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司马炎有子26人,为何固执地维护“不惠”的太子司马衷
武帝有众多子嗣,为何却固执的维护司马衷的太子之位?
太熙元年(290),晋武帝司马炎病重去世,司马衷继位,也就是传闻中在天下饥荒时问出百姓“何不食肉糜”的傻太子。此时,距离司马衷被封为太子已有23年的时光。那么,既然司马衷“不惠”,这23年时间里,司马炎为何不从自己绵延的子嗣中选择贤能之人继位,偏偏要固执地维护司马衷的太子位?
作为历史的旁观者,我们或许难以理解司马炎的心境,以致于唐人在编修《晋书·惠帝纪》的时候,发出了“武皇不知其子”的感叹。然而,结合西晋当时的政治局面,司马炎对于司马衷的维护或许并不像唐人评价的那般简单。
晋武帝司马炎画像 | 图源 百度百科
知子莫若父
晋武帝司马炎尽管是靠着吃父祖的老本篡夺曹魏的天下,但其本人也并非等闲之辈,至少,他早早就发现了儿子的“不惠”。泰始三年(267),8岁的司马衷被册立为皇太子。过了不久,武帝就对自己这个儿子的智力状况表达了担忧。《晋书·武元杨皇后传》载:“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
武元杨皇后即司马衷生母,她在公元274年去世,那么武帝私下与她谈论太子不堪继位的时间应当在此之前,这至少说明武帝在太子15岁之前就清楚司马衷智力上存在的缺陷,难堪社稷重任。武帝甚至直接与杨皇后讨论过废立之事,但被杨皇后以立继承人“以长不以贤”的理由堵了回去。
但是武帝对于儿子的担忧并没有因此结束。司马衷和贾南风成婚后,住进了东宫,武帝担忧司马衷没有治国的才能,于是想要对他进行考察。《晋书·惠贾皇后传》记载,武帝故意将东宫官员召至皇宫宴饮,将他们支开,然后派人送政府公文交由太子裁定,令其限时“交卷”,以检测其治国才能。可以看出,武帝对儿子明显抱有一定的疑虑,这种疑虑贯穿司马衷初封太子、出居东宫的时期,因此,用“武皇不知其子”难以解释司马炎在立储一事上的固执。
另外,武元杨皇后除了司马衷外,还有一子,即司马柬。《晋书·秦献王柬传》说司马柬敏锐而有胆识,得到武帝的宠爱,并在270年受封汝南王。司马柬曾在宣武场一眼看出错漏,被武帝认为异于常人。到了咸宁年间,司马柬受到的恩宠更为深厚,并被安排住进了叔父齐献王司马攸的府邸。以司马柬嫡子的身份加上武帝对他的恩宠,在武帝晚年的时候,他很有可能再次动过废立之心。
既然司马炎清楚地知道太子“不惠”,并且在有聪慧嫡子的情况下,他为何最终选择了维护太子的继承权?实际上,司马衷最终得以继位,并非武帝的怜爱,而是他不敢废太子。
以长不以贤的嫡长子继承制
司马炎在立储问题以及储君的存废事件上处于极大的被动,一大缘由就是受限于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
司马衷在自己的同母兄司马轨去世的情况下成为了实际的嫡皇子。按照宗法理念而言,其地位不可动摇。不过,制度的存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国古代名义上遵奉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但在实际操作上,由于君王与官僚权力的此消彼长,该制度并不能被严格执行。
首先,君王无后,外藩就可以继位。远的不说,司马氏之前的曹魏,自明帝曹叡之后的皇帝皆是藩王入继大统。其次,君王后继有人,但却废长立幼。汉高帝刘邦宠爱戚夫人,试图废黜吕后生的嫡长子刘盈;汉景帝刘启以嫡长子身份继位,转头却废了自己的长子刘荣,立幼子刘彘;武帝刘彻晚年兴巫蛊大狱,并在嫡长子刘据死后,立了幼子刘弗陵。更有甚者,汉献帝刘协是在兄长被董卓废杀的情况下才得以继位。
