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忠犬八公》,最大的问题是在国内上映
这是仙人JUMP的第863篇原创
1
中国版《忠犬八公的故事》,我看了,很感动。
感动是感动,但这个感动不纯粹。
总觉得哪里奇怪。
甚至跟电影质量都没关系,就是,很奇怪。
电影一开始还好,小狗还是很可爱的,长大以后的表演也很传神,尤其是眼神里全是戏。
很多演员的演技,真就是不如狗。
结果电影放完以后,爱狗的和不爱狗的都沉默了。
爱狗人士大怒,教授(中国版里收养八筒的男主角,冯老师演的)一去世就没有人管八筒了。
里面那个儿子,你去北京的时候家里没有人来送你,还是八筒跟着绿皮火车跑了一路,现在家里要拆迁,你就光接走老妈不管狗了?
还有女儿和女婿,你们自己把八筒关家里不出去溜,还怪人家拆家,拆了一次家就直接送乡下,不见了也没想着去找。
就算不说是家里的狗,怎么说也是你爹的遗物吧?
你们是真的比狗还狗啊。
不爱狗人士同样大怒,这片子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城市养狗已经要拴绳了,但全片就给八筒栓过一次绳。
而且家养的时候就到处乱跑,开始流浪以后竟然还是完全没人管,市政的人在干嘛?
万一咬了人,怎么办?
城市还管不管了?
电影散场的时候很多人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和朋友吐槽,说还能不能好好拍了。
当然,我也抹泪了,日本版美国版我都看过,套路我都懂,但我还是抹泪了。
这个片子就是长在人类泪点上的。
尤其是有个细节,一个站台前揽活儿的棒棒主动帮八筒驱散欺负它的小孩,还给它买烤肠吃,这种陌生人的善意特别特别戳我。
但这不是这部电影的功劳,这是这个套路的功劳。
你只要把“主人死后,他的狗依然在等他回家,一直到生命的尽头”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拍出来,别说是部正儿八经的院线电影了,哪怕是个粗制滥造的网大,甚至是一支几分钟的短视频,一样能让人破防。
无法实现地等待和不问理由的爱与忠诚与死亡,永远是踢在人类泪腺上的大力金刚脚,踢之前还抹了鲁花5S压榨一级花生油。
眼泪就是这么丝滑。
如果只说催泪,那这个任务这部电影还是完成得不错的,所以哪怕是骂它的人都是抹着眼泪擦着鼻涕骂——
这拍的什么玩意儿啊,呜呜呜呜呜。
然而总体看下来,这版的槽点确实有点多。
不过我觉得不是这个电影的问题,是这个电影在国内上映的问题。
为啥?
因为大家当年不知道日本的状况,也不知道美国的状况。
但大家都知道我们这里啥状况。
感动是感动,但在代入这个环节,容易代不进去。
你想。
一条没拴绳的流浪狗,在城市的缆车站台前风雨无阻蹲了十年。
既没引起媒体注意上《1818黄金眼》,也没被人抓走,也没被安乐,你觉得可能么?
如果是在校园里,保安也搭把手,学生也不计较,我尚且可以相信有这种事情。
如果是在一个封闭的小村庄大家圈子就这么点,我也能理解。
但在一个大城市的人来人往的站台,我真的不信。
这不是片子的问题,这是我真不信的问题。
我养过狗,我小时候也在农村待过,流浪狗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是什么下场,我是真的见识过的。
就城市,研究给流浪狗下药的还少吗?
所以,美国的日本的我不了解他们的环境,我能比较纯粹的感动。
国内的,我也感动,但一边不信,一边感动。
就有点外面锁子甲里面丁字裤的感觉。
你说刺激吗?
刺激。
但确实也硌得慌。
考虑到站台前还经常有小孩,小孩还拿水枪滋它。
这确实是小孩没素质,但现实是只要你是流浪狗,就算你是被欺负的那个,而且导演还让八筒完全不反抗,你依然会被家长认为是危险的来源。
理论上,八筒只要敢冲着小学生怒叫几声,很快就能实现跟主人团聚的目的。
魔幻吗?
魔幻。
但你说,你看电影的时候,能忽略这种现实吗?
这就是违和感的来源。
大家,都不懂日本和美国的状态,都太懂我们的生活状态了。
这就,没有文化信息差了,没有朦胧美了。
对于电影最核心的这个情节,我的潜意识一直在吐槽不合理、不真实、和我的认知有冲突,这种异样感配合这个故事本身对泪腺的冲击,感觉非常神奇。
是演员演技问题吗?
