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7的神作,终于有姊妹篇了,“说人话”的医学科普!
·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字数 3k+ ·
我的好奇里面,包含着复杂的情绪:恐慌、畏惧、手足无措、躺平、纠结甚至是愤怒。
从病毒是什么,到病毒如何产生、传播,再到如何让它消失。这些知识光靠搜索引擎也能找到,但真的可信吗?即便找到了所谓的“标准答案”,一个冰冷的定义又能告诉我什么?
我们缺少的不是答案,是对疾病、对生命基本原理的可靠常识,以及基本的思考方式。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这套“人类与病”。
它是一套大众科普读物,讲述整个人类千百年来与14种重大疾病相克相杀,甚至不得不相伴而行的故事。
14本分册对应14种疾病,分别讲述:血吸虫病、麻风、疟疾、肺结核、霍乱、鼠疫、梅毒、黄热病、癫痫、脊髓灰质炎、肝炎、艾滋病、流感、癌症。
附赠别册,是对整套书的一份总结,也是对背景知识的一点补充:“对大多数读者来说,花半个小时,读完这本小册子,对于生命起源,就已经能了解到最重要的那些环节。”
刚拿到它的时候,我是有点担心读不下去的。我不是医学科普爱好者,并且医学常识基本来自中学生物、家人经验以及“权威”意见(当然包括医生)。
但是,它意外地好读,即便走下地铁也忍不住借着路灯看完手头的这一章。
别急,我们一起听个小故事,你就能大概了解一点它“好读且值得读”的缘由。
朱石生和他的三个一百万
如果你前两年看过“医学大神”系列丛书,估计正蹲守他的新书“人类与病”。
如果你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那正好,小编太想把他介绍给你了(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朱石生是谁?
非要用一句话概括他的话,他是一个把“剑走偏锋”当正事,并且还真的就能做成事的人。
1977年,高考恢复的消息传到广西,朱石生正在街上晃,寻思找个电影看看。回到家迎接他的,是母亲的一通关于“什么是大学”的科普。
他又说:“我想造收音机。”
然后,叛逆期的他就“被学医”了。学医那几年对他来说,就像是“被押进集中营学习挖矿技术的苦工”。
学了五年医,成绩唯一说得过去的学科是解剖课。不用猜,当然是因为这侧面圆了他的画家梦。离开学校后,他始终尝试和“正宗医学”拉开距离,比如进入“心理治疗”领域。
别说,做了几年咨询后还就拿到了奖学金,去了美国进修。然而他又被另一个好玩的东西吸引了——电脑。
|画漫画“静待板砖”。图源作者
自此,他把医师证书彻底塞进了箱底,从零开始学计算机。要知道,这时他已经从医17年了。
毕业后他顺利在IT公司做起了工程师,算算到现在,也有15年了。别急,故事才刚开始,毕竟还没讲回医学呢(对,必须还得有转折)。
在加拿大工作时,朱石生偶然间迷上了《士兵突击》,然后就在网上搜相关文章,光看别人写的还不够,他自己也开了一个大坑,开始一帧帧地写剧评。(旧帖已经翻不到了,不过你感兴趣的话,还是能找到原文的)
这一写就是四年,总计一百多万字,也是他的第一个一百万字。
此时的他,不再是野蛮生长的网络写手,这从他在读库上发表《话说晏阳初》《送瘟神》等文章就能看出。
他写过传统医学、医学科普、而后转战医学史,也就是前两年出版的“医学大神”系列。
“医学大神”系列,共十四册(附别册),豆瓣评分9.7,这也是他的第二个一百万字。
“如果我在少年时代读到了这套书,是不是会改变自己的求学志愿?”
“感谢它填补我通勤路上的散碎时光,在我的口袋和心里生根发芽。五星安利的话,十星,必看本。”
“2021年是这套书给了我极致的阅读体验!”
|左,“人类与病”系列;中,“医学大神”系列;右,曾刊载朱石生文章的读库mook
今年出版的“人类与病”系列,是他的第三个一百万字。
朱石生说:“我似乎有一种天赋,能把专业问题给圈外人说明白。”
可能正是这“剑走偏锋”的三十余年,塑造了他别具一格的文风。
“说人话”的医学科普
“人类与病”整套书中,共讲了14个焦点病种,也说了无数个关于人的故事。它既科普了医学知识,又讲述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变。
与前作“医学大神”系列不同,这套书着眼当下,作者以国人的立场,让每一种疾病故事的落脚点都回归中国,每一条故事线都绵延至今时今日。
医学科普大部头的书并不少见,但少见“现象级”的作品,也许原因有二:一是专业理论与大众科普之间的平衡难以掌控;二是切入点选择的困境。
然而这套书(包括前作“医学大神”系列)似乎化解了上面的难题。
书名虽为“人类与病”,但也可以称它为“人类与健康”。
以十四种危害人间的重大疾病为线索,书中生动再现了人类从束手无策、甘受天罚,到科学萌发、探索病理,再到医学昌明、攻克病魔的艰辛历程。
一步步重历这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加深我们对疾病、对人体的了解,而了解疾病如何侵犯人体、免疫系统如何与之对抗之后,自然也就能够掌握维护健康的基本常识。
然而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我看来是“说人话”。
这套书中的医学知识介绍,都经历过数次“可读性”检验。好在多年的剧评与专栏写作,让作者收获了一批忠实的审稿人,面对难懂的文字,他们绝不“嘴软”。
审稿人也分为两种,一类是医学小白,另一类是医学行业的学者。前者评判是否看得懂,后者则辅助推敲专业性。
就在一遍遍的重写与改稿中,当朱石生觉得“真正做到了用人话说清楚医学原理,且没有成为报告文学”时,才算结稿。
还记得我们说朱石生是个有画家梦的人吧?
“医学大神”系列里没圆的梦,这一次终于实现了。
朱石生说:“涉及科学内容的图片,好不好看是次要问题,是不是符合科学原理更要紧。”
作者手绘的解剖图以及医学原理图,让普通读者不常见的结构或是复杂的原理变得更直观、更易懂。
当这些手绘稿“蒙”过了阅稿无数的编辑羊顿时(编辑收到图时,误以为是朱石生找的资料),朱石生老师就开始夹带“私货”了,比如这幅乡村建筑物风景。
然而这也不是单纯的夹带,如果你翻到这册书的相关内容,就会理解这里的建筑物是什么。
它还不仅仅是好懂,更可以说是好看。
《人类与病》的每一分册都可以视为一部战争主题的剧集,每一集都有两个主角,敌方是邪恶而残暴的疾病,我方是时而辗转徘徊,时而高歌猛进的医生或医学家。
表面看来,本书也像一部部战争片一样,剧情的高潮集中在你死我活的奋力厮杀——有时候,是字面意义上的厮杀,在第八册的故事里,就有八位医学家以身殉职。但真正左右战局走向的是人类的智力活动,是策略上的运筹帷幄,是装备上的厉兵秣马。
所以,与其说这套书在讲身体和疾病,不如说是在展示人类杰出的头脑如何在医学领域发挥聪明才智。
“这就是电影啊。”读库主编老六,评价第13册《魔道争锋:流感变异与防控》时说道。
从未中断的“画家梦”,让他对插图的绘制也信手拈来,够易懂。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医学科普,会被读者追着买“续集”。
这也是为什么,小编我作为一个医学小白,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舒适的文库本。随身读物的好选择
最后必须补充一句,除了内容好看,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太养眼、太舒适了!
买了,它就是你书架上让人挪不开眼的那一抹绿!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