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影评人谭飞,一起聚焦短视频情绪营销的相关话题。
主持人:2023年4月4日,一则“影院reaction已经假出境界了”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在标注某电影观影现场的视频画面中,女观众戴头纱独自观影落泪,电影散场她仍沉浸在悲伤中,另一位女生为其擦泪并给予安慰。随之不少网友晒出看过的此类影片宣传的视频,并评论这类视频尴尬、虚假、烂片即视感,都是演员演的,还直言表示这种营销真的还能骗到人吗?如今拍摄观众观看电影反应的情绪短视频成为各大片方营销必争之地,然而一系列负面事件接踵而来,某首映礼群演招募信息在网上曝光,甚至“电影营销 狗都哭了”被调侃上了热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情绪营销的短视频乱象。电影观众情绪反应的短视频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精彩的程度了,然而迎来的却是观众的反感情绪,甚至不少电影还会迎来观众的负面评论,为什么这种“越来越卷”的营销反而让观众“越来越倦”了?谭飞:我觉得“卷”和“倦”背后就是观众不喜欢一个字“假”,刚才举到穿着婚纱进电影院的例子,从逻辑上讲怎么可能呢?我穿着婚纱要不然拍照,要不然参加婚礼,我怎么可能想到去看电影?镜头都给了很正中,而且特写很大,也没有遮盖,一看就不是真实发生的,因为电影院人头攒动,特别像首映礼,绝对全是人,还有好多记者,怎么可能这样呢?所以就特别假。包括有的视频里狗狗哭了,狗狗其实它是动物,你很难说它自然地哭,一定是有刻意地去捕捉狗的那些镜头,但刻意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销。所以我觉得观众也不傻,你这个夸张反应就给人感觉就是“哭托”或者“笑托”。主持人:在网友的大量评论当中都反复提到了一个信息点,类似的这样的短视频都是找演员演的,为此我们也采访到了一位曾经参与过观影团组织活动的工作人员,和一位曾经参加过这类短视频拍摄的观众,听听看他们会如何介绍这背后的行业运作。观众:因为我朋友告诉我有这么一个活动,大概是为一个电影做宣传,当然是有偿的了,费用500块钱,会需要去拍摄,看这个电影,然后很感动,感动到哭的场景。会给我们播放这个电影的一个片段,当然开始的时候他会跟我们讲,说这个电影主要是什么样的剧情,主要的点是什么。播放的片段,我理解应该是这个片子里比较经典的片段,需要我们做的简单地说其实就是哭出来,他也会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说得哭得伤心一点,或者哪些地方仿佛很有故事的样子,但实际上我们是确实没有看完全片的。观影团工作人员:我们到现在为止只拍过那种哭的,让观众哭出来,我们在组织过程里面也确实发现,现在甲方对我们的要求确实越来越“卷”,出现了各种各样演员级别的表演才能满足的一些要求。比如演一个俩人吃爆米花,女生可能突然想到前男友哭起来,男生就生气,打爆米花。他会给你规定情境,这一类的演员是正儿八经的演员,群演什么的,他们有这样的头子帮你组织,比如说多年轻多好看,或者是演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满足。这样的东西过多了以后,它的效果其实挺失真的,我们也觉得让观众去看完一场电影,还要表演一个反应,其实也不是我们特别想做的一件事情。主持人:您看这两位爆料者的陈述,证明了网友的质疑不是空穴来风的,的确是有在操作这样的空间。谭飞:我也挺触目惊心的,因为它真的不是一个正常的观影环境,而是请了一帮人坐到里面去当演员,最高也给到500了,现在“横漂”还给不到500块钱,所以这个其实在性质上我觉得跟广告的欺诈和虚假是一个道理,虽然是宣传,但它其实也是为这个电影打广告。但你看我们现在广告法规定,如果是要代言,或者说要广告拍摄,必须真实可信,而且要负法律责任,但电影这个领域真的是没人管。主持人:他们现场哭的时候甚至都不告诉你这个剧情演到哪你该哭,就说你哭吧,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观众看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地方有什么好哭的?怎么哭得那么假?比如说你是丢了某个钱包,但是你哭出了丢了个男朋友的感觉。谭飞:其实有些电影它也没那么好笑或者没那么好哭,这个现象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劣币驱逐良币,因为这种情绪营销做得深入了,真的有些烂片就被包装成还不错的电影,或者情绪给人反应特别强烈的电影,对电影市场来说肯定是不利的。第一,出品方就觉得不用认真做电影,可以只在营销上下点功夫。第二个做好电影的人就很心寒,我这好东西你们情绪反应没那么大,我还比不过人家做假反应的呢,还不如随便拍一部,何必那么辛苦呢?第三个我觉得对观众的伤害也很大,观众对电影的信任失去了根基。久了之后观众就会觉得看不出来哪个电影是真的好,观众不再相信电影营销,甚至不再相信电影的质量了,这才是更可怕的事。第四个包括投资方,包括行业之外舆论的评论者,其实都很看扁这个行业,他觉得你们都是这么造的假,弄出的虚假繁荣,我干嘛要投资你呢?所以它整个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主持人:既然很多的观众已经反馈了,《狼来了》的故事看了太多了,很多的负面新闻都已经登上了热搜,那您判断未来或者说未来一段时间,这样子负面的营销的短视频,它还会继续疯狂地上演吗?谭飞:其实我也看到有一些短视频平台在做一些措施,但是目前看收效不是特别大,但是我觉得收效不大也得做下去,如果营销已经让观众反感的话,那么营销策略包括营销公司,包括片方也应该改变你的手法了。质量好的电影更建议不要用这种低级招数,马上有一个大的档期来临,“五一”就是一个试金石。我觉得刚才讲的这些现象,行业也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向那种虚假的情绪营销说不,让这种虚假营销走开的话,我觉得这个电影市场会越来越大。
《四味毒叔》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编委会成员有马戎戎、毛尖、王雁林、李尚龙、路金波、赛人(以姓氏笔画为序),是一家影视文化行业垂直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