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李狗嗨,他俩竟然凑CP
最近,一部气质清奇的新剧引起了飘的注意。
作为一部台剧,由Disney+和B站出品,总感觉次元壁破了。
更令人在意的是它“似曾相识”的设定:
就连剧名《正义的算法》都有那么一丝重叠。
通过两位对正义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的律师,在一个个案件中,去探讨追寻关于正义的更好“算法”。
这剧的路,不好走啊:
一来,律政题材由于专业性较强,娱乐化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变成狗血悬浮剧;
二来,已有类型、人设、主题、调性都高度相似的爆款《胜者即正义》珠玉在前,难免被粉丝拿来比较,一不小心就会被观众直接锤烂。
带着这样的疑惑,飘去刷了6集(共26集)。
节奏蛮紧凑,人物也算立得住。
但更重要的是,律政主题剧中不可或缺的内核——
对人性有限的拷问、对世间公正的探索。
它到底拍出来了没?“渺小和有限”
天才律师刘浪,总在法律范围内为客户争取更大的利益,同时自己也能获得巨大的收入和名气。
相比之下,林小颜打官司则抛开功利因素,只为自己理想中的社会正义。
她在一家公益向的律所当小律师,日常处理的事件,多是没啥收入的公益案件。
戏剧的发展总要由冲突来推动。
故事一开始,追求私利的刘浪,和追求公益的林小颜,在一个案件上狭路相逢了。
李先生六岁的儿子住进了ICU,怀疑是常年食用某果冻导致的健康损伤。
作为李家的代理人,林小颜希望果冻公司赔偿的同时公开道歉,回收问题产品。
而刘浪则打算先跟受害者一家交涉,大事化小,防止扩大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他给出条件:只要两人放弃官司,并签署保密协议,果冻公司不仅愿意支付孩子的医疗费,还“捐赠”200万台币的“公益善意金”。
说白了,这是一笔封口费。
林小颜坚持追责果冻公司,希望李先生一家斗争到底。
但李家更关心的是什么呢?
赶紧获得赔偿,给孩子一笔救命钱。
一是时间紧,二是花钱多。
但作为李家的律师,林小颜根本没有考虑客户的需求,而是一直用自己的立场去对待,引导李家去打一场不知要拉扯到何年的长久战。
……还不一定能打赢。
毕竟,大企业比个人更有金钱资本耗下去,结果可能是李家人财两失。
刘浪当场就举了一个类似的案例,几个人和大企业拉锯了7年,最后每人只拿到三千块钱。
李先生夫妇听完,脸色都很为难了,林小颜还在劝客户继续扛下去:
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别急着骂林小颜。
看起来,她好像是在道德绑架客户,实际上她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食品安全的问题一天不解决,还会有孩子受害。
电视剧在这里很巧妙地插入了一组对比镜头:
在企业大厦内部,李家夫妇接受了刘浪的条件,选择拿200万闭嘴。
眼前的问题好像解决了。
此刻在大厦门外,许许多多的小朋友正在试吃着可能有问题的果冻。
未来,问题却依然存在。
所以,打官司到底该站在律师的立场,还是客户的立场呢?
是要先救眼前ICU里的这个生命呢,还是预防以后可能会受害的更多生命?
从剧内的刘浪和林小颜,到屏幕外的我们。
每一个人,都各自在心中有一套正义的算法。
那什么才是正义?
我们所认定的正义,真的正确吗?
几乎所有律政题材都在解答这两个问题,而《正义的算法》的巧妙在于:
它只是展现各种“算法”的过程和结果,没有定义哪种才是标准答案。“孤独个体抱团取暖”
最终,林小颜在李氏夫妇不知情的情况下,匿名曝光了果冻公司的罪行,问题果冻也被回收。
公共利益似乎得了胜利。
但林小颜的做法违背了李家的意愿,连累他们失去补偿金,无疑是把ICU里的孩子又往地狱推了一把。
公共利益是正义,个人利益也同样是正义。
站在不同的立场,对正义不同的诉求,也就有不同的解读。
无法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很难面面俱到。
义,古人的解释是“义即宜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关于适宜的答案,但谁又能确保一切适宜都各得其所,都得以实现呢?
或许这就是人类渺小的体现。
我们没法责怪李氏夫妇不能“牺牲小我”,因为那笔医疗费关乎他们孩子的性命。
我们也无法责怪刘浪,尽管他服务于资本方,但他的处理方式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李氏夫妇来说,无疑都是最合适的。
找到最优值,或许是律师在程序正义里最大的作用。
律师的人性之光,能为冰冷条例注入一点温度。
因此,除了保持对社会议题的探讨,《正义的算法》中还以温馨逗趣的情节推动主人公的成长。
在果冻案里,刘浪背了黑锅赔得倾家荡产,身败名裂。
一贫如洗的他已经连房租都交不上了,可金招牌已砸,没律所肯要他。
在四处碰壁之后,他无奈加入了林小颜所在的律师事务所。
这家长期从事公益案件的律所实在太穷了,刚好需要一个“有手段”的律师负责赚钱,平衡一下亏损。
嗯,抱团取暖。
剧情会不会推动感情线,目前还不好说。
但处于同一战线上的两个冤家律师,在面对问题时如何相互影响,内心如何成长与变化,已经足以撑起整个故事内核。
毕竟,当两个极端的人实现对立统一时——
不正好就是解决现实矛盾的最优值?