既然废长立幼有先例可循,嫡长子继承制怎么就成了司马炎的软肋?要明白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武帝的亲弟弟,齐王司马攸,以及上一代的司马氏兄弟——司马师与司马昭。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夺取了曹魏的军政大权,而当时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在事变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本人也在随后的平定淮南一叛、废立君后、平定淮南二叛中展露出极强的才能。司马师接替司马懿成为司马氏的掌门人,若是没有意外,在他这一代,或许曹魏的江山就该易主。
然而,上天与司马氏开了两个玩笑。一是司马师没有男性后嗣,不得不过继了弟弟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也就是司马炎的亲弟弟。二是正元二年(255),司马师在平定淮南二叛的过程中因眼疾而死,司马攸尚且年幼,考虑到年轻的司马攸难以震慑朝廷,于是司马昭兄死弟及成为了司马家的掌舵人。
司马昭继任后,在选立自己的继承人上犯了难。长子司马炎与次子司马攸皆是自己的孩子,但是从宗法角度而言司马攸过继给了兄长司马师,相当于是亲生父亲生生抢了自己儿子的家主之位。
当时,司马攸的名声很好,《资治通鉴》称其为“性孝友,多材艺,清和平允”,其风头完全压过了自己的兄长司马炎,并且作为司马师的养子,司马攸在继承人问题上同样有着法理依据。《晋书·齐王攸》甚至说,司马昭见到司马攸,便抚着座椅说:“这是你的座啊!”司马攸成年后继承了舞阳侯的爵位,而这曾是司马懿的爵位,因此司马炎冥冥之中觉得弟弟司马攸将会越过自己获得继位权。
司马昭到了晚年,在册立世子的问题上十分为难,他和妻子王元姬都很担心,两兄弟会因为争夺世子位而互相残杀。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曹魏初年便已经上演过一次。曹操立储时,就在曹丕和曹植间犹疑不定,最后听了贾诩之言,才定了嫡长子曹丕继任。即便如此,曹操死时,曹彰仍敢质问“先王之玺”何在,可见哪怕遵循了嫡长子继承人制度,仍旧会有王子作乱,骨肉相残的局面出现。
曹魏的先例仍旧历历在目。而对于试图改朝换代的司马氏而言,兄弟阋于墙的局面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司马昭对于继承人的选择不得不谨慎。但这种谨慎对于日后的武帝司马炎来说是极为痛苦且折磨的,尽管求稳的司马昭最终选择了嫡长子司马炎为接班人,但这种争储的算计已经深入了武帝的骨髓。
266年,司马炎继位后,就对弟弟司马攸极为防备,始终处于担忧司马攸夺权的忧虑中,以致于他在267年便迫不及待地封年幼的司马衷为皇太子,这其实是在向所有人释放一个信号,也是为了保证——司马氏的皇位世代都只能在武帝一脉延续。
而司马炎的这一举动无疑断送了自己废黜司马衷的后路。因为他一旦行废长立幼之事,就等于公开宣布自己得位失去了合法性,不仅给了弟弟司马攸“立贤不立长”的口实,也给了自己的诸皇子夺位的借口。无论哪一种,都是武帝司马炎不愿看到的。
被绑定的太子: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
嫡长子继承制赋予了武帝一脉合法性,也成了武帝防备弟弟司马攸继位最大的保护。但是,太康四年(283),司马攸在出镇齐国事件后急病而亡,实际上司马炎的心腹大患已除。这时候,司马炎是否可以再度考虑废立太子之事呢?他可能有过,但是最终放弃了。如前文所说,武元杨皇后的小儿子司马柬受到武帝的喜爱,但是在太康十年(289),武帝改封司马柬为秦王,封了八万户,令其出镇之国,算是彻底放下了废立之心。
这时候,或许武帝仍旧有过迟疑,但是一切都晚了。如果说,司马攸去世前,武帝不废太子是为了避免小宗夺大宗局面的出现,那么在齐王出镇事件结束的几年里,武帝再想行废立之事便多少心有余而力不足。
