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敦煌最美的女人,又捐1000万!

敦煌最美的女人,又捐1000万!

公众号新闻



如果我死时让我留一句话
我就留这句
我为敦煌尽力了

——樊锦诗


5月4日,时逢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日。

一位耄耋老人回到了北大,并向母校捐了1000万,设立教育基金,用以支持北大的敦煌学研究。

“今天我的这点捐款,是我应该做的贡献。”

在捐赠仪式上,面对赞誉和掌声,老人声调不高,字字平实恳切。


这1000万,包括她此前获得过的各奖项奖金,以及多年的积蓄

她叫樊锦诗。

但或许用【敦煌的女儿】来称呼她,更为贴切。


樊锦诗曾在给北大新生的信里写道:

“我几乎天天围着敦煌石窟转,不觉寂寞,不觉遗憾,因为值得。”

“我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无怨无悔。”

从青丝到白发,从繁华城市到荒漠戈壁。

几十年来,她走遍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看遍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将自己的一辈子,都交付给了敦煌。

换得敦煌的“永生”。


我已经八十多岁了,总有一天会走的,我已经做好了准备。聊以欣慰的是,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我为莫高窟尽力了!

    樊锦诗这样说道。


    01
    我这个人命中注定
    这一辈子就交给敦煌了

    “敦煌的女儿”和敦煌的故事,要追溯到1962年。

    那年的樊锦诗还是北大历史系考古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临近毕业,跟随老师前往敦煌做毕业实习。

    攀缘着被积沙掩埋的崖壁,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看过去。从北凉、北魏,到隋唐的山水、人物、建筑,从伏羲、女娲到力士、飞天......

    樊锦诗被眼前那一个壮阔盛大的敦煌世界深深震撼了。

    莫高窟第45窟
    站在这些塑像面前
    真切感到菩萨和普通人面前的那道屏障消失了

    第112窟的《反弹琵琶》
    仿佛能听到项饰臂钏在飞动中叮当作响的声音

    然而和震撼绚烂的壁画雕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洞窟外的生活:

    “想象不到的艰苦。”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最西端,气候干燥,冬冷夏热。

    洞内是神仙世界、艺术殿堂,洞外却是飞沙走石、黄沙漫天。

    喝的是盐碱水,一天只吃两顿饭,住的是破庙泥屋,没水没电,没有卫生设施。房子天花板是纸糊的,会时不时“咚”地掉下一个老鼠。

    因为严重的水土不服,营养也跟不上,没到3个月,本来体质就不好的樊锦诗就不得不离开敦煌。


    “我不想再回来了。”

    离开敦煌时,樊锦诗这样想着,但不到一年,她就食言了。

    毕业后,樊锦诗被分配到了敦煌。

    父亲舍不得女儿去那么远的地方吃苦,写了长长一封信给学校领导,想要留下女儿,但信却被樊锦诗扣了下来:“只要祖国需要,我就去。”

    只是那个时候,樊锦诗也以为自己只是去三四年,等后面又新的毕业生过去,就可以把自己换回去。

    却没想到,这一去,便是一辈子。


    最开始,樊锦诗好几次想离开敦煌,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回去。

    到后来,却是她自己离不开敦煌了。

    “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

    “我这个人命中注定,这一辈子就交给敦煌了。”


    02

    我不是好妻子、好母亲

    但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


    毕业分配到敦煌时,樊锦诗和被分配到武汉大学的男友彭金章约定,3年后,等她看完敦煌的壁画和雕塑,就回来与他团聚。

    然而3年后,樊锦诗却没能离开敦煌。

    和丈夫分居19年,直到后来丈夫放弃自己在武汉的事业,去往敦煌研究所工作,两人才得以团圆。


    两个孩子出生后,为了孩子的教育,也是由彭金章将孩子接到身边照顾。


    在敦煌,远离故乡,远离爱人和孩子。

    总有无限愧疚,和漫漫孤独。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感到孤独。

    “尤其到了春天,整天整天地刮风,窗外刮风屋内下沙。我常常感觉好像整个世界都把我给忘了。”

    可是啊:

    “第二天只要一走进石窟,我就感到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余秋雨曾在文章中写道: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活。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然而这样壮阔的生命,却在一点点消逝。

    风沙侵蚀、岩体裂缝、渗水......

