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励:追寻瞿秋白生命最后30分钟的履痕
【留美学子】第2946期
9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历史背景
考虑到瞿秋白的影响力,时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陈立夫指派特工总部行动科的王杰夫、陈建中用尽各种手段,先后九次劝降......
瞿秋白断然拒绝:“请不要撕裂我的历史!”
1935年6月17日,宋希濂来牢房向瞿秋白宣布南京的命令,禀告18日上午执行死刑。瞿秋白并没有惊讶, 镇定说道:这才是蒋某人作派!
【陈屹视线】导语
如果不是周励女士这篇还原历史中的瞿秋白:解密《多余的话》一文,我的脑海里还停留在童年记忆中“打倒大叛徒瞿秋白”声讨大会上的控诉之音。
周励自问:瞿秋白是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走向刑场的,怎么就成叛徒?
36岁就义的瞿秋白,到底何许人也?他的命运为何如此蹉跎?
作者实地考察,档案解密了这位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瞿秋白,以此祭英烈不朽。
上集链接
秋之白华祭沧桑
(下集)
—— 踏寻英烈足迹,解密《多余的话》
作者:周励
《序言》
我的寻觅瞿秋白、解析《多余的话》田野调查踏访路线:
浙江萧山杨之华纪念馆
↓↓↓
萧山沈定一故居
↓↓↓
江苏常州瞿秋白故居纪念馆
↓↓↓
常州三杰纪念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
↓↓↓
上海山阴路鲁迅故居纪念
↓↓↓
上海山阴路瞿秋白故居遗址
↓↓↓
潮州秘密交通线旅店
↓↓↓
汕头秘密交通线原址纪念馆
↓↓↓
长汀国民党36师师部瞿秋白关押地
↓↓↓
长汀中山公园八角亭瞿秋白饮行刑酒处
↓↓↓
长汀罗汉岭瞿秋白被杀害处、瞿秋白纪念馆
↓↓↓
瑞金沙坪坝瞿秋白担任苏区教育部长办公居住旧址
↓↓↓
于都长征出发地(王明博古抛弃宿敌瞿秋白)
↓↓↓
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
↓↓↓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录清诗人何瓦琴句赠瞿秋白
徐悲鸿画鲁迅与瞿秋白(陈列于常州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在文坛上他也会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但是他没有。
——梁衡(散文家)
瞿秋白:生命的最后三十分钟, 他在想什么?
《他从这里走向刑场》
从关押地到罗汉岭刑场
他生命中最后的三十分钟,
我来回走了三遍
思忖着烈士大义凛然、从容就义的壮举,
为何与《多余的话》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格调?
这其中有何历史纠葛、痛楚和隐秘?
《偶成》
(秋白绝笔六月十八日)
夕阳明灭乱山中,
落叶寒泉听不穷。
已忍伶俜十年事,
心持半偈万缘空。
1935年6月18日上午
严辞拒绝劝降的瞿秋白,
从汀州试院囚禁处,
大兵重押走向大街,
吟唱俄语《国际歌》、《红军歌》
走向中山公园八角亭(现长汀一中“秋白亭”)
从容拍照、饮行刑酒,
最后行至罗汉岭山下,
盘腿而坐:“此地甚好”。
他提出两个条件:
不能跪下,不能打脑袋。
面对屠夫枪口,
面不改色,
坦然饮弹,
胸口连中三弹倒地而亡。
再见了,
“瞿秋白小道”!
你身上的子弹
不仅来自蒋介石
更来自米夫,王明、博古的百般残害!
再过一百年,
人们还会热烈讨论瞿秋白
和解剖心路历程(党史)的《多余的话》!
原国民党宋希濂36师部,现长汀博物馆
临刑最后一夜,他在想什么?
也许,他一心求死?
也许, 他看到了米夫、王明和博古在黑暗中狞笑:你这面无血色的肺痨患者, 你这弱不禁风的理论家,是的,大军北上,漠视你的请求,我们把你抛下了。现在,当叛徒还是作鬼雄,就看你自己了!
或许, 他别无选择,如今只求一死?
据国民党中将、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回忆,最后一夜瞿秋白服安眠药后睡得很沉,陪宿的陈军医经朝夕相处,已成为瞿秋白好友, 他彻夜未眠。6月18日晨阳光微露,清早进餐后,瞿秋白换上了新洗净的黑褂白裤,黑袜黑鞋,泡上一杯浓茶,点支烟,坐在窗前翻阅着《全唐诗》。金色霞光投进书桌上方的木制门窗。瞿秋白吟读,思索,提笔书写:
1935年6月17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句偶成一首:
夕阳明灭乱山中(韦应物)
落叶寒泉听不穷(郎士元)
已忍伶俜十年事(杜甫)
心持半偈万缘空(郎士元)
此时,军法处长传令催促起程,瞿秋白疾笔草书:
方提笔录出,而毕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有句:“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秋白绝笔 。
宋希濂是黄埔一期生,曾由陈赓介绍入党,退党后投靠老蒋。他曾听过瞿秋白演讲, 敬仰瞿秋白的人品才华。在长汀师部他下令以长官伙食款待瞿秋白, 令国民党相关人员必称瞿秋白为先生。宋希濂目的是软化瞿秋白,对蒋介石立功。
也是这个宋希濂,最终执行老蒋命令,杀害了瞿秋白。1949年宋希濂被俘,1959年特赦并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1966年,宋希濂曾透露了一些杀害瞿秋白的细节。
黄埔军校时期的陈赓
奉命杀害瞿秋白的宋希濂
老蒋密电“就地枪决,照相呈验.中正”(长汀县瞿秋白纪念馆)
宋希濂遵照蒋介石的指令,自5月9日起多次劝降瞿秋白:“你看看顾顺章,他是个识时务之人”(注:顾顺章1935年6月被蒋介石秘密枪毙)
瞿秋白回答:“我不是顾顺章,我是瞿秋白。你认为他这样做是识时务,我情愿做一个不识时务笨拙的人,不愿做个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
考虑到瞿秋白的影响力,时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陈立夫指派特工总部行动科的王杰夫、陈建中从南京专程赶到长汀,用尽各种手段,先后九次劝降,逼迫瞿秋白就范。他们甚至要求瞿秋白不必发表反共声明和自首书,只要答应到南京政府下属机关去担任翻译即可。
瞿秋白断然拒绝:“请不要撕裂我的历史!我青年时期已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无从改变。”
这两人灰头土脸返回南京。陈立夫恼羞成怒,立即发电报给在武汉的蒋介石。1935年6月16日,宋希濂接到老蒋密电,让他“就地枪决,照相呈验”。
6月17日,宋希濂来牢房向瞿秋白宣布南京的命令,禀告18日上午执行。瞿秋白并没有惊讶, 镇定说道:这才是蒋某人作派!
