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见过真正厉害的人,都有一点“幼稚”

我见过真正厉害的人,都有一点“幼稚”

公众号新闻




作者:皮不露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十年前和自己一起冒傻气的朋友,变成了笑容“和蔼”的已婚人士。


再想想父母,他们在我这个年纪,我已经在玩泥巴了。


而我,未婚,脑子里最重要的事情,仍然是“明天中午吃什么”。


我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或者说,还没有准备好做一个成年人。


我和朋友聊起“无法将自己代入成年人的角色”这件事。


很多未婚的人深有同感。


来源:Pexels


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我们会感觉自己“至死是少女/年”?


无法成为成年人,是件坏事吗?


延长的青春——从现实中获得“缓刑”

我真的不知道成为一个“成年人”该是什么样。


其实不止是我和朋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弗吉尼亚大学的妮可·林德纳(Nicole Lindner)和诺斯克研究发现:


25岁后,我们的主观年龄会越来越年轻;


30岁,约70%的人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


是什么在促使我们延长自己的青春期?


放眼四周,几乎所有人在告诉我们:


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


你要竞争。


你要不断向前。


我们像不停旋转的陀螺,被“社会时钟”无情抽打。


来源:unsplash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社会真的太急了。


一旦脱轨,一旦停歇,就会被社会淘汰。


在婚恋市场,30岁处于鄙视链最底层——


“太老了”。


在职场,35岁沦为被淘汰的“残次品”——


“没用了”。


于是,害怕被淘汰的我们受困于焦虑中:


患得患失,自我怀疑。


卷不动,又躺不平。


延长青春期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人想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缓刑”。


也就是说,被社会定时的我们,主动选择按下“社会时钟”的暂停键。


来源:unsplash


实际上,这个现象是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性延缓”。


很多人选择调慢自我的时间节奏,延长自我探索的个人时间。


从而不被“社会时钟”牵着鼻子走,审视自己真正是谁。


有人疲于996的大厂生活,30岁裸辞,寺庙当义工;


有人挣脱一地鸡毛的婚姻,45岁离婚,苦读备考大学;


有人和抑郁症缠斗7年,25岁重新高考,追逐电影梦。


他们打碎社会时钟,选择为自己而活。


心理学家格拉宁曾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


那么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


因为我们的能力比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


来源:unsplash


我们不必着急“成年”

一项研究发现,主观年龄更年轻的人,会更积极地想象自己的未来状态。


比如,“我虽然65岁,但我觉得自己还是40岁,照样可以环游世界”。


更年轻的主观年龄,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保持乐观。


摩西奶奶的故事,曾感动很多人。


她本是一名普通农妇。


75岁才开始学绘画。


80岁,她在纽约举办个人首次画展,引发全球轰动。


她活了101岁,在最后25年的艺术生涯中留下1600多幅作品。


她说:


“对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


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我们真的不必着急“成年”。


这是一种是基于“延迟满足”的未来观。


是一种“为自己而活”的时间自主性掌控。


“永远年轻”,并不意味我们僵化在一种永远不成熟的状态。


而是,获得更丰富的人生经验,但并不以消耗活力为代价。


来源:unsplash


如何保持元气满满?

年轻,其实是一种心态——


在这种心态下,即使生活不如意,也不至于一下就跌落到绝望中。


希望以下3个小建议能为你带来满满的元气。


1、用“玩”的心态对待生活


很多人认为去玩、去休息,是一件可耻的事。


因为他们认为一个积极的人,必须要不断进步,停下来就是在浪费时间,


然而,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玩”对于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2013年一项研究发现,和不那么“会玩”的成年人相比,


“会玩”的成年人更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且生活方式更积极。


一个人“会玩”,意味着掌握了与世界愉快相处的方式。


因为“玩”能让我们暂时忘却纷扰,稍微喘口气,为疲乏的内心找到充电的空间。


但在忙碌的现代社会,如何腾出时间来玩耍?


