你怎么做家长的啊,就你孩子的成绩你还觉得不错?
你知道吗?我们这次听写,全班17个100分,剩下的都是99分,连一个98分都没有,你们家孩子97分,严重拖了我们班的后腿,你做家长的竟然还觉得不错,这样不负责任怎么做家长啊?”
他当时就被老师训懵了。
因为成绩不好,她一直都处在被打击、被羞辱、甚至被霸凌的环境里。但是他那会忙着赚钱应酬,对于女儿的情况完全不了解,只是觉得女儿成绩跟不上就是家长做的不够,所以就想方设法给她请家教、盯着她写作业到后半夜等等。直到女儿后来上了初中,他才慢慢了解到了女儿曾经遭受的一切。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坐校车去学校,她甚至很想从校车上直接跳下来。他觉得,自己这辈子犯过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女儿送到了全区最好的小学。他的本意,是想给女儿最好的条件和资源,助她成就更好的未来。可谁能想到,女儿不仅长期陷入痛苦的境地无法自拔,甚至差点因此想不开。贺教授女儿的这段经历,让我想起《少年发声》栏目中,一个名叫小黎的女孩。而且她从小就是一个妥妥的学霸,聪明又努力,很少参加课外补习班。于是,她开始逼自己更努力,一天24小时恨不得都用来学习。 除了学校作业,她还给自己额外布置了很多作业,每天都要学到凌晨两、三点,睡眠时间经常不足4小时。 对她来说,只有不断地学习,她才觉得自己是对的,任何娱乐和放松,她都觉得是在不务正业,还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愧疚感。在长期压力之下,小黎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及忧郁症,被迫休学在家。可是父母却不能理解,不断劝说她去上学,早日回到“正轨”。结果开学第二天,她就爬上班级的窗台,试图自杀,还好被巡逻的家长救了下来。当被问到“有没有觉得美好的事物”时,小黎毫无感情地脱口而出:“没有。”明明是花季少女,是人生最美的年纪,这个女孩却对人生充满绝望,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个垃圾。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胡邓发现,相比普通学校来说,名校学生出现抑郁症的几率会更高。还记得来自省重点中学——成都49中坠楼身亡的林同学吗?可在同学的眼里,他却是个情绪极不稳定的人,平日里还会用刀划手臂、割腕,说自己“心情不好”“不想活了”。这个看上去聪明又懂事的孩子,其实内心早已在各方压力之下,濒临崩溃。在她接待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于当地非常不错的学校,很多孩子都曾是周围人眼里的学霸。因为进入名校,就意味着要面对跌落谷底的心理落差、老师的严苛、排名的焦灼、以及来自家人的高期待。这些困境就像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是啊,大家都看到了名校的资源和机会,铆足劲想把孩子送进去,谋一个更好的未来。名校的背后,是激烈的竞争,是无形的鄙视链,更是无数个小小心灵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前段时间,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部门共同发布了《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其中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到总人数的3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有50%是在校学生。网上一位妈妈就曾爆料,自己儿子上高二,班上有50人,吃抗抑郁药的竟然有29个。这些孩子压力大、晚上经常睡不着、跺脚,同学之间还经常借热水吃药。北大六院儿童精神科,早上10点,诊室门口就围满了焦急等待叫号的家长。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教授郑毅记得,他刚当大夫时,儿童青少年的问题比较少,当时一个病房20多张床,基本上够用,病情严重的孩子也不多。可是这几年,病房的床位已增加到60张,再加上特需病房,一共有百十来张,仍然供不应求......不止北京,在全国很多地方,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都是一号难求。另一位儿童精神医生曹庆久坦言,现在患病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小:
“社会压力大,一层层传导下去,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这些孩子。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要卷进赛道,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刚开始就给孩子太多压力,会把孩子压伤。”
想起纪录片《起跑线》中,有一个7岁的北京小女孩汤笑嫣。
自打她记事以来,她的课余生活就与各类兴趣班为伴:尤克里里、声乐、舞蹈、西班牙语、逻辑思维......母亲永远只有一句话,“你要学这个,咱不能输在起跑线”。在当今愈发内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几乎没有童年,他们被焦虑的父母裹挟着前进,生怕输在起跑线上;在父母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孩子压力越来越大,内心充满痛苦又无处遁逃。还记得吗?每个孩子出生前,父母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以后能健健康康的长大。然而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忘了初心,在孩子身上附加越来越多的期望。其实,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而是爱、智慧、自由和幸福。中国家长替孩子选学校的情况十分普遍,多少父母日夜为“择校”而苦恼。如果你真心想为孩子择校,那不是去找最好的学校,而是去找最适合的学校。《少年心声》中的另一个女孩小含,一开始在一家“鸡血”公办初中上学。因为之前那所初中看课外书会被没收,例如《哈姆雷特》等。而妈妈知道,小含是一个内心特别丰富的孩子,她喜欢读书、创作、思考。果然,转到新学校后的小含变得更自信,学习和生活都游刃有余。《少年说3》中,一个叫吴谦益的高二男生吐槽自己的妈妈:“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排名越高越好,可我的妈妈不这样觉得。”后来,经妈妈解释才知道,儿子从小就特别要强,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下了“第二就是落后”。有次考了第三后,妈妈给他发了个红包,他却拒收,还说“又不是第一,有啥好收的”。这位妈妈温柔地看着台上的孩子:“我想告诉你,你的生活里不该只有高考,还应该有诗和远方。”我们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戴上成绩的枷锁,而是告诉他,成绩并不是评判人生的唯一标准。你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爱好、朋友圈子,你应该去玩、去运动、去在阳光下奔跑。如果一个孩子的人生只有分数,注定赢不了人生的大考,也无法获得幸福。很多家长之所以焦虑,其实是被单一的价值观所挟持了。觉得读最好的学校,有一个好分数,将来去大公司、拿高薪,这就是成功的人生。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生命,再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有的孩子喜欢昆虫,梦想成为一名生物学家,这也是一种伟大;有的孩子喜欢鲜花,梦想将来开一家花店,这也是一种幸福。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热爱,而不是让他被条条框框所约束。他来到这世上,应该去看看星星月亮,看看日落日升,去尽情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活出自己的精彩,享受平凡的快乐。他说自己上学时,每次一回家,妈妈就会对他说:“儿啊,我想让你成为一个快乐的傻子。”于是,妈妈对他解释道:“妈妈是希望你别失眠、好好吃饭、颈椎不疼......当个快乐的傻子就挺好。”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养出一个健康、快乐、幸福、向上的孩子。愿每位家长都能看透教育的真相,放平心态,和孩子同频共振。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雨露中肆意生长,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