在走向罗汉岭30分钟路途中, 瞿秋白一定想起了被顾顺章出卖而壮烈惨死的常州三杰之一, 他的好友恽代英的《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
被关押在南京监狱的恽代英身份一直没有暴露, 眼看就要被地下党营救出狱,重获自由。但叛变的顾顺章带着中统局长徐恩曾人马到南京监狱指认恽代英,身份暴露后,面对敌人劝降和严刑拷打,恽代英顽强不屈,英勇就义。
这一路,瞿秋白也许还想到了战友蔡和森。蔡和森也是被顾顺章出卖, 他亲自带人到香港的一场演讲会上逮捕了蔡和森。国民党剜其眼、割其耳,四肢用长钉狠狠钉于墙。蔡和森不吐一字, 直至被敌人“凌迟”折磨毙命。
瞿秋白
恽代英
蔡和森
顾顺章的名字令他心底厌恶,憎恨鄙夷:“米夫王明, 作你们的鬼梦去吧!我是瞿秋白,不是顾顺章!我就要去和恽代英、蔡和森会面了!我到了地狱,也不会忘记你们杀了我三弟瞿景白,你们终会得到报应的!”
瞿秋白哼着《国际歌》,抽着香烟长街行,周围是好奇的围观者, 没有人像菜市口围观者对戊戌六君子丢烂菜皮那样,对瞿秋白表示任何不恭。毕竟这儿不久前还是福建省苏维埃红区所在地。
瞿秋白这一路的三十分钟,还想到了什么?
行刑两周之前,《福建日报》记者李克长采访囹圄中的瞿秋白, 李克长清华大学毕业,对瞿秋白心怀有敬仰之情。采访结束,他获赠瞿秋白的纸书笔墨狱中诗词三首:
(一)
《浣溪沙》
“廿载沈浮万事空,
年华似水水流东,
枉抛心力作英雄。
湖海栖迟芳草梦,
江城辜负落花风,
黄昏已近夕阳红。
(二)
《梦回口占》
“山城细雨作春寒,
料峭孤衾旧梦残,
何事万缘俱寂后,
偏留绮思绕云山”
(三 )
《狱中忆内》
“夜思千重恋旧游,
他生未卜此生休;
行人莫问当年事,
海燕飞时独倚楼。”
瞿秋白想到自己可能会被敌人杀害,他请求李克长将自己五月份写毕的《多余的话》手稿带出狱, 争取发表,以作自己向这个世界的最后告别(后来宋希濂向记者追回了《多余的话》手稿)。
文革中, 这位上了年纪的清华大学教书先生因年轻时曾经在《福建日报》写长篇报道“为大叛徒瞿秋白歌功颂德”而被打成反革命,逮捕拷打, 继而杀害。
时隔近三十年, 两人殊路同归, 皆被几颗子弹毙命。
除了《国际歌》和《红军歌》, 笔者揣测,这三首诗也许是瞿秋白在心中吟诵的。
第一首诗词中“枉抛心力作英雄 ”系回顾了瞿秋白年轻时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时势造英雄”,1927年主持八七会议,临危受命发表《告全党党员书》;1928年在莫斯科南部郊外中共六大召开前,受斯大林秘密接见(参加者有瞿秋白, 苏兆征、周恩来、向忠发、李立三、邓中夏等), 4月12日瞿秋白拿出了近10万字的《中国革命与共产党——关于1925年至1927年中国革命的报告》,10天,日以继夜,写了近10万字的报告。只有像瞿秋白这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文字天赋的人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瞿秋白在六大作九小时报告《中国革命与共产党》, 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中共革命与中共任务》报告。
然而, 不久后的六届四中全会上, 瞿秋白被嫉恨已久的米夫王明篡党夺权,一脚踢出了政治局, 儒雅文人以悲剧结束政治生涯。
恰如《多余的话》所述:
中央不得不再召集会议——四中全会,来开除立三的中央委员和我的政治局委员,新干部(王明)起来接替了政治最高领导。我当时觉得松了一口气。从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三一年初,整整五年。我居然当了中国共产党领袖之一,最后三年甚至仿佛是最主要的领袖。
我自己忖度着,像我这样的性格、才能、学识,当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确实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我本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而已,直到最后还是“文人积习未除”的。
第二首诗词“何事万缘俱寂后,偏留绮思绕云山”是瞿秋白对第一任妻子,诗情美人王剑虹的怀念。在长汀瞿秋白纪念馆, 我还看到1923年12 月瞿秋白将一首赞美诗《七绝》抄给新婚夫人王剑虹信中:
七绝
万郊怒绿斗寒潮,
检点新泥筑旧巢。
我是江南第一燕,
为衔春色上云梢。
王剑虹的名字源自龚自珍《夜坐》中的诗句
“万一禅关奢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闺蜜丁玲回忆道:“ 她有一双智慧、犀锐、坚定的眼睛,常常引得我悄悄注意她。”
新婚是甜蜜的,分别更痛苦,瞿秋白那时赶去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参与起草章程,他在给王剑虹的信中充满感情地写道:
“你偏偏爱我,我偏偏爱你,这是冤家,这是‘幸福’,……这是人间何等高尚的感觉!”
丁玲后来评述道:
尽管他们这段生活是短暂的,但过去这一段火一样的热情,海一样的深情,光辉、温柔、诗意浓厚的恋爱,却是他毕生难忘的……剑虹在他心中是天上的人儿。
然而,命运是残酷的,幸福时光稍瞬即逝,婚后仅半年时间,王剑虹即染肺病离世(她的母亲和妹妹也因肺病离世)。
瞿秋白一直深感内疚,怀疑是自己将肺病传染给了心爱的年轻妻子。
学生时代的王剑虹与丁玲合影
油画《瞿秋白主持八七会议》
中共六大会址(位于莫斯科郊外,1928)
瞿秋白临刑前,距王剑虹离世已11年之久,但是,她依然还隐约在他的心间,即便是在“万缘俱寂”时,他仍“偏留绮思绕云山”地爱恋、思念着她,绵绵不绝。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夜, 他不仅毫无恐惧, 且“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 此种心境,仅在追随心上人----诸如但丁寻找《神曲》中的情人俾德丽采的意境中才会发生。
也许, 瞿秋白回忆着王剑虹临终前写给他的绝笔信吧!
