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孩子被欺负要不要打回去?看国外孩子如何用三重专注力巧妙化解冲突

孩子被欺负要不要打回去?看国外孩子如何用三重专注力巧妙化解冲突

公众号新闻


本文内容摘自《三重专注力》一书

作者:哈佛心理学博士Daniel Goleman

麻省理工学院Peter Senge教授

编辑: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01

一张图化解冲突


孩子们发生冲突时,我们一般会怎么做?可能会安慰他们冷静下来,或者赶紧分开他们,或者要求他们向彼此道歉——这样做固然有效,但真正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自己化解冲突。


预防失联,请关注视角备用号:

有一个视频曾经传得非常火:三个一年级小男孩围坐在一起,探究他们刚才在操场上玩,怎么就打起来了:


(点击上方观看视频)

“我们说了一些难听的话,这让对方很受伤,于是对方就说了更多更难听的话,结果我们也受伤了,又说出更多更难听的话,最后就打起来了……”其中一个小男孩说。


他们把导致冲突的两大变量,都拎了出来:一个是“难听的话”,一个是“受伤害的感觉”,一个变量的增强,会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增强,如此循环,互相影响。


为了更直观体现这个循环,他们画了这样一张图:用箭头连接起来两个变量,形成一个圆圈。



要避免冲突进一步发酵,就得尽快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另一个男孩指着图上被划掉的部分,补充道:“我们考虑了很多方式,但都不奏效,说‘对不起’可能有些效果,还有别的一些方法,下一次,如果我们快吵起来了或快打起来了,我们会试一下这些方法……”


这张图非常简单,但孩子们解决冲突的思维方式却让人震惊,每个人不仅关注到了自己,还关注到了对方,关注到了几个人形成的这个小社会,进而提出了奏效的建议,从根本上化解了冲突。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而在于他们掌握了“三重专注力”。


02

每一个孩子

都具备系统思考的潜力


所谓“三重专注力”,是现今欧美教育界非常时髦的理念。


“专注力”其实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关注自己;第二重,理解他人;第三重,理解更大的世界。只有当孩子彻底理解这三重境界,并知道如何把三者组合成系统,才能在面对冲突时考虑更周全、解决问题时看得更长远。


我们不妨再回到上文提及的三个小男孩身上。


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情绪上的成熟度、以及退后一步思考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都让我们感到惊奇。他们能够把一个充满复杂情绪(诸如指责、气愤)的情境,转化为一个合作的语境,互相探讨解决之道,并通过一系列比较,最终识别出杠杆解(打破恶性循环的重要节点),最终带来良好的结果。


这种团队合作、寻求共识的意识和能力,正是所有教育者都在致力于培养的品质。


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个视频有一个相当微妙的转变:只有当我们从内在转变看待问题的视角,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系统(问题)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带来改变系统的力量。


就好比,也许老师可以试着去干预,让孩子们不要打架,告诉他们需要改变的行为,但真正重要的教育,在于引导孩子主动关注认知(受伤害的感觉)和行为(难听的话和打架)不断互相加强的过程。


为了做到这一点,孩子必须学会自己反思问题涉及的整个系统,去测试他们的假设,去识别和尝试不同的选项,去看什么会发生,然后不断地在这个过程中学习。


这是一个高度成熟的互相学习的过程,包含用于转变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行为的方式,而这些都需要复杂情境下的“双向意识”训练——让孩子从自己的视角中抽离出来,学会理解他人,理解整个事件其实是一个可以改变的系统。


比如前面三个小男孩中有一个,到最后甚至提出,“如果这个循环图里是‘好听的话’,或‘感觉良好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


孩子经过这样的训练后,会有一种被开启的感觉,或者说,感到被赋能了,在这些本来会让人拥有无力感的冲突情境中,他们感到自己从“受害者”或“无力者”,转向了“责任者”或“有能力施加影响的人”。



03

初中生在课堂上规划公园

在观点冲突中求同存异


当孩子们年纪更大了,他们不仅要学会怎么交朋友,处理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把这种社交能力运用到沟通和合作上,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不断在观点碰撞和求同存异中,找到更多真实问题的答案。


我曾经参观过在亚利桑那州的一所中学。我们走进了一个八年级的科学课堂,马上就发现了一些很不一样的东西,比如这个教室居然没有老师,因为一些学生在图书馆做调研时遇到了问题,老师就离开教室去帮其他人解决问题了。


那么,在没有老师的教室,这30多个14岁的学生会一片混乱吗?