两人第一次合作,要帮受伤的劳工向黑心公司索赔。
从结果来看,很成功,他们的确为受害者争取到巨额赔款。
但合作上,两人依旧存在分歧。
因为工人先在上班路上出了车祸,之后从工地上摔下。他脚上的永久性损伤,到底是车祸造成的?还是由于工地防护措施不周造成的?
在因果线索不完全明晰的情况下,为了让贫苦的工人得到更多的利益,刘浪选择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工地,对车祸闭口不提。
但林小颜的内心陷入纠结。
如果按正规办事,黑心工地赔的钱会减少。但她也想为劳工争取利益,不得不在言辞上加以隐瞒或修饰。
过程正义与结果正义,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正义?
为了好的结果,必要时,应当运用不恰当的手段吗?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又一个难以解决的命题,又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就前6集的剧情发展来看,追名逐利的刘浪,思想上也变化不少。
一方面是和林小颜合作的原因,他开始接手普通群众的案件,看见大众的疾苦,由此开始思考底层人民的困境。
另一方面,则是被“从天而降的儿子”逐渐融化了他冰冷的心。
某日,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屁孩突然闯入了他的生命中。
一边嗲嗲地喊着“爸爸”,一边抓着食物要他买单。
刘浪觉得自己遇上专业碰瓷团队,没想到在良良的背包中发现了一张字条。
不仅写着他的本名,还知道他海鲜过敏,说孩子也遗传了这个体质。
请相信他真的是你的儿子
更让他无处可逃的是亲子鉴定结果,两人血缘关系高达“99.9%”。
好家伙,原来还有这样“喜当爹”的?!
为了照顾孩子,一向风流成性的刘浪肩负起了奶爸的责任。
再后来,一向以利益为上的他,甚至愿意在不计个人得失的情况下,去状告伤害了孩子们的幼儿园。
无论是林小颜还是刘浪。
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让他们走出了自以为的“正义”,去理解不同视角的诉求。
没有上帝的视角的人类,才能从极端和狭隘,稍微走向更理想的世界。
我们或许难以确定哪一个才是正义的算法。
但人类的努力,让正义有了更多的算法。“画好未尽之圆”
上周看过B站《毕业歌会》的朋友,或许能发现这篇文章的三个小标题,其实来自罗翔送给毕业生们的致辞。
我们是如此的渺小和有限
让我们孤独的个体
可以抱团取暖 互相关爱
一起画好这未尽之圆
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的似是而非,而非黑即白、拒绝变通的极端傲慢态度,势必会让世界陷入混乱。
所以我们要学会谦卑,因为我们有限的理性,无法掌握绝对的真理。
当一个人把自己所期望的正义,认定是“唯一正确”时,他便会把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上。
那么,对于异己的观点,剩下的选择便只有贬低与攻击。
举个例子。
我们都知道,帮扶弱小属于正义的行为。
但如果将“弱小”直接等同于“正义”,那么,在“是和不是”这样的两元对立逻辑里,相对多数的权益就被划入“非正义”的区间了。
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西方国家所谓的“黑命贵”。黑人在欧美作为相对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应当受到保护。这是正义的。
但如果将“黑人的命也同样宝贵”,转变成“黑人的命才是宝贵的”,那么,人种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
《正义的算法》亮眼之处,正在于它没有告知我们关于正义的唯一答案;
而是以各种并存的可能告诉我们,人类的理性,永远是有限的。
既然是有限的,我们就需要谦卑,否则就可能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境地。
只有谦卑,才能让我们理解不同的立场。
能够去抱团取暖、相互关爱。
追求绝对完美的正义会让人陷入极端,让世界陷入混乱。
而相对完美、有瑕疵的正义,才是我们人类能做到的最优值。
不止是法律上的难题。
在生活中,人们总会遭遇难以抉择的问题:是遵从父母的意见,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家庭与事业之间怎么去取舍?
而在判断议题中,著名的“电车难题”也难倒了不少人。
人类社会中的矛盾,常常不是善与恶的对立,而是善与善的纠葛。
很多情况下,我们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但这并不意味着彼此之间再无对话的可能,反而,角度的差异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也因此,我们能够接纳这世间各种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只要各种角度之间,存在对话的可能。
那么。
正义就不是虚无,正义拥有算法。
如罗翔所说的,我们无法画出一个完美的圆,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真相确实是客观存在。
但在人类无法百分百认知到真相时。
只要我们相信良善,携起手来,在点滴的小事上追求良善,善上加善,止于至善,便可以一起画好“未尽之圆”。
这,就是正义的算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