“秋白:我生活在你的爱抚之中,虽然只有半年,我已经感到无比地满足了。半年不过是人生激流中的一片涟漪,然而它却是无比绚丽多彩的一朵浪花。病魔纵然夺走我的生命,但不能夺走我对你的爱。南京莫愁湖上的月夜真令人留恋。你把爱的诗句刻在美丽的雨花石上,让我永远地珍藏。那时,你曾经教我吟诵普希金的诗,此刻我又想起那美丽真诚的诗句,就让我摘用来向你永诀吧!——我那么温柔专一地爱过你,我一点也不愿使你难过悲伤,愿上帝给你另一个人,也象我爱你一样。”
(丧妻之痛,让敏感多情的瞿秋白陷在哀苦中不能自拔,出于同情,杨之华多次来慰问他,不久,瞿秋白对杨之华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后面详述)
瞿秋白狱中第三首诗“行人莫问当年事,海燕飞时独倚楼。”
年轻的瞿秋白是中国最早从俄文原文直接翻译苏俄文艺作品的翻译家之一,他译作丰富,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文艺理论等, 短暂36岁才子生涯, 译著连同原创著作约五百万字, 可谓浩繁叠卷,著作等身。
瞿秋白两次见到列宁, 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期间,他与马雅可夫斯基, 高尔基, 卢那察尔斯基这些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皆有来往,他翻译的高尔基《海燕之歌》,文字流畅、音韵优美、铿锵有力,塑造了勇敢翱翔的海燕形象,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世佳作。
瞿秋白虽然怀念“海燕飞时独倚楼”的好时光, 但深受政治迫害的他,依然“想把我的真情,在死之前,说出来罢了。”
“总之,我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文人----脆弱的二元人物:
一只羸弱的马拖着几千斤的辎重车,走上了险峻的山坡,一步步地往上爬,要往后退是不可能,要再往前去是实在不能胜任了。
我在负责政治领导的时期,就是这样一种感觉。欲罢不能的疲劳使我永久感觉一种无可形容的重压。
精神上政治上的倦怠,使我渴望“甜蜜的”休息,以致于脑筋麻木,停止一切种种思想。一九三一年一月的共产党四中全会开除了我的政治局委员之后,我的精神状态的确是“心中空无所有”的情形,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讲到我仅有的一点具体知识,那就只有俄国文罢。假使能够仔细而郑重地,极忠实地翻译几部俄国文学名著,在汉字方面每字每句地斟酌着,也许不会“误人子弟”的。这一个最愉快的梦想,也比创作和评论方面再来开始求得什么成就,要实际得多。可惜,恐怕现在这个可能已经“过时”了!”
“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一生的精力已经用尽,剩下一个躯壳。”
( 《多余的话》)
瞿秋白全集
瞿秋白就义后,鲁迅为纪念挚友,主编了瞿秋白翻译文集《海上述林》(1936 )
旷世情谊:鲁迅与瞿秋白
瞿秋白就义后,鲁迅为纪念挚友,抱病主编了瞿秋白译作,命名为《海上述林》, 他亲撰广告词,“作者既系大家,译者又是高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罹难噩耗传来,鲁迅怒写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家。”
鲁迅说:“翻译《死魂灵》,瞿秋白是最佳人选,仅这一条,杀他的人就是罪大恶极!”
天津《大公报》对就义细节进行了描述:
瞿秋白自斟自饮后,言道:‘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与辞世长辞,为真快乐也。’
吃过“杀头饭”,在八角亭前瞿秋白泰然自若,背手而立、昂首挺胸拍了一张照片, 仿佛不是走向刑场, 而是去迎接一个轻松假期。
瞿秋白就义当天遗照(中山公园八角亭)
笔者在秋白亭(即中山公园八角亭)
罗汉岭刑场瞿秋白“此地甚好”油画
笔者在罗汉岭瞿秋白就义处
望着秋白的这张照片, 笔者感叹儒雅文人如秋白, 纵然学贯中西,博闻强记,再富有才情与理想, 然而在米夫王明红色绞肉机排山倒海般的内卷争斗中,或早或迟,终将发现自己无路可走,无路可逃,唯有一死,死神拥抱。
遑论因政治目的, 一夜之间从英烈变叛徒,鞭尸扬灰,侮辱暴虐,莫此为甚。
瞿秋白在死亡面前的的达观坦然,让我想起苏格拉底的《申辩》及雅克·路易· 大卫的名画《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之死为西方文明打下了一个基本色调,而柏拉图著《苏格拉底的申辩》,则使得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化作西方哲学经典的思想符号。
图中苏格拉底在悲痛欲绝的弟子友人的围绕中,正准备喝下那杯毒药。当1787年《苏格拉底之死》第一次在艺术沙龙展出时,立即被认为是“自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画和拉斐尔《雅典学院》壁画以来,最精美最震撼人心的颠峰之作。”
我曾经去古希腊苏格拉底演讲地(现土耳其安斐塞斯)寻找他的足迹。苏格拉底出生于贫穷的石匠家庭,靠自学成才,是当时杰出的学者、演说家和哲学家。公元前399年因被三名雅典公民诉讼,告他不敬城邦之神、传播异端宗教、腐蚀雅典青年而被判死刑。
苏格拉底有机会在法庭“悔过”求得一生,有机会在富有的学生帮助下安全逃走,但是他一概拒绝。
每当我在大都会博物馆凝视着大卫的这幅杰作,我总不由想到,苏格拉底喝下毒药前向诸神的祈愿已经全部实现;不仅在他死后雅典人认识到是“误解和私仇把他推上了法庭”,将控告他的人判刑,为这个“雅典的悲剧,希腊的悲剧彻底平了反(黑格尔语)”。
更重要的是,亲眼目睹恩师死刑的柏拉图在苏格拉底。“不朽灵魂”的指引下,远走各国,成为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又成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马克思语)”
而后,将古埃及从波斯皇帝大流士手中解放出来的亚力山大大帝,又成为亚里斯多德的学生!
苏格拉底的灵魂演绎出连他自己都无法预见的恢弘历史剧幕。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听见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等待死刑时的对话:
“我死了,你们活着,
谁更幸福,唯有神知道。”
“灵魂不接纳死亡吗?”
