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龙战于野!中美博弈和俄乌冲突以来,全球制造业转移的真相

龙战于野!中美博弈和俄乌冲突以来,全球制造业转移的真相

公众号新闻

斐君按:原创文章没有写完,分享一篇深度干货文章。这篇是我近期读过的分析国际形势最透彻的一篇文章之一,作者以大量事实和数据为依据,为我们揭开了中美博弈和俄乌冲突大背景下,全球制造业转移的真相。谈的是制造业,但中间穿插了很多地缘经济、地缘政治的内容和很多干货知识。不夸张的说,读完这篇文章,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形势的认识,会上一个台阶。文章略长,略专业,但值得耐心读完。以下为正文。

点击此处,可收听音频

作者:天行两端  来源:知乎

2022年注定是改变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大事,首推就是俄乌大战,俄乌战争的大背景是2016年以来的中美博弈,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世界经济开始发生大变局——

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强国和第一金融帝国,第一贸易大国和第一货币提供国,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一进口大国的博弈影响自然是全球性的、各领域的、多层次的。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世界经济逐渐走入滑坡,到2020年之后世界经济更是调头急转直下,各国纷纷金融放水自救,同时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链出现紊乱。

经济不好自然民粹抬头,各国都面临内部分配问题,同时这几年美国加速相对衰落,贸易战5年并未对中国造成什么伤害,不但没有造成实质伤害,这5年恰恰又是中国产业升级最快的5年,第一强国和第二强国打成平手,就意味着第一强国输了。尤其是美国2021年撤出阿富汗后,世界看清了美国的虚弱,于是俄罗斯在2022年打响了第一枪。

俄乌大战,虽然俄罗斯打的拉胯,但战略上问题不大,俄罗斯历史上就不是一个战术见长的国家,仗打的一直不漂亮,对欧洲都是体量和气候碾压。美国这个时候正赶上通胀爆表,准备加息收割世界的时候,欧洲受到了双重打击,一个是金融上被美国抽血,一个是资源上不得不痛苦的和俄罗斯脱钩,甚至北溪二号被美国直接炸断,断了德国和俄罗斯的媾和后路。

这些导致欧洲资源价格不断暴涨,通胀又远高于美国,对欧洲的金融和制造业成本造成巨大压力,而偏偏各自为战的欧盟是一堆体量不大的国家,无法有效对抗,这一年下来被打蒙了,多亏2022-2023年的冬季是个暖冬,不然会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与此同时,去年开始,伴随资源成本的推高,欧洲的制造业开始了痛苦的产业链转移,去年下半年这个话题就一直很热,那么今天这篇文章就说一说,到底中美谁吃到了更多的制造业产业转移

展开这个话题之前,先来说几个事情。

第一,关于经济消息的真伪判断。很多媒体追求的是第一手情报的发布,追求的是快速,但未必是落地的,这点在工业经济里很正常,很多公司喜欢发布一些“假消息”,目的很复杂,有些是为了股价,有些是为了迷惑同行,有些是为了对本国的产业政策施压,为了对议会施压,所以并不能完全用消息面去进行分析,偏差会很大,这方面中国的经济新闻相对是比较准确的。

第二,要弄清楚什么叫产业转移。并不是说欧洲的企业搬来中国就是转移,当然这是最直接最直观的转移,但并不是全部,另外一种转移是你的企业经营不善,或者你这个国家的这个行业整体竞争力下降,那么你的产量就开始下降甚至整个产业消失。但世界的需求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那么自然有别的国家的有竞争力的公司,他的产量就提高了,那么这个国家的产业就做大,份额就提升,东升西降,这也是一种产业转移。所以产业转移分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

第三,产业转移的深度问题。有些终端产业如代工类、组装类产业的转移是相对容易的,因为可以做“三来一补”,买来零部件在生产线上组装就可以,一般这种产业都是布置在沿海港口、交通便利的地方,加上所在国的税收优惠,廉价人口和产业政策补贴,很多国家都具备这样的条件,30年前的中国、现在的越南、墨西哥、印度、土耳其就是如此。

但有些产业不一样,比如重化工业、机械工业、精密加工、高科技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可不是想转移就能转移的,这些产业有非常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龙头企业一旦开始动作,需要配套企业的跟进,这个时候产业链的转移就开始了,一般是龙头企业投资,配套企业搞联合体,所在国出土地,接入水、电、气等各种资源,但这里就要考虑到两个问题:

其一,成本问题。这个成本和人工成本关系不大,重化工业等大工业、大产业需要的是——规模够大+生产稳定+配套齐全+金融健全+市场预期,这个时候比的是综合成本。

如果所在国本身就能做大量的上下游配套,工业体系齐全,有庞大的理工科工程师和教育程度高的工人、高效的基础设施、稳定的产业政策,本身庞大的市场,那你的综合成本就比别的被转移国家低。