恰恰相反,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老师不在,都在忙于一个为期一年的项目——要在城市北部建造一个新的公园。他们以两到三个人一组,都在忙碌地工作。关键在于,这不是课外活动,而是课内活动,这个学校整个八年级的科学内容的学习被编织进了一个实际生活的项目中。


一年时间结束后,他们需要把自己的建议汇报给这个公园的委员会,以此作为一年学习的总结和高潮,这对学生来说极具趣味性。


这个时候,两个男孩展开了一场小小的辩论,他们正在设计公园里应该如何规划小径,有几个不同的方案选择:


学生A的计划是让公园小径经过一片风景优美的区域,根据他们之前的模型来看,这个选择会有更多步行的人经过,所以他觉得会带来更多收入,但问题是有一个古代遗迹离这个地点很近。


学生B就觉得,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虽然短期内会有更多收入,但是这个小径的路线网络,可能会令另外一些人感到历史遗迹未被尊重,长期来看,大家很有可能不太喜欢这个公园,因此长期收入可能会下降。


……


当两个孩子从事这样的思考时,遇到观点碰撞时,不会因为对方与自己不同就发生矛盾,因为他们都非常清晰地明白到——我们都在为共同的目标思考和解决问题,只是都分别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换句话说,看到了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


04

系统化思考的九大习惯


从上面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解决冲突,还是团队合作,都离不开“三重专注力”及其背后“系统化思考”的思维方式。


简单来说,系统思考不是“甲导致乙”“肯定有正确答案”的线性思维模式,而是要求孩子学会分析“当我做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的系统变化,以及运用自己的观察来改善当前的系统。


当我们要跳出自己的视角,尝试去理解他人和更大世界时,系统思考这样帮我们处理了两个最棘手的问题:


其一,社会复杂性,不同的人和群体对世界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以这对情绪及认知发展都带来相当大的挑战。正如那三个一年级的小男孩,如果彼此没有意识到对方的感受和观点,只是固执已见,根本无法彻底解决矛盾。


其二,动态复杂性,最典型的特征是“时间滞延(Time Delay)”——行动和结果无法同时呈现,使我们发生误判,这对于孩子理解社会关系会带来混淆。我的孩子曾在学前班抱怨说,他突然很讨厌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后来发现,原来是他们一起玩的时候,朋友把沙子扔到他脸上了,但儿子没有发现,在扔沙子的前几天,自己说了一些话让好朋友很伤心。


由于时间滞延的存在,我们会在不自知的情形下伤害了另一个人,或者看不清某个行为会在日后导致怎样恶果,让我们没有办法认清我们自己才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原因。


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上述两个例子,就可以发现,系统思考能提高人们解决冲突和复杂问题的能力。过去20多年,系统思考的工具被归纳为13个习惯,若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以这样的方式思考,对于情商的提升,将十分有益,以下是其中最常见的9个习惯:


1、分析因果关系时,意识到时间滞延的重要性。比如八年级学生做公园小径规划时,会考虑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2、识别预期之外的影响,及其发生在何处。比如学生A就看到了公园小径会吸引更多人流,但也识别出由此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3、改变视角来增进理解。处理矛盾的三个小男孩,正是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重新看待打架这件事,而不是依然把自己当作受害者,以自我为中心。


4、能够识别到复杂因果关系中的循环性和相互影响。一年级男孩们就能够了解难听的话和受伤害的感觉之间,有着不断互相加强的动态关系。


5、能够识别出系统的结构影响行为。小男孩能把说难听的话——导致受伤害——继续说难听的话——继续受伤害理解成一个循环的系统,正是看透了情绪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6、通过对系统的理解,识别“高杠杆”的行动,也就是找出解决问题的着力点。比如小男孩通过对“难听的话——受伤害的感觉”循环的反思,去寻求积极的改变。


