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vivo制造中心,颠覆对手机工厂的刻板印象 | 走进标杆工厂
4月26日—27日,走进标杆工厂项目2023年第三站即将启动,我们将走进vivo,如果你也想了解走进标杆工厂这个项目,同吴老师一起领略中国制造之美,长按上图二维码,扫码了解。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吴老师说,他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曾前前后后去过东莞二十多次。
在他的描述中,东莞的民营企业从人和工厂都十分草根的“轻小集加”——轻工业、小企业、集体企业和加工业——发展成了能够为东莞万亿GDP做出巨大贡献的“树根型企业”。
在这个飘雨的四月初,小巴一行人来到了吴老师多次“打卡”的南方小镇,一落地周身便被东南沿海特有的温热潮湿包裹。
拖着行李去打车,从深圳宝安机场到东莞得开55分钟。现代化高楼大厦从车窗外快速掠过,渐渐地,房子变矮变旧,两三层的占多数,零零散散、颜色各异,东一簇西一丛地分布着。
行程进入后半段,画风突变。房子的海拔又高了起来,还有统一的灰白色调。远远就能看到一片十几层高的楼房,其中一幢的屋顶竖着四个蓝色字母——vivo。
去年1月,武汉大学的科教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国内发明专利500强”榜单,排名前十的机构中,有三所大学、三家国有企业(分别是中国石化、京东方和格力),其他的四家为民营企业,其中就有vivo,排名第六。
随着车子渐行渐近,我们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vivo制造中心。在它即将而立之时,一起挖掘其科技创新的奥秘。
俯身细窥高精之美
去年跟着吴老师走过海尔、三一重工、极氪汽车等大型制造业工厂,辗转于宽阔的厂房,看巨大机械臂在头顶挥舞。到了vivo,这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工作人员径直将我们带进一幢烟灰色3层楼房,少了金属特有的凛冽气味,进门后冲入鼻腔的是淡淡消毒水味。
要想看手机核心制造流程,得先过三关。
“手机、电子表等带有摄影摄像功能的电子产品咱们都是不能带进去的,不好意思。”工作人员轻声引导。放下“家当”,换上工人蓝色的防静电服和帽子、鞋套。
这还没完,全副武装的我们四人一组进入宛若通道的小房间,360度无死角吹风。产线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也是为了除静电,因为里面都是精密的电子元件,静电会对其造成损坏。
流水线伊始,四块只有麻将牌大小的金属板被连接到一起,随着传送带的推进,它们被刻上身份证,生产信息、匹配信号、用的什么物料、哪座工厂甚至哪条产线出产的都能得以追溯。
有了身份后,“心脏们”被运送到全自动印刷机下,在表面焊上锡膏。“有了这个,后续才能把‘料’焊接到主板上。”
经过全自动3D检验,确保锡膏没有过多过少或发生偏移后,就进入了产线负责人最为之骄傲的“电影胶卷阵”——贴片机。
如电影胶卷大小的圆盘竖放着依次排开,中间是黑色不透明软条不断滚动。与电影胶卷不同的是,这些软条上沾着一个个大小、颜色各异的元器件,它们将自动分门别类“贴”到主板上,整个过程,不超过30秒。
当小巴一行人走到贴片机末端,机器突然发出警报声。
“这是自动光学检测仪,会对贴装后的主板品质做全自动检测。”产线负责人上前解释。整个检测过程,10秒,显示屏上会出现每一块主板的检测情况:黄色待检,绿色合格,红色则需要人工做二次检测。
最后便是贴保护元器件的屏蔽盖、回流焊接、分割、下载测试等收尾步骤。在其中一道滴胶工序时,小巴问了个挑事的问题:“东莞这么多小电子厂,它们也都能做吗?”