“不接纳。”
“所以灵魂是不朽的”
“对,灵魂是不朽的。”
苏格拉底是不朽的。
瞿秋白是不朽的。
与苏格拉底一样,瞿秋白也不会想到, 在他就义88年之后的2023年,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研究他“变腐朽为神奇”的《多余的话》与那个时代的故事,成千上万的人在他的旧日牢房和被杀之地,缅怀他的优雅坦荡,视死如归。
苏格拉底拒绝低三下四求得法官的谅解,他认为这是对法律的藐视和对神的亵渎。审判苏格拉底时,由陪审团的500人投票决定是否处死苏格拉底。
第二轮的投票,大多数人都投了让苏格拉底死的票。
苏格拉底气定神闲地讽刺了在场的陪审团和法官,也给了愚蠢的雅典人一个狠狠的嘲弄:
大丈夫,死则死尔,有何惧之!
正如瞿秋白《多余的话》曰:
告别了,这世界的一切!
最后……
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罗亭》,托尔斯泰的《安娜・卡里宁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动摇》,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很可以再读一读。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永别了!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三)
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世界名画《苏格拉底之死》(雅克··路易· 大卫)
拉斐尔《雅典学派》(1510-1511)画中的主角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瞿秋白在狱中 谦谦书生 铮铮铁骨
1984年,画家靳尚谊创作人物肖像油画《瞿秋白》。
在瞿秋白被杀害的纪念碑下, 我还想起了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恐怖时期,21名吉伦特派领袖挽手高歌走向刑场,他们像真正的绅士那样毫不恐惧, 在最后一夜举行关于正义与勇气的演讲会。他们抬着死去的战友,大义凛然走向刑场。
站在波尔多广场吉伦特党人纪念碑前,和站在长汀瞿秋白纪念碑前同样心潮澎湃,波尔多广场纪念碑是对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恐怖主义的控诉。1793年10月31日,22名吉伦特派领袖与成员走向断头台,他们挽臂高歌互相鼓励,喷水池中两位勇士握手告别的青铜雕像栩栩如生,令人动容。
这是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笔下不朽的贵族精神!
吉伦特党人挽臂高歌走向死亡
作者周励在吉伦特党人纪念碑前
如戟如玉的文人秋白从汀州试院囚禁处、中山公园八角亭步行到罗汉岭下遇害处, 这30分钟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唱俄语《国际歌》时,一定想到了他在《赤都心史》中描写采访列宁和列宁演说的情景:“安德莱厅每逢列宁演说, 台前拥挤不堪, 他的德法语非常流利, 谈吐沉着果断。演说篇末文字往往被霹雳般的鼓掌声所吞没----
鼓点咚咚,杀气腾腾,死期将至。
此刻,也许他想到了初恋情人王剑虹和十年爱妻杨之华,这两个女人曾给他带来极大的幸福,然一位因肺病英年早逝, 另一位30多年后竟然因《多余的话》被关入秦城监狱,饱受七年刑讯毒打之苦,悲愤哀嚎,撒手人寰(据杨之华女儿瞿独伊回忆,杨之华在狱中不断受鞭打、毒刑、呼号,渐渐地叫不出声音了,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日断气)。
瞿秋白著《赤都心史》
瞿秋白在莫斯科与共产国际代表合影:后排左4瞿秋白,左5张太雷 前排右3俞秀松
瞿秋白和杨之华在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后的留影
作者访问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的长汀县博物馆(即瞿秋白囚禁地)馆长范先生
瞿秋白黯淡的囚房连着一个大约18平方的小庭院,园中一棵百年石榴树,陪伴死囚犯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四十一天。
36师师长, 死囚往日在黄埔军校的学生宋希濂,允许囚犯每天随意来这封闭式的小庭院散步, 此时正是闽西五、六月花团锦族的艳阳天,然而, 生命即将结束。望着石榴树繁花朵朵,时有风雨,花瓣满地。他想起唐代孔绍安的《侍宴咏石榴》: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回到书桌前, 他比照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挥起笔墨: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长汀)瞿秋白: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瞿秋白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唯不愿“零落成泥碾作尘”,而期“信是明年春再来”, 这首狱中诗充满了对杨之华的思念,他希翼爱妻明年能来长汀为他收尸,而那时,斯人已去,“应有香如故 ”。
作者周励今年二月拍摄于瞿秋白囚禁处、长汀试院(如今长汀博物馆),繁花似锦祭英烈。
长汀博物馆范馆长拍摄于今年四月初的囚牢庭院石榴树,枝叶繁茂。
1935年6月18日,在这生命最后的30分钟,瞿秋白走出牢房,来到初夏时分姹紫嫣红的大庭园,美丽的景色让死囚犯想起了第一次遇见““生命中的伴侣“”杨之华的情景,那也是六月啊!除了心爱的杨之华, 他也许还想到了鲍罗廷?
1924年6月, 也是风和日丽的初夏,在鲍罗廷——孙中山的苏联顾问,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上海宅邸, 鲍罗廷会见了杨之华,瞿秋白为鲍罗廷当翻译,那次会见的对象原来是向警予, 因为后者有事离开了上海,共青团上海大学支部临时指派杨之华向鲍罗廷汇报上海妇女运动情况。
鲍罗廷无意中开启了瞿秋白与杨之华师生之恋,杨之华聪慧活泼,面容清秀,工作充满激情。首次会见非常成功,瞿杨婚后成为鲍罗廷的终生挚友。
