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适应未来世界的“法宝”——国际视角下的“共同富裕”(三)

适应未来世界的“法宝”——国际视角下的“共同富裕”(三)

时事

     

兔主席 20230504


         

2021年末的时候,作者写过两篇文章,时隔已有一年半。

         

手绘图解:国际政治光谱下看中国的“共同富裕”(一)

         

手绘图解:国际视角下的“共同富裕”(二)左的中国 vs 右的美国

               

第一篇文章用一幅手绘图,将中国提出的“共同富裕”概念置于国际政治及历史视角之下,指出中国的“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政治经济概念,其实本来就落位在当代国际(包括西方)主流政治体系之内。        

         

         

第二篇则将中国和美国的政治社会进行了对比,指出从社会文化传统看,中国“天生”偏左,美国“天生”偏右,而在市场主义制度下,美国未来会因全球化及人工智能/自动化等因素影响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在选举政治下越来越撕裂。解决美国(以及其他经济体)的唯一出路是社会主义,而碍于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美中地缘政治冲突,使得美国接受社会主义的难度极大,超出所有其他国家。并且相反,中国的存在会影响美国接受社会主义,加剧美国政治社会矛盾,而美国会将各种国内问题矛盾转移、外化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但美国无法接受社会主义。所以他们必将更加敌视我们(中国)。”

         

         

第三篇原计划将未来世界纳入考虑,但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一直未写。今天可以收个尾了。

         

二零二一年末的时候,国际上已经有大量关于人工智能/自动化乃至“工作的未来”(the Future of Work)的讨论。但当时还没有GPT这样的东西,人们对AI的看法还很不一致,我印象中,身边大多数朋友当时还乐观相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过往技术创新一样,在替代部分传统岗位后,仍然可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实现就业机会的净增加)。而我本人一直认为:这一轮科技革命的颠覆性是史无前例的: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革命将在各个领域取代人类,并且导致人类就业机会的净减少。参见最近的几篇文章:

         

人工智能的釜底抽薪:对人类劳动价值的颠覆

         

人类的“自问”:谁能够应对并驾驭未来世界?

         

GPT、科技、人类的生产、知识与未来(上)

六种困境:GPT、科技、人类的生产、知识与未来(下)

         

作者认为,人工智能、自动化等科技将主导未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导致空前的“技术性失业”,对劳动市场的冲击将是有文明、有历史以来的人类社会所无法想象的。

         

站在2023年的时点,中国正同时面临两个现实情况。

         

情况1:中国将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等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全力推动相关产业与技术的发展。

         

这么大一个国家,有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有举国体制的支持,有庞大社会资源的动员,又有中国人及中国创业者/创新/创业/奋斗精神,应该可以相信,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一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实展望未来,在国家层面进行比较,能够在这个赛道领域真正取得成就的国家/社会并不会很多。

         

如果我们认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将“釜底抽薪”,颠覆人类的劳动价值,那么从公共政策角度,就不能不考虑新技术对劳动市场乃至社会的影响。

         

早在十多年前,我看过一篇美国智库的文章,就认为从劳动者角度看,美国抵御人工智能冲击的能力大于中国,理由是美国劳动者的学历相对中国更高,更多人能够使用计算机。今天看,这一结论未必成立,智能手机的出现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又再颠覆了许多东西。但有一个考虑因素是不变的:在其他条件相等之下(例如假设勤劳勤奋程度),劳动者的教育水平、技能及一般的人力资本积累越低,抵御人工智能/自动化冲击的挑战可能就越大。

         

但无论如何,有中国这么大的一个人口基数,许多年轻人(甚至是受过高等教育者)刚进入劳动力市场就开始进入外卖和网约车等低附加值服务行业,人们不可能不去考虑人工智能/自动化/数字科技等新兴技术革命对劳动者的影响:

         

——在科技革命冲击之下,普通人究竟该如何牢牢地把自己和家人的饭碗端在手里?

