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大军里,爸爸们为何逐渐“消失”?
之前在有关父亲带娃的文章里,我们提到过画家刘墉说过的一句话:
“许多爸爸在孩子的图画里没有手,为什么?
因为在孩子的记忆里,爸爸像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
何止是孩子觉得爸爸抓不住,很多“丧偶式”带娃的妈妈们也经常气呼呼吐槽“猪队友”的不靠谱:
“高兴了和孩子玩一玩,不高兴了晾一边。”
“我为孩子功课急得焦头烂额,他自己打游戏睡觉毫不耽误。”
“更气人的是,孩子说更喜欢爸爸,因为他爸不管他,我管太多了。”
……
一个家里仿佛只有妈妈围着孩子转,爸爸越来越边缘,逐渐“隐身消失”……
其实,爸爸们不是“隐身”了,而是功能被压缩了。
被推开的爸爸
詹大年校长在他的博文中举过个例子:
有些爸爸在准备教育孩子前,喜欢问孩子“我是不是你爸爸?”这句话。
有个孩子对詹校长说:“听到爸爸这句话,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有一次,我对爸爸说‘有时候你是爸爸,有时候不是爸爸’。但爸爸气得直冒火。”
这种在我们看来没有疑问的问题,为什么孩子给出的却是模棱两可的答案?爸爸又为什么会生气呢?
在大多数家庭中,爸爸好像就只是一个“赚钱机器”的角色。
这其中一大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文化并不鼓励男性从家庭中获得自我价值感,比起在家里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对男性来说仿佛“事业有成”更值得骄傲。
而另一个原因是:妈妈们很可能无意间“成全”了父亲的缺席。
比如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刚出生的婴儿哭个不停,妈妈抱很快就能哄好,而爸爸抱了很久,孩子却哭得更厉害。
于是,妈妈很无奈,只能事事都亲力亲为自己来;爸爸很挫败,感觉孩子不亲自己,于是产生了懈怠。
这种模式久而久之,就变成妈妈一人活成了一支队伍,而爸爸的功能被压缩到只剩“满足家庭成员物质需求”这一项。
正因为功能被单一化,所以“我是不是你爸爸”这个问题背后,隐藏了一个二元对立的答案——
如果回答“是”,那下半句就是——“既然我是你爸爸,养了你,你就得听我的。”
如果回答“不是”,那下半句就是——“既然我不是你爸爸,你就别让我养。”
正如詹大年校长所说:
“聪明的爸爸不会简单地问‘我是不是你爸爸’,而会去思考‘我是不是一个全功能的爸爸’。”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功能健全的父亲”是不可或缺的,生理、物质上的功能自不必说,比这更重要的,其实是父亲在精神上的作用。
父亲的功能
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过一个观点:
“妈妈的爱指向亲密、融合,爸爸的爱是指向分离、规则。”
简单来说就是:妈妈是港湾,让孩子有安全感;爸爸则带孩子去看世界,让孩子学会独立,成为一个成熟的个体。
父亲功能的凸显,是在孩子能跑会跳之后,需要分离的阶段,把孩子从母婴共生的二元关系中拉出来,拉入三元关系和更广阔的世界。
①对于男孩来说,父亲是英雄、榜样和典范
电影《狮子王》中,在辛巴小的时候,爸爸在他心中是一个伟大的王者。
爸爸总是温和地教导辛巴:
“世上万物和谐共存,国王就得理解这种平衡,并且尊重所有的生命。”
“要记住你是谁,你是我儿子,也是真正的国王。”
这些认知在辛巴幼小的心中扎根,成为他自我意识的一部分。
当意外来袭,父亲被害去世,即便突遭重大丧失的辛巴经历了好长一段时间的自暴自弃,但父亲的言传身教已经融入了他的人格,支撑着他挺过苦难,重新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王者。
童话,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映射:
作为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男性形象,父亲这个“模板”通常是男孩模仿和超越的对象,深刻影响着男孩的性格与气质。
②对于女孩来说,通过父女关系,了解与异性的相处模式