虽然冯小刚演啥都是那个样,但这片子确实不能说他演技有问题。
是场景安排问题吗?
如果把故事背景放到农村,虽然确实可以规避掉栓不拴绳的问题,但好像变得更不现实了。
这要是在村里,别说是流浪狗了,家养的狗有时候都保不住。
很多读者应该在农村待过,大家可以自己说说看,农村丢狗偷狗的现象,是不是不罕见?
游荡的狗肉贩子偷狗真的不罕见。
甚至很多时候,把狗拴院子里都不是为了看家护院,是为了保护狗。
所以,关键问题还是那个。
中国版《忠犬八公的故事》,最大的问题是不应该放给国内观众看。
这不是玩笑,真就这么个事情。
这是一个文化信息差的问题。
因为它发生在国内,所以观众在看的时候一定会联系到自己身边的现实,然后就会意识到种种不合理,反而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狗的故事本身上面。
美国版的我也看过,完全没注意过情节上有什么bug。
是因为人家把剧情安排得天衣无缝吗?
不,更大的可能,是就算有bug我也看不出来。
发现电影bug,很多时候是需要结合具体文化背景的。
我又不是美国人,我哪知道人家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还不是电影怎么演我就怎么看。
美版里,八公在教授死去后受到周围很多邻居甚至陌生人的照顾和关爱,我不会觉得假,只会觉得这是一个纯粹的泪点。
八公在车站等十年,我不会去想它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不会被抓去安乐,只会被它纯粹的爱感动。
后来有一次我刷《加菲猫》,有一集里面加菲和狗狗走丢了,被抓到宠物店。
虽然后面乔恩戏剧性地出现在了宠物店,大家团圆,但加菲最后有点毛骨悚然。
乔恩为什么会出现在宠物店?
你自己感受一下。
后来,我查过美国对流浪猫和流浪狗的管理,我发现了一个流浪动物在美国也很危险,人家找不到主人是可以安乐的。
但这不重要,因为我第一次看美国版《忠犬八公的故事》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这些。
我只能看见它在大雪里痴痴地等待,最后在一片白茫茫中合上了眼睛。
什么都不懂的我,就连感动都那么纯真。
如果,如果中国这版不是给中国观众看,而是给列支敦士登的观众看,或许人家就会觉得这也太感人了吧,然后对着片尾缆车车厢里的小八筒和陈教授暴风哭泣。
他不了解中国,所以所有他本来应该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他都不知道不合理。
基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信息差,我还想到了另一个事情,就是电影的广告植入。
很多全是广告植入的中国电影,本土观众觉得很膈应,但你给外国观众看说不定就很自然。
什么广告,我没看到广告啊,我只看到满屏幕的中国文化符号。
反过来,我们看到很多外国电影的时候,也没发现里面的广告,因为这东西中国没卖的,你还以为就是正常的呢。
有时候无知,更快乐。
再然后,我甚至想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品牌的名字。
大家都觉得小鹏汽车的名字魔幻对吧,听着像两个轮子的车一样,跟科技和高级一点不沾边。
那同样是拿名字命名的车,奔驰、福特、特斯拉又高到哪里去呢?
但,问题是,外国名字,你身边很少人叫这个,所以,你不会觉得奇怪。
而且小鹏这个词听起来就不够科技,要是叫张小泉汽车那就更魔幻了。
同样的逻辑,你让外国人看到X Peng,他也觉得没问题。
我身边一美国朋友就觉得这个牌子酷毙了,因为他理解的这个peng,不是鹏,而是开枪的那个pengpeng声。
本来外国人就觉得X这个字母代表高科技or高级,再配上这个开枪声,真的有帅气到。
这就是为什么一堆国产品牌要起一个假洋名字。
这就是,信息差的美妙。
仙人JUMP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
你将感受到一个放飞自我的灵魂
且每篇文章都有惊喜
-----------------------
感谢你的阅读,下面是1个抽奖链接按钮,4月21日晚上19点开奖,一共是36张,单张价值50元的京东E卡。请中奖的朋友在开奖后的5天内填写好收货地址及信息,我们会尽快安排顺丰寄出,请保持通话畅通,感谢大家的支持。
千万注意,要在开奖后5天内填写,过期作废(小程序开奖5天后会自动关闭地址输入口),也可以点击小程序看看自己过去的记录,及时填写。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阅读、在看和转发,点我参与抽奖!点我参与抽奖!
【我爱这个魔幻的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