这个时候,想投资的制造业龙头企业顾及的就少,他就不需要和本国的产业链做那么多的博弈,也不需要动员那么多本国的上下游企业一起来,只需要动员一些核心的配套就可以了,这样他的转移风险是很低的,他的转移成本就低,他的产业链就可以很快嵌入到你的工业体系里去,并用你的工业体系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但反过来,因为他的投资,你的本土上下游配套企业就得到更多的订单,得到更高的技术需求,那么你就需要雇佣更多的工程师和工人,需要建设更多更好的基建,而每一个配套的企业,他也需要上下游,这就是一层套一层,层层分解,层层布局,层层分散,这样你的工业就会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专业,效率越来越高,各个层级的工业品可以将成本做到最低

当然这个过程也会出清一部分低效企业,这些外来企业也会在技术上、品牌上倒逼和刺激你本土企业做得更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特斯拉的引进,他在中国的投资对我们电动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刺激、带动、对其它本土电动车品牌的鲶鱼效应就非常强,同时特斯拉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非常高,高达95%。

其二,重点强调一下制造业的最上游——重化工业。重化工业在很多人眼里是夕阳产业,其实不是,这个产业的利润不高,投资又大,需要的配套还多,比如2023年刚刚过去的的1-2月,全国全社会用电1.38万亿千瓦时,其中:

工业用电8700亿千瓦时

农业用电170亿千瓦时

服务业用电2500亿千瓦时

居民用电 2500亿千瓦时

 

工业里的四大重化工业:

化工用电900亿千瓦时

钢铁用电1000亿千瓦时

有色金属用电1200亿千瓦时

建材行业用电500亿千瓦时(玻璃、瓷砖、水泥等)

什么概念?四大重化行业的总用电量3600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的40%、全社会用电的25%,而中国的发电量大概占世界1/3还要多,是美国的2倍,粗算就是中国的重化工业用电量占世界总用电量的接近10%,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钢产量、电解铝产量,精铜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的原因。

但话又说回来,制造业的最上游重化工业要的就是规模效应,就是因为利润不高,必须规模要够大,才能把成本降下来,才能有利可图,才能让各个中间工业品的价格更低,才能给最后的中高端制造业做保质保量保低价的配套,这是中国工业品性价比高的根源。

小结就是: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可以在这40年吸引最多的制造业投资,为什么我们可以给外资做配套的同时,海南不断发展自己的品牌和龙头企业,因为能做全面配套,即使刚开始技术水平不够,通过学习引进,我就能很快提高一个产品的国产率,很快可以国产替代,因为我有全面的工业体系,能做全面的配套。

这也是为什么土耳其、墨西哥、泰国工业化比我们早,却一直不能把自己的工业体系做起来的原因,他们没有独立自主的重化工业体系,他们的综合成本高于我们,他们的内需市场不够大,养不起来这么大规模的压低了成本的工业体系,他们的产业链只能是接受西方的产业链锁定。比如他们的汽车产业看似都不错,实际产业链都在外资手里,包括零部件,都是西方车企的海外“飞地”而已。我们的汽车产业起步远晚于这三个国家,为什么我们可以蜕变?以上就是原因。

这才是冰山下一般人看不到的部分,这才是越南印度想取代中国制造业根本不可能的原因,组装零件那是最简单的部分,最难的、底层的、宏大的东西一般人看不见,今天我说给你听了。

其三,欧洲这次制造业外移,到底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了什么?从哪些方面去评估中美到底吃了多少转移的红利?中美制造业对抗到底胜负如何?我们未来产业升级之路怎么样?

以上讲到了产业转移的原理和中国为什么可以吸纳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核心就是我可以把综合成本做到最低,当然这个过程并没有完全走完,西方在中高端制造业、专利壁垒、标准壁垒等方面依然有一定优势,我们的产业升级之路还没有走完,我们不但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世界的中高端制造业来中国投资,又不断用自己最大规模工业体系和大市场去孕育自己的优势产业

其实西方明明可以按部就班的和我们竞争,美国领导西方可以在高科技、高技术方面进行联合反击和压制,延缓我们某些行业的升级速度,但俄乌大战把很多布局都改变了最先就是欧洲顶不住了,昂贵又不足的资源,美国加息的资本抽离,都在对欧洲制造业进行一轮又一轮打击,尤其美国为了一己之私,将西方核心产业向其本土转移,就搞出了《消减通胀法案》,其实就是新能源法案,核心就是如果想在新能源领域进入美国市场,就要在美国本土设厂,同时美国还给一部分补贴,这点很有杀伤力。

与此同时,俄乌大战对资源价格相对冲击小,世界都在大通胀,唯有中国通胀很低,且新能源领域如火如荼,市场规模远比美国还大,为了制造业的生存,自然有很多企业就开始活动了。

典型的就是德国巴斯夫在湛江的百亿投资,这时巴斯夫在德国以外的最大化工联合体,在湛江还有配套的宝钢千万吨级钢铁联合体,宝马大众(168亿)纷纷在中国扩大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投资。德国默克、德国蔡司、瑞士的英力士、法国的道达尔、西班牙的达诺巴德这些大型跨国企业也追加在华投资,因为成本更低,这里面就包括重化工业和汽车工业等大型工业部门,另外实际上去年欧洲的汽车和化工企业也纷纷宣布加大对美国的投资。为此欧洲不得不加快《绿色法案》的推出,明显是为了对抗美国的《消减通胀法案》,那么到底这一年下来成色如何呢?

