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传赴港二次上市!还有这些同行瞄准港股IPO,新一轮快递上市潮要来?
近期,有市场传闻称,顺丰控股考虑最早2023年在香港第二上市,还选定了高盛、华泰证券和摩根大通等银行安排香港上市事宜,或至多筹资30亿美元。除了极兔、菜鸟和顺丰,“通达系”的中通也曾在4月底宣布在香港二次上市。
随着中国物流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启动了上市计划。从目前头部的快递物流服务商来看,除了极兔和菜鸟仍未上市之外,“通达系”和顺丰早已登陆了资本市场,但只有顺丰是在A股。如今顺丰、中通也计划赴港股二次上市,而极兔、菜鸟也或将把港股作为上市的首选之地。
为何国内快递物流巨头都要扎堆香港上市?登陆港股市场将对快递物流公司的发展带来哪些助力?
多家快递企业拟赴港股IPO
近日,顺丰筹划在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不胫而走。有消息称,顺丰控股已经选定了高盛、华泰证券和摩根大通等机构担任财务顾问,负责在港二次上市事宜,计划筹措30亿美元。时间上,可能最早在本月提交招股书,在年末完成上市工作。
今年以来,关于快递物流企业奔赴港股市场上市的传闻不绝于耳。先是2月份,有消息称,极兔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可能至少筹集10亿美元。极兔一度被视为快递江湖的“搅局者”,在收购了百世快递之后,估值达到1300亿元,背后站着包括博裕投资、高瓴资本、红杉资本、腾讯控股等国内一线的机构投资人。但极兔方面回复记者时表示:“对市场传言或猜测不予置评。”
随后3月,在阿里巴巴主席张勇宣布“1+6+N”组织变革之后,估值接近2000亿元的菜鸟被传出即将启动上市计划,同样瞄准港股,或将成为阿里旗下第一批上市企业。对此,菜鸟方面也是迅速回应称“目前尚无明确规划和时间表”。
4月底,“通达系”的龙头中通快递也宣布,寻求在香港联交所第二上市地位转为主要上市地位,于5月1日生效,正式成为港交所与纽交所双重主要上市企业。2016年,中通快递在纽交所成功上市,2020年就已经开始筹谋在港股挂牌事宜。
5月5日,乐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LC Logistics, Inc.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IPO上市。乐舱物流总部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这是继其于2022年10月14日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在港交所完成上市的物流领域企业包括京东物流、中通快递、圆通速递国际、安能物流、快狗打车等,以及顺丰集团旗下顺丰同城、顺丰房托、嘉里物流。
港股国际化助力快递企业布局海外市场
今年以来,快递物流业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业务量增速逐月向好,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全国快递业务量达400亿件,比2019年提前了128天,比2022年提前了24天。
快递单量回暖,单票收入上升,在物流畅通和消费增长的双重刺激下,快递龙头业绩持续向好。根据各大快递公司披露的财报,2022年,圆通、德邦、顺丰、申通、韵达5家A股上市快递公司营收普涨,净利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随着快递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必然会有越来越多企业谋划上市,为其进一步发展获得更大的支持。况且,随着快递业从价格战走向服务战,行业竞争进入新一轮洗牌期,要进一步筑深产品和服务壁垒,就要获得更多储备资金,这就不难理解即便是顺丰这样的巨头也要谋求二次上市的机会。
“一方面,企业需要整合更多资源、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引进更多新技术和提升服务水平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记者表示,这两方面的诉求,核心目的在于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因此,只有上市能快速获得发展资金,以及提高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
那么,为何选择港股?记者结合采访整理出几大原因:
第一,近年来欧美资本市场对中概股企业并不友好,A股当前的几大快递公司当年都是借壳上市,而并非独立IPO,相对而言,港股作为开放性国际资本市场,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
第二,港股当前已聚集了一批快递物流企业,有一定的集群效应,对企业上市定价、发行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若顺丰控股和菜鸟完成港股上市,那就意味着快递物流领域内几大模式各不相同的头部企业,都将汇聚于港交所开展“同台竞技”。
第三,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高、市场更为成熟,有利于企业获得国际资金的支持。如今各大快递物流巨头早已开展了国际化布局,借助香港市场进一步提高国际知名度,获得更多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认可,有助于企业大步迈向海外市场。
比如,对于有意登陆港股市场的菜鸟,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分析称,在其现有的业务结构中,全球化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本就契合港股国际化的优势。加上阿里集团原本已登陆港股的信用背书,菜鸟选择港股上市,对于提升自身的估值会有很大空间。
对于菜鸟、顺丰、极兔的上市之路,业内普遍给予乐观的看法。其中,顺丰由于营收规模正持续提升,利润也在稳健增长,加上其行业龙头的地位,只要走完合规流程,上市基本就是水到渠成;而菜鸟有阿里背书,国际业务也做得风生水起,理论上难度也不大;极兔方面,虽然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何时盈利仍是一个待解之题,这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考量。
责编:朱雨蒙
校对:王蔚
转自证券时报 作者 卓泳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