    莫高窟的“衰老”无可避免:“不可再生,也不可永生”。


    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

    樊锦诗来到敦煌后,就看到包括常书鸿、段文杰在内的敦煌守护人放弃繁华的城市,放弃优渥的生活,来到了那么荒凉的敦煌。

    从此扎根于此,守护敦煌:

    “最后就埋在莫高窟的前头,还守望着莫高窟。”

    常书鸿在敦煌
    段文杰在敦煌

    而敦煌,也逐渐成为了樊锦诗的“归宿”。


    她渐渐习惯地上永远扫不干净的沙尘,习惯了报纸糊起来的天花板,习惯了半夜里有老鼠掉在枕头上,爬起来掸掸土,然后继续睡觉......

    一颗心,全扑在了敦煌上。

    几十年的时间,樊锦诗扎根大漠深处,守望着莫高窟里的历史沧桑、文化纷繁;身处戈壁之中,守护着佛陀累世的善行因缘、经变佛传。

    “我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



    03

    “这老太婆为敦煌做了点实事”

    能听到这话,我就满足了


    在敦煌五十多年,樊锦诗走遍了大大小小七百三十五个洞窟,看遍了每一寸壁画,每一寸彩塑。

    “在敦煌,每一个洞窟都是一个博物馆。”

    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

    她撰写的《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是对20世纪敦煌石窟研究的总结和思考。

    由她主编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更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1998年,已经60岁的樊锦诗成为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和时间赛跑,和功利对抗,继续守护挚爱的敦煌。


    随着敦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慕名而来敦煌的人越来越多,一些部门想要将敦煌与旅游公司捆绑上市,追求利益。

    一旦如此,敦煌将会彻底沦为旅游公司的工具,大搞旅游开发,这对于敦煌,对于莫高窟,对于那些保存千年的珍贵石窟雕塑和壁画,无疑都是“致命”的。

    为了保护敦煌,樊锦诗带着研究院的人,北京兰州两头跑,多方奔走,最终才使得捆绑上市的悲剧没有在莫高窟发生。


    那段时间,她没有一夜睡得好,瘦了 整整十斤,有人被她的坚持激怒,骂她不识大体,不考虑地方发展,劝她识时务......

    樊锦诗却不肯退步:“我们都是历史的过客。我们这些人走了,莫高窟还会在......我们没有权利将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这样“不讨好”的事情,樊锦诗做过好几回。

    2002年开始,在樊锦诗推动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开展“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项目。

    “如果没有21世纪初提前预测到,做了方案,现在不知道会变成什么面貌。”


    也是樊锦诗率先提出建立“数字敦煌”的概念。

    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更多的人看到敦煌,也永生的敦煌,实现“永生”。


    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正式上线。

    从此,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免费欣赏莫高窟10个朝代、30个洞窟、4430平米壁画的高清图像。

    走进敦煌,走入敦煌。

    而这一年,樊锦诗已经78岁。


    季羡林在2000年敦煌百年庆典上用一个词评价樊锦诗:“功德无量”。

    但对此,樊锦诗却永远将敦煌摆在自己前面:

    “要不是敦煌,人家知道我是谁?那不是我的荣誉,那是敦煌的荣誉。有一天我成灰了,历史在这儿。”

    “如果有朝一日我离开敦煌时,大伙儿能说,“这老太婆还为敦煌做了点实事”,我就满足了。”



