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年都在旅行的人,有哪些经济来源?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你身边有常年在外旅行的人吗?不用坐办公室,背上背包,云游四方,快活自在,而且在玩的同时也不耽误挣钱,甚至,还有人比上班族挣得更多......
那么,那些整年都在旅行的人,都有哪些经济来源? 一起看看知乎答主们的经历。
整年都在旅行的人,有哪些经济来源?
整年都在旅行的人,有哪些经济来源?
| 答主:王一一
和老公之前在云南转了个小客栈,见了挺多旅行在外的人,我们都好奇他们的经济来源,有些人是真厉害。
1、客栈以前的老板是个姑娘,93 的,工作攒了一些钱去旅行,文笔好,旅行回来把故事写成书,出书的收入开了客栈。
房租 3-4 万一年,现在弄客栈攒了些钱,有一大批粉丝,现在继续出去玩。玩的过程中发发朋友圈,大批的粉丝来买东西,20 块进的酒,卖 68。
2、还有个姑娘 94 年,靠唱歌玩遍了各地。
现在常住在我那,在酒吧唱歌,一天 3 个场,每个场 1 个小时,150,差不多月入一万多,能存一半,存下来的钱打算继续玩,但是她很辛苦很辛苦。
经常半夜回来嗓子哑了,经常胃痛,我看不下去就煲汤给她。
3、又是个姑娘,个高颜美大长腿,性格泼辣,有一段失败的婚姻,没孩子,也是 94 年,做主播,月入 2w 左右,可以做到一边玩一边赚钱,在我那住了两个月,开摩托去版纳浪了。
4、一个穷游的小哥,其貌不扬,少颗门牙。
住沙发,话少。熟悉后,他有点羞涩的说玩了多少个地方只花了 500 块钱,很开心。
基本上就是徒搭,睡帐篷,自己打野味,小伙子会打猎,打猎把牙磕掉了,有时候能找到沙发就睡沙发。
在我们那基本一大早起来就打扫卫生,就像田螺姑娘一样,会去苍山抓野鸡回来做给我们吃,。小哥现在在骑摩托车旅游,目的地是去非洲,祝平安……
5、一个义工妹妹,说想赚点钱,我们有个两轮租车行,20 辆车,大电瓶的底价 80 给她,小电瓶 30,淡季的时候一辆车她基本赚 20,托她的福,淡季我们也能把车子租出去,后来义工妹妹愉快地去了拉萨。
6、湖北小伙子会修电摩,修一路玩一路,不得不佩服湖北人的头脑和沟通能力。
7、小姑娘是个网络兼职写手,以前在门户网站当编辑,平时在运作某个大型媒体上的新闻账号,她说每个月保底有 3 千左右的收入,好一点会过万。
虽然不多,但是够她玩,她说玩够了就找家媒体公司上班。她白天会抽空码字,码好了就找网吧或者是在客栈发布,我问她写一篇稿子要多长时间,答曰:20 分钟……
8、我认识最牛的秃头大哥,沉默不语,40 好几依旧单身,在我们客栈床位房包月。
住了两三个月没说过几句话,每天见他啥都不干,就是听收音机,喝茶,人极其的淡然,感觉没有欲望的那种。
心情好了就做一大桌子饭,喊大家吃,并且不允许别人洗碗!心情不好了就带着墨镜撸抖音,说是年级大了会眼睛疼。
我老公出事的那段时间,他喊了一帮朋友,做饭打扫客栈,还会帮我看孩子,我说你们这么好免费住我这吧。
几个小伙伴呵呵一笑,扬长而去。后来秃头大哥长出头发了,就喊一众小伙伴改装了个电动三轮车准备去西藏。
大哥以前是研究化妆品的,压力大研究得秃了头,有专利,躺着收钱的那种,然后满世界的玩是为了长头发去西藏玩……
走的当天给了我一套美脖子的,说女人年纪越大,脖子纹越多,让我好好保养。走了后还会寄面膜过来。
扯了那么多就是想说,但凡能全年在玩,不差钱的那种,不仅有一技之长,还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非常努力地耕耘。
| 答主:纪韩
先说结论,我是建立了稳定的结构性收入之后,才开始长期旅行的,旅行中写稿拍照的收入是零花钱。但,我不否认、且认识完全靠旅行为生的人。
