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亲近的国风,不只有水墨和中国红”
最近几年,与国风相关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关注,被誉为“国产神作”的短篇动画《中国奇谭》在视频平台的标记量高达40万,田小鹏导演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今年春节档电影《深海》的豆瓣评分也高达8.3和7.3。
如果说前些年,国风作品的整体状态一个是数量上少,其次也并不卖座。那么,为什么这几年这类影视作品出现了“既叫好又卖座”的局面呢?我们不禁好奇,到底什么样的国风,才能真正吸引年轻人?
要兼具“形”与“核”
让我们先从《中国奇谭》聊起,这部总共8集、单集平均20分钟的原创动画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操刀,包含8个独立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每个故事由不同导演独立创作,因此,每集的故事和画风完全不同。
其中引发关注与讨论的《鹅鹅鹅》,它的画面呈现出温润的水墨质感,并以鲜亮的色彩如红色点缀。韵味悠长的中式美学,和片子“欲说还休、留有空间”的表达契合。
而《小满》的画面以传统的中国红为主色调,相较于《鹅鹅鹅》的留白,《小满》的风格更质朴。片中多次出现圆形意象,加强观众视角的“窥视感”,我们好像在窥探一个孩子的奇幻梦境。
《中国奇谭》的可贵之处在于,虽然是不同风格的作品,但都能让观众感受到“文化上的亲近感”。这份亲近不是来自简单的诸如水墨、红色等中国元素的堆砌,而是创作者基于想表达的内容,用更贴合年轻人的表现方式,真实地呈现。
总导演陈廖宇提及自己不希望用固有标签表现中国,不进行预设、真诚表达内心所想是创作的前提:“中国特色并不只意味着水墨、亭台楼榭,也不只意味着含蓄和意境,因为我们的观念和习惯在不断演变,生活经验不会是单一的,不止现在,从很久之前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是世界文化融合的产物。”
从动画短片拉回到动画电影,2015年《大圣归来》以9.56亿打破当年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它好像播下一颗种子,让国漫逐渐生根发芽。如果说《大圣归来》让观众觉得“很中国”是因为“大圣”IP天然的亲近感,那么,《深海》既没有我们熟悉的IP,也没有传统故事背景,为什么依旧吸引人呢?
首先在于表现形式,这部作品以“粒子水墨”这一全新的视效技术呈现,这让观众体会到了不同于以往3D影片的视觉享受,它也不同于常见的黑白水墨,而是用绚烂色彩呈现巨大的鲸鱼、腾空而起的鸟……既用新方式展现了我们熟悉的水墨的温润感,又能带给观众梦幻的新体验。
但它的故事内核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含蓄”。《深海》在表达主角的抑郁状态时,会使用黯淡的色彩和画面侧面暗示,而不是摊开了、直白地用语言讲述。这一方式在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也有所体现,你可以说老虎是不存在的,他只是主角派心中恐惧的意象化,这种表现方式是很东方的。
所以,好的国风作品并不是对传统内容的原样复刻,而是在追求丰富表现形式的同时,在“核”上不丧失对东方文化的亲近感,要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真实、不预设地表达。
是传承与创新的融合
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这几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新的表现形式的涌现,国风已经融入到各个领域,不论是新型旗袍、汉服等国风样式的服饰,亦或是各类品牌和敦煌、故宫博物院等的联名商品,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的产物。
这其中,有些作品会让我们觉得“很中国”的同时又有创新。追根溯源,是它们能通过更广阔的视角看到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同时经过多元文化的浸润后,找到自身文化的力量并借助这些方式去表达自我。
在以万变之“形”演绎传统文化不变之“核”这一块,有些品牌也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国风打法,百事可乐的太汽系列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国风平台,百事太汽系列自诞生以来,共推出了桂花味、白桃乌龙味、白柚青竹味三款国风口味,百事太汽希望以产品为载体,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展现出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近日百事太汽再次出招,以两个创新动作再次引爆关注,成为热门社交话题,也将它所代表的国风创新再次拉入大众眼球。
元宇宙作为当下的热门话题,深受当下年轻人的关注,于是百事太汽选择将传统元素融入到年轻人喜爱的流行文化中,用不局限、不预设的方式探索新国风的表达方式,推出了百事可乐国风虚拟偶像,其身穿极具国风特色的服饰,诠释国风美学的未来感表达。
另一方面,今年百事太汽还邀请了以“中式审美”闻名的摄影师张家诚进行合作,聚焦国人拥有共同记忆的标志性传统元素“窗花”打造了一个当代国风艺术装置,其外形不仅融合了太汽三款产品所承载的国风植物意象,还将中国传统剪纸技艺中的代表“窗花”与极具现代感的可乐罐身铝片金属质感相融合,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
这种用艺术的、创意的形式去展现中国风,是张家诚一直以来的个人风格,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能做的,就是不迎合国外对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期望,拍好我经历过的和有感受的东西。”这份从自身真实的感受出发,用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自身对“国风”的理解,和百事太汽“不局限,不预设”演绎国风的方式异曲同工。
这种“不局限,不预设”的态度还体现在百事太汽在5月6日发布的TVC中,视频中清新冰爽的夏⽇活⼒扑⾯⽽来,它不仅发布于立夏这个中国传统节⽓当日,还在其中穿插了各种独特的中式元素,百事的节气仪式感可谓诚意十足。不仅如此,视频中所呈现出来的太汽的全虚仙境和百事在元宇宙⽅⾯的探索也不谋⽽合。
国风不仅仅只是一阵风
其实一直以来,太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对国风的理解,深挖文化背后的核,正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深入挖掘,才能够持续输出吸引年轻人的、“形核兼备”的文化内容。
在《百事太汽国风剧场》系列短片中,百事就以传统说书的形式,改编了三个脍炙人口的传统民间故事。武松、孙悟空、嫦娥……我们童年时所熟知的角色形象轮番登场,而百事在创新演绎这些传统民间故事时,保留经典韵味的同时用现代审美赋予故事以新的生命力。
太汽的文化洞察是犀利而深刻的,基于中国文化对“竹子”这一意象的情感投射,百事对竹文化的演绎不仅仅只是露出竹子元素,更是将重点放在竹子背后所代表的精神意涵。为此,百事与新华社客户端及“中国之美”IP合作发布《竹艺新生》纪录片,聚焦竹编这项已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还原竹编技艺传承与创新的历程。用这种年轻人更喜欢的短视频微纪录片的形式,让大家了解非遗并喜欢上非遗,从而助力非遗技艺的传承。同时,百事太汽与非遗竹编传承人合作推出了一款联名竹编单品——竹编水桶包,用潮流单品赋能传统技艺,诠释百事对传统文化之“核”的时尚化演绎。
除此以外,太汽也曾创新演绎中国古典乐《春江花月夜》,让现代的电子乐、交响乐和古典乐碰撞交汇,让《春江花月夜》焕发新生……这三年来,太汽不断求变,不论是用音乐、短片,还是用产品、艺术装置,都是在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去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扩大来说,“形”与“核”的关系可以贯穿到任何领域,甚至是我们对自我的定义和表现。人们总是需要借助外在服饰、家居装饰、写的文字、绘的画这些多元的形式来展示自身形象;而有魅力的个体,就是借由任何不同的物品和作品,在打破形式桎梏的同时,输出统一的风格,表达出坚定的“核”。
这时候,再回到开头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国风,才能真正吸引年轻人?或许,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图片来自《中国奇谭》、《深海》、Unsplash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