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为10万带孙费,将儿媳妇告上法庭,法官只判了8个字,打脸无数隔代育儿的家庭…
你听说#女子离婚遭婆婆索要10万带孙费#的事没?
说是一对小夫妻生了个女儿,因为男方在外地上班,女方也要工作,就让孩子奶奶来帮忙带娃。
之后八年间,孩子奶奶整天围着儿子儿媳和孙女转。
后来夫妻俩离婚了,孩子奶奶就以“没义务抚养孩子以及已经60周岁”为由告了前儿媳,索要10万元的经济补偿。
最终的结果是:法院判孩子奶奶败诉。
说婚姻结束了,但亲情还在,不应该把大人的纠葛加注在孩子身上,并特地写判词:“爱幼护幼,不予支持!”
这件事闹上热搜之后,网友们在评论区简直是吵疯了:
有人认为带孙女还要钱是无理取闹;
有人认为要补贴是合理的,但要错人了;
还有人认为秋后算账太难看,该早点说清楚……
都说让老人带娃容易闹矛盾,但像这家为了钱闹上法庭的,确实还是还极端的情况。
现实中的隔代教育,也总是鸡飞狗跳,你哭我叫。
无论是孩子父母,还是过来帮忙的老人,都有自己的有苦难言和心甘情愿。
隔代育儿已经是最优解
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女生,在结婚或生娃之前,都下定决心:我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带、自己教,我要记录下他成长的每一刻。
但到后来,大家往往还是向老人张了口,外婆或奶奶才是和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人。
这所谓的“打脸”背后,都是生活的艰辛。
就像这个视频里的妈妈,看得叫人心里五味杂陈。
那天早上,她独自带着双胞胎儿子去医院打针,空不出手,只能左手抓一个,眼睛时时刻刻盯着另一个。
回家后,她本打算着先煮孩子的食物,喂他们吃完,然后哄睡,再自己赶紧吃点什么垫一垫,休息下。
可兄弟俩就是黏着她,什么都不让她干。
她看着孩子,疲惫和委屈一股脑往上涌。
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
看着妈妈蹲在地上哭,床上的孩子还什么都不懂,依旧伸出双手求抱抱。
在这则视频的评论区,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破防了。
有人后悔生娃后完全没了个人时间,沦为了工具人;有人抱怨丈夫收入不高,自己只好两头顾,但没一头能顾好……
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一条。
“有个长辈帮扶带娃是多么多么的幸运幸福,我这话肯定会有人吐槽,但我还是想说出来。”
是啊,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处境。
很多人对老人带娃嗤之以鼻,但这或许是很多家庭当下的最优解。
儿女需要,她们随叫随到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老漂族”这个词?
这个老年群体现在已经中国流动人口的核心,她们背井离乡,只为了到儿女身边,买菜做饭、看护孩子。
抖音上有一条点赞千万的视频,是一个奶奶讲述自己“忙碌的一天”。
6点半:起床,半小时做好早饭;
7点:边给孙子洗漱,边叫儿子媳妇起床吃早饭;
7点半:送孩子上学;
8点:刚回到家,小孙女已经醒了在哭;
然后抱着孙女去公园玩一圈、紧接着就要买菜,要在孙子中午放学前做完午饭……
这大概就是所有带娃老人的真实写照。
纪录片《中国的爷爷奶奶们,在大城市中挣扎着》里有个叫侯珍的外婆,从山东跑到广州,也是过着这样的生活。
孙子上学后,她曾想回老家安度晚年,还没来得及开口,第二个孙子就先来了。
原片里,她边忙碌边笑着说:“我们这一辈人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我还看到过一个78岁的奶奶。
她带着大包小包一堆吃的喝的,坐了6个小时的车,就为了来帮孙女带孩子。
老人护着曾孙一起睡觉的这个画面,真让人不得不感慨亲情的伟大。
年纪小小,爷/奶味十足
感人之余,老人带娃也贡献了不少调味剂。
你一定听过她们的另一个身份——潮流终结者。
爹妈带娃,孩子都是潮流boy、甜美小公主,奶奶带娃,全国统一乡村田园风。
难怪网上有句话说,没有一个孩子能从老人牌包头巾里精致地走出来。
更让爹妈无奈的,是气质传染。
老人带娃第一天,孙子蹦蹦跳跳的,少年感满满。
老人带娃第七天,孙子小手一背,每一步都走出了和年龄严重不符的沉稳。
再看一老一少同框走在一起,简直就是一整个复制粘贴。
大爷教走步,那大妈教什么?
有传授魔法攻击的。
就是之前红遍全网的“退退退”,现在已经是小孙女的“干架”起势动作了。
有把三五岁的娃捧成广场舞一哥一姐的。
看这个小男孩曼妙的身姿,很难说天赋和成长环境哪个更重要吧。
还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这个五六岁的孩子,一针一线地绣花鞋垫,卖相还相当精致。
评论区有人为他作诗叫好:“萌娃手中线,慈母脚上垫。临行密密缝,真情步步暖。谁言童子心,抱得爹妈归。”
矛盾才是生活的真相
几代人生活在一起,温情和笑料常有,也总免不了的有摩擦。
因为教育观念的差异,老人总是被子女嫌弃的那一方。
为这事,65岁的“免费保姆”李阿姨没少和儿子吵翻天,然后撂狠话。
“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大老远跑过来,不感激就算了,还挑三拣四,嫌这嫌那。你们行,自己带,我回家去。”
而更多地老人,慢慢地学会看儿女的颜色,适应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
也有老人会硬气一把。
之前网上有一个很火的短片,短短7分钟,应该是每个隔代教育家庭的缩影。
这个家里也是男主人不在家,来照顾孩子的是女主人的妈妈。
女儿工作很忙,常加班到深夜,妈妈便一大早起来给她煮养肝粥,却被生气质问:“你这样让我怎么睡觉?”
早饭过后,为了能让孙女赶上校车,妈妈急急忙忙地帮孙女穿衣服,女儿站在一旁,满眼的嫌弃。
后来有次孙女发烧了,女儿加班晚归,一回来就责怪妈妈给孩子盖得太多,药也吃的不对。
类似的摩擦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直到有一天,女儿起床后发现妈妈不在家,从邻居那得知,妈妈走的时候拉着箱子。
那一刻,她慌了。
接着就是急忙打电话,妈妈没接,她倍感煎熬。
直到看见妈妈拎着菜篮子进家门,她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注: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写在最后·
陈辉教授说过一句话:
“依靠父母的支持,中国城市的许多青年家庭,用一种温情脉脉的方式,低成本地解决了家务劳动和幼儿看护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刷屏的一段视频。
年轻的妈妈正在一口一口喂着自己的女儿,而她的妈妈站在她身边,一口一口喂着她。
爱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向下传递的。
只是我们都很少会回头看看,那个为自己耗尽心血的人,也很少想到对她由衷的说一声“谢谢”。
网上有很多吐槽老人带娃,怪她们太溺爱、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的文章或故事,大家肯定都看过不少。
从年轻人的视角看,老人对孙辈的付出和爱肯定是“不完美的”。
但显然的,无论是自我绑架、无限容忍,还是动辄指责、发泄情绪,都不能够解决问题。
倒不如约法三章,平等交流、事事同步、常常一起复盘学习。
在育儿这项事业上,希望大家都能和老人成为彼此信任和依靠的伙伴!
你们家是谁主要带孩子?你和老人在育儿观念上有什么矛盾,是如何化解的呢?点个在看,在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