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电影的崛起:美国种族政治崛起的一个征兆
近年来,美国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美国黑人为主角以及黑人认同为主题的电影出现在美国电影的荧屏之上。
这个情况其实值得引起重视,这代表着黑人种族认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电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产品,她不仅仅是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也是政治意识的传送阵地,美国电影这么多年来最有趣味的情况,就是黑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觉醒。
在2010年之前,我们基本看不到美国电影中关于黑人主角的呈现,可能威尔史密斯算是一个难得的异类,但他的电影也基本反映的是白人文化的主流价值观。
不过,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黑人的影星层出不穷,而且纯粹以黑人观众为主、迎合黑人认同的电影则大量涌现。
这些电影中,不仅仅主要的角色基本上是以黑人为主,而且猛烈攻击的就是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有的电影则以回溯黑人被剥削压迫的历史来抨击美国政治制度的非正义性,更有甚者,像瓦坎达这样的题材电影则暗示了黑人民族对白人的优越性。
这种情况,在过往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应该可以视为美国族群政治恶化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化现象的涌现与奥巴马作为一个黑人走上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实际上是同一时间点:
从现实政治看,它是美国黑人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自我认同意识日趋普及的必然结果。
过去,美国黑人不仅仅受教育程度极低,而且生活水平极差,所以这决定了黑人族群几乎不敢去挑战白人的主流价值观,但是随着黑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黑人的族群自我认同日渐崛起,实际上,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崛起的最初阶段就是黑人受教育知识分子精英涌现的结果。
毕竟,伟大的法国政治家黎塞留说过,一个族群的受现代化教育程度越高,族群基于自尊的自我认同需求就会越强,民族主义就会越激烈,美国建国的那些凶悍残酷的征服者为了更好的统治印第安人和黑人,基本剥夺了这些族群的受教育机会,从而建立了稳定的统治。
从这个角度看,随着黑人现代化教育的进一步普及,美国国内的族群政治意识形态的日趋激烈将会不可避免,而这将是美国政治的巨大危险之处。
法国大革命前,受教育的不断普及,使得大量中产阶级平民得以具备了文化和学识,这些生活相对舒适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相比劳苦终日的平民,更渴望自我尊严和自我认同,更难忍受贵族天主教体制的缺陷,更热衷于激进政治,最终造成了法国大革命。卢梭、伏尔泰(Voltaire)以及无数的律师,即是如此。
接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甘地,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在南非的早期,甘地有一件事常被人提起。那就是他拒绝按照规定换到三等车厢,因此被人从火车中扔了出去。这种普通印度人眼里习以为常的规定,对于自我意识极强的现代知识分子甘地来说,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承受的痛苦。
曼德拉在养父泰姆布族琼津塔巴酋长支持下,在黑尔堡大学得到了文学学士学位,这种教育经历促使其黑人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有趣的是,南非白人时期黑人民族主义政党的开创者即是一群黑人知识分子。
现代黑人民权运动之母,Rosa Louise McCauley Parks,是世纪50年代成年黑人中仅有的7%较高教育接受者,在1955年12月1日,公车司机因座位已满,命令她座位给一名白人乘客时,她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尊严使其无法承受这种固有制度的羞辱,并催生出一个黑人认同的骄傲
韬园林语音节目系列
《推荐节目:现代政治的技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