1928年6月,瞿秋白赴苏召开中共六大,他们夫妇将七岁的女儿瞿独伊(杨之华与前夫沈剑龙的女儿)交付给鲍罗庭夫妇照料,直到1941年瞿独伊回国。瞿秋白就义时瞿独伊才14岁, 她看到苏联报刊关于“好爸爸”从容就义的新闻后,当场昏厥过去(瞿秋白与瞿独伊感情深厚)。
这位鲍罗廷在中国当代史上绝对是一个人物。当年广州国民政府的实际首脑,不是蒋介石,不是国民党主席汪兆铭,而是斯大林的代表鲍罗廷。
1923年秋,他接替了马林来到中国出任孙中山首席顾问。
1923年10月,孙中山正式任命鲍罗廷为中国国民党组织教练员。
那时他的风光无限远远超过他的上司远东局书记维经斯基。即使是他上司的上司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季诺维也夫也无法与其相比。
据说孙中山死时,指着他对床边的汪精卫等人说”要事师鲍顾问“,人们说他是“国父”背后的“亚国父”。
此语非戏谑。没有他,就没有黄浦军校,就没有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公报。他对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维经斯基、马林、李德,米夫等人之和。
1924年,在他的倡议下孙中山提出了”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共产党的崛起制造了有利的条件。
1924年10月11日,孙中山聘任鲍为革命委员会顾问,并授予在孙缺席时有表决权。
孙中山要筹建黄浦军校没有钱,他从苏联弄来一个油轮,把卖油所得的钱250万银元给孙建了军校。
1925年10月,在孙中山去世半年之后,鲍罗廷运作成立了闻名遐迩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后来被斯大林枪毙的米夫曾担任该校校长,米夫大肆诬陷与迫害共产国际中共代表瞿秋白。而王明、博古、向忠发和张国焘均为私利沦为米夫的打手。
鲍罗廷离开中国返苏后,曾担任塔斯社社长和《莫斯科新闻》英文版主任。
1949年祸从天降,鲍罗廷因言获罪,仅为一句调侃得罪了斯大林,他与美国女记者斯特朗同时被斯大林内务部长贝利亚下令逮捕,斯特朗被驱逐出境,鲍罗廷则被送往西伯利亚距伊尔库茨克几十公里以外的劳改营服苦役,1951年5月,饥寒交迫形容枯槁的的鲍罗廷在苦役犯的小木屋里被活活冻死, 静悄悄地,像一条狗一样,离开了他曾经叱咤风云的世界。
至此,1924年6月那个姹紫嫣红的上海初夏,在鲍罗廷白色小别墅府邸温馨相聚的瞿秋白、杨之华和鲍罗廷三人皆死于政治宿命:鲍罗廷被斯大林和贝利亚所杀,瞿秋白被米夫王明和蒋介石宋希濂所杀, 杨之华被浩劫动乱十年文革所杀。
鲍罗廷
鲍罗廷(右一)和孙中山
鲍罗廷在广州国民政府发表演讲
作者周励访问西伯利亚政治犯流放地拍摄
让我们回到瞿秋白走出长汀博物馆大院的生命最后的30分钟。
王剑虹离世后的瞿秋白肝肠欲裂,而同为上海大学他的学生杨之华也正遭遇婚姻危机,她与浙江巨富沈定一公子沈剑龙的婚姻摇摇欲坠,风流倜傥的丈夫来到上海大学不思学业,不顾妻女, 效仿那拥有五位妻妾的父亲,整日迷醉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 杨之华数月无丈夫任何音讯, 只听说他有了其他女人,故意躲着她和三岁大的女儿。一颗流血的心去安慰一颗孤独的心,25岁的瞿秋白和23岁的杨之华油然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当瞿秋白向杨之华正式表白时,对老师充满崇敬爱慕的她反而犹豫了:沈家会放过离经叛道的她吗?女子离婚败坏门庭声誉,丈夫和公公也许会杀了她。
她逃回了萧山, 独吞泪水,万般苦闷。
此时瞿秋白找到了杨之华的义父邵力子, 后者鼓励他去萧山找沈剑龙面谈:“你不要的媳妇,给我总行吧?”
杨之华哥哥是沈剑龙的同学, 总算找到负心郎并带回萧山大宅门。沈剑龙看到瞿秋白,竟然喜出望外, 原来他也是《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和《晨报》系列报道的铁粉,早就对瞿秋白仰慕不已。经过一天一夜萧山促膝长谈, 三位年青人又去了常州瞿秋白故乡那破败不堪的瞿氏祠堂长谈一夜, 1924年11月27日, 在邵力子担任主编的《民国日报》, 他们三人出钱刊出了三则令人叫绝的启事:
一、(1924年)11月18日起,杨之华和沈剑龙正式结束婚恋关系、
二、11月18日起,瞿秋白和杨之华正式建立婚恋关系、
三、11月18日起,沈剑龙和瞿秋白正式建立朋友关系。
这三则启事连续刊载了三天,瞿秋白和杨之华亦于11月18日当天结婚, 浪漫主义自由婚恋轰动了上海滩,三方的诚挚与豁达传为美谈,豪爽的沈剑龙赠新婚夫妇一帧照片“鲜花献佛”以表祝福。
而沈定一看了这三则声明,则气得浑身发抖,大骂沈剑龙“糊涂”,指责瞿秋白拐走他的儿媳,大骂共产党“共产共妻”,他要退党。然而就在这一年——1924年,沈定一迎娶了第五个小妾:比他小23岁的王华芝,因而受到党组织的严厉批评。1925年沈定一成为西山会议派反共宣言的主要起草人, 1927年与蔡元培等一起参加清党。1928年他被多疑的蒋介石借何应钦之手刺杀于赴莫干山会晤戴季陶的返途中,享年45岁。
瞿秋白和杨之华这对才子佳人的婚姻堪称幸福,瞿秋白赠杨之华一枚黄金别针,亲手篆刻:”赠我生命的伴侣”。这一年 杨之华在瞿秋白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在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在黑海之滨的合影, 正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甜蜜写照 。
杨之华陪瞿秋白在苏联黑海之滨疗养
11年之后,1935年2月24日在长汀县的崇山峻岭中,身患重病的瞿秋白一行被当地武装保安团发现,何叔衡跳崖壮烈牺牲,瞿秋白突围不成被捕。当时他化名林祺祥,职业是医生。4月初国民党第八师俘获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之妻徐氏,后者禁不住严刑拷打,供出了瞿秋白已在长汀县被俘的情报,国民党据此在被俘人员中找到了瞿秋白,又让曾当过苏区收发员的叛徒郑大鹏指认,证实“林祺祥”确系瞿秋白。
面对这徐氏和郑大鹏两个叛徒,瞿秋白坦然一笑:“我就是瞿秋白,先前我说的话, 你们就当一部小说吧!”
在瞿秋白没暴露身份之前, 曾匿名写信给杨之华, 让她找鲁迅设法担保营救。身份暴露后, 为了保护鲁迅, 他没有再提到鲁迅的名字。杨之华也音讯全无,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多么希望向亲爱的妻子和真挚的友人说一声再见啊!
