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明的两个立足点
我们不是没有依据地描述我们对文明的“理解”,这必然成为一种历史主义的方法,也是目前多数学者所使用的方法。相反,我们试图对如何理解文明的问题找到确切的逻辑。
首先,我们立足于“功利主义”,我们认为文明是一个功利主义概念,即它所指向的是幸福的增进,但不是特定个体的幸福增进,而是普遍意义上的幸福增进,因此文明是对“社会”而言的,不是有关特定个体如何实现最大利益的,而是有关“社会”如何改善,才能增进普遍的个体利益的。
其次,我们立足于“个体主义”,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我们认为文明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所应当具有的这样一种“理性”,即如果他想让自己生活的更好,那么他应当让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呢?或者说,他应该让什么样的社会得以出现呢?这也就是选择手段(社会)的问题。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也就是产生一个有助于自己利益的社会,那么他就必须利用某种知识,他才能获得这样的理性。这种知识,就是真正的经济学所提供的“社会的存在与繁荣的原理”。
当一个社会中的个体,普遍地具有这样的理性时,这就是文明社会,所以文明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从这种理性的角度来理解。因为这种理性,使得阻碍个体幸福增进的制度不断地被驱除,并使更有助于个体幸福增进的制度不断地产生,我们把这种理性所产生的力量为“制度演化的动力”。相比之下,建构主义实际上是“非理性”的,因为它对文明的思考不是建立在上述两个方面之上的,因此对文明的理解是盲目的和任意的,它会阻碍使个体幸福得以增进的制度的出现,而这种建构主义的根源是历史主义。
所以,文明不是特定的制度(文化)本身,而应该把它理解为认识“原理”基础上产生的制度演化动力。这种超越于特定制度的文明观,具有一般性,是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因此它使不同的制度的共存具有可能性,即为避免国家之间的冲突提供了可能性。相比之下,对“文明”的传统理解是历史主义的,也就是基于制度(经验)的,比如是从体制、伦理道德、法律、宗教、文化等等中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来理解文明的。无论这种文化、制度是历史上产生的,还是后来由人为的建构而产生的,只要把它固定下来,认为这些文化制度构成了一个民族生存之基础,并把它和政治权力捆绑在一起,用政治权力去维护它,这都是一种“建构主义”,因此它也是“非理性”的,因为它不能正确地理解“社会”的含义,错误地把特定的制度或文化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础。
制度(文化)只是人的行动的结果,如用它来定义文明,那就把人的行动给捆住了。这种文明观不仅会使一个民族变得封闭和保守,还会导致“冲突”,因为它不是把个体的幸福放到首位,而是把守护或扩张自己的制度(文化)放到首位,为了这一目的,它会不惜牺牲个体的生命。可见,对于文明的理解,关系到一个民族中的个体的生命与幸福。
所以,被正确理解的“文明”本身不能预设特定的制度,一切要以是否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为指引。相反,如果以制度(文化)来定义文明,那是缺乏可靠的理论基础的,因为它是基于历史主义的“理解”。历史主义的方法是指向建构主义的,人为建构的制度会束缚人的创造性,使分工合作不能展开,从而导致个体的生活水平不能提高。
转自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作者 朱海就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