         

这个问题,将以比我们预想快得多的速度,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问题”。

         

有未成年子女的父母们,也该当考虑下一代人如何适应未来世界。

         

最后要看到,人工智能/自动化是人类研发出来的技术,技术是“中性”的,是人类社会普适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导向。这些技术,中国不研究,美国或其他社会也会研究——总有人研究,终将输出、影响到我们,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中国战略性“抢滩”这些技术与产业没有问题,相反,如果不“抢滩”,如果落后了,可能被发达国家“降维打击”。              

         

情况2:中国内地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这个问题并非中国内地独有:所有东亚社会都有类似问题:从中国的澳门、台湾、香港,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越南出生率高(但也仅有1.96),并且可以预测:一旦经济增长,出生率就会掉下来。

         

这个问题东亚特别突出,但也并非东亚独有:其他发达经济体也有同样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两种方法,一是传统/文化驱动的生育,而且多与宗教有关。最典型的例子是以色列的正统犹太人;二是靠外来移民解决问题。但移民会带来新的问题,例如产生右翼/身份政治(民族主义/种族主义)问题,使得左翼政治基础(社会主义)被破坏。

         

本文就不进一步对东亚及其他社会“少子化”背后的社会文化成因进行分析了。但各地实践证明,运用公共政策手段驱动生育率的难度是很大的。

         

少子化、老龄化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如果只有“情况1(人工智能/自动化大发展)”,没有“情况2(少子化)”的话:

         

这其实就是作者一直在讨论的问题:人工智能/自动化大发展导致的技术性失业,使得普通人的就业出现问题,并且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要看到,有资本(能够雇佣和驾驭科技)是极少数;有技术(能够驾驭人工智能)的人是少数,大多人只是普通人,只能祈祷自己的岗位不被技术取代。

         

在与机器人/AI进行“劳动再分工”后,大多数劳动者可能被迫“退回”到数量有限的低技能/无技能服务业工作。例如中产白领转去送外卖、开网约车等。由于这些岗位不需要技术特长,需求有限但供应无限,所以劳动者面临相互竞争压力(“内卷”),压低劳动报酬。

         

如果不出台有效的社会政策的话,人工智能/自动化大发展一定会改变人类的劳动力市场及就业结构,导致大多数人成为输家,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出现新的政治经济矛盾。

         

此外,还要看到,不是说给没工作的人发钱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工作给人提供的不仅仅是“饭碗”或收入:而是身份、认同、尊严、社群归属、生活的方向与意义。对于家庭来说,父母长辈的工作是子女的榜样、楷模、社会化/教育的来源。

         

如果有大比例的人口没有工作,即便都有一定的收入来源,也可能导致社会产生坍塌,最终危及稳定。         

         

如果只有“情况2(少子化)”,没有“情况1(人工智能/自动化大发展)”的话:

         

生存、繁衍是人类的本能:从自己的家庭,到自己的宗族,到自己的社会,到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种族,乃至全体人类。能够代代生存、繁衍,延续是好事。

         

一直以来,人们默认相信的是“人口红利”——人口增长能够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因此,多年来,人们看待“少子化/老龄化”问题都是负面的,视其为某种“危机”。少子化会导致社会生产力下降、需求下降、资产价值下降、经济总量下降、竞争力下降、社会的动力和活力下降,创新能力下降,甚至文化、价值都会潜移默化跟着改变。

         

很重要的一条:如果认为必须维持人口基础,那在少子化的情况下,就只能用外来人口(移民)解决问题了。但移民人口又是非本民族/种族/文化的,外来移民越多,意味着对原生社会的社会文化稀释及摊薄影响越大。不在少数的人认为,如果原生族裔被外来人口所取代,那么这个国家/社会/文明一样是在衰败,最终覆没。这些年,欧美民粹右翼政治的崛起与外来移民/族裔的爆发增长有很大关系。

         

中国的情况:情况1(人工智能/自动化大发展)+ 情况2(少子化)

         

进入2020年代,我们发现,情况1情况2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相互“消解”,并把人类社会带入一种新的均衡状态。

         

现在我们还念念不忘,但未来世界的“红利”,将是“人工智能/自动化红利”,而不再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在将来会变成“人口负债”。

         

“人工智能红利”与“人口红利”是有相斥关系的,存在“跷跷板”效应。“人工智能/自动化红利”背后是科技革命,驱动着对人类传统劳动模式与价值的颠覆。当一个社会的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足够发达,应用足够广泛,就会产生“人工智能/自动化红利”。当这种“红利”足够强大时,不仅可以替代社会“人口红利”,还会把“人口红利”变为“人口负债”:这时,人口过多反而会成为负担。

         

设想三十年后的人类社会:A国是一个人工智能科技极发达的强国;B国是一个没有自主科技的人口大国,那会是一个什么画面:A国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出售/提供给B国的雇主/企业家/资本,立即对B国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结构产生颠覆影响。

         

今天的世界格局其实已经比较清晰了:纵观海内外,能够发展出强大人工智能/自动化/数字化技术的国度并不多。广大人类社会的未来和命运都将把握在少数几个科技强国手里。

         

所以,在未来世界里:

         

——应对“少子化”问题,就需要人工智能/自动化的大发展;

——而人工智能/自动化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少子化”、人口结构“再调整”的社会,反而可能是“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这时,人口多的社会反而可能因为技术性失业问题陷入新的不稳定)

         

所以,中国对“少子化”问题的应对/答案,正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大发展。

         

有读者问,这个系列是讲“共同富裕”的,请问这和“共同富裕”有什么关系?