在米夫王明之流的迫害下,瞿秋白想必对自己“活不得死不得”的情景早有预料,1932年12月7日,瞿秋白将一首早年写的诗赠予四次帮助他躲避国民党追捕的挚友鲁迅:
雪意凄其心惘然,
江南旧梦已如烟。
天寒沽酒长安市,
犹折梅花伴醉眠。
瞿秋白赠鲁迅诗
作者访问瞿秋白和鲁迅在上海山阴路故居遗址
作者探访瞿秋白在瑞金苏区教育部的简陋办公室兼住宅
陈独秀(前排左一)瞿秋白(后排左一)与共产国际成员在苏联
瞿秋白母亲金璇
瞿秋白与父亲合影
作者访问瞿秋白少年时代的书房卧室
在走向刑场的生命最后三十分钟里,瞿秋白一定还想到了亲爱的母亲金璇,母亲爱好诗词歌赋,写得一手好字,她生育六子二女,常给孩子们讲《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瞿秋白为长子, 出生在常州青果巷八桂堂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由于经济贫困,母亲不顾乡亲邻里的白眼, 将全家搬进了瞿氏公祠。父亲性格内向不善理家,整天埋头绘画或吟诵诗文。白皙清秀的瞿秋白继承了父母的优点,禀赋聪慧,作文优秀,在觅渡桥小学读书, 一次老师给他的作文100分, 校长阅读后又加了5分。这大大安慰了走投无路的母亲。秋白16岁的大年初五之夜,母亲在债主和贫困的逼迫下, 含泪看着孩子们入睡后, 狠心把火柴头和着烧酒吞下,撒手人寰。
瞿秋白撕心裂肺,写了《哭母》诗:
“亲到贫时不算亲,
蓝衫添得泪痕新,
饥寒此日无人管,
落上灵前爱子身。”
高中没毕业的瞿秋白,漂泊至北京后,因交不起伙食费和学费而放弃被录取的北京大学,选择了不收学费的俄文专修馆。
1920年10月16日,21岁的瞿秋白和同事踏上了前往苏俄的旅程。在旅俄的两年间,瞿秋白笔耕不息,写了四本书和五六十篇旅俄通信,仅在《晨报》上发表的就有四十篇,总共约有六十万字。
《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在中国各界造成轰动,人们热烈地议论着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的《序言》:“我总想为大家劈一条光明的路。我愿去,我不得不去。”
在俄罗斯期间,瞿秋白心灵深处发生了急剧的深刻变化,1921年,他在张太雷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三次徘徊在瞿秋白生命最后的小道上,30分钟,他在想什么?对,他也许还想到了他年轻时代的思想启蒙者、提携者陈独秀和他那位荷兰籍好友、 曾主持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1922年11月,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陈独秀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这是让他刻骨铭心,一生仅有一次的出国旅行(除了日本),已在莫斯科工作近两年的瞿秋白担任陈独秀的翻译,这位江南才子出色的外语与社交能力,让陈独秀赞叹不已,大会结束后,陈独秀竭力邀请瞿秋白回国工作。
“秋白兄的书颇有价值,想必兄已看过。国人对于新俄,誉之者以为天堂,毁之者视为地狱,此皆不知社会进化为何物者之观察,秋白此书出,必能去掉世人多少误解,望早日介绍于商务,并催其早日出版为要。”
1923年4月7日,陈独秀翻看《赤都心史》书稿之后,极为赞许,写了以上一信给胡适大力推荐。
茅盾(沈雁冰)曾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见到瞿秋白辗转寄来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原稿,认为作者的文章极为风趣,善于描写,觉得这两本书名就是一副对联。商务印书馆出版时,把《饿乡纪程》改名为《新俄国游记一从中国到俄国的记程》。
虽然瞿秋白最后婉言谢绝了陈独秀、胡适和茅盾的好意, 没有接受去商务印书馆担任专职编译的高薪职位。归国后,瞿秋白执教于上海大学与黄埔军校,从此门生满天下,全都是赫赫有名的国共领导人。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瞿秋白在俄文专修学校担任五四运动学生总代表的精神领袖,瞿秋白曾花费大量精力主编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在中共“三大”召开期间,瞿秋白特意把《新青年》季刊创刊号办成了“共产国际号”专刊:在《新青年》季刊创刊号上,秋白共发表论文9篇、短文3篇以及《国际歌》译词、《赤潮曲》等。
马林说:瞿秋白“是这里最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前后,瞿秋白与马林、张太雷等同住“春园”,共同为筹备三大工作。才华横溢又身患重病的瞿秋白,殚精竭虑,常常通宵达旦,为大会起草党纲并就这个党纲草案向大会作报告,参与党章的修正工作,还向大会作关于共产国际四大情况的报告,这一切马林亲眼目睹,深为感动。
1923年6月20日,马林在给共产国际执行主席季诺维也夫等写信时对瞿秋白大加赞扬:
“布哈林的决议自然地引起了争论,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愿大力支持国民党,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就持这个看法。李大钊教授和他们最好的助手年轻的瞿秋白同志与他看法相同。
瞿秋白曾在俄国学习两年,他是这里最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
感谢上帝,中国的领导同志陈独秀、李大钊在年轻的瞿秋白同志的帮助下,在代表大会上取得了一致意见。”
马林还动情地说:“现在他已精疲力竭,绝对不能让他从事如此繁重的工作。可惜他的健康这么糟。”
不幸的是,1942年4 月马林被纳粹德国抓获并枪决,临刑前他也是高唱《国际歌》。1935年夏,当马林听到瞿秋白唱着《国际歌》在长汀就义的消息,心痛欲裂。没料想七年后,他也一曲高歌,走向刑场。
代表共产国际参加中共一大的马林,称瞿秋白是党内最优秀的理论家
陈独秀和他的《新青年》
胡适
瞿秋白
在生命的最后三十分钟里,瞿秋白也许想到了他写在《多余的话》中的自我解析:
从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三一年初,整整五年。我居然当了中国共产党领袖之一,最后三年甚至仿佛是最主要的领袖(不过并没有象外间传说的以“总书记”的名义)。
一九二八年六月间共产党开第六次大会的时候,许多同志反对我,也有许多同志赞成我。我的进退成为党的政治主张的联带问题。所以,我虽然屡次想说“你们饶了我吧,我实在没有兴趣和能力负担这个领导工作了”。但是,终于没有说出口。
直到广州暴动(张太雷和五千多名起义者牺牲)举出苏维埃旗帜,都还是革命势力方面正当的挽回(国民党清党杀戮)局势的尝试,结果, 都失败了。我应当负主要的责任是在一九二八年初,广州暴动失败之后,仍旧认为革命形势一般的存在,而且继续高涨,这就是盲动主义的路线了。
有人问:二十几岁的瞿秋白为什么能够担任党的总书记?