去年以来,欧洲的大量工业因为成本太高失去了市场,企业破产重组,产量直线下降,而其它工业国填补了这个空白,产量上升,占有了更多市场。

比如,2021年欧盟还是世界最大的化学品出口地区,出口额5100亿美元,贸易顺差超过2000亿美元。而2022年,欧洲化工的资源成本比美国高7倍左右,更别说和中国的化工成本相比,导致去年中美的化工业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欧洲化工去年是逆差的,美国化学品出口增加了20%,达到1850亿美元,其中增长最多的就是对欧洲的出口,去年美国化工行业是近十年来最好的一年。中国去年对欧洲的化学品出口一样是暴涨,而且价格超出往年许多,很多化工企业都赚钱了。

另外去年世界化工50强名单,中美分别有9家和8家企业上榜,中国的荣盛石化、万华化学和先正达,排名大幅提高。荣盛石化从42位上至27位,万华化学从29位上至19位,而先正达26位上至15位,这就是产业的间接转移。去年前50强的中国企业营业额2200亿美元,也超过了美国企业1750亿美元。

从去年中欧贸易变化也能看出一些眉目:

欧盟2022年自中国进口增加了8.6%,对中国出口则下降了7.9%,其中几个欧盟核心国家对华出口下降幅度如下:

德国下降7%

荷兰下降10.6%

法国下降9%

意大利下降11%

西班牙下降21%

捷克下降10.5%

对了,那个倒霉蛋立陶宛下降了79%

说是欧洲出口雪崩有点过分,但大幅衰退是没问题的,欧洲的出口以中高端制造业为主,所以影响可见一斑,另外中国对这几个核心国家的出口增长基本都超过10%,在去年那个欧洲消费不振、美国加息吸血、欧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对欧洲出口增加这么多,说明不仅他自己出口不足,连欧盟内的需求都出了问题,不得不向中国进口,综合看也就核电大国法国相对好一些。

第四,从中美两国的宏观工业数据看,并不能得出美国有制造业回流的趋势,也不能看出来欧洲制造业已经大量流入美国,作为工业粮食的钢铁行业就很能说明问题。

2022年主要工业国粗钢产量:

中国10.1亿吨 下降2.1%(房地产拖累)

日本8900万吨 下降7.4%

美国8070万吨 下降5.9%

俄罗斯7150万吨 下降7.2%(打仗钢产量还能下降,也是奇葩)

韩国6500万吨 下降6.5%

 

下面是欧盟的:

德国3600万吨 下降8.4%

意大利2100万吨 下降11.6%

法国1200万吨 下降13.1%

西班牙1150万吨 下降19.2%


另外

英国610万吨 下降15.6%

土耳其3500万吨 下降12.9%

印度1.2亿吨 上涨5.5%(印度去年也吃到了红利)

以上数据,首先就能看出来去年的能源危机给欧洲冶金行业带来多大的伤害,相应的,去年夏天中国钢结构出口就开始增长了,美国的下降幅度也过大。

这是去年全年的,如果放上2023年2月的数据的就更容易分析:

中国8000万吨上涨5.6%

印度1000万吨 下降1%

日本690万吨 下降5.3%

美国600万吨 下降5.3%

俄罗斯560万吨 下降8.6%

韩国520万吨 上涨1.1%

德国300万吨 下降6.9%

土耳其210万吨下降28.9%

大概情况就是,第一季度世界大宗资源价格开始恢复常态,中国以世界60%钢产量的比重居然能上涨5.6%(1月也是上涨),很不容易,说明口罩解开后,工业生产开始增加,也说明外资对华制造业的投资是实质性的。

美国却下降了5.3%。美国如果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大量回流,钢铁产量不至于下跌如此,也就是没有实质性开工、建设,工业品产出没有增加,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阻碍之一就是基建问题,你不改善基建制造业很难回流,而去年到今年的数字显示,美国并未在改善基建上发力,反过来也说明制造业回流困难。