7、让假设浮现,并测试所有假设。这在以上两个案例均有体现。


8、检测结果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行动,逐步接近目标。如三个小男孩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在下一次打架发生的时候进行干预。


9、尝试去理解更大的图景,或者说大局观。比如小男孩们把整个时间理解为一个整体,八年级学生也把公园规划看成长期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看出更多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系统思考”13个完整习惯说明)


我深信,上述理念框架能够赋能于学生,让他们获得深入思考的能力,提升自我觉察、自我管理、同理心和社交能力,以及这些技能如何让学生在个人发展和学业两方面获益。


无论身处何方,我们始终是更大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可能是正在操场上游戏的孩子,可能是从事商业经营、学校运营,或者创办社会企业的成年人——关注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更大的世界,依然是一切学习的根基。


从物种进化角度来说,人类进化的速度不是最快的,不是最强壮的,我们究竟是靠什么一路走来,而且走得这么远?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系统智能——我们合作的能力,彼此理解的链接,以及融为一体去创造人类社群的意愿。理想的教育,正是建立于这些天赋之上的。


美本早申数据大揭秘

报告完整版👇



相关阅读:
为什么国外学校会给孩子上“生气”课?因为学了就不太乱发脾气了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
三孩妈妈50岁读博:父母给孩子最大的帮助,是让他们看到人生的不同选择


作者:哈佛心理学博士Daniel Goleman,麻省理工学院Peter Senge教授,编辑: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专注力的功课:斩断“游思”海外孩子如何提高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孩子玩具不是越多越好,不仅费钱,还影响娃的专注力资深媒体人跨界养老服务,如何巧妙化解获客难、成本控制等难题?养个娃,总有别人来指手画脚,要不要怼回去小狗乱咬尿布垫被妈妈骂,赶紧躲在姐姐脚边:我被欺负啦“回去干活吧,你这个奴隶”!橙县女子呼求学区调查女儿在校被欺负事件...春节还要不要用微信发祝福?群发的祝福要不要回复?锻炼专注力、思考力必入!视觉益智游戏书巅峰之作!畅销3亿册!每页娃都能沉浸地玩半天喜讯!亚城爸妈注意了:招募100名海外孩子免费学画画,限时领取!老外孩子18就独立?9成父母资助成年子女:帮买房 帮带娃 帮还贷风趣对联100副,汉语之美华裔枪手承认制造半月湾枪案:当时脑子不清醒,在农场曾被欺负新学期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这4点一定要注意!丨欢迎预约!震惊!英国私校兴趣班也有“鄙视链”?看看英国孩子如何赢在起跑线上!师妹的礼物:绝美山茶花配醇美小诗王志文问江珊:“咱俩演了5次夫妻,没对我心动过?”她说了一句话,巧妙化解尴尬生完瘦不回去?身体恢复困难?一套清单来解决第4针来了!孩子要不要打、怎么打…家长最关心的6个问题,一篇讲清楚吃完外卖要把餐盒退回去?纽约市议员提案打算强制餐馆这么做欺负人就欺负人,拼命给自己叠buff是什么毛病?当小朋友打架、有冲突、被欺负时,如何正确帮他解决争端,又能培养社交技巧呢?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染疫孩子生气打妈妈,妈妈到底能不能打回去?马斯克也会被欺负?马斯克:很经常哲学与智慧,中国的胡人和西方的蛮族怕孩子被欺负?家长得学会这样给他们撑腰「妈妈,他打我」孩子被欺负,聪明家长不是教孩子打回去、不是去理论,而是...​孩子不听教导,要不要打?51%国民赞同撤销体罚法…这变异株跃升全美新冠感染40%占东岸75%!新冠病 毒又变回去?中 国确 诊者频现「白 肺」中 国新版新 冠诊疗方案当孩子被同学欺负,这位教授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华裔枪手承认制造半月湾枪案:当时头脑不清醒,农场工作时间很长,曾被欺负,抱怨遭忽视如何让孩子边学语文边有效提升专注力?丨欢迎预约!中国只有买断印度Paxlovid仿制药的本事婆媳战争一触即发?这个老公仅用一招巧妙化解危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