         

回答是:中国将人工智能/自动化产业和技术作为国家战略,正在努力走向人类社会研发和推广这些技术的前沿。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将是深刻、深远、不可逆的。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没有“共同富裕作为安全垫和保护网,一切都不可想象。         

         

三个“情况”:人工智能技术大发展 +少子化/老龄化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情况3”)

         

前面讲了“情况1”(人工智能技术大发展);“情况2”(少子化)的相互消解关系。但中国内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即“情况3”,中国内地的社会主义体制。

         

“情况2”(少子化)只是因为人口出生减少了,使得人工智能/自动化带来的冲击也减少了。我们只能想象如果人口基数还在迅猛增长,那么未来解决就业的压力会很大。人类劳动力与人工智能科技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将很快凸显,并成为社会结构性矛盾。

         

并且要看到,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将与人类进行劳动“再分工”——无论生产制造还是服务,大量有附加值/劳动价值的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自动化取代,这其中,对受过高等教育群体的影响甚至可能大于蓝领(如:对建筑设计师的影响大于水管工)。人类劳动力将被推向“两头”,一头与资本与硬技术能力挂钩,一头则与低附加值、低技能的服务型劳动挂钩。

         

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工智能/自动化带来的“赢者”和“输者”——少部分人受益于技术革命,大多人则受到冲击,发现自己在有生之年已经不可能掌握新的技能,无法有效转换赛道,无法找到和原来一样好的工作,出现预期收入的永久性下降。

         

这就会使得人口收入结构出现“剪刀差”分化,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                  

如何分享“人工智能红利”?——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未来的人类世界,如何帮助社会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恐怕只有一条路,就是推行社会主义:做好“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同步鼓励“三次分配”,使得全体社会成员无论出身、家庭条件、资源禀赋、后天教育水平等,都能获得较好的“安全垫”和“保护网”,共同应对人工智能/自动化带来的挑战,共同分享人工智能/自动化创造的“红利”。

         

有读者问,说来说去,这是不是就是“无条件基本工资”(universal basic income,简称UBI)的概念?公权力/政府把社会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做大的“蛋糕”向全体社会成员做再分配。最后,让每个人都能无条件拿到一定的基本收入,免费享受一定的基本待遇(例如医疗、教育等),保持个人和家庭生活的稳定性、确定性,同时致力于控制和减少社会贫富差距。

         

考虑到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市场的冲击,最终,向全体社会成员“发钱”确实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必须手段。

         

这种制度,正是“社会主义”。

         

其中,“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应对人工智能冲击最为核心的概念与价值。只有齐心一致,相互帮助,人类才能适应未来世界。

         

但社会问题是否仅靠“发钱”就能解决?不是。前面讲到,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每个月的一笔打款,还有工作岗位带来的身份、尊严、认同、社群归属、生活的方向与意义,对下一代的教育与指引,等等。

         

因此,“共同富裕”的目标,不能仅仅是物质文明基础上的“共同富裕”,还要有精神文明基础上的“共同富裕”:要保障人们精神、文化、价值方面的追求能够得到满足。最终,共同富裕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此时,政治、政策的目标当然要超越单纯的物质,导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而这些都是新时代的政治政策目标。

         

人类社会正在加速驶向未来的赛道上。中国社会,古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今有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制度本质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准备、治理体系建设及价值理念上,都已经为面向未来、适应未来做好了准备。

         

前些年,中国社会上下侧重做大“蛋糕”,注重“市场”、“效率”,认为主要矛盾还是有“先富”,有了“先富”才能带动“后富”。实践中,往往化简为GDP增长目标。

         

这几年,重提“共同富裕”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强迫人们重新思考之前没有关注过的问题,它提醒人们,在提高效率、做大“蛋糕”之外,还需要注重公平,还需要关注如何更加合理的切分“蛋糕”,还需要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把“共同富裕”提出来,使其重回公共话语,让社会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无论是雇主、企业、资本,还是广大劳动者,还是公共政策制定者及执行者,还是学术界和知识界,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概念。回到本文主题:人工智能/自动化驱动的技术革命——有了“共同富裕”的概念,人们看待很多问题就不一样了:我相信人们并不会因为有了一个“共同富裕”的目标就放弃对技术和创新的追求,而是在“共同富裕”目标及价值指导下,更多地从劳动者角度考虑,如何消解和应对技术对就业者的冲击和影响。

