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带走,一整套即插即用的OKR使用手册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873篇原创文章
是的。自我否定。
因为在执行的过程中,你几乎一定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每一个AP,我都做了。但是那个KR,就是没有发生。
2400张传单,发了;xx场促销,做了;xx条广告,也打了。但是,只吸引到了80名用户。
怎么办。把传单数量增加到3000张吗?
不急。不急。先复盘。
复盘什么?先复盘那个拆解的过程,看看是不是KR出了问题。
有的时候,是我们的关键结果KR没有设好。这个KR,并不足以衡量我们的目标。
又或者,是这些KR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互相冲突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明年开100家分店”这个KR,能够用来衡量“吸引种子用户”这个O吗?
用“店铺数量”来衡量“用户数量”,这其实就默认了一个前提。
那就是,我现在有10家店,平均每家店有500名用户。那么我现在只要再开90家门店,用户数量就一定能相应上涨到5000名。
但你知道,不一定的。
这就是关键结果KR没有设好。
再比如,你的KR中,同时出现了“平均每家店要有500名用户”,和“确保在每个时间段的平均空置器械都能超过5台”。
你知道,这两个KR,其实很难同时发生。
这就是关键结果KR互相冲突了。
那么,KR出了问题,该怎么办?
有两点小建议,供你参考。
第一,当然是在定OKR的时候,就确保这样的事不会发生。
怎么确保?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贯穿。
自上而下,我们前面提到了,上级的KR,会成为下级的O。每一层的KR,都能在下一层找到对应的责任分解和承担。
确保每一层的KR,都是衡量价值极大的KR。
但是,越往下层传,越容易失真,越容易出现“没有设好、互相冲突”的情况。怎么办?
自下而上。
一定会有一些失真的情况,是上层没有发现,但在落到下一层的时候被发现了。
也一定会出现上级有失误,下级有更好的想法的情况。
所以,允许、鼓励每一个下层发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这样设,行不行?”“我觉得这个KR更具有衡量意义,可不可行?”
在一定程度上,要允许一部分的OKR是由下层自己来决定的。
这样,既留下了缓冲空间,也不会打击员工们的积极性。
那么,横向贯穿呢?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只把一些庞大的数字,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
员工之间,客观上会存在能力上的差别。
但是,哪怕是“小王负责60%、小张负责40%”,也尽量不要出现“小王负责90%、小张负责10%”的情况。
否则,小张会长不大,小王也会觉得不公平。
第二,在“时间”这个概念上,留出机会。
在“年度OKR”的基础上,最好能再有一些“半年OKR”、“季度OKR”、“月度OKR”的概念。
这样可以每周、每月、每季度地进行校对,看看大家的AP、KR是不是在朝着同一个O努力。
甚至,有很多使用OKR比较熟练的组织,他们的OKR就是以季度为单位的。
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头看看跑得怎么样。
这样,不会漏掉小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大问题。
理解。
可是,如果从O到KR,都没有问题呢。那该复盘什么?
复盘AP。
这件事,可以按周为单位来做。
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些无用功,才导致了KR没有发生,O没有实现。
请教一下,看看身边的同事,是怎么完成的,是不是存在着更有效的AP。
分享一下,说说自己遇到了哪些困扰,需要哪些帮助,又能给身边的人提供些什么。
比如,上周你和几位同事沟通,发现大家都是通过“发传单”来完成目标的。那么,这种方法大概率就是可行的。只不过,发放的量可能要加大。
可行的事,继续做。
比如,你猛地发现,原来全公司只有你一个人还在坚持发传单。同事们都已经开始用投流、运营私域等等方法了。那么,发传单的效率,可能确实是有点低了。
低效的事,停止做。
比如,你对于“到底该发多少张传单”这件事,总是钻牛角尖。但是这样钻下去,很容易掉进细节里。结果可能就是,明明花了很多时间,结果还是不如人意。
于是,你开始改进工作方法,选择把每周发放的数量记录下来,让工具替你完成计算,节省时间。
改进的事,开始做。
每周花点时间去思考,我离目标还有多少距离。
要追上这个距离,我还需要多少时间。
我要做哪些关键行动,才能一步步追上差距。
直到,完成目标。
从O,到KR,再到AP。
全部敲定好了之后,别忘了一件事。
公开透明。
这是推动OKR的价值和收益实现的重要一环。
为什么这么说?
前面我们说,OKR是一种工具,最重要的,是它背后的思维。比如聚焦思维,比如协作思维。
那么,怎么来激发这些思维呢?