这3个小技巧,或许能让你拥抱生活中有趣的一面。


来源:unsplash


1)找到你的游戏人格,做让你快乐的事


就像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指纹,“玩”其实是一件极其私人且个性化的事情。


做什么事能感到快乐,完全因人而异。


所以,你需要了解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游戏。


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是怎么玩的?


是喜欢打篮球,还是喜欢玩大富翁之类的棋盘游戏?


还是更喜欢看书或者玩洋娃娃?


美国游戏研究所创始人斯图尔特·布朗博士提出了8种“游戏人格”,也可以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类型。


1、收藏家


喜欢收集,比如收集某泡玛特或邮票。


2、竞争者


喜欢玩有特定规则的游戏,比如足球。


3、创造者或艺术家


喜欢在创造中找到乐趣,比如画画或化妆。


4、导演


喜欢策划活动,比如举办主题派对。


5、探索者


喜欢探索新鲜的事物,比如探店。


6、小丑


喜欢“冒傻气”,比如讲段子让人开心。


7、动觉者


喜欢像玩游戏一样活动身体,比如为了好玩而学瑜伽或街舞。


8、讲故事的人


喜欢听故事或编故事,比如看电影或写小说。


来源:usnplash


2)玩是一种心态,不要想太多


有一个常见的误解,就是玩的时候必须要笑。


玩,其实也可以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比如专注地创造某个东西,烹饪或编织。


只要你所做的事,完全出于个人选择,并且完全享受其中,就是在玩。


因为,玩不只是一件正在进行的活动,更是一种心态。


所以,你可以用“玩”的心态看待生活。


比如将一件你认为困难的任务,甚至是一天的工作,变成一个游戏。


转变心态,你会发现生活更有趣的一面。


3)抛开规则的束缚,每月尝试一件新事物


当我们尝试新事物时,大脑会创造新的神经通路,从而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


所以,为什么不每个月尝试做一件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呢?


从没放过风筝?


还是,一直想学转呼啦圈?


来源:Pexels


你也可以尝试每天傍晚一个人骑行(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或者每天一大早醒来,不刷手机,试着玩填色游戏。


这两项活动都可以帮助你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从而缓解焦虑。


你也可以不顾及他人的眼光,把冰淇淋当成晚饭。


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可以促进血清素——快乐分子的大量释放。


安排进你的时间表里,然后去做吧!


你可以像安排其他的一切一样,安排你的游戏时间。


每天只需20-30分钟,就足以让你的心情变好,振奋精神。


这些有趣的、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会滋养你内心的小孩。


来源:Pexels


2、允许错误进入生活,体验惊喜的快乐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避免“错误”。

就像作业本上纵横交错的红叉,

它们告诉我们:

“错误”会被评判、被惩罚。

“犯错”是一件坏事。

慢慢地,我们变得小心翼翼,学会顺应和妥协。

努力让自己的想法,与外界保持一致。

至于自己是否喜欢,是否觉得有意义,是否与真实的自我一致,似乎微不足道。

我们的大脑也习惯了这种安全的做法。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即使不满于现状,也不会寻求改变。

比起惨淡的现状,感觉自己“活得不正确”似乎更可怕。


来源:unsplash


在这种规训之下,很多人形成了温尼科特所说的“假自体”:


一个人的行为或功能看似正常,


却感觉不到活着的感觉。


但被驯化的我们,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


错误本身伴随意外,这可能是坏事,但也可能是好事。


就像走错路,也能看到意外的风景。


不要恐惧将自己暴露在所谓的“错误”之中。


为意料之外和未知之事留出空间。


点击一篇你不感兴趣的文章看看,打乱算法,走出信息茧房。


在“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上,向右滑动10次。


增加选择的不确定性。


错误可能是悲剧,但也可能是魔法。


来源:unsplash


3、掌控欲望: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个人欲望是存在一个范围的,它的一端是非模仿欲望,另一端则是模仿欲望。


什么是模仿欲望?