按照马林和鲍罗廷的印象,其一, 瞿秋白是中共最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著作等身的学者。1925年四大召开党员不足千人, 1927年五大召开党员5.7万, 其二,瞿秋白不搞家长制,不搞阴谋诡计,品格高尚,坦荡无私,无任何个人野心。其三,学识渊博,口才极好,最擅长演讲。具备非同寻常的凝聚力与威望。
瞿秋白也许想到了帮他说话的张闻天。
红军开始长征前,曾担任最高职务的瞿秋白,竟然不知道部队要进行长征。等到红军正式长征出发前,瞿秋白才得知消息。
张闻天后来回忆:“瞿秋白曾向我要求同走,我表示同情,两次向博古提出,但博古反对。”
吴黎平(时任中央政府经济部长)回忆:“中央局决定不让瞿秋白同志(时任中央政府教育部长)跟红军走。听了这事以后,我心里很难受。一方面向毛泽东说,这怎么成?秋白同志这样一个有名的老同志难道能够不管,要他听任命运摆布?”
于是吴黎平请求毛泽东给中央局说, 后者回答:“我很同情秋白同志,曾说过,但我的话不顶事。” (毛本人也差点被王明博古抛下)
在于都, 笔者到了红军长征出发的第一渡口
长征博物馆显示博古根据在莫斯科的王明指示
断然拒绝“宿敌”瞿秋白跟随大部队参加长征的请求
瞿秋白将马匹赠给徐特立
深知国民党十万大兵压境,自己厄运难逃……
决定长征名单的王明和博古
遵义会议前的最高三人团博古、周恩来和李德
作者访问于都印象,红军长征出发地——第一渡口
教育部长瞿秋白将自己的马匹送给即将参加长征的徐特立(时任苏区教育部副部长)
陈毅照片 (陈毅将自己的马匹送给瞿秋白让他去追赶北上大部队, 瞿秋白摊开双手表示:他们不要我 )
龙潭三杰:钱壮飞、李克农和胡底
作者访问瑞金沙坪坝由钱壮飞设计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和苏维埃代表大会礼堂
1935年6月18日, 走向刑场的瞿秋白不会想到:他的战友、一同创办瑞金高尔基戏剧学校的“龙潭三杰”胡底,竟然被张国焘以“国民党特务”罪名用绳子活活勒死在长征途中!钱壮飞因战友胡底被诬陷迫害,郁郁寡欢,长征途中遭遇土匪抢劫杀害。
才华横溢的胡底知道自己身处龙潭,从奉命潜伏时起,就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自勉。
让胡底没有想到的是,他最终没死在国民党特务手里,却在长征路上被张国焘杀害。
周恩来曾高度评价钱壮飞、李克农和胡底三人:“如果没有打入国民党中统局的龙潭三杰,我们这些人都不知道在哪里?中共历史将被改写。”
《结语》
一个文人的苦难辉煌
在生命的最后30分钟,呼吸着罗汉岭山头吹来的徐徐暖风, 瞿秋白还想到了什么?
也许他想到了把他送到刑场的黄埔军校学生宋希濂,这四十一天尽管态度强硬,拒不受降,然宋希濂未对他上刑拷打,反以长官膳食优待,对比被国民党剜其眼、割其耳,四肢钉于墙的蔡和森, 他算是幸运的,即使今天上刑场, 也没有给他戴镣铐。
他早就盼望着一死了之,绝不会逃走。
他在离开长汀试院奔赴刑场的前夜, 曾邀请宋希濂和他共进最后的晚餐,被宋希濂婉拒了,他担心引起蒋介石的怀疑。
在宋希濂手里的那份《多余的话》,他会不会让部下寄去武汉瞿秋白朋友处?据说他让部下抄写了两份,其中一份交给了媒体。古人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今“死也希濂复也希濂”,从英雄到叛徒,几起几落,大褒大贬,最后还是瞿独伊在十年浩劫后亲自找到供职于政协史料馆的宋希濂,由他出面证实了瞿秋白在狱中九次拒降的史料铁证。
1972年中共中央发12号文件称:“瞿秋白在狱中写了《多余的话》, 自首叛变了。”这个文件由最高领袖签发。
据说,最高领袖对在白色恐怖的1927年4.12为自己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了序言的瞿秋白曾经心怀感激,多次表扬他是一位有思想的文人领袖。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写了一篇序言:
“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 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 不愿屈服,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 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 将永远活着, 不会死去”。
这篇序言后来并没有收入《瞿秋白文集》中;《多余的话》也没有收入《瞿秋白文集》。30年后, 人们重新编辑《瞿秋白文集》时, 才在档案馆里找到了毛泽东这篇序言。
戚本禹1963年《评李秀成自述》一文引起了轩然大波,戚文断言, 李秀成尽管被捕后被杀, 但他写下的自述仍是叛徒的供状。毛泽东以李秀成“晚节不忠, 不足为训”的批语, 支持戚本禹的观点。
据周扬1979年8月对中纪委第八组谈话时透露:
“我问主席看《多余的话》没有, 主席说:看不下去, 无非是向敌人告饶, 自首叛变。显然, 1972年中发12号文件正式体现了毛的这个想法。”
据刘统的文章, 最高领袖在第一至第七次接见红卫兵时,都提到“瞿秋白自首叛变”这句话。
一切很明了,瞿秋白至1966年已被害三十一年,对中央领导不构成任何政治威胁,但最高领导希望把时任党内第二把手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必先造足舆论,而“叛徒说”则最能够深入人心、蛊惑大众。这样, 才有了本文上集开头提到的 “在我少女时代1966-1967的记忆里,从上海常熟路、衡山路到康平路不计其数的街头标语中,最醒目的一条是《打倒大叛徒瞿秋白》 ,高音喇叭不时播放中央领导关于瞿秋白是叛徒的最新指示。”
笔者不由想起了斯大林对托洛茨基的态度。
十月革命让红军之父托洛茨基赢得了巨大声誉,他是列宁遗嘱中指定的接班人。
后来成了托洛茨基死敌的斯大林曾热情赞扬道:
“起义的一切实际组织工作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同志直接指挥之下完成的。
我们可以确切地说,卫戍部队之迅速站在苏维埃方面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作之所以搞得这样好,
党认为这首先要归功于托洛茨基同志。”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为了扳倒竞争者托洛茨基,联合了加米涅夫、季洛维也夫和布哈林,广泛收集罗列证据,以一篇《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的演讲稿诋毁托洛茨基,用“托洛茨基主义”的帽子彻底否定了托洛茨基是列宁遗嘱选定的接班人这一合法身份。
待托洛茨基垮台之后,斯大林马上把矛头对准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布哈林。共产国际书记季诺维也夫临刑前的最后一句话是:“看在上帝的面上,同志们,请给斯大林同志打个电话吧!”(摘自《斯大林肃反秘史》,看来他基本疯了)
列宁去世后苏联最高领导是6个人:斯大林、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李可夫。其中五人全部被斯大林以“人民的敌人”名义处决或暗杀。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独裁者劣迹斑斑甚于黑帮。
斯大林和布哈林
列宁、托洛斯基和斯大林
杨之华和女儿瞿独伊在莫斯科。十年动乱结束后,瞿独伊找了包括宋希濂、陆定一、杨尚昆在内的几十位知情者,呼吁为瞿秋白平反。
布哈林,《真理报》主编,共产国际主席团成员,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曾描述过他与布哈林的对话。他因与斯大林稍有意见不和,就被后者逮捕, 并以"叛国罪"枪决!
