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华教授创办了一本“建筑教科书”,至今仍是建筑风向标!
“不知不觉就到晚上十一二点了”
这是不是无数建筑师经常遇到的困惑
长期处于高密度的画图状态
不见天日,不问世事,一直“闭门造车”
......
前一两年,你可能感受不到有什么变化
但从第三年开始
你会发现,自己的设计已经落伍了
如今世界变化如此之快
基本都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
只有不断吸收新的想法与技术
我们才能在建筑行业的洪流中不被淘汰
文末附2020-2022《新建筑》中文电子版
“建筑师,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前清华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创办人兼系主任周卜颐先生就认为建筑师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建筑技术、理念,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 周卜颐教授在华科大的合照
因此在1983年,周卜颐先生携陶德坚先生着手创办一本鼓励建筑师创新的专业书籍《新建筑》。
这里面的“新”,指的是提倡新观点,鼓励年轻人,且允许学术争论,让大家在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
这本书到目前已经是国内建筑界的核心刊物之一,并且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等殊荣。
建筑科技圈的先锋——新建筑
你是不是疑惑,为什么一本建筑期刊会获得科技期刊奖?那当然是因为《新建筑》的内容带有科技属性。
它主要介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作品以及建筑教育改革的新尝试。里面的每一篇内容,都能够给读者带来先进的技术指导或新鲜的学术思想。
到目前为止,《新建筑》已成为建筑界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之一。
“
《新建筑》凭什么能走到现在?
其实对于一本学术期刊来说,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学术敏感性,并追踪学术前沿,这样才能让读者们做到与时俱进。
但与此同时,也会遇到一个问题:刊内人员毕竟只是编辑人员,而并非圈内大V,而他们所输出的观点,根本无法满足浸淫建筑行业多年的老建筑人需求。
因此,编辑团队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年举办不同形式的研讨会,并邀请建筑圈内的优秀年轻设计师、青年学者,为期刊的选题服务。这也是为什么《新建筑》至今都能够保持新鲜活力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团队的不作“转运”原则有很大关系。就是说,在杂志上所呈现的项目、内容,不能照搬网上扒出来的学术内容,要从更加新颖的角度、观点来解读。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师提供更加丰富的思维碰撞。
从《新建筑》中,你能得到什么?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新建筑》,看看里面有什么内容是值得我们研读的。
每一期期刊的第一部分都会为你分享最近流行技术的专栏。就比如说在2022年的第四期,其专栏主题就是国内近几年一直在推广的装配式建筑,里面包括一些最新技术介绍、注意要点以及目前已建成的典型案例。
紧接着就是新鲜出炉的项目案例。与在某德、某Daily上看到的案例介绍不一样,期刊中对于新作的报道,如抽丝剥茧一样,让你一步步深入了解到项目设计的全过程。
接下来是考察与研究。主要就是编辑团队去了解全球各地建筑的新技术、新方法,并进行分析,最终整理成一份可读性比较强的文稿内容呈现给你。让你做到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建筑行业的最新动向。
既然有新的,那当然也有对过去建筑发展的深入调研。就比如说2022年的第五期,里面就为你深度剖析了1920-1930期间,苏联的建筑设计大环境以及其前因后果。
让你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在不同的环境、整治背景下,不同类型的建筑是如何诞生的。
剩下的栏目还包括建筑探讨、城市问题、建筑点评等类型。在此,观察员就不做过多叙述,你可以下载自行感受。
总的来说,《新建筑》能为你注入更多新想法、新思路,而不单单只是一些“好看”的案例参考,让你从见识、思维上得到跃迁。
最后,观察员为你整理了2020-2022这三年高清PDF版本,赶紧开阔你的“界限”吧。
2020-2022《新建筑》中文电子版
资料总目录
01-2022年刊,共6期PDF
02-2021年刊,共6期PDF
03-2020年刊,共6期PDF
2022年刊
2021年刊
2020年刊
获取方式
审核:台长、气象观察员、台小妹、星象播报员
免责声明:
以上图片及资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由我方再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此图库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