    04

    如果还有一次选择

    我还会选择敦煌,选择莫高窟


    除了考古研究和保护工作,在敦煌,樊锦诗还操心着莫高窟大大小小的管理工作。

    每一个能够离开优渥生活来到莫高窟的人,都怀着可贵的信念:

    “我在一件事情上尤为坚定,那就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善待敦煌研究院的每一位学者和艺术家,包括每一个普通的职工。”


    她自己总是能省就省,出差拉个箱子就走,住便宜的酒店,但却不遗余力改善改善职工的住宿环境、生活条件。

    随着游客数量增加,她不止一次建议院里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补助费标准;还观照食堂一定要保证执勤巡逻的警卫,每顿都要有肉菜......

    好几年的大年初一,她都会自己掏钱,和警卫战士们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唠唠嗑......


    工作几十年,樊锦诗每年会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1万元,捐给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2014年,樊先生退休,她又把公积金账户里存的45万元一次性捐出。

    “钱要用在该用的地方”,她总是这样说。

    她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守护敦煌”,却将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2019年,樊锦诗当选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

    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

    心归处,是敦煌。

    而于她自己而言:我觉得我能把一生奉献给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事业,能够为这样一个绝无仅有的人类最伟大的文化遗产服务,非常幸运。如果还有一次选择,我还会选择敦煌,选择莫高窟。

    她是敦煌最美的女人。

    是永远的,敦煌的女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给“天下无癌”捐100万的小小目标,尹哥达成了!致敬,樊锦诗再捐1000万把【敦煌壁画】戴手上!「敦煌美术研究所」正版授权:美到挪不开眼···“敦煌女儿”樊锦诗,捐1000万给北大!25岁抛下恋人只身赴大漠,守护60年,她的爱情和敦煌一样美!他,又捐了100万元!“敦煌女儿”樊锦诗,捐赠1000万给北大!定了!第一胎奖3.5万!二胎奖3.5万!三胎奖10万!生娃发钱,终于打响了!!她是何鸿燊最美的女儿,本该一生无忧无虑,却疯癫了10年,最后结局令人唏嘘博士刚毕业的新人,如何做出史上最美的化学实验?| 商周专栏致敬!樊锦诗再捐1000万再捐1000万!这颗“星”以她为名把『敦煌壁画』戴手上!“敦煌美院”正版授权:美到挪不开眼…樊锦诗,再捐1000万!“敦煌女儿”樊锦诗,捐赠1000万给北大赞!樊锦诗给北大捐1000万元用于敦煌学研究、清华大学团队揭开大质量星系形成之谜……听,教育早新闻来啦!又捐了100万!北京冬奥没卖票却有盈余 国际奥会捐1040万给中国怎么开始学佛(十五)知时知量,傻坐静等把【敦煌壁画】戴手上!“敦煌美术研究所”正版授权:美到挪不开眼···把真丝裙穿得美的女人,从来都不简单重访葡萄牙(5)-王国的书香之城天上有了一颗“樊锦诗星”!“敦煌女儿”再捐1000万“敦煌女儿”再捐1000万去夏威夷游最美的海滩,看最美的星星!什么样的女人 才是完美的女人?马斯克与扎克伯格“约架”八角笼;知乎周源回应匿名功能争议;巴菲特又捐赠价值46亿美元股票;拉夏贝尔正式破产清算丨邦早报咀外文嚼汉字(215)“羴”与“猋”里程碑!刚刚,加拿大人口突破4000万!去年来了100万新移民+留学生!2043年将达5000万!评书最早听的是刘兰芳的“二吊蛋”,最好的要属袁阔成的三国演绎今天,她再捐1000万元!把连衣裙穿得美的女人,从来都不简单中东公主终于嫁给了爱情,全球最美的女人落泪震惊!悉尼华人区普通house近$400万卖出!买家10万10万地加!最终超出底价120万!太疯狂了!孩子已经成为了一匹脱缰的野马!国产最佳,对准了这样的女人与女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