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你家孩子是社牛还是社恐?哪类孩子更胜一筹?
广告
广告
摘 要
一到节假日,孩子是“社牛”还是“社恐”的话题就被家长们挂到嘴边。“走亲戚,谁都不理,就自己玩手机。”“孩子对啥都感兴趣,到处跟亲戚朋友们聊天。”……
生活之中,很多家长发愁:自家孩子在公众场合不敢大声说话,甚至课堂上都不敢举手,不爱参加各种“抛头露面”的活动。家长表示担心:“孩子是社恐,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都不会主动争取,以后怎么办呢?”
与此同时,有一些跟人“自来熟”的社牛孩子,家长也担心——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过于主动,太信任他人,以后会不会被骗受伤?
面对不同孩子, 如何引导孩子爱表达、会表达?如何把握人与人交往的尺度?
做到一致性地表达 取悦自己和谐人际
表达沟通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出现“心口不一”“令人难堪”等不当表达。无论是漠视自己的感受而迎合他人的表达,或是不考虑场合、他人感受地肆意表达都是不可取的。前者伤害的是自己,后者伤害的是他人,此二者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性格不分好坏。一致性地表达是一种方式,不论什么性格的人,按照这个方法表达,都会收获个人的愉悦与他人的和谐。
表达力和社交力可刻意训练
学校有必要为学生多开设“社交力”“表达力”课程,针对学生具体社交难题,比如“如何做好班会主持人”“上台演讲开场白怎么说”“如何克服当众讲话紧张感”“如何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等难题,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使学生通过系列课程,通过课程中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掌握必备的社交技能,成为更受欢迎的人。研究也发现,孩子在童年期的社交地位属于被拒绝、受忽视的类型,将极大影响他进入成人社会后的社交地位。
其次, 家长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去关注孩子表达力与社交力的培养。可以给孩子多购买一些这方面的心理学儿童读物,既提升孩子阅读力,又提升孩子社交素养,一举两得;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遇到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尽量“屈居”身后,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用肢体语言、眼神表情,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不得不说,在当今这个后真相时代,网络传播的视频是真假难辨的。但是,广大家长们在无法判断视频真伪的前提下,只关心视频中别人家孩子的演讲风采,将这个少见的特殊情况想象为普遍情况,进而悲观于自己孩子的内心悲情戏。可以想见,这种父母,现如今不在少数。归根到底, 还是教育焦虑使然,还是缺乏家庭教育胜任力使然。
其实,人生赢家不止一种面孔。
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如今,家长们对以“社恐”“社牛”为代表的流行精神心理概念的随意使用,这种标签孩子的行为暴露出家长养育观念的简单粗暴,极端缺乏科学精神。对绝大部分孩子而言,他们的那些被家长认为是社恐的表现,仅仅是由年幼、性格、缺乏锻炼、没有自信、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正常现象。当这些现象,被心急、焦虑但不假思索的家长认定为社恐时, 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懒惰有理、“躺平”合理,形成“因为我社恐,所以我不演讲是正常的”“因为我社恐,所以我不举手是正常的”等自我开脱的心理;另一方面则是我们非常不想看到的,那就是在家长的明示和暗示之下,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社恐。
更多文章推荐
广告
广告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小编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今日加拿大严谨负责的新媒体
微信号: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