另外2022年美国原铝产量只有86万吨,下降3%,中国原铝产量4021万吨,占世界60%,增长4.5%。铝和钢的性质类似,大工业都离不开。

再一个就是去年美国汽车产量和销量都创了历史新低。综合起来看就是,美国去年制造业的确吃到了红利,但主要集中在美国原本就比较发达的化工领域,反过来也说明去年欧洲企业嘴上说的去美国投资依然存在犹疑,且欧洲在今年资源价格下降之后,也开始用产业政策留住欧洲企业。但巴斯夫去年的亏损,我所列的欧洲各个重化工业产量的雪崩,都在说明欧洲的日子不好过。

另外,金融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工业本身的利润不高,投资又大,技术要求还高,对工人和工程师的素质要求也高,这方面美国没有什么优势,美国最大优势就是大宗资源价格低,欧洲的金融环境你也看到了,大通胀问题远未解决,加息到这个程度,对制造业是双重打击,低利润率是拼不过高通胀和高利息的,这点欧洲也是,所以相对来说,依然是中国的制造业更适合投资,而且显然的。

之所以特斯拉能在中国内卷搞价格战,特斯拉在中国的价格世界最低,也说明中国的综合成本是最低的,以超强、超大规模重化工业为基础的所有中间工业品价格都比西方低,自然更适合大工业产业链的发展,实际上去年中国制造业吸引外资同比增长46.1%。去年对华投资增长最多的是韩国、德国和英国,分别达到64%,52%和41%,欧盟为整体计算对华投资增长则高达92%。

所以美国、欧洲、中国三大工业区,未来还会在补贴、产业政策、金融稳定度、专利争夺、准入政策等方面进行激烈博弈,不排除有公司到处跑就是为了吃个补贴,这些都是短暂的,长期看依然要看综合成本和市场规模

中国新能源去年发电量就已经超过日本总发电量,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经超过欧盟总发电量,说明中国光伏风电这些新兴产业的市场巨大和成本之低,欧美无论如何搞反倾销反补贴,无论怎么加关税,最后都无法对抗,未来一个行业接着一个行业都会如此,汽车已经表现出类似的倾向。

还是那句话,水面上的冰山容易看,水面下的那个隐藏的冰山才是经济的真相,不了解这些,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十几亿人口规模工业化的威力!

重要提醒:有个重要的事情,跟大家说一下:这两天,微信又改版了,如果您不是公众号的“星标”用户或常读用户,可能就收不到 斐君 推送的文章了。这意味着,您可能随时和 斐君 失联。

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星标”斐君,操作很简单:

1、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蓝色字“斐君观点”,进入公众号首页;

2、点开右上角的“...”

3、点“设为星标”。

就可以啦。烦请设置一下,我们相约不走散。


——全文完,想看更多精彩原创好文,敬请关注“斐君观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平安铃芽、TikTok中美博弈、偷票房、杨紫琼奥斯卡、AI作画等中美博弈下,一个投资人关于未来十年的思考伟伟道来 | 第349天,俄乌冲突即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最航运 | 制造业尤其服装制造业订单的加速转移!我们需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两会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软”动力刻不容缓"用气球制造恐慌,只为转移注意力"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品大观英国2月制造业PMI创2022年7月以来新高,全球股市上涨全世界最大的盗版网站死了,死因还和俄乌冲突有关。。。俄乌冲突1周年:三阶段战场,8000亿欧元能源代价,千亿美元GDP下滑;微软已为ChatGPT版必应接洽广告商|一周国际财经突发:中美博弈升级!国内突然宣布大消息,今夜全球无眠!深度 | 全球衰退与中国突围,未来5年中美博弈预测用它们搅局俄乌冲突后,美国又对中国露出“獠牙”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没想象中那么糟,看这位老年病友肝转移骨转移的诊治经历龙卷风健康快递 236拜登衝突以来首访乌 再供坦克弹药芯片战争下的中美博弈李晨|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乌克兰军事援助评析Hui客厅 | 德国社会学博士候选人眼中的世界:机器人换人、制造业转型、劳工问题......俄乌冲突一周年,西方的“年度总结”开始吹牛了!“流浪气球”事件让这家中国气球制造企业爆红,第二个华为横空出世了!牡丹猫+八大山人的鸦+岳阳红梅5年纪念日12大关键节点,透视俄乌冲突背后真相巴西总统首次向美国提出联合中印调停俄乌冲突,拜登“冷漠应对”俄乌冲突何时了?普京是怎么想的?这份国情咨文或释放重要信号重返中亚,中美博弈的关键一步!中国大幅订单流失? 我国产业转移的真相!俄乌冲突快一年了,这个问题我不吐不快!掺和俄乌冲突,欧洲图的是什么?1小时17次!扎波罗热遭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严重袭击军旅故事原创系列(38)瞬间韩国——中美博弈新焦点!俄乌冲突产生的蝴蝶效应,乌称将恢复氖气生产《参考读报》直播预告:全球视野下的俄乌冲突一周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