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一直认为任正非就是华为的CHO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大家好!
首先祝贺华夏基石“首席人才官”首期开班。
在我看来,“人才”这个词在华为的演变,最早就是“人事”管理开始的。彭剑锋老师1995年带我们去华为做的那些制度,都是人事管理制度,其中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雏形,但是整体上还是人事管理。人事管理最核心的就是人和事儿,以事为主,人是次要的。通过《华为基本法》,华为进入了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这在《基本法》里可以看到,其中许多都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引入英国的任职资格体系以后,华为进入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华为在管理实践中正式进入人才管理,基本上是在2008年之后。
现在,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公认的词了。过去很少谈人才,因为这个词非常微妙。到底什么是人才,有时候不好定义。现实中一般用三个“历”:经历、资历、学历来衡量。但人才自身、人才标准也会变化。我给人才下了个定义:人才就是铀235,是原子弹的核原料——搞好了核发电,搞不好核辐射,真可谓成也人才,败也人才。另外,人才是会退化的,人才也会惰怠的。今天他可能是一个非常牛的人才,过两天他可能成为一个惰怠者,所以人才本身很微妙。
第二,过去我们都谈“首席人力资源官”,我们这个班是“首席人才官”。那么华为的首席人力资源官或者华为的首席人才官是谁?我一直认为任正非就是华为的CHO。他不懂技术,也不懂财务,但他是人性大师,所以华为最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权在任正非手里。那么,人力资源部是什么?人力资源部是CEO,首席执行者。任正非发育思想和战略,然后人力资源部做一个强有力的执行者。
不管是人力资源,还是人才,为什么重要?任总在2019年说过,华为的胜利也是人力资源政策的胜利。这句话总结得非常到位。我认为,华为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实际上一个重要的胜利不是它的业务上的胜利,而是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胜利。
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怎么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确实很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多企业一直是边缘化的,老板的主要精力和抓手是业务,永远是业务。但是在华为,我认为实现了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把任正非的华为变成了华为的任正非。任正非创立了华为,他是创始人,华为是任正非的。实现了转变为华为的任正非,其背后含义是什么?是让制度和规则守望华为,而不是让任总一个人来守望华为,强调的是制度的力量、规则的力量、机制的力量。去年3月份有个采访,任正非还在抱怨,在华为他想喝一瓶可乐,如果是公司出钱,还要走流程,这句话绝对是真的。华为把任正非的权力关进了笼子里。我想起了今年春晚沈腾和马丽演的小品,20年没解决的问题,幸亏来了个英明的局长,把这个事解决了。如果没有英明的局长,还得20年,沈腾扮演的角色就能躺40年。我们总期望的是人治,通过一个英明的领袖或者一个伟大的人物来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机制、制度和力量。看《狂飙》也的同样的感觉,如果没有巡视组,不知道要黑多少年。这还是用人治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任正非的华为转变成了华为的任正非,而这个转变非常重要。
第二个转变,把土狼变成狮子。这是《IT经理世界》一个记者写的文章,认为华为完成了从一只土狼到一头狮子的蜕变。土狼有土狼的做法,狮子有狮子的做法,土狼和狮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
第三个转变,由土八路变成了正规军。这里讲的是队伍问题。所以在座的各位,承担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任,对于我们来讲,确实使命重大。怎么能够为我们所在的企业构建一个好的机制,而且让这个机制充满活力?回到任总的两句话。第一句,方向大致正确。在不确定时代方向要正确,真的很难,因为到处是“灰犀牛”,到处是“蝴蝶效应”,到处是不确定事件,所以只能“大致正确”。但是第二句话更重要,组织要充满活力。组织充满活力,谁来解决?财务解决不了,营销解决不了,研发解决不了,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要承担这个使命。
在这里,我想与大家谈谈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点体会,共分6个方面,简称“六个三”。
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理解,最关键的有三。
第一,理解组织。组织到底是什么?组织不是组织结构图,组织是个动词。怎样组织起来,怎样理解我们组织的愿景、使命、战略和业务运作?这个真的很重要。因为它涉及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这也是当年我们制定《华为基本法》的逻辑起点。但是很多人对组织是不理解的,或者理解比较肤浅。