我和媳妇算是半个职业旅行者(我是小半个,她是大半个)。
最近的一次是开了一辆中国车牌的车,连续旅行了 331 天 25 个国家,勉勉强强达到「整年」的标淮。
对于职业旅行者来讲,因为不是度假式的旅行,本身旅行花费比通常认为的要低得多。
住宿以青旅、民宿、营地,以及睡在车里为主。饮食以自己做饭、与别人拼餐为主。
游览花费,通过提前预定、购买各类联合门票,可大幅减少了开支。我自己会修车,所以除了买轮胎机油机滤空滤和坏掉的零配件外,大部分时候不需要其他的人工费用。
同时,我媳妇是 Lonely Planet 的作者和 CE,在自驾途经新疆的时候她参加了 Lonely Planet 新书《新疆》的调研,而在其他国家不能参加调研的时候,则承担了其他书籍的策划、编辑、稿件审核校对等工作。而我也是 LonelyPlanet 摄影指南的作者。
我们还有一个个人公众号,读者的赏赞虽然寥寥无几也可补贴部分旅费。被看中的稿件时常有其他媒体付费转载、出售照片等等也可以补贴费用。
手捧的是截至 2015 年初,媳妇参与制作的 Lonely Planet 指南,今年已经增加到了 15 本。
本人供稿参与制作的摄影指南。
我们可以毫不谦虚地挂上职业旅行者、Lonely Planet作者、摄影师、潜水员诸如此类或虚或实的头衔。
但我想说的是,将旅行当成工作来做无可避免地会大幅消减乐趣。
常常会为了卖掉一张景点的标准照而「浪费」几小时等待合适的光线、会为了某个地点信息的完整性而去走访一些个人并不非常感兴趣的景点、会不断想着让赞助商的 logo 出现在录制的视频中,诸如此类,因为这是将旅行当做职业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我们井没有「完全」把旅行当做自己的职业,而是留有所谓的退路,以供思想松懈犯懒、不想写稿子、拍照片时有个借口。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只能算是半职业旅行者。
2013 年我和几个朋友开始做量化交易。经过近两年研发迭代,完成了稳定的程序化交易系统,形成了几套以套利为主可以稳定盈利的模型。
尽管资金规模没有很大,但多少可以支撑平常生活。偶尔模型表现给力的时候,大家也可以偶尔奢侈一把分分红发发福利。
所以,在旅途中,我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时候,为这套系统处理数据、训练模型,和在国内的朋友讨论策略,提交代码,修复 bug。
尽管有时也会因为徒步了十几公里山路体力透支,又或是连续驾车十五六个小时疲惫不堪,但是每当看到那些被自己当成「退路」的任务没有完成,就又会打起精神,完成那些没写完的稿子、没修完的 bug。
从旅途开始我就形成了晚上睡 4 小时、中午傍晚各睡 1 小时的习惯(当然我不推荐大家效仿),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旅行、赶路、修图、写稿子、写代码。
其实与我们相熟的职业旅行者大都如此,有人可以既玩又挣钱地各种花式打工,有人可以每天完成多篇几千字的稿子 (比如我媳妇),有人每天都有高质量的图片产出,有人在旅途中完成并出售自己的画作和艺术作品,有人可以身背多家商业赞助的任务,有人在摩旅途中做起了摩托车配件生意,也有人担当车队领队、徒步向导,我只不过是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来写代码而已。
所以问题并不在于经济来源是什么,而在于有没有足够能力和精力,把所做的事变成经济来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