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秘档——港警政治部的前世今生
消息来源:石城冰语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在读本科的时候,和同学最大的娱乐就是周末的集体观影。因为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由着兴趣爱好来,所以影片类型相对比较庞杂,既有比较文艺的《英国病人》、《莫扎特》,也有当时流行的《泰坦尼克》、《拯救大兵瑞恩》,还有刀刀见血、拳拳要命的《黄飞鸿》、《新龙门客栈》等,当然,看的最多的则是拍摄于80、90年代的香港警匪片(枪战片)。
其时正是该类影片的巅峰,在题材方面既包括脱胎于现实的《五亿探长雷洛传》,也涌现出开启香港黑帮英雄片时代的《英雄本色》系列,以及奠定暴力美学江湖地位的《喋血双雄》,还有偏向于邪典风格的《非常突然》和政治色彩浓厚的《省港旗兵》系列,等等。阵容方面,发仔、大哥、劳模、李Sir等男性艺人皆处于演技的成熟或巅峰状态,张曼玉、钟楚红、刘嘉玲、李嘉欣等女性艺人亦从青涩少女蜕变为风情万种的成熟女性,李连杰、于荣光、赵文卓、计春华等以身手见长大陆演员也纷纷南下助拳,再加上吴宇森、杜琪峰、林岭东、林超贤等在拍摄手法、场面调度、风格调制等方面各有专精的著名导演法力加持,嘉禾、寰亚、新艺城、银河映像等个性化电影制作单位的倾力打造,在推动香港电影步入黄金时代的同时,也在警匪片(枪战片)的制作上积极践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工作理念,不仅高产且佳作频出。
话题扯远了……
【《G4特工》海报】
某日,大伙儿又窝在一起看了部康老板从小摊儿上租回的《G4特工》,除了对张智霖的身手敏捷、李若彤的美若天仙、陈法蓉的英姿飒爽、王敏德的蹩脚国语印象深刻之外,还反复议论影片中出现的一个单位——香港警察政治部。
(一)
1995年之前的政治部(Special Branch,简称SB),字面翻译为“特殊部门”,正式成立于1934年,名义上隶属于香港警务处,由警务处副处长指挥,但在人事、财务、后勤等方面相对独立,并在实际运作中由英国军情五处(Military Intelligence, Section 5,简称MI5,也是007系列小说中詹姆斯·邦德的隶属单位)直接指挥。电影《G4特工》的原型是隶属于该单位反间谍分部的G组,主要责任为对警务人员进行政治审查以及管理香港出入境事务,保护本地重要人物及从外国来港政要的人身安全。
【邵氏影业的SB恐怕是目前最著名的SB了】
【英国军情五处官网:https://www.mi5.gov.uk】
需要说明的是,与其他国家情报部门一样,英国军情五处的主要职责是应对包括恐怖主义、情报活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在内的外部威胁,旨在保卫国家安全。作为其派出机构,香港警察政治部的工作职责主要是通过收集政治情报、监控相关人物、处理社会运动等维护当地政治安全,同时亦承担本地区的反间谍、反颠覆等情报工作。以政治部为掩护身份的英方特工,向军情五处三科负责,该部门主要负责远东地区的情报收集整理工作,在香港、新加坡、印度新德里、澳大利亚堪培拉及新西兰惠灵顿均设有办事机构。
1930年前后,为压制香港地区的工人运动,港英政府在警队刑事调查部(Criminal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简称CID)中成立了针对左翼政治活动的行动小组,1932年,小组的中文名调整为“政治部”,相对比较准确的反应了其工作职责。1934年,该单位的英文名称正式确定为Special Branch。
虽然在上纪三十年代初期香港地区并没有发生严重的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等事件,但港警政治部的组织架构、队伍规模却在不断扩大,“使该机构能够成功地捕捉到CPC在香港的一般活动”。(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1932)
20世纪40年代之前,在压制工运、学运,破获进步刊物、抓捕左翼人士、遣返北方代表、遏制联北活动等方面,政治部可谓颇有斩获,但在战争准备上,尤其是对日谍报工作却乏善可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至少在公开资料中难以寻获相关线索。对于当时政治部的工作情况,《政府与政治:香港纪事史》一书曾引用了当时香港高层的评价,“缺乏隐蔽的情报系统……获取情报的主要手段仍然是被动的……”
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政治部的工作人员要么被关进集中营,要么被遣散,机构亦不复存在。1946年重建后,坊间传言该单位的工作重心主要侧重于对付国共两党对香港的渗透,事实上在最初几年,政治部的主要任务是对日据时期的香港公务员进行背景审查及政治甄别,以确认其是否可以继续留任。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末,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运动此起彼伏,令英国当局倍感压力,并以绝密报告的形式向所有殖民地当局发出了关于情报工作的指引,直接导致香港总督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注重情报工作。针对之前的能力短板,政治部着力于提高其情报收集能力,在侦测及反制颠覆活动外,还负责“提供维持内部安全所需的情报”(Annual Report on Hong Kong Police Force,1958-1959),从而获得了卧底进入各大政府部门的合法性基础。此外,各政府部门还有义务派官员定期轮换进入政治部工作,以便熟悉情报工作流程和接受政治部领导开展协调工作。
期间的种种努力在20世纪60年代才获得了比较明显的回报,从那时起,政治部“设法提高其反间谍和反颠覆的努力,令它在英联邦范围内赢得了高度赞誉。”(Government and Politics: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Hong Kong,1995)
