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染效率上不去?看文答题赢大礼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将转染(Transfection)定义为:“将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一系列技术的统称”,实践中细胞转染是指将外源分子如DNA、RNA、蛋白等生物活性分子导入真核细胞的技术。
(本图内容经龙沙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整理)
按照原理来分类
细胞转染的方式可以分为3类: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介导方法。电转染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物理方法转染,出现于1982年,作为通用、易用的细胞转染方法,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如重复性好、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兼得电转效率和细胞活率,尤其对目前对原代细胞和一般认为难转染的细胞有较好的转染效率。
▲ 各转染方法优缺点整理,参考文献:Kim, T.K., Eberwine, J.H. Mammalian cell transfection: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Anal Bioanal Chem 397, 3173–3178 (2010). https://doi.org/10.1007/s00216-010-3821-6IF: 4.478 Q2
1998年,Nucleofector™技术由Amaxa公司开发(该公司于2008年被Lonza收购),并于2001年成为广大科研人员可以使用的技术(Nucleofector™ I/II/IIb)。该技术基于电脉冲在细胞膜上瞬间产生小孔,综合Lonza独创的转染体系(即细微差别的电脉冲条件和细胞特异性试剂的组合),使核酸底物可以直接进入细胞核,让细胞的最高转染效率可以达到99%,细胞转染不依赖于细胞的增殖分裂。随后,Lonza在2010年推出新一代电转染系列4D Nucleofector™,并且在2021年推出第二代4D Nucleofector™核转染平台。
随着系统生物学与交叉学科方法的应用,要求细胞和系统模型越来越接近体内细胞的功能。Nucleofector™技术就是为了尝试从根本上解决细胞转染效率与成活率问题,无论是原代细胞(干细胞、神经细胞、免疫细胞等),还是细胞系,每次都可重复出很高的转染效率。最近在Google Scholar用“Nucleofector”来检索,已经有37,000+篇文献提及Nucleofector™技术。检索Nucleofector+“CRISPR”,一共有7,200+篇。化学顶级综述杂志Chemical Reviews文章对Nucleofection™技术的评价是:“Nucleofection™技术是有史以来最流行的电转系统之一,于21世纪初问世,作为一种有效的细胞内递送方法迅速获得普及”。
Lonza 4D Nucleofector™平台从实际需求出发,开发了从低通量到高通量,小体积到大体积的电转染,研发到生产规模的设备型号,保证从小体系筛选到大规模电转的可行性和放大工艺可转移。包括如下功能模块并匹配对应应用方向。
Nucleofection™ 核转--5步简单的操作方案,实现轻松电转
4D-Nucleofector™ 核转系统,除了电转仪设备之外,还配套不同细胞专属的电转试剂,可以实现高效、同时维持细胞功能的转染结果。该系统改进了传统金属电极材质的电极杯,通过专利高分子导电聚合物稳定电脉冲发生的过程,避免金属离子释放对细胞带来的毒性。在Lonza Bioscience官网Knowledge Center里面呈现了超过650种即用型protocol(包括细胞培养、传代、电转准备、电转方案、孵育方法以及优化方案)及海量的资料和应用FAQ(且一直在实际各地技术团队的协作下不断更新)。让大家在电转系统的使用中轻松上手,实验操作无忧。
目前Nucleofector™技术可广泛应用在基于各种不同的基因编辑技术(ZFN/TALEN/CRISPR/ABE/ PE等)以对各类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修正[1-9]、疾病靶点筛选[10-11]、诱导多功能干细胞[12-13]、蛋白表达[14-15]、DC疫苗[16]、外泌体研究[17]、寄生虫转染研究[18]、类器官研究[19]、细菌转化[20]等领域。
看到这,你是否对Nucleofector™技术有了一定的兴趣和想要进一步了解?不如赶紧来测试一下你的掌握程度吧!3月29日-4月14日,参与Lonza细胞转染知识竞赛,最先全部答对的100名用户将获得Lonza定制保温杯,活动结束后还将额外抽取200名参与者获得Lonza定制马卡龙套装笔!
除此之外,已经是Lonza Nucleofector™使用者的你,还可参与“与你的仪器合影”与“免费领取电转百科指南”活动,好礼多多,全年精彩不停!
[参考文献]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参与活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