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纷纷“低碳”,究竟图个啥?
年初,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这份报告集合了1200多名全球风险专家、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袖的观点,按照严重程度列出了十年内的全球十大风险。危及人类生存的“气候变化”占据了全球十大风险的“前三名”。再加上排在第四位、第六位和第十位,都在振聋发聩地警示全人类:环境危机就是那只“房间里的大象”,不能再视而不见啦!否则,这些风险将在未来十年导致持续的全球变暖和生态崩溃。
风险的预警已经发出,但是观念的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毕竟人类数百年来的现代化进程,都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之上的。长期以来,石油煤炭天然气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富裕的驱动力之一。现如今,粗放的资源消耗式发展行不通了,再走下去就是气候恶化、环境崩溃,低碳势在必行。
面对这样的改变,很多人可能会陷入迷茫,并对新出现的低碳发展模式发出“灵魂三问”:搞低碳,是不是别的国家遏制我们发展的手段啊?企业低碳转型投入巨大,还能赚钱吗?生活处处要低碳,我的生活成本会不会增加?
可是很多企业的动作却毫不犹豫:他们并不是在环境压力下半推半就、磨磨蹭蹭的低碳转型,反而迅速行动,全身心投入,把低碳当做了一个让自己长期收益、占领未来的机遇窗口。数据和案例也表明:“低碳”和“发展”,并不对立。
从 2014 年初到 2018 年 6 月底,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中,ESG 搞得好的公司比 ESG 搞得差的,超出的业绩足足有 25% 还多。绝大多数头部的企业还是把目光放在了更长远的事情上。
比如苹果就开发了一款叫Daisy 的“收破烂”机器。有 5 个手臂的 Daisy,能分辨多种 iPhone,以每 18 秒一台的速度拆机,分类回收屏幕、电池、螺丝,以及机内更精细的钢、钨、稀土元素等材料。经过回收再循环,这些回收物又能用在最新的iPad上(机身便采用了再生铝,主板上的焊料是再生锡,机内磁铁和扬声器也都是再生稀土元素)。
再比如微软,就把自己的服务器“扔”到了海里——利用海水降温的同时,还利用海边充足的风电和潮汐能发电,实现电力上的“自给自足”,以期实现低能耗、低排碳的“绿色数据计算”。
“芯”浸自然凉丨ikipedia
放眼全球来看,已有超过3成的大型上市公司都自行设定了净零排放目标。如果把他们提出的减碳目标加一加,预计到 2030 年,能抵消掉 2 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就让人忍不住要发问:企业“搞”低碳,究竟图个啥?
企业低碳属于“形势所迫”
从“被动”的角度来看,企业从来不缺减排的“压力”。
首先,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出台绿色法规和监管标准,引导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实现绿色低碳:高排碳要转型,不合规要整改,改不动就出局。
其次, ESG (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评价越来越成为一家企业是否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关键指标,其中最为核心的维度之一就是“低碳”。
同时,优秀的年轻人正在用脚投票。相比于上一代,这代年轻人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大幅提升。无法顺应这个趋势的企业很难获得优秀人才的青睐。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他们的消费选择正在变得更加“绿色”,且愿意一定程度上接受“绿色”产品的溢价。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选择正在“迫使”企业推出更绿色低碳的产品或服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形象。
主动追求低碳“有理有面”
企业低碳转型是一场新的竞争,也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谁拖着,谁就面临新规则下被淘汰的境地。所以从企业“主动把握发展机遇”的角度来说,低碳这件事也是“有里又有面儿”。
先说“面子”:实现企业自身“碳中和”。
从搞清楚企业自身的“碳足迹”开始:办公用纸、用电,采购、会务、员工差旅,业务发展、数据处理……究竟排了多少碳?再一步步精打细算(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优化管理等)减少碳排放。
实在减无可减的部分,可以通过投资碳汇项目,或者直接从碳交易市场购买“碳信用”来抵消。这就是目前最普遍的,从生产运营环节实现企业“碳中和”的方式。关于“碳汇”戳这期视频了解更多。
效果呢,还是有一些:联合国发布的《企业碳中和路径图》发现,2015 至 2019 年间,全球 338 家率先设定了低碳目标的企业,年总排放量减少了 25%——相当于 78 家燃煤电厂一年的排放量。
更加重要的其实是“里子”:为社会提供“低碳价值”。
企业归根到底是属于全社会的,它不仅仅是绿色低碳的参与者,还应该是“绿色低碳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和“绿色技术的探索者”。
比如,一家企业在管理“碳足迹”上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也可以分享给其他企业。举个例子,蚂蚁集团就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特点推出“碳矩阵”产品,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企业,在碳排放、碳清算、碳审计等过程中更加公开透明,相关记录可随时追溯查证,从而实现企业碳中和数据的统一平台管理以及数据可视化。
全国低碳日蚂蚁森林联合百多家企业发起“绿色能量行动”| 蚂蚁
像互联网平台型企业,还可以通过开放自身的平台能力和产品影响力,带动合作伙伴一起参与绿色转型,践行低碳社会责任。去年,就有超过500家企业参与蚂蚁集团“绿色能量行动”,一边捐资支持生态修复和保护,一边共同以“绿色能量”作为激励手段,鼓励各行业的消费者更多选择节能降耗、低碳减排的产品及服务。
今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开展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工程”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在这个要求下,参与投融资的企业,特别是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公司,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参与到区域或者行业的绿色投融资标准的制定中去。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丨蚂蚁
不久前,浙江省金融学会发布了《小微企业绿色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蚂蚁集团、芝麻信用企业、网上银行等作为当地企业参与了标准的联合起草。这是全国首个支持小微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金融标准。简单来说就是用数字化能力帮助在绿色环保上做得好的小微企业,能更便捷、更好地融资,更优惠地融资,从而促进他们更好、更绿色地发展。
我们已经明白,企业的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不是投机应景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是顺应国家宏观政策、行业投资风向、客户消费选择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共同追求。
企业发展不再依赖对化石能源的竭泽而渔,而是积极进行战略调整,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提供社会需要的低碳价值,在培育市场、引导消费者认可企业低碳行为的同时,也让消费者和合作方更多地参与到“低碳价值共创”中来,真正“以人为本”地满足人们在低碳实践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渴望。
了解更多有趣低碳知识,请看我们的往期视频~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部出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