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启示录:借钱要低调
点击关注投行精英,对话窗口回复“干货”,获得投行干货大礼包
作者:香帅无花 来源:香帅的金融江湖
硅谷银行在网上讨论得已经非常多了。
其实,从一个金融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把它的倒闭特别当回事。
大家都认为它本身不会引起系统性的波动,也根本不会成为雷曼时刻。
为什么?
第一,它在整个美国金融系统里没有系统性的重要性,虽然它在全美排名第16,但是美国金融业是一个头部效应非常强的一个行业,都排到第16了,在整个体系里面其实是没有系统性风险的。
第二,它的底层资产非常好,它的客户(包括存款客户和贷款客户),主要是美国的硅谷的创投圈。而且,没怎么加杠杆,所以也不存在很高的传染性,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的。而雷曼的底层资产都是“有毒”的资产。
但是硅谷银行又非常特殊,正因为它的客户主要是硅谷创投圈的这群人。
创投圈,特别是硅谷的创投圈,永远是镁光灯下最被聚焦的一群人,所以这个事件就被快速发酵了。
此外,硅谷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一系列比较愚蠢的操作,是一个技术性的失误。
什么失误呢?
在2018-2020年期间,这段时间美国的金融监管很松,2020年美联储又大放水,大家手里有钱了,硅谷银行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存款。
于是他们把吸纳到的大量活期存款购买了大量的长期国债,而这些长期国债的流动性很差,和活期存款的高流动性形成了错配。
这属于一个很明显的技术性失误。
如果说当时美联储不加息,政策继续宽松下去没有大问题,但是没想到,美联储从2022年开始加息。
加息以后,债券的面值下跌,硅谷银行的账面资产就形成了很大的损失。
但仅此而已,实际也没事,因为这种短期的价格波动,只要你扛得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总会涨回来。
但后来,美国经济形势不好了,美联储也没有继续放水了,大家手里也没钱了。
硅谷就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在风口的时候升得最快,但风停的时候也跌得最快。
当时硅谷的科技股估值往下狂跌,创投公司受损最严重。
很多创业企业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就拿不到钱,一方面没有融资,另外一方面业务也不好,现金流持续恶化,所以就要去硅谷银行取钱出来。
但是硅谷银行把这些活期存款买了大量的长期国债,一下子拿不出来那么多现金。
本来这个时候,硅谷银行依旧有机会,马上借钱补充流动性就好了。
补充流动性有1000种方法,但是他们偏偏选了最坏的一种——大张旗鼓地借钱。
本来偷偷地解决就好了,偏偏要闹得众人皆知。
这一操作马上在社交媒体上被快速发酵,整个市场都知道硅谷银行的流动性出了问题。
大家都怕去晚了取不出来钱,于是就开始了挤兑。
挤兑发生以后,基本就没有办法了,硅谷银行火速地被接管了。这就是一个标准的流动性螺旋。
这件事情以后,大家也意识到了,现在的市场越来越由情绪主导。
信息越来越快,也意味着噪音越来越多,价格的泡沫可能越来越大,而泡沫破碎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所以,社交媒体对金融资产的估值已经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从宏观上来讲,硅谷银行事件不存在太大的系统性风险。
但是,在微观上,有两件事情值得探讨。
第一件事情,在银行这种金融业务上,客户画像高度一致(也就是同质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因为客户同质化的时候,情绪信息特别容易传染,所以这是值得打一个问号的。
第二件事情,硅谷银行事件对创投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对未来一段时间创投企业的资金管理等问题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这是一个行业性的冲击,对创投圈的打击可能比对金融业的打击要更大。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能吸取的教训就是——
借钱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地低调。
社交媒体无孔不入,想通过公开的市场去操作,一定要非常非常谨慎。
举个例子,在私人市场里借钱会给你的资产打三折,在公开市场可能才打五折,听起来在公开市场借钱更划算。
但是,考虑到流动性螺旋和挤兑的效应,未见得哪一个是更优的选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