例如,朋友因为买基金而赚了一笔,你认为自己不买就亏了,于是你跟随他的脚步,也买了基金。


不那么极端的模仿欲望,可能包括想去某所特定的大学,因为你的朋友也想去那里。


欲望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有些是模仿的,有些是非模仿的,关键是要识别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


或许你的欲望主要是受到他人的影响,但你仍然可以掌控它。


因为欲望光谱是流动的,可以向右移动(变得更模仿),也可以向左移动(变得不那么模仿)。


想想你真正想要拥有和培养的欲望。


它们最初是否是模仿欲望并不重要,因为你可以将它转化为非模仿欲望。


10个人有相同的欲望,但却以10种完全独特的方式实现它。


比如,你想要写一篇文章投稿。


也许是因为朋友写了一篇文章,获得了稿费。


但无论是受谁的影响,并不妨碍你赋予全新的信念。


一开始,你可能只是想稿费。


但写的过程中,你会看到文章的价值,那么你就会改变写文章的方式。


来源:unsplash


写在最后


北大教授戴锦华曾说:


“衰老并不可怕,可怕的地方在于,


你还年轻,却已经暮气沉沉。”


无论世界有多糟,愿我们能永远元气满满。


参考文献:

Khenissi, L. L. (2022, April 11). Allow Error into Your Life and Experience the Joy of Surprise. Psyche. https://psyche.co/ideas/allow-error-into-your-life-and-experience-the-joy-of-surprise


The Importance of Play for Adults. (n.d.). Psychcentral. https://psychcentral.com/blog/the-importance-of-play-for-adults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点灵,关注个人成长,壹点灵让你离自由更近一点。转载请联系壹点灵(ID: yidianling0)授权。

作者:皮不露

来源:壹点灵心理(ID:yidianling0)

编辑:Wendy


你可能还喜欢:

永葆初心,点个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越厉害的人,越懂得靠边站(深度)厉害的人,都很会「有效摆烂」祖国江山 如此多娇真正厉害的刑辩律师,总能在这些细节上体现!靠谱的关系,都有点“冷淡”真正厉害的人,早就把人生调成了这三种模式厉害的人,做事情都懂这4个底层逻辑36岁已婚已育,职场如何继续?听了她的回答,我发现真正厉害的人都有这一个特征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气”上海高架惊魂事件:真正厉害的人,都善于“认怂”真正厉害的人,都是“过滤型”人格还是那个《光阴的故事》越是厉害的人,越了解底层规律我见过活得舒服的人,都有点自私真正厉害的人,都敢做“没用”的事中国唯一敢当面顶撞习近平的牛人----18年有期徒刑中国最牛夫妻,卖掉千万资产环球旅行,没有美景,被重金索命,10年后反挣2个亿,网友:​这是我见过最酷的人生!真正厉害的人:不内耗,不拖延,常读书人口过剩从来不是福雷军一句话,让我顿悟:真正厉害的人,根本不会选“先搞起来再说!真正厉害的年轻人,都擅长优化自己的人际关系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晨型人格读你千遍也不厌倦-Read’s Tower hike想要成为厉害的人,我推荐你读这10本好书 | 免费领书这位大佬的简历,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简历我见过关系最好的伴侣,都很会“吵架”我见过活得开心的人,都有点“自我”我见过最厉害的妈妈,不是讲道理、发脾气,而是情绪稳、三观正和……《富兰克林自传》: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那些厉害的产品负责人,都有这项本事从出纳到总监,我干了10年,见过最厉害的财务高管,都有这个惊人共性!雷军20年前的这句话,让我顿悟:真正厉害的人,根本不会选“先搞起来再说”真正厉害的父母,都有“反内卷”特质真正厉害的父母,早就做到了反焦虑、反内卷、反内耗真正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深度好文)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