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如何让孩子在爱与幸福的氛围中长大,最终成为温暖而有力量的人?这8件让孩子幸福感爆棚的事,一定要陪孩子完成哦!
“作为父母,你想让孩子未来变成什么样子?”
我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一个阳光少年,任何时候都能做他自己喜欢的事,幸福而有尊严地活着。
无论何时,他都能把笑容挂在脸上,随时都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做一个永远积极向上的人。
只要他能感受父母给他的爱,懂得去爱人,做一个幸福感爆棚的孩子就够了。
是啊,孩子对幸福感的需要,是一种安全感与满足感同时拥有而产生的欣喜与愉悦的情绪,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心理需要”。它的来源往往从父母的“参与”中获得,父母的参与度越高,孩子越感觉到幸福。12岁前的孩子,如果能在父母那里拥有幸福感,那他就有了一生快乐的资本。特别是这8件让孩子幸福感爆棚的事,12岁前父母一定要陪孩子完成。
每周一次“特别晚餐”
看过这样一个采访:如果你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共进晚餐,你选谁?“一顿晚餐”,这种最简单的事却成了孩子对幸福的定义。只因为它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关注,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相伴时光。现在的父母90%都很忙碌,甚至无法坐下来和孩子好好吃一顿饭。
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测试上得高分。
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饭。
在餐桌上父母与孩子聊一聊天,关注一下孩子的内心变化,就会让孩子觉得轻松又满足。或许父母无法每天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吃饭,但是至少每周为孩子准备一次“特别晚餐”。一顿精心准备的晚餐,不仅给了孩子陪伴,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平凡的生活所诠释的幸福。一对夫妻每天坚持陪10岁儿子跑步,已经坚持了两年。每天晚饭后儿子做完作业,三人就会穿着亲子装在公园里面跑步,运动很累,但是一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爸爸说:通过运动陪伴他,让彼此的汗水与付出融为一体,他的未来更有韧劲。运动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也是缓解孩子情绪最好的方式。每天运动超过一小时的孩子,心态更加积极,情绪调节能力大大提升。
亲子之间大汗淋漓的画面,让孩子体验到“身体累,但内心幸福”的感觉。
它让孩子体验了坚持的意义,因为彼此在一起再累都值得。
比起让孩子在家刷题看电视,不如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运动,融入彼此的生活里,让心更近。
主持人王小骞每年的新年第一天,就会召集全家人开会:给孩子制定一个新年目标。
在共同商议下,8岁的女儿给自己定了一个这样的目标:每天按时写作业、认真、不玩。如果这个目标是在父母命令下说出来,那么孩子有很大可能会排斥。
但是我们通过“共同制定的目标”,让孩子有了一层“我愿意”的含义在里面,孩子执行起来就轻松多了。
如今的孩子为什么幸福指数这么低,是因为孩子总是生活在“被安排”的压抑下,自主的意愿却很少,所以孩子没有对幸福的感知。
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以孩子的“愿望”为基础,让孩子参与进来,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完成,它是提升孩子幸福感的方法之一。
因孩子在达成目标那一刻,孩子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双倍存在的。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大家讨论了这样一个话题:孩子到了青春期都有很多的秘密,如何与孩子交流?想知道他的秘密,得先告诉他你的秘密,让孩子觉得我们不是在套路他,而是在和他分享。
之所以处理不好亲子关系,就是父母总是利用“家长角色”来要求孩子。在教育的路上,比起把孩子当作“孩子”,孩子更需要的是“朋友式”的亲子关系,彼此能够交心,也能给建议,它是维系亲子关系的秘诀。
我们要做到让孩子信任你、亲近你、喜欢你,可以利用“秘密分享法”来走进孩子的心里。
用“我小时候......”或是“我告诉你一个秘密”等语言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孩子。把自己的秘密说给孩子听,让他感觉到他和父母就是互相最重要的人。
分享秘密,就是了解彼此,让亲子沟通达到“零距离”。
在育儿界有一个词叫“黄金一小时”,指的是孩子睡前的一小时。
睡前的互动,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满足感,是任何陪伴都替代不了的。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或是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睡前是内心最安静的时候,温暖和刺激都是加倍存在的,此时的亲子共读是让彼此融入的最佳时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在一次“亲子共读妙招”的演讲中这样说:
陪孩子读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第一步就是每天抽出20分钟的时间给孩子讲一个睡前故事,让孩子伴随着父母的读书声入睡是孩子最幸福的时刻。
她提到,父母通过朗读、共读和陪读的方式与孩子一起进入阅读世界,就像一位引路人,带着孩子领略书中的奇幻世界。当我们将书中的内容用嘴说出来,声音里蕴含的感情比书里写的内容,更能触动孩子的内心。台湾儿童教育家林静怡从女儿5岁开始就带她出去旅行。他们去了新西兰的大草原、英国的爱丁堡,还进行了一场维持50多天的自助旅行。那些行走的路线、沿途的风景、历史文人故事,都是她和丈夫为孩子精心准备的。
旅行不仅仅是一次放松,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让父母与孩子都不断获得成长的经历。
就像林静怡说的那样,女儿不仅懂得了人文地理,也让女儿与他们之间有了更深的情感交流;
而他们也慢慢懂得了女儿的需求和理想,彼此有了更多情感交流的机会。
因为在亲子旅行中,父母会将全部的关注都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这让亲子互动变得更有感情,孩子更依赖父母。
越依赖,亲子关系越亲密,它会成为递增幸福的一道润滑剂,会让孩子更靠近父母。婴儿学会的第一句话常常不是“爸爸 ”或是“妈妈”,而是“抱抱”。
婴儿时期,父母的拥抱给孩子传递的是安全感;而在成长时期,父母的拥抱给孩子的就是支持和鼓励。
这是一种肢体语言的交流,通过接触能够串联孩子所有的情感和快乐。最难忘的是父亲的拥抱,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稳健而富有涵养的父亲与我亲密接触时,常常会忍不住紧紧抱着我,并把我举高。
拥抱能够使孩子的大脑传递一种催生素,可以让人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因为它影响多巴胺的分泌,同时大脑会有“快乐”和“放松”的情绪,对人的免疫系统也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为何如今的孩子会出现这么多的心理问题,这是因为90%的父母都不知道孩子的生活需要“仪式感”。
它就像孩子生活中的一味调味剂,充满惊喜和仪式感的生活是根治孩子心理问题的良药。再平淡的生活,我们也要在某一刻让孩子觉得与众不同。电影《公民凯恩》里的凯恩是传媒界的大人物,但他却对童年的一只雪橇念念不忘。童年时他的家庭生活拮据,父亲给他买过唯一的礼物就是一把雪橇,他们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玫瑰花蕾”。
有了这只雪橇,后来的日子让他感到温馨、幸福,给了他很多欢乐的时光。仪式感是孩子成长中最美好的记忆,它让孩子知道自己对父母很重要。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够把孩子的期待当成一种仪式来完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永远会被爱包围。父母偶尔给孩子的一个惊喜,会让孩子衡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分量。
最根本的是要提升父母的教育素养,提倡“成人比成才重要,幸福比成功重要”的教育理念。
为人父母,我们不仅要无条件地爱孩子,更要融入到孩子的每一次成长中,让孩子从内心感到幸福,给孩子的未来奠定力量。
我们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把陪伴、倾听、接触融入到孩子的世界里。它是一种持续的能力,让孩子因为有了父母而学会看见爱、感知幸福、成就未来。给孩子幸福最好的诠释,就是融入孩子的世界,让“幸福的密码”伴随孩子一生。来源:萨提亚育儿(ID: 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