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前,一定要打他的电话
“你好,这里是希望热线,工号1625。”
“你打来电话,那我就是你的朋友,你什么都可以说,我陪你聊天,咱们共同面对,好吗?”
在接电话时,李勇生尽量避免透露自己是盲人的事实,因为他不想与对方分享苦难。
图源:《三月风》杂志
希望热线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组织。
通常打电话过来的人,都面临一些心理问题或对生活产生绝望情绪,有些人甚至有严重的自杀倾向。
李勇生是天津接线团的团长,也是国内第一个从事自杀干预的盲人接线员。
从2015年起,他从事这项工作已经超过7年,期间接到过数千求救电话,帮助了很多绝望的人们。
回顾过去,如果不是那个雪夜的意外,他的人生很可能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光景。
盲人心理咨询师
那是冬天的一个晚上,10岁的李勇生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耍。
期间意外发生,他不小心摔倒在地,眼睛刚好撞到地上的台秤,鲜血直流。
家人见状吓坏了,急忙将他送去医院,可乡村小医院根本没有能力治疗,最近的大医院要8-10个小时的路程。
没有办法,医院只好给他简单缝合包扎一下,也没做什么特别的处理。
从那以后,李勇生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自己头上仿佛戴了一顶帽子,眼前也戴了墨镜。
但每次他伸手想去摘掉它们时,却发现什么也摸不到。
身体上的伤痛还是其次,最让他受不了的是亲戚们对他的评价:
“完了,这孩子以后一辈子就毁了。”
他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毁了”呢?
他不服气,因为天生孩子王的性格,虽然眼睛看不见,他仍然到处淘气、玩耍。
直到有一次,他和朋友去别人家的菜园里子拔菜,被主人抓到后,只把他暴揍了一顿。
李勇生不明白:“凭什么只欺负我?就因为我是废人吗?”
这次经历深深刺痛了他,于是他下定决心,自己摘不掉眼前的“帽子”,那就摘掉“废人”的帽子。
但现实里,盲人生活哪有那么容易。
为了生活,身边和他差不多的人有的去学说评书,有的去吹红白喜事,还有人学按摩、算命。
面对这些,他很迷茫:难道这些就是自己人生的全部选项吗?
眼睛看不见之后,收音机成了陈勇生接触外界的主要方式。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些心理访谈节目,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鼓起勇气直播间打电话,希望对方能给自己一些对未来的建议。
“为什么不试试做心理咨询呢?如果你想走得再深入一点,也可以做心理方面的演讲师。”
这些话,被李勇生记在了心里。
随后,机会来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举办了一个针对残疾人的心理咨询大型培训,一共招募一百多个残疾人,但平均下来一个城市只有两三个名额。
李勇生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幸运的是他被选上了。
通过紧张的学习、考试、面试、培训……最终他顺利结业,成了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
2008年,李勇生开办了自己的心理诊所。
2015年,当得知天津开办“希望热线”,他积极参与,成为热线的首批志愿者。
他终于完成了当年与自己的约定:摘掉了“废人”的帽子。
他就和他的名字一样,勇敢地去生活。
抓住0.1%的求生欲
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后,李勇生接触了很多病例,安慰了一个又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们。
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性在凌晨打进来的求助电话。
“我不想活了!我就是要死,必须死!”电话接通后,是男人声嘶力竭的呼喊。
李勇生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询问他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
原来对方因为欠了巨额赌债而众叛亲离,再也没脸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此时,他已经将安眠药放在酒里,准备随时喝下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般来讲,自杀干预将企图自杀的人群分为4类,分别是轻度、中度、重度和急迫。
在接电话的时候,李勇生需要仔细听对方所处的环境声,对方气息的变化、停顿时间、声音高低……迅速做出不同的应急预案和反应。
这名男子显然情况比较危急,但对李勇生来说,心里还是比较有底的。
他明白对方的情绪已经差到了极点,这种情况硬劝是没有效果的,首先需要舒缓他此刻的情绪,以及拖延他可能实施的行为。
于是他说:“你可以把酒杯放下吗?我不要求你一生不自杀,我只要你答应我今天晚上放下酒杯,我陪你聊天,一起度过夜晚好吗?”
当天晚上,他成功阻止了男人将要实行的自杀行为。
一个多月之后,男人的家人打电话过来表示感谢,说他已经彻底从中走了出来,准备重新找工作,面对生活。
得知这件事的李勇生,兴奋地站了起来,围着自己的椅子来来回回转了三四圈。
还有一次,他接到了一个女孩的电话。
从电话里的环境音判断,女孩此时正在高架桥上,准备往下跳。
于是李勇生抓准时机说道:“现在这个环境太吵了,你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吗?找一个车辆少,能避风的地方,咱俩好好说一说。”
女孩听从了他的话,从桥上走了下来,又经过一番攀谈,最终她选择放弃轻生的念头回了家。
根据李勇生的工作经验,他认为能打进电话的这部分人群,内心还保留着一些对生的希望。而这个希望哪怕只有0.1%,他们都要抓住。
对于轻生的行为,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人难逃一死,但应该是自然去死是最好的,自己不应该去选择它,应该保护尊重自己的生命。”
“劝生者”们
李勇生所在的天津希望热线截至2022年,来电总量已高达39万通,其中有超过5000起高危案例。
而自杀干预相比普通的心理咨询,需要更严谨的心理学知识,同时也需要接线员拥有很强的共情能力。
对一些情感细腻的接线员来说,很可能陷入抑郁情绪无法自拔。
因为他们会时常担心那些打电话的人,他们的困境有没有解决?有没有再次伤害自己?接下来他们的生活该怎么办?
久而久之,接线员们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如今关于自杀干预的需求量成倍增长,但接线员数量却严重不足。
因此,每一个选择坚定在这个工作岗位继续的人们,都是值得尊敬的。
对于轻生者们,李勇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
有自杀意图的人,就像正在穿行一间间黑屋子一样,最终会抵达灰暗的迷宫。
一旦进入迷宫,他们就会丧失没有活下去的动力。
但其实,在每次进入下一个黑色房间前,他们都会向外释放求救的信号。
从事自杀干预的人们要做的,就是在他们释放信号的时候,将他们从黑暗中带离出来。
对李勇生这样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来说,他明白那一点点的光亮对人有多么重要。
而他的使命,就是将这些人带离黑暗,带向光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撰写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自杀已成为年轻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正在经历一场精神卫生危机,近10亿人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可在生活中,在网络上看到类似的事件时,下面却总有这样的评论:
“你怎么还不去死?”
“你是不是不敢?”
“胆小鬼!”
……
这些网络“劝死者”们的狂欢,无疑会将求救者们推向更深的黑处。
图源:视觉中国
好在,我们还有这样一群“劝生者”在与之抗争,在努力守护那些对世界绝望的人们最后一丝生的希望。
而他们不只是心理咨询师、热线志愿者,还有那些同样为之努力的普通人:
因为儿子自杀,从而卧底QQ群,尽力搭救轻生少年的父亲徐世海;
18年如一日,在南京长江大桥劝下413位轻生者的陈思;
为了救轻生跳河的女孩,喊着“我陪你一起死”的人民警察……
正是这些人的存在,我们才愿意相信不管怎样,世界总归有一些美好值得相信。
生命很宝贵,有时候可能生活很难,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8 / Apr / 2023
监制:视觉志
编辑:小 乔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