1934年12月,当斯大林开始了大清洗运动,原苏联军事委员会主席,苏联红军海军的缔造者托洛茨基被驱逐出境,季诺维也夫(鲍罗廷上级的上级)与加米涅夫先后被捕、被杀。布哈林预感到自己即将被捕,他写了一封致未来党的代表大会的信,要求妻子安娜·拉林娜背诵下来,然后把信烧掉。在信中,布哈林为自己所受到的冤屈辩白,呼吁未来一代党的领导人为他平反昭雪(见《布哈林的最后岁月》)。
1937年,布哈林被开除出党。1938年2月,苏联特别军事法庭总检察长指控布哈林委派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兰刺杀列宁,暗杀基洛夫和高尔基,这些极其荒诞子虚乌有的罪名,布哈林在酷刑下都被迫承认了。1938年3月14日,布哈林同李可夫等人被秘密枪决。
1940年托洛茨基在墨西哥被斯大林派人暗杀。
1919年到1935年选出的31名政治局委员,有20人被杀,苏共17大选出的137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杀掉98%,出席苏共17大的1966名代表,有1108人被杀或者流放。党内如此,遑论军中包括从元帅到集团军司令成千上万的冤魂!
他唱着俄语《国际歌》走向刑场, 那些在他眼里朝气蓬勃的苏联早期领袖和共产国际负责人: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李可夫----他们都将倒在血雨腥风里。
1980年,中共中央复查小组历时一年多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 最后写出了《关于瞿秋白同志被捕就义情况的调查报告》, 报告中说, 瞿秋白同志被捕后“拒绝劝降”, “坚持了党的立场, 坚持了革命节操, 显示了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
至于《多余的话》,迄今未找到手稿, “即使就目前流传的这个《多余的话》而论, 文中一没有出卖党和同志, 二没有攻击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 三没有吹捧国民党, 四没有向敌人乞求不死的意图”, “ 它决不是叛变投降的自白书”。
1985年6月18日, 中央在中南海召开了瞿秋白就义50周年纪念会,同一天, 福建省长汀各界也隆重举行重建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揭碑仪式,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由陆定一亲笔书写。
2023年早春二月, 在瞿秋白倒下的地方, 我抬头仰望, 那是在春花掩映下高耸入云的纪念碑,我想着他的话语:“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
高耸入云的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感谢长汀博物馆(瞿秋白关押地)馆长(复旦历史系毕业)范春森特地调出1955年长汀县委党史工作组《瞿秋白被捕牺牲经过》的调查档案,为笔者一行激情四射的讲解。
为了寻找瞿秋白短暂三十六年的人生印迹 ,笔者来到潮州秘密交通线旅店和汕头秘密交通线原址纪念馆,瞿秋白的照片赫然在目。
1930年至长征前,由从上海—香港—汕头—潮州——经大埔一青溪一永定—长汀最后进入瑞金中央苏区的交通线输送了中共领导干部200多人。
第一次大规模护送转移为1930冬-1931春:项英、任弼时、刘伯承、左权、徐特立、张爱萍、伍修权等进入瑞金苏区;第二次是1931年顾顺章叛变之后,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李富春、邓颖超、董必武、钱壮飞、胡底等人经此秘密交通线进入苏区;
第三次是1933年1月,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在上海无法立足,瞿秋白、陈云、博古 、李维汉、谢觉哉、李德等经上海—汕头—大埔秘密交通线进入瑞金苏区。
探访潮州、汕头中共中央秘密交通线旧址 瞿秋白1934年1月7日离开上海,经此交通线于2月5日抵达瑞金,住沙洲坝教育部办公室。
中共中央交通局“四大交通员”的熊志华在上海隐蔽据点留影
笔者徘徊其间,痛惜这儿是瞿秋白、钱壮飞和胡底从上海经汕头走向瑞金再走向死亡的第一站!这几位旷世才子被害时仅36岁、39岁和30岁!迫害他们最甚的是独裁者米夫、王明、博古和张国焘!
最近,我和瑞华公寓小伙伴在编辑一本新书《瑞华公寓纪事——父辈和我们的故事》,其中扛鼎之作就是根据瑞华大楼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 、中央交通局“四大交通”之一熊志华伯伯(1904—1975)的回忆录《秘密交通线》。
可悲可泣的是,被誉为中共中央交通局“四大交通员”的熊志华,曾冒着生命危险护送过白求恩等重要人物去苏区(另三位:肖桂昌护送过周恩来,曾昌明护送过陈毅,李沛群护送过刘少奇),然而十年浩劫中,担任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德高望重的熊伯伯竟然被打成“叛徒”“特务”,最后惨死于残酷的批斗与诬陷迫害!
今年是瞿秋白就义88周年,也是米夫王明团伙的耻辱日。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斯大林的大清洗为苏联解体拉开了序幕,半个多世纪在宇宙星尘只是一瞬间。少女时代,我常从瑞华公寓父亲那打上市委机关铜牌的书橱里,翻看博古翻译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是一本标格斯大林模式的1938年关键性著作,为后世的布式意识形态斗争埋下了深刻的祸根。
长汀,罗汉岭下,
让我们在穿透英烈胸膛的枪声响起之前,
和瞿秋白一起高声吟唱《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瞿秋白最早将歌名译为《国际歌》,并于1923年6月发表于《新青年》季刊(创刊号)。12年后的6月,他倒在了长汀的土地上。
他是死于国民党发射的枪弹,
还是死于独裁者内卷的野心?
《完》
作者:周励
美籍华人作家,1985年赴纽约州立大学自费研读MBA,1987年经商。1992年发表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发行160万册,获“十月”文学奖。2006年出版《曼哈顿情商》,2020年出版《亲吻世界—哈顿手记》,被著名评论家陈思和教授推荐为年度十大好书之一。
1-25期汇编链接
【留美学子】近期发表
精选汇编 ↓↓↓ 百篇尽收眼底
汇编1-21期
汇编1-35期
汇编1-30期
汇编1-25期
1-30期
喜欢就点“赞”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