武元皇后尚在世的时候,就为司马衷选立了贾充之女贾南风为太子妃。贾充何许人也?他是西晋开国功臣,借由错综复杂的政治姻亲与结党把持着朝政。武帝一朝,分别以贾充和任恺为首的两党争夺中枢权力十分激烈。武元皇后为了获得贾家的支持,在武帝说“贾家女有五不可”(《晋书·惠贾皇后传》)的情况下,仍旧坚持以貌丑的贾南风为太子妃。并且朝中以荀勖、冯紞为代表的士族集团也极力促成贾家与司马皇室的联姻。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一个贾家身后站得实际上是与之相连接的世家大族,通过与贾南风的婚约,司马衷获得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士族集团的支持。
除了贾家,杨家也是太子司马衷的支持者。武元皇后死时,担心司马炎立其他妃子为皇后,就推荐了堂妹杨芷为继后。太子司马衷的外祖本就是弘农杨氏,再加上继母杨皇后,其代表的政治势力盘根错节,勾连了后宫与前朝。
而对于士族集团,司马炎多数情况是温和,甚至于不得不与之妥协,这与司马家窃取曹魏天下不无关系。这一点,从司马炎对待儿媳贾南风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晋书·惠贾皇后传》说,贾南风还是太子妃时,就因嫉妒而杀死过司马衷怀孕的妾室。武帝对此震怒,一度要废黜贾南风,杨珧劝说,问武帝难道忘记了贾妃的父亲贾充的功劳吗?结果,武帝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太康年间,司马衷身后的势力已经盘根错结,武帝若是废太子,必然需要大动干戈,其政治成本难以想象。但是,汉武帝晚年兴巫蛊大狱时,卫太子刘据的势力不可谓不大,但是卫太子仍旧含冤而死,怎么到了司马炎这就行不通了?
这就又不得不扯回司马炎的心头大患——齐王司马攸。司马攸被外放出镇齐国的时候,朝中有许多重臣都认为不妥,但是司马炎却一意孤行。王浑上书无果;曹志上疏,结果触怒武帝被免;七位太常博士也因持异议被罢官;扶风王司马骏表甚至因为武帝不听劝而愤怒病卒。
这场争斗不仅将皇室与朝臣以及士族割裂开来,加深了君臣间的猜忌,更是让晋廷失去了众多可靠的支柱。张华被外放;宗室司马攸、司马骏身死;就连武帝个人小政治圈中的羊琇、王济等也被逐出了决策圈。
可以说,武帝晚年,在经历过齐王出镇事件的割裂后,朝中的能臣以及有威望的宗室已经不多,如果再去废太子,相当于要亲手把自己扶持的杨家与贾家外戚通通拔除,那么这之后,又该扶立谁成为新太子的执政班子?
客观上的难处给了司马炎极大的打击,迫使他不得不选择固执地维护“不惠”的儿子司马衷,而聪慧的孙子司马遹则在主观上给了司马炎一种乐观的期待:只要权力在武帝一脉传承,那么当司马遹接过重担,大晋的天下仍旧有着希望。在司马炎的安排中,在客观条件不允许废立太子的情况下,司马衷只需要成为一个过渡,为司马遹铺路即可。
根据记载,年幼的司马遹聪慧异常。皇宫失火时,司马炎登高远眺,司马遹拉着武帝到暗处,武帝问其缘由,他说皇帝不应该被火光照见,以免意料之外的变故发生。司马遹跟着武帝去猪圈的时候,还建议武帝杀猪以犒劳士兵。武帝因此夸他,虽然这孩子是我孙子,却像我的爷爷(司马懿)。
然而,事与愿违,尽管武帝临终做了他认为最好的安排,但是他刚一驾崩,外戚杨氏就排挤宗室司马亮开始独揽大权,但又很快被皇后贾南风设计踢出局。元康九年(299),贾皇后设计废黜了太子司马遹,引发了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西晋朝廷正式走上了覆灭之路。
参考文献
1.《晋书》,1996,北京:中华书局。
2.《资治通鉴》,2011,北京:中华书局。
3. 朱子彦. 2023. 晋武帝立嗣问题辨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