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IM场景自动化,「自然机器人」获顺为领投Pre-A2轮融资|36氪首发
主打IM协作场景,同时兼容UI、API等多种自动化技术,让用户一键使用自动化产品。 |
36氪获悉,超自动化服务商“自然机器人”获Pre-A2轮融资,投资方为顺为资本、德国风险投资机构Picus,老股东全部跟投。
这是自然机器人在一年时间中的第四轮融资。此前,自然机器人曾获得由靖亚资本领投的天使轮融资,信雅达领投的天使+轮,以及高瓴创投的Pre-A轮融资。
自然机器人Naturobot成立于2021年,创始人李立峰是一名创业老兵,为前阿里云RPA、阿里云全域集成iPaaS等多款产品的负责人,在超自动化和企业服务领域从业多年。团队主要成员均来自于阿里、美团、京东、百度、苏宁、IBM等软件和互联网企业。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行业从2018年开始萌芽,到如今已经走过了初创期,进入逐步成熟阶段。而行业也不再单纯讨论RPA,而是将其概念放在更广泛的办公自动化赛道中,也已经与iPaaS、超自动化等概念相互融合。
自然机器人的定位,是AutoPaaS企业自动化平台,希望为企业搭建自动化的基础设施。
“AutoPaaS”是何意?这源于自动化技术兴起后的不断演变。
在RPA发展起来后,RPA其实是基于UI界面的自动化,也就是用机器识别、抓取电脑界面上的各类元素——按钮、文本框等,通过模拟人类操作进行操作。RPA最适合的场景,是面对那些较为封闭、老旧系统,通常搭载用户较为核心的业务数据。这也是美国标杆公司UiPath发展起来的业务基础。
到后来,基于API接口,也就是iPaaS层做自动化的创业公司逐渐发展起来。
如果说RPA像一个骑手,按照固定路线在系统间传输数据,但难点在于,一旦系统界面有所变化,操作的失败概率很高。
相较之下,基于API做自动化更像是在系统间搭建一条小路,让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更为稳定,适用于高频的协作场景——如收集Excel中的数据,自动填写报销表单,提交到公司内部系统中。
近年来,Gartner提出超自动化( Hyperautomation )概念,将其作为企业自动化水平提升的思想指引。超自动化涉及多种技术、工具或平台的协同使用,如上述的RPA、iPaaS,还有AI、业务流程管理(BPM)和智能业务流程管理套件(iBPMS)等。
自然机器人的产品AutoPaaS平台,即是希望在用户的IT系统中搭建一个自动化的基础设施。它既能够通过UI、API、Data等多种方式连接不同的系统,又能够通过低成本的低代码/无代码方式快速创建和运行自动化流程。
“在实际业务中,如果单纯只引用RPA技术来解决数据问题,很容易会形成又一个RPA数据孤岛,我们认为,混合不同的流程自动化技术,才能让企业成百上千个系统真正实现互联互通,自动流转,成为企业的自动化基础设施。”李立峰对36氪表示。
从产品形态来看,自然机器人AutoPaaS平台在“超自动化”的概念上更进了一步,搭建了基于云原生架构的网页编辑器。也就是说,无论是开发者还是业务人员,都只需打开网页进入云端自动化中心,直接进行拖拉拽操作,搭建分发自动化流程,以及管理企业的自动化流程。AutoPaaS平台会根据用户操作,自动选择用RPA、API接口或者Data层的自动化连接方式。
要在前端产品体验做到足够简单(拖拉拽),同时保证流程稳定运行,背后技术难点颇多。李立峰解释,目前市面上的流程自动化创业公司,一般是选择一种流程自动化技术,进行产品和商业化。而AutoPaaS实现了基于web的云原生混排编排,团队解决了包括浏览器权限、混合编排、云原生架构等技术难点,在业界都属于技术难题。
在产品后端,建立起能够同时支持UI界面和API自动化的总入口引擎——能够对流程进行精准拆解,分步选择合适的技术实现方式。
以自然机器人服务的一家日本工业采购平台为例,该客户平台上有数以千万计的零件SKU,每天价格都会产生波动。在中国的数千名销售,每天会处理数十万次客户的报价请求。但由于报价流程涉及内外多个系统,每次报价还都需要遵照非常严格的内部审批机制和外发策略,原来获取报价的周期长达72小时。
应用了自然机器人后,销售人员可以通过企业微信,将客户的采购需求提交到自然机器人当中。自然机器人收到请求后,在后台会部分地模拟人工操作,到日本全球总部系统获取最新实时报价,再将信息自动整理成报价单,通过企业微信回传给销售人员,销售人员再转发给客户,整个自动化过程应用了包括RPA、iPaaS相关技术,平均用时降低到了1分钟以内。
去年7月,AutoPaaS产品进入内测,并且与客户进行共创的阶段,今年开始产品已经全面上线。本轮融资后,团队也将持续投入到产品迭代中,未来计划面向开发者提供部分能力,建设好开放的应用生态。
纵观国内自动化赛道中,创业公司在商业化落地时,已经出现两种主流路线,一是专攻央国企等大客户,二是走产品化路线,专攻某个商业场景。
但在这个层面,李立峰表示,首先在在产品上,自然机器人会更加聚焦和专注,保持标准化路线,以效果收费——一个例子是,在产品结构上,以往RPA产品通常都是三件套形式(机器人、设计器和调度器),每个部分都要单独收费。但AutoPaaS选择基于云原生架构搭建,用户在网页可以无限时地编排流程,按照真正使用到的机器人个数和实现的流程来收费。
但在市场策略方面,李立峰认为,自然机器人不会单纯将客户按照规模大小区分,而是更为强调“场域”概念——自然机器人会从IM场景出发,服务中国数千万应用了IM工具的企业用户。
这源于团队对国内本土办公生态的观察。“在国内,几大协同办公厂商已经服务了数千万的企业用户,几乎已经笼络了大多数的企业用户。但在IM之上,很多企业都没有接触过类似RPA、iPaaS等办公自动化应用,IM场景仍是一片蓝海,用户也需要轻量化的自动化工具,进行IM产品和内部系统的打通。”
当前,自然机器人也已经在钉钉、企微、飞书等平台上线,并支持三方应用集成。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用户的月均增长达100%以上,用户使用时长月均增长超过80%。
谈及未来发展计划,李立峰表示,自然机器人将基于“企业自动化基础设施”这一目标,持续投入到产品研发当中。“Gartner提出的‘超自动化’概念,一是基于基础设施层面,二是要去解决具体场景问题。”李立峰表示,自然机器人在这两侧都会同时发力。
对最近大火的ChatGPT,自然机器人也有探索,目前已取得初步进展。接下来,团队也会开始加大市场上的投入,在IM场景中进行做更多知识普及,让更多用户真正能够享受到自动化带来的效率提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