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不好,有哪4个方面的原因
01
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有4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知识层面的问题。即没有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我将之称为硬伤。
第二,身体紧张。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有巨大的压力,无法冷静投入,导致就算掌握了知识,考试时也无法发挥出来。
第三自我怀疑。在备考阶段和考试过程中,没有坚定的信念,不相信自己可以展现出应有的能力。
第四,难以专注。可能表现为在备考阶段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没有为目标制定详细的执行步骤。在考试阶段容易分心,思绪万千,就是无法着眼于眼前的试卷。
这4个原因背后,代表着孩子正在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困难。
(源|《考试心理学》)
以上为14条关于这些困难的具体罗列。不同的条目,代表孩子正面临不同的压力反应,这些压力反应反映出孩子现在正在面临的问题。当了解了具体问题是什么,我们就可以对应书中相应章节提供的工具,帮助孩子解压。
你也可以使用“伯恩斯坦表现量表”,简称BPI,与孩子交流压力对他的考试表现造成的负面影响。
以上9道问题,1、4、7道指向冷静,2、5、8项指向自信,3、6、9项指向专注。每项满分为9分。按照分值分布,借此找到孩子的强项和弱项。
有很大的可能性,孩子并不会配合和我们一起诊断他遇到的困难,因此他的问题可能出现在哪里,会比较隐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这一问题上无能为力。
我们需要善于运用我们的支持系统,比如不要畏惧和老师交流孩子的具体情况。反思一下,我们是否在这一方面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如果你真的想解决问题,会有1万种方法,如果你并不想,那么会有1万个理由。
02
如果孩子是在所学的内容上遇到了困难,也就是遇到了硬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我们不能武断地责备孩子没有努力。他们可能确实没有,但更大的可能性是,他们努力了,或者默默地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努力了,但是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可能因为方法的原因,也可能因为时间还不够。
第二,积极寻求老师的建议。我们并不是孩子的老师,无法帮他诊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在学习方面,我们也并不如孩子自己来得专业。不要自恋,不要自我陶醉。
第三,考虑必要的辅导安排。其实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的辅导资源,确保我们为孩子安排的辅导,是有针对性的,是不损耗孩子的时间和精力的。不要走进这样的陷阱,即为了缓解我们作为父母自己的焦虑,随便把孩子送进一个辅导班,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负责任。
第四,这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个建议。如果有必要,父母和孩子商量达成共识之后,可以帮助孩子筛选一些网络上优质的影音学习资料。它是针对于孩子学习上的薄弱章节,可以帮助孩子更形象生动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03
如果孩子表现出情绪状态上的焦虑不安,可以怎么办?
即,“身体”与自己发生了断连。
这里我需要继续强调的一点是,在帮助孩子冷静的同时,首先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冷静下来。
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共情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表现出焦虑、悲伤或愤怒的情绪,我们也会立即体验到类似的感觉,这种现象被称为诱发性心理反应。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不能让自己冷静,就根本没有能力让孩子冷静下来。要求孩子做到某件事,首先我们自己做到了吗?
如果孩子受制于自我怀疑,可以怎么办?
在这里,也有一点是我想强调的。当我们因为看到孩子不够自信而万分着急时,我们对自己抱有自信吗?是否正在左右徘徊,不确定自己的养育方式到底应该往左还是往右?这样的不坚定,并不能给孩子提供稳定的支持系统。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此刻你正在纠结,中午到底是吃肯德基还是麦当劳呢,其实你最终吃哪一个都是可以的,但如果因为纠结,导致最后午餐没有能够吃上,是不值得的。
如果孩子难以保持专注,怎么办?
与此对应的是,我们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帮助他使用smart原则(分别指目标是明确的,可测量的,可调整的,现实的,有时限的),聚焦行动步骤。作为陪伴者或者说引导者的我们,是否可以保持专注?我们头脑中是否有太多的目标?我们是否什么都想要?聚焦,做减法。
以上4点,分别指向了孩子成绩不佳的4种可能性,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不仅是孩子需要练习,父母同样需要练习。
练习的过程,也是我们审视自己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孩子在学习或者应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父母是有关联性的。
有时候我们看似在鼓励孩子,看似在给孩子提供帮助,但是实际上却给孩子造成了额外的压力。
04
我们的哪些做法,可能给孩子造成压力呢?
第一、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
也许是你无意中的一句话,也许你是有意地用这种方法来激将孩子更努力一点。
他们不再是小宝宝。他们非常关注自尊。将孩子被动地置于与他人比较的情境中,会恶化孩子内心已有的消极情绪,这并不能让他做得更好。
第二,不切实际的期待。
我们首先必须承认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普通人。在接纳他是一个普通人的基础上,若他依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优秀的特质,可以在这个方面对他予以一定的期待。但很多时候,父母并不关注孩子本身的特质,只是将头脑中理想的孩子形象强加在孩子身上。是孩子真的没有做好,还是他只是不是我们期待中那么好?那么,我们的期待首先是合理的吗?
第三,将孩子的表现与我们的自尊混为一谈。
当我们对孩子是否有优秀的表现抱有执念,当他没有做好时我们无比的愤怒,尤其在意他人对孩子的评价。问问我们自己,我们是否将孩子的表现,视为自我评价及他人对我们评价的判断标准。我们凭什么要求孩子为我们而活呢?他不是我们的作品,他只是他自己。
第四,要求知道孩子的所有事,事无巨细地管理着孩子的一切。
距离产生美。有缝隙的地方,才能射进来光。
如果,你在很多方面都无法放手,让你感到痛苦,那不是孩子的错。想想我们自己,对于这份掌控感的渴望,源于哪里。有哪些指向我们自身?先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以上的某些话,可能有些刺耳,但确实是我们自己首先需要去面对的问题。
其实,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我们可以为之提供的帮助越来越少。明确我们可控的和我们不可控的,明确我们能做的和我们无法做到的,当我们可以找到这些界限,我们就可以对可以改变的为之努力,对暂时无法做到的放下苛求和奢望。
有一段我特别喜欢的祈祷词送给大家:
愿上帝赐我一个平静的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赐我无限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东西;并且赐我智慧去辨别这两者的差异。
*本文来自橙子妈妈为《考试心理学》做的部分章节导读,有前后顺序的调整。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