就工作性质、行事风格而言,较之于港警、驻军等单位,政治部的工作内容与普通民众关系不大,相对低调、隐蔽,基本上游离在大众视野之外。直到1967年港英政府处置“六七暴动”时,政治部才被公众所初步了解,以“人人都知道存在,但却几乎无人真正了解的神秘力量”形象浮现在世人面前。
(二)
1965年前后,受国际政治大气候影响,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浪潮也波及到了香港,再加上香港经济贫富分化严重,华人极其难以获得经济地位的提升且被严重歧视,华人社会与殖民政府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英国殖民统治陷入了严重危机。
1966年,在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内外因素交叠之下,澳门发生了“一二•三运动”,葡萄牙当局被迫向华人妥协。这一结果极大地鼓舞了香港左派,于是,轰轰烈烈的反殖民反暴政抗英运动亦在香港地区被引爆。
1967年5月,位于九龙新蒲岗大有街的新蒲岗塑胶花厂发生劳资纠纷,调停失败后,警方采取行动,逮捕了21名工人,这一行为激怒了左派人士,引发了蔓延到整个香港的大规模工潮。史称“六七暴动”。
【香港左派在总督府门前示威】
暴动中,工人与支持者们手持红宝书,高喊口号游行示威,警方则发射催泪弹予以驱散,并拘捕了不少左派人士。被激怒的群众与警方发生了严重冲突,发展到后来,左派发动了武力回击,在街头放置了真真假假的“炸弹”。虽然炸弹旁已经标注了“同胞勿近”,但爆炸还是偶有发生,香港社会陷入动荡之中,并促使当时一些较为富裕的香港居民移民海外。
暴乱初期,港府并未做出激烈反应:一是缺乏预判,准备不足,大部分警员并未受过镇暴训练,同时也缺乏相关器材;二是当时的大陆官媒多次发表支持香港左派的言论,甚至还发生过边境民兵与港警的直接冲突,港府必须掌握北京方面对此是何态度,贸然出手很可能会导致事态失控,乃至引发国家间的武力对抗。
【香港左派在总督府门前示威】
关键时刻,政治部通过监听广东方面的军事调动情况,判定大陆方面并无异常军事调动。同时,潜伏在左翼组织中的线人也反馈暴动组织没有致命武力,从侧面印证了大陆未派出力量参与。基于以上判断,港府才强力出手,不仅实施了宵禁,甚至动用英军访港航空母舰的直升机,大规模搜捕左派人士。据事后统计,“六七暴动”造成至少51人死亡(包括11名警察),1936人被指控。
【香港警察驱散并抓捕示威者】
“六七暴动”之后,政治部的势力更加壮大,从最初的200余人发展到1200余人,还有数不清的线人渗透在香港的各个角落,开展情报活动的手段也更加专业和老道。
以窃听为例,据曾在港英政治部工作过的华人特工在回忆录中记述,手段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接从电话线或机房截取通话信息;二是设法进入目标建筑,在室内安装微型电子装备,再在该建筑附近安装收听站,接收信号;第三种是最常用的,在与目标邻近的楼宇钻洞破墙,在墙内植入微型收音器,直接接收信号。港英政治部的这些窃听手段,被香港情报圈子的“各路神仙”竞相模仿。
(三)
廉政公署(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简称ICAC)与政治部的渊源颇深。
对大陆民众而言,廉政公署并不陌生,从《廉政风暴》到《廉政第一击》、《Z风暴》,廉政公署一直是香港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之一。
上世纪60、70年代是香港警队最为腐败的时代,早期的《五亿探长雷洛传》和09年的《金钱帝国》均以该段历史为创作基础。
【港片中经常出现的廉政公署门头】
“六七暴动”之后,港英当局开始意识到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下定决心以铁腕整饬吏治。1974年,在港督麦理浩的直接指挥下,廉政公署应运而生。
创立伊始,廉政公署的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从英国本土调来的官员、品行良好且具有理想抱负的华人青年以及从政治部抽调的在情报、侦搜方面相对比较专业的官员。廉政公署的首任执行处处长,就是英国军情五处特工、政治部主管彭定国。
在行事风格上,廉政公署被允许其使用包括电话监听、跟踪、卧底在内的边缘手段,具有鲜明的特工色彩,是香港政府最为锋利的“刀把子”之一。这使得廉政公署既可以成为反腐肃贪的利器,也可以成为合法清除异己的工具。2012及2016年上映的电影《寒战》及其续集虽然没有对此予以点透,但在展现以郭富城、梁家辉为首的两大怀有复杂目派系的反复斗法中,对于当时警队内部价值观的分野、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以及法治这一游戏规则被各方的娴熟运用均有着墨,令人不难体会其中暗含的政治隐喻,同时也对影片中“香港是亚洲最安全的城市”这一结论发出叩问。再温习一遍《寒战》,也许会有助于理解现如今的香港的政治形势与手段需要。
【《寒战》剧照】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后,随着回归的日益临近,政治部的撤销被提上日程。根据规划,之前从政治部分离出去,负责警队内部和重要政府部门内部保卫工作的保安部(Security Branch,又是一个SB)将被保留,而政治部则会被解散。
1995年,港英政府宣布解散政治部,所有机密资料均被运回英国,保安部的相关业务于1995年7月1日起移交给刑事侦缉及保安处。时至今日,香港政界和警界到底有谁参加过政治部的培训或具备从业经历,其真实的政治认同、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在香港“一国两制”具体实践中扮演过何种角色以及还将发挥何种作用,是否能够推动香港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仍然是个未知数。
参考资料:
[1].Political Policing In Hong Kong,H. L. Fu and Richard Cullen,2003年
[2].香港:曾经的“东方谍都”,李伟,2019年
[3].港英政治部阴魂未散,文满林,2012年
[4].谈香港警务情报工作的发展,王宝志,2012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