第二,理解老板。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职能。我历来反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词儿,这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不自信的一个表现,觉得自己在公司老受欺负,所以找来这个词来以壮声威。财务也是战略性的,研发也是战略性的,营销也是战略性的,凭什么单讲你是战略性的?每个职能,都是为公司战略的实现提供服务的,所以不管是不是战略性的,我们同样要理解我们的上级,我们的管理者。
第三,理解人性。人性太复杂了,科技这么进步,但是对人性的理解没有进步过。无非是X理论、Y理论、Z理论,无非是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人之初无善恶……所以,我们要理解人性,因为要面对我们的管理对象,不同的人性真的很复杂。现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我们怎么理解90后,理解00后?不是说他们变异了,但是和我们这一代真是差异太大了。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思维,真的差别太大了。包括他们的莫名其妙、毫无理由的辞职:没有WiFi辞职,公司食堂不好辞职,公司女孩太少也辞职……这是我们怎么也理解不了的。但是,我们要管理他,就必须理解他们,就像家长要理解孩子一样。如果你不理解孩子,就没法管,而且管也得不到好的效果。
02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三个导向
第一,一切为了胜利。三个导向是引用了华为任总的三句话。任总讲,这三句话,在华为要管10年。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切是为了胜利。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我们职能的展示,我们权威的树立,我们业务的展开,人力资源管理还是个职能,需要为他人作嫁衣裳,成为组织和部门的战略合作伙伴,要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
第二,一切为了前线。前线就是市场,为前线服务,这是个流程思想。那么前线有谁,前线有客户,有竞争对手。人力资源管理者是流程推进的赋能者和使能者。
第三,一切为了服务。人力资源很重要的还是服务,但是服务怎么规范?一是规范问题,二就是专业服务的专业性。大家在网上经常看到人力资源部闹些笑话,比如招聘时写上哪个省的人不招,这是多么低级的错误?不懂法,对公司的影响太恶劣。公司树立个品牌容易吗?这么一个小孩干出的这种事情,招致全网责骂。而且,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说不定过几年又把这个人的愚蠢的行为给搬出来了。再比如,处理裁员时那种粗暴做法。我们对员工的这些言行,离专业规范差得都比较远。第三个是高效。我们的服务是高效率的,因为效率是衡量一切管理的标志。人力资源管理者是专业、规范与高效服务的提供者。
03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三个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到底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我们作为首席人才官,本身的职能要实现什么目标?
第一,建立一支队伍。建设人力资源队伍,这支队伍一是素质要高。这个素质不是指学历,也不是资历,也不是指经历,这个素质是指高绩效能力。素质模型里的素质,是指高绩效的能力,它和说不说脏话,骂不骂人,排不排队没有关系。具备创造高绩效能力,就叫高素质。二是境界要高。这帮人想挣钱,还想挣大钱,除此之外,还想做大事,人生只为一件大事而来。当然,他要养家糊口,但是他还要有更高远的志向。三是能打胜仗。打胜仗是可检验的,我们和竞争对手的竞争,我们的市场份额,我们的增长率,都可以衡量你是否达成这样的目标。
第二,队伍能成事。这支队伍一旦建立起来,它可以成事,但是这支队伍也有可能腐败,也有可能惰怠,所以要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内部机制,充满动力的激励与约束体系。人力资源管理那么多工具手段,说到底只有两种手段:一个是激励,一个是约束。所谓激励,激励人的天使的一面;所谓约束,约束人的魔鬼的一面。我们所用的手段就是激励和约束,除此无他。所以,从我们的角度要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怎样构建一个充满威力的约束机制,把人的能力、潜力发挥出来,把人性的天使的一面给展现出来,并抑制人性恶的一面。
第三,人力资源效率持续提升。效率是反映管理的唯一一个可对比的指标。在华为,这个指标永远是任总关注的指标。他在华为就是关注三个问题:第一,方向,和战略相关,方向大致正确;第二,节奏,一旦方向定了,公司的发展节奏什么时候快一点,什么时候慢一点;第三,人均效率,华为的各个部门业务不一样,考核指标不一样,但是人均效率这个指标永远是要考核的。
那么考核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管理总部,比如干部部、组织部门,人均效率永远是一个权重最高的指标。你说你管得好,那么我就看人均效率的表现。人均效率可以用人均利润来对比,也可以用人均销售额来衡量,要盯住这个指标。如果你的人均效指标率持续下降,证明你的工作是有问题的;如果你的人均效率低于同行,也证明你有问题;如果你的人均效率离业界领先的企业差距很远,也证明你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所以,这个指标永远是我们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主要的指标。
04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三个角色