作为女儿生命里的第一个男性形象,爸爸对于女儿在两性关系中的自我价值感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傲慢与偏见》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的母亲要照顾多个儿女和家庭,分身乏术,没有更多精力关心其他,只求把所有女儿都顺利嫁出去。
好在,父亲非常喜爱伊丽莎白,给了她很多关注和爱护,正是这独一份的宠爱给了伊丽莎白“我值得被爱”的底气,让她没有把自己的价值局限在“顺利嫁出去”上。
因此,当一个所有女孩都上赶着追求的公子哥出现时,只有伊丽莎白对他表示不稀罕;
当母亲选中一个她觉得合适的结婚对象,硬要伊丽莎白嫁时,并不喜欢那个人的伊丽莎白勇敢拒绝了。
充足的父爱能给女孩提供一种有力量的支持,这种支持在告诉女孩:“你不是一个物件,你很珍贵。”
一个从小在爸爸那里得到情感满足的女孩,总能以更加平等的心态和男性相处,不会随便委屈自己。
③对于所有孩子来说,父亲的缓冲、保护功能不可或缺
《家有儿女》有一集里,刘星和同学闹矛盾约架。
妈妈知道后,第一反应是指责刘星,让他赶紧去给人家道歉。
刘星说:我没错,凭什么道歉。
一般这种时候,属于孩子自己的课题很容易上升为亲子矛盾加剧孩子的心理负担。
幸好,这时爸爸夏东海及时站出来说:“老爸和你一块去,保证能打赢。”
虽然打架不值得提倡,这父子俩最后也很狼狈,但刘星一定从爸爸身上感受到了被支持,学会了不要忍气吞声。
面对外在冲突时,爸爸的保护能让孩子习得自我保护的方式;
而在家庭内部,爸爸的“不靠谱”有时能起到缓和作用,减少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摩擦、对抗。
知乎网友@手可摘星陈分享了她在小区遇到的一对父女间充满童真的对话,起因大概是女孩的奶奶不让孙女买某个玩具,爸爸偷偷给买了:
小女孩:“这个玩具我好喜欢,谢谢爸爸!”
爸爸:“一会儿回家奶奶问起来这个玩具应该怎么说?”
小女孩:“嗯……我就说天上掉的。”
爸爸:“不要,你说在地上捡的。”
小女孩:“可是奶奶不让我在地上捡玩具。”
爸爸:“你就说玩具是新的,是爸爸让捡的。”
小女孩:“我知道了,因为这个玩具有盒子装着,不会脏。”
爸爸:“对呀。”
这段对话获得了3.8万赞,大家赞的,是这位爸爸对孩子童心的守护,这种另类的保护,撑起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找回爸爸的“功能”
《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到:
“父亲并不需要多么成功,多么强大。实际上,在3—6岁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强大的。关系的平衡不在于外在的衡量,而在于内在的情感。”
父亲贡献给家庭的时间多少,不仅关系着家庭的和谐度,更关系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然,现实中的确有“功能不健全”的父亲甚至“缺席”的父亲存在,这种情况,也不必绝望。
其他的男性长辈、偶像,甚至是有些妈妈能够独当一面既当爹又当妈,总有别的方法可以弥补这一缺失。
只要在孩子的成长中,既有能回归的港湾又有成为自己的勇气,TA总能成长为一个独立成熟、自我负责的人。
最后,希望每个爸爸都负起责任,妈妈们也多给爸爸们一些施展的机会,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爸爸带娃好处多,不妨放手多让爸爸带娃,我们偶尔放松一下,不要操太多心,去做做自己喜欢的事。
也许你会看到一屋子狼藉、脏兮兮的爸爸和孩子,但同时也收获了一家人都欢乐的时光。
祝好爸爸们父亲节快乐!
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永远值得骄傲
欢迎您来7天好妈妈成长营
给您一套家庭教育万能公式
育儿先育己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了解详情↓
👇延伸阅读👇
阿怪: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育儿工作者,不断学习和传播育儿知识。养娃路上,我们一起成长。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参考资料:
詹大年《“我是不是你爸?”这句话的背后》
李雪爱与自由《父亲的力量 | 李雪对话黄玉玲 - 后篇 -》
壹心理《《狮子王》虐哭千万硬扛的成年人:25年后,我终于看懂了这个人生真相》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