         

在奔向未来世界的“前夜”里,“共同富裕”帮助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于公共政策制定者及执行者、企业/资本/雇主,有“共同富裕”在价值引导非常重要:它能够让人们不忘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内核,不忘当代中国制度的初心和使命。

         

这就是我们进入“未来世界”之前要做的准备。

         

综上,虽然面临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但有了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消解人口减少带来的问题,又有了社会主义及共同富裕理念帮助社会进行资源再分配,中国是处在有利环境里的。

         

         

最后,再看其他国家/社会

         

再看其他国家和社会,我认为有两类国家/社会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一类是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毫无主导权的国家,这里包括各种经济落后/不发达国家(其中有不少人口大国),到所有缺乏独立自主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但可能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通常是人口小国)。这些国家可能看到自己的劳动市场、就业结构及经济结构被(外来的)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技术力量打乱,无法获得主动权,有被“降维打击”之感。

         

二是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即便在人工智能技术里毫无主导权,但如果一个国家/社会有社会主义(或左翼经济社会政策),还是能够一定程度缓解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的。同样的,即便一个国家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里主导人工智能技术,但没有坚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做保障,那么社会一定会因为人工智能技术革命陷入巨大的本土经济社会矛盾,发生内乱,乃至内爆。显而易见,这个国家,就是全球最不具备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基础的国家——美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帮助未来世界的人们。放在大历史视角里,中国有“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与制度准备,何其幸运。

         

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帮助乃至拯救人工智能及自动化的领头羊——美国。但在这个已经因为族群和社会价值问题撕裂的“自由市场经济圣地”推行社会主义——在可见的未来没有任何可能性。如果美国不能搞社会主义,就不能解决自己的国内问题。而如果美国不能解决自己的国内问题,那就只会导向一个结果——折腾中国。

         

         

(全文结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校友活动丨清华经管EMBA2019级北京校友会深入云南怒江考察调研 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关注丨新发展 新机遇 新愿景——国际人士热议中国式现代化视频 | 警方视角下,在Plano街上执行赶牛任务,体验感如何【广发策略】数字经济两大基石稳增长作用几何?——“数字经济”系列(三)经济学家李义平:为什么说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AI 复制人”月入 3000 万,她成了 2 万人的“共同女友”!最酷养老,驾房车带着老妈游西藏总会丨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主题论坛引发热议——奋进新征程,让留学人员“共同行动起来”“领航工程——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企业家”首期班第二模块预告重磅 | 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统计论坛主报告预告(三)【古今模法】“来法门前——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分享会”顺利举办东方文化视角下,接纳承诺疗法(ACT)的本土化应用|祝卓宏检察视角下“刑事合规”业务的新动态、新解法从GPT/AGI到未来世界的政治不一样的看法——中国航天视角下的星舰爆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助力绿色产业链构建——国际合作中心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举行座谈会并签署合作协议“光明天使的成功路”——国际知名眼科专家王明旭传记电影《sight》10月27日全美上映!富不过三代?美国人财富传承“法宝”就是TA7月·北京 | 检察视角下的“刑事合规业务实战课程”火热招生中RRC detection、CornerNet、M2Det、FOCS…你都掌握了吗?一文总结目标检测必备经典模型(三)【七绝】悟利用匿名信既升官也诬告反腐者——利用匿名信升官不可取(三)「人有人的用处」:人力成本视角下的星巴克与瑞幸那年头抄家没收的文物,原来去了这里“智慧的体操”——国际象棋线下课开班啦!专业象棋教练曾执教MTL象棋和数学俱乐部马克斯·韦伯理论视角下的国家治理逻辑宵枚: 70年前,英国发生了这件事---图灵之死 (写于3/5/2023)产业链分析视角下,如何看待光伏细分行业投资机遇?揭秘 | 误入香港高端商务大佬局,原来世界的参差这么大!系列直播|吕晓玲教授:数据科学视角下,机器学习齐聚4位大咖,检察视角下的“刑事合规业务实战课招生课程”火热招生中大雪全球视角下的美元周期及对A股影响对话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想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的能力,这两点至关重要梯度视角下的LoRA:简介、分析、猜测及推广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