第一,管理哲学家。管理者和管理哲学家差距很远,但是我们要有思辨,要有假设的提出。只有正确的假设才有正确的思想,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战略。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一些最基本的假设,最简单地讲,你对人性善恶的假设,直接关系到你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华为人力资源纲要中提出了可信任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就是假设的一种演变。
第二,战略家。我不同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词,但是我是同意“人力资源战略”提法的。我们总要有自己的战略目标,虽然部门目标受制于公司的总目标,但是我们要有一些长远的思考,要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要对我们未来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些顶层设计。
第三,实干家。我还是强调实干。因为企业很实在,企业不玩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是要实干。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讲美国西南大学教授,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一种观点,说教授双手应该沾满牛粪。现在很多管理学家在夸夸其谈,不玩真的。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最重要是实干。办公室里走不出好的管理者。用任总的话讲,办公室里培养不了将军。所以,华为通过“考军长”的办法把将军赶出办公室,深入一线,深入上甘岭,在上甘岭上培养干部。
05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三个能力
现在有素质模型、能力模型,很多的胜任资格模型,在我看来,很多企业的模型都是量太多了。一搞素质模型,一个好的管理者要有几十项能力。但你看华为的通用素质模型,只有9种能力,然后具体到干部有4种能力,可见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不能求全责备。任总一直讲,要发挥长处,别补短板。你把资源能力都用来补短板了,最后水桶也盛不了多少水。还是得发挥优势,发扬长处,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以下这三种能力我认为对人力资源管理者很重要。
第一,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沟通能力。
第三,管理能力。
除此之外,人力资源管理者还面临一个重要的任务,即管理我们的下属,管理我们的团队。如果你连自己的下属都管理不好,如何承担那些战略性的任务和责任?
06
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三个期望
第一,一本好书,博古今中外。
这和刚才讲的持续学习能力很相关。我给任总总结了四句话。一是行万里路。走路到外面转转也是一种学习。行走在大地,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任总说过一句话很经典,没到过世界哪有世界观。我给学生讲,没去过农村哪能知道中国,你整天在城市,觉得我们国家繁荣无比,你到偏远农村看看,那才是看到现实的中国。二是读万卷书。第三,与万人谈。这与刚才讲的沟通能力相关。第四是干好一件事儿——把所有的东西吸纳变成自己的知识。
在一篇文章中我写了个题目:任正非就是块大海绵,像海绵吸水一样吸纳别人的知识。任正非像大海绵不断地吸取能量,经过自身的转化,变成他的战略,变成他的假设,变成他的思想,然后把这些东西贯彻到公司。公司执行下去,这就是华为的云、雨、树。我总结的云,是思想的云,云是飘渺的,化云为雨,浇灌华为的树。所以,多读点书,这是能量的起源。
现在的人都不读书了,我呼吁在座各位领导远离微信,远离游戏,多看点书。读书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整天玩游戏,不好好读书,但是你自己就不好好读书,老公在打游戏,老婆在玩淘宝,还教训孩子要好好读书?你们家这样就不可持续了,一代不如一代了。
大家反思一下,你读过几本书,一年读几本书?任总的阅读量比我高,我现在是跟着他读书。他讲话中提到哪本书,我赶快看。今年他讲话又提了一本,《揭开战争的迷雾》,我正在看。这本书是十几年前出版的,他居然看了。这真是本好书,是美国比尔·欧文斯上将在海湾战争结束之后写的,美国打了胜仗,但他批判美国,其中充满了自我批判精神。
第二,一杯咖啡,汇他人能量。
这就是一杯咖啡主义,来自于任总。吸取别人的能量,要从别人那获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买一杯咖啡,坐在一起聊一聊——与高人为伍,与大家为友,与专家同行。
第三,一桶糨糊,聚天下英才。
我们的工作像糨糊一样,把这帮平庸的人凝结起来,也能干大事。一帮很牛的人如果不能够连接,也干不成大事。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
最后以六个字作为今天的结尾,这六个字也来自于任总。在2012年版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任总寄语年轻人六个字:视野、意志、品格。其含义是:广阔的视野,坚强的意志,胸怀他人的品格。
这六个字同样适合于首席人才官。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谢谢大家。
- END -
CEO企业家微信群
扫码申请加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