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倪勇,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 (导师:黄宪院士,王彦广教授),2015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师从吴继善教授),之后分别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有机π共轭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在有机自由基光电磁功能分子、三维芳香性、以及纳米碳结构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在领域内顶级国际学术刊物(J. Am. Chem. Soc., Nat. Chem., Chem, Angew. Chem. Int. Ed., Nat. Rev. Mat., Acc. Chem. Res.等)发表论文40篇,合作撰写专著2本。荣获2021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B类),2021年新加坡国家化学会优秀青年学者金奖。2021年入选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2022年11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此外,课题组与世界多个本领域的知名教授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如英国牛津大学的Lapo Bogani教授、Harry L. Anderson教授、日本京都大学Atsuhiro Osuka教授、韩国延世大学Dongho Kim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Jishan Wu教授等。导师个人主页:
https://faculty.sustech.edu.cn/niy/
课题组主要致力于新型有机π共轭自由基体系和超分子体系的开发,以合成为基础,重点研究分子结构及其物化性质,并探索它们在有机电子学、光子学、自旋电子学、量子信息、及生物材料方面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聚焦有机大π体系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如全共轭碳纳米带、磁性石墨烯片段、非苯π共轭体系、杂原子自由基体系等,发展成熟高效的制备方案,以分子材料的性能优化为导向,有目的性地构建特定结构的开壳π体系,探讨在分子层面操控电子结构、自旋属性及磁性的机制。
发展开壳π体系的分子拓扑学,如全共轭索烃、分子结等,探索拓扑结构与光电磁性质的联系,实现多功能转换,发展光、热、电致磁响应的功能分子材料。
设计并合成具有高度对称性的开壳π共轭分子多面体,系统地探索三维全局芳香性。
在此基础上,发展基于开壳π体系的有机磁性半导体材料,并开展其在自旋电子学器件领域的系列研究;发展生物分子材料,并开展其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研究。
具备较强的合成功底,在有机化学,光电材料化学,超分子化学等领域有相关研究背景;已经获得博士学位或一年内能获得博士学位的在校生;
具有独立科研能力、较强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心,工作勤奋,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写作及交流能力,并在国际主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过高水平SCI论文。
博士后聘期两年,年薪33万元起,含广东省生活补贴15万元及深圳市生活补助6万元,并按深圳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及发放住房公积金。博士后福利费参照学校教职工标准发放。
特别优秀候选人可以申请校长卓越博士后,年薪可达50万元以上 (含广东省及深圳市在站生活补贴)。
在站期间,可依托学校申请深圳市公租房,未依托学校使用深圳市公租房的博士后可享受两年税前2800元/月的住房补贴。
拥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境内外合作交流机会,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两年共计2.5万学术交流经费资助。
课题组协助符合条件的博士后申请“广东省海外人才支持项目”。即在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 (不含境内,排名以上一年度泰晤士、USNEWS、QS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为准) 获得博士学位,在广东省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承诺在站2年以上的博士后,申请成功后省财政给予每名进站博士后资助60万元生活补贴 (与广东省及深圳市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不同时享受) ;对获得本项目资助,出站后与广东省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协议或者劳动合同,并承诺连续在粤工作3年以上的博士后,省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
- 博士后出站选择留深从事科研工作,且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 (聘用) 合同的,可以申请深圳市博士后留深来深科研资助。深圳市政府给予每人每年10万元的科研资助,共资助3年 (以深圳市最新申报要求为准) 。
- 根据《深圳市新引进博士人才生活补贴工作实施办法》规定,新引进博士人才生活补贴 (10万元) 与省市博士后在站生活补贴不同时享受。
广东省博士后在站生活补贴 30万/两年
深圳市博士后在站生活补贴 12万/两年(税后)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63万/两年(与广东省补贴不兼容)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60万/两年(与广东省补贴不兼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站中) 18万(科研经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2万/8万(科研经费)
广东省海外青年博士后引进项目 60万/两年(与广东省、深圳市补贴不兼容)
有意者请发送个人简历 (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教育和科研经历,实验技能,研究成果等) 至 [email protected];
[1] S. Xin, Y. Han, W. Fan, X. Wang, Y.
Ni* and J. Wu*, “Enhanced Aromaticity and Open-Shell Diradical
Character in the Dianions of
9-Fluorenylidene-Substituted Expanded Radialenes”, Angew. Chem.
Int. Ed. 2022, 61, e2022094.[2] Y. Ni and J. Wu, ‘Global π-Aromaticity in Open-shell
Diradicaloids and Polyradicaloids’, Nat.
Rev. Mat. 2022, invited review
in press.[3] Y. Ni, T. Y. Gopalakrishna, H. Phan, T. Kim, T. S. Herng, Y.
Han, T. Tao, J. Ding, D. Kim and J. Wu, “3D global aromaticity in a fully
conjugated diradicaloid cage at different oxidation states”, Nat. Chem. 2020, 12, 242.[4] Y. Ni, T. Y. Gopalakrishna, S. Wu and J. Wu, “A Stable
All-Thiophene-based Core-modified [38]Octaphyrin Diradicaloid: Conformation and
Aromaticity Switch at Different Oxidation States”, Angew. Chem. Int. Ed. 2020,59, 7414.[5] Y. Ni, F. Gordillo-Gámez, M. P. Alvarez, Z. Nan, Z. Li, S.
Wu, Y. Han, J. Casado and J. Wu, “A Chichibabin’s Hydrocarbon Based Molecular
Cage: The Impact of Structural Rigidity on Dynamics, Stability,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J. Am. Chem. Soc. 2020, 142, 12730.[6] Y. Ni, M. E. Sandoval-Salinas, T. Tanaka, H. Phan, T. S.
Herng, T. Y. Gopalakrishna, J. Ding, A. Osuka, D. Casanova and J. Wu, “[n]Cyclo-para-biphenylmethine
Polyradicaloids: [n]Annulene Analogs and Unusual Valence Tautomerization”, Chem 2019, 5, 108. (Also see
preview by H. L. Anderson et al in Chem2019, 5, 9).[7]C. Liu, Y. Ni, X. Lu, G. Li and J. Wu, “Global
Aromaticity in Macrocyclic Polyradicaloids: Hückel’s Rule or Baird’s Rule?”, Acc. Chem. Res. 2019, 52, 2309.[8]Y. Ni, T.
Y. Gopalakrishna, H. Phan, T. S. Herng, S. Wu, Y. Han, J. Ding and J. Wu, “A
Peri-tetracene Diradicaloid: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Angew. Chem. Int. Ed. 2018,57, 9697. (This paper was highlighted
in Synfacts 2018, 14, 0922).[9]Y. Ni, S.
Lee, M. Son, N. Aratani, M. Ishida, A. Samanta, H. Yamada, Y. –T. Chang, H.
Furuta, D. Kim, J. Wu, “A Diradical Approach towards BODIPY-Based Dyes with
Intense Near-Infrared Absorption around λ=1100 nm”, Angew. Chem. Int. Ed. 2016,55, 2815.[10]Y.
Ni, R. K. Kannadorai, J. Peng, S. W. –K.
Yu, Y. –T. Chang, J. Wu, “Naphthalene-fused BODIPY Near-Infrared Dye as A
Stable Contrast Agent for In Vivo Photoacoustic Imaging”, Chem. Commun. 2016, 52, 11504.
点击下方小程序卡片进入知社人才招聘广场,浏览招聘信息;招聘发布攻略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