公开透明,就是一种特别好的方法。
第一,它能激发责任承诺。
过去,员工的目标和具体的完成情况,常常是和直属上级之间的“小秘密”。
但是,OKR会要求你把这些秘密全部公开化,让同事们来监督。
就像是很多人会在朋友圈“承诺打卡”一样。
公开的承诺,更能推动执行。
第二,它能促进协作。
协作。协作。基于了解,才有协作。
如果,我们连同事的OKR都不知道,就很难具体地给到他们帮助,也很难收获到帮助。
但是,所有人的努力,又明明是同一个大的目标O。
所以,一定要公开透明。
让所有人都知晓彼此的OKR,每个人才能得到相应的支持。
最终的那个大目标O,才能得到支持。
第三,它能提升敬业度。
过去,衡量一个员工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上级喜不喜欢。
他的工作完成了吗。不知道。他的目标实现了吗。也不知道。
不知道,凭什么说他好?
而公开透明之后,员工的目标和完成结果都能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同事、领导,甚至CEO,都能看到。
员工的付出,是有一个客观的、看得见的衡量标准的。
看得见,可衡量。
这才叫公平。
第四,它能形成敏捷基础。
一个藏着太多“你知道,我不知道”的事的组织,是低效的。
一个各自为营的组织,是迟钝的。
一个公开透明的组织,才是敏捷的。
最后,我们再来聊一个可能是你最感兴趣的话题。
OKR,要考核吗?
坦白地说,这个问题,其实特别难回答。
一般来说,OKR是不考核的。
但大多数公司,都会有考核制度。
只要有考核制度,就一定会涉及到考核依据。
那么,什么是考核依据呢?
OKR...
所以,如果有家公司和你说,我们的管理方法是OKR。但是,我们在考核的时候,不会参考OKR。
那...他大概率是骗人的。
这还得了。
那组织和员工之间,就要开始博弈了。
作为员工,你既然要考核我,那我肯定希望把我的目标O定得尽可能的低一些,这样我才能通过考核。
作为老板,你恨不得明天就凭空实现大批用户的增长,当然希望把目标O定得尽可能的高一些,这样才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一考核,就博弈。不考核,就躺平。
怎么办?
很多公司,会打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补丁:360度环评。
什么是360度环评?
就是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就定出一个偏高的目标。
这个目标,甚至会让你在第一眼看见的时候就觉得,肯定是完不成的。
肯定完不成,那定这个目标还有意义吗?
有。
因为,总有人能完成。哪怕100个人里只有1个,也是有人完成了。
完成的人,考核的起点就高一些。
没有完成的人,起点就低。
但不管有没有完成,都要通过一些其它的方法,来打出一个综合分。
比如,让员工的老板、下属、同级,都参与到打分里来。最终,按照某个特定的比重加入到总分里。
比如,考察AP。完成的人,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走了什么捷径。没完成的人,有没有什么客观存在的原因。是不是被组织拖累了。该加分加分,该扣分扣分。
再比如,记录员工一整年的重大行为。是不是有人违背了组织的价值观。是不是有人有特别有利于组织的表现。
这就是360度环评。
记住,考核,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因为管理的目的,不是给人定性。
管理的目的,是激发人的善意。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
到底,什么才是OKR?
OKR,是一种目标管理方法,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可以用在销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各大领域。
甚至,它可以用在你的人生管理上。
你每天、每月、每年,甚至每十年要做的事,其实都是可以用逆向思维倒推出来的。
比如,你想要在三年之后考上一所好大学。
那么,你接下来要做的事,一定不是翻一翻数学课本,再刷一刷题。
这些,都是Nice Try。
你要做的,是今天看xx时间的书,明天刷xx道题。
比如,你想要在一年之后拥有一副肌肉分明的身材。
那么,你接下来要做的事,一定不是跳一跳绳,跑一跑步。
你要做的,是今天做xx组卧推,明天做xx组硬拉。
这样,你才能无所顾虑,坚定地朝着那座高山走去。
感谢姚琼老师的分享。
最后,我还想和你分享阿诺·施瓦辛格的几句话: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训练,还能笑得这么开心?
我总是会回答说,因为我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
我的每一次卧推,都是朝着宇宙先生这个目标的“更近一步”。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启发。
希望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都能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步。
我们为什么要学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们为什么要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到底有什么用?4月24日晚20:00,来刘润直播间,听彭老师分享:社会心理学与幸福。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预约。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