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摄入人工甜味剂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经常摄入人工甜味剂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现在,人们都知道糖的甜味会产生显而易见的危害,蛀牙、肥胖、糖尿病等都是“糖的甜蜜后果”。糖对各种健康的有害影响已被广泛研究和分析,目前被WHO视为主要危险因素,并建议每天摄入游离糖的能量应少于 5% 。
但,人喜爱甜味是与生俱来的,于是人造甜味剂作为添加糖的替代品应运而生,满足那些对食糖有顾忌的人对甜味的渴望。
甜味剂,是一种有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它可以无糖而重现甜味,从而降低游离糖的卡路里含量,对血糖的影响较小,也能预防龋齿。因而一经问世,广受欢迎。
全球巨量饮食饮料品牌都在使用食品添加剂,尤其是超加工食品,如:人工加糖饮料、零食、低热量的即食食品或奶制品。全世界总共有超过 23 000 种产品含有人造甜味剂,而且在餐桌上的人造甜味剂也经常被直接用于咖啡、奶茶之类的饮品。
当今。人们已经不可避免地会进食各种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食品,然而,甜味剂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食品添加物。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甜味剂与患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心脏病、脑血管病) 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
2022-09-07,法国巴黎大学流行病学和统计研究中心的Charlotte Debras团队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影响因子=93) 杂志在线发表一篇重要的研究论文,题为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NutriNet-Santé cohort” 。这是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重点是调查所有膳食来源 (饮料以及餐桌甜味剂、乳制品等) 的人造甜味剂 (毫克/天) 的消费量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体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和脑血管) 之间的相关性;也就是,总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和三氯蔗糖的摄入量与总体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参与者是法国成年人,年龄在 18 岁或以上。最终有103,388 名参与者 (平均年龄 42.2 ± 14.4岁,79.8%为女性)。
其结果显示,在人造甜味剂高消费人群和非消费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年发病率是每 十万人分别为 195例 和 150 例。可见人工甜味剂总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人造甜味剂与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更显著。尤其是阿斯巴甜的摄入与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而安赛蜜 (乙酰磺胺酸钾) 和三氯蔗糖与脑血管事件和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总之,用人造甜味剂代替糖的添加
总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人造甜味剂消耗量对心血管疾病的有害无益。
此外,美国克利夫兰诊所Stanley L. Hazen于2023-02-27也在Nature Medicine (IF=87) 在线发表题为 ”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erythrito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 risk“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检查了一种常用的糖替代品赤藓糖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疾病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赤藓糖醇既会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又能促进血栓形成。
几年前在美国生理学会年会上,布赖恩·霍夫曼教授报道了马凯特大学和威斯康星医学院研究人员的小鼠实验结果。给分组喂养的小鼠分别进食富含葡萄糖、果糖、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的食物。前两者是自然界中常见单糖,后两者是常见人工甜味剂。三周后,研究人员发现小鼠血样中生化指标浓度以及脂肪和氨基酸水平均发生较大变化,甜味剂改变脂肪代谢方式,其中的乙酰磺胺酸钾在血液中堆积,对血管内膜细胞伤害更大。霍夫曼接着说:引入人工甜味剂多年后,“糖尿病和肥胖患者仍大幅增加。我们的研究显示,无论天然糖还是人工甜味剂,似乎均不利于人体健康,尽管它们对糖尿病和肥胖的作用机制迥异”。“如果摄入适量,天然糖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糖代谢系统只有在“长期超负荷运转情况下才会崩溃,而以不含热量的人工甜味剂替代糖,会导致脂肪和能量代谢发生消极变化”。
这些研究为WHO 和全球其他卫生机构重新评估人造甜味剂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见解和数据。
虽然还需要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作进一步的证实,并阐明其生物学途径,但这些研究提示,这些食品添加剂被用于数千种食品和饮料中,每天被千百万人食用,非常有必要着眼于它们的长期安全性,对人造甜味剂进行严肃而全面的控制。随着更多实验证据的积累,政策和建议将需要定期更新,以确保利用现有的最佳数据为人造甜味剂在公共卫生上的合理使用提供有力支持。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