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今年的经济大势
导读
今年对于两会政府工作的解读必然要置于一个特殊的背景之下,正因为面临新旧领导班子交接这样一个重大且特殊的历史时刻,所以这份报告不仅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梳理与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的期望和交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是政策取向和发展思路的体现,同时也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谓承上,就是看去年二十大报告的精神,核心命题是“中国式现代化”。今年可以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元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沿着这个大方向去理解。所谓启下,指的是近期召开的新总理记者会上李强总理提到的一些新的发展思路,例如对GDP等总量指标的淡化,关注就业等民生指标。置于这个背景之下,让我们通过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来一同深度学习两会精神。
从投资角度看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里首先回顾了过去五年包括去年的重大成绩和风险所在,突出我们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韧性。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往往把风险和问题放在首位,但也要看到一些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中国经济的种种韧性和自愈力,一定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底色和基本盘有信心,当然在饱有信心的同时也要看到诸多的风险,因为投资的本质就是对风险的管理。
报告对风险的关注度做了一个简单的排序,首先是对我国自身定位的认知,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高,但我国依旧是发展中国家,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次是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较大,可能今年把GDP增长定为5%这样一个非常务实的目标,也是对于外部条件的考量。经济增长动能的减弱,全球经济增长要面临着一个长期的停滞的状态,在次贷危机之后不仅没有改善,还有可能进一步的恶化。
如何面对“三重压力”
1、解决需求不足,需求萎缩的问题
需求不足是国内最突出的一个矛盾。那么如何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传统做法就是要提高收入,具体提高收入的方法肯定要发展经济,促进就业,这是一个循环也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其次,在刺激大众消费的同时还要尽快恢复濒危的行业,例如旅游、餐饮、文化体育都是在疫情期间无法开展的濒危行业或者处于休克状态的行业。扩大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因为需求不仅仅代表消费需求,还包括投资需求。企业是需要购买原材料、需要招人、需要一系列支出的安排的。投资在需求中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而消费则是基础性作用,所以扩大内需,解决需求不足,促进内循环,始终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2、解决供给约束的问题
尽管疫情已经放开,供给约束不再是强硬的约束,但例如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不够等等这些长期的约束依然存在。如何解决供给约束,尤其是解决长期供给约束,这在报告中也明确提到,叫做: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又如何去发展呢?
1.做产业不仅要看公司也要看产业链和供应链。
2.现代化产业一定要去解决技术安全和卡脖子问题。
3.重点发展能源和矿产。
4.加快数字化转型。
5.升级物流体系从而为内循环的构建打好基础。
6.长期、正规的常态化监管。
这种约束或者说长期约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跟美国不断竞争的过程中发现的,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讲,有时中美两国间的良性竞争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很多存在的问题。
3、解决预期转弱的问题
面对预期转弱,我们主要的做法就是两个“毫不动摇”。一是国有企业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二是民营企业和私营经济毫不动摇。
目前经济没有完全恢复,很大的原因就是民营企业当前在做的事情跟过去不同了,紧密围绕着政府的采购,围绕着政府和基建的盈利逻辑,给政府做代工,民营企业认为十分安全;而且由于经济形势变化太快,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想快速变现资产,当然,这也是因为国内的需求确实让民营企业感到信心不足。
两个毫不动摇首先从信心上再一次强调了民营经济对市场经济毫不动摇的坚持,保护民营企业的财产和产权。但如何从强调真正的转化成现实的作用?这可能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高质量发展
1、防风险
一是房地产风险。当前来看,房地产向下调整的风险会更大,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债务问题,还会给经济复苏带来极其巨大的不确定性。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再提房住不炒,取而代之的是提到了化解头部房企的风险,防止无序扩张;报告对于房地产的态度仍然是要保持定力,仍然是十分谨慎的。
二是地方债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优化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降低利率,那么债务置换也要继续下去,依然要遏制增量,化解存量,这也是之前的一贯的方法。地方债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对于地方债也要继续保持定力。
2、坚持、安全、稳定
去年在政治局的会议里提出了“坚持、安全、稳定”这三个关键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到了粮食安全,在粮食安全的这个过程中要种业振兴。在农业的领域里面,卡脖子技术就是种子。种业振兴,要看谁能去解决中国农业里卡脖子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化肥,农药等等这些技术,所以农业和粮食安全应该也有很多的看点和机会值得我们去挖掘。
3、绿色发展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4、民生问题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