所谓滴胶,看起来就是用“胶水”将手机主板包裹,起到防水、二次固定元器件的作用。但产线负责人告诉我们,这小小一步,由于成本、技术等原因,许多手机大厂都不曾配置,更别提小型电子厂了。
走完整条SMT产线,小巴算了算不超过80米,深埋在产线中的工人约9名。负责人告诉小巴,这是最新一次技术迭代的成果,楼下的“前辈”产线,需要的人工数量在十几人左右。
“这里没办法做到自动化吗?”小巴“搞事”心态又起。
负责人表示,由于需要装配到手机内的物料体积小、精密度高,机械臂无法妥善抓取,因此目前全球任何一家手机生产厂商在这一步,都需依赖人工。
小,是在看完两条产线后最直观的感受。需要微微弯腰,才能看到每一步操作,需要聚精会神,才能看清麻将牌大小的主板上装了什么东西,甚至连那熟悉的橙红色机械臂,也是mini版。
与曾经看过的任何一个大型制造工厂不同,vivo工厂所见的高精技术,宛若掌中起舞,轻盈、精妙。
仰头环顾科技之壮
从位于C区的工厂走到位于A区的实验室,小巴终于意识到来时为什么会觉得画风突变,vivo在这里造了一座“大学城”。
陪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vivo这个全新的制造中心用地面积2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
溜溜达达走了半个多小时,我们翻过了天桥,路过了人工湖,还有数十幢六七层楼高的宿舍以及食堂、篮球场、足球场、咖啡店、健身房等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就连此前远远看到的vivo高楼,也是为员工准备的公寓。
vivo多年以来一直延续的“本分”文化,如今得到拓展。一位员工告诉我们,vivo内部有“四个happy”的说法,即“用户happy”“员工happy”“伙伴happy”“股东happy”,其中令员工感到快乐,才是提高个人生产力,赢得竞争的关键。
接二连三的金属撞击大理石地面的声音,惊得小巴同事连喊心疼。这里在进行手机跌落实验,从1米—1.5米的高度,将手机以超过26个不同角度,反复跌落,甚至在小巴看来是机械臂狠狠拍落到大理石地面百余次。当然,你也可以自己体验摔手机的“乐趣”。
经历完以上所有,手机从表面上看仍毫发无损,但我们都知道,除屏幕摔碎外,手机的毛病多半是内伤。
此时,射频实验室就派上了用场,通过射频天线测试经过“折磨”后的手机各频段射频及天线收发性能是否正常,随后还需要专业人员拆机检查。只有通过所有考验,这款机型才有机会量产上市。
还有一间实验室,在这一堆动辄风吹雨打的“磨难”中,显得有些特别,里面动静不大,也没有成筐待测的手机。这里,正在打造一个覆盖全球的“标准战场”——6G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
“6G要做的,是打通物理世界与数学世界,令真实世界和元宇宙无缝切换。”vivo通信研究院研究中心总监张晨璐介绍道。
“我们一直在为行业的未来做准备,只有研究出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等到6G时代到来时,才有弹药做国际和行业标准。”张晨璐告诉我们,目前vivo在深圳、北京、上海都建有研发中心,有约150名专职从事5.5G及6G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的工程师。
而对于6G的研究,可以看作是一个从建材开始的造房子过程。
“6G技术的落地商用,需经历非常严谨的研究。首先要通过软件仿真验证新技术的理论性能,然后搭建基于硬件的原型系统来验证在真实硬件和无线环境下,技术实现的可行性。”张晨璐介绍道。
这还没完,通过前两步验证后,还需要进一步探索6G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潜在商业价值,也就是俗称的“落地”,前文提到的呼吸监测,就是一个“落地”的例子。
这些全完成,只能算研发出了高性能的、可靠的建筑材料。如何用这些建材造出房子,才是6G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们需要利用前期验证的多个单点技术设计出6G系统方案,也就是代表我们的‘样板房’。与其他国家和公司的‘6G样板房’在国际标准组织3GPP进行评估、博弈,最终确定谁成为全球统一的国际标准。”张晨璐顿了顿,笑着继续说道,“如果我们的‘样板房’成为国际标准,那么未来全球所有厂商都会照着它来生产自己的‘建筑产品’。”
走,去vivo遇见互联网科技的未来
从产品到通信行业,小巴在vivo看到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孩子,他在南方小镇出生,正不断汲取养分努力生长,向着更深、更远的领域一步步迈进。
如今,vivo连续2年保持中国智能手机销售第一,年生产能力近2亿台,向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4亿+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小巴文中所述,不及所见千分之一,还有神秘的高端产线、未对外公布的最新款机型等待企业家们解锁。
4月27日,不妨跟随吴老师的脚步去东莞的vivo看看,在如大学城般的厂区漫步,去高精技术聚集的SMT产线、装配车间生产线,“虐机千百遍”的品质实验室和移动通信实验室,亲自感受我们意料之外的手机制造模式,以及未来通信新可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