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里残酷的人生真相,成年人看了会沉默
以辛辣戏谑文风著称的著名作家王朔,写过一部关于儿童的小说,讲述了北京复兴路29号院的一帮孩子在幼儿园和大院里的生活琐事。
其中,小男孩方枪枪和幼儿园规则“较量”的故事,被张元导演搬上了大荧幕,拍成了一部成年人的寓言。
小说和电影名字都叫做《看上去很美》,但真正看后却一点也不美。
在孩子的世界里,成年人的生存法则,里面一样不少,唯一少的,大概是我们渐行渐远的初心和勇气。
那些人生残酷的真相,是成年后我们才逐渐体味的道理。
成年人的世界,不欢迎标新立异
方枪枪四岁时被父母送到了幼儿园,在此之前,他是由奶奶带大的,从没过过集体生活。
一入园,他就跟别人不一样。
别的小朋友,穿着统一的服装,男孩小平头,女孩童花头,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玩狼和小羊的游戏。
方枪枪茫然无措地看着他们。
这时,李老师拿起剪刀,追着他,剪掉了他后脑勺留了许久的小辫子,然后给他换上幼儿园的衣服。
这样,方枪枪看上去就和其他小男孩一样了。
李老师强调,这是规矩。
可是幼儿园的规矩不止这一条。
比如外出时候大家要牵着绳子排排走;
比如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大家都要蹲成两列上厕所;
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许说话,有事情举手示意:加饭伸右手,加汤伸左手;
比如午睡时要自己脱衣服,然后一个个找老师洗漱;
比如睡觉不许尿床……
自由惯了的方枪枪什么也不会做。
李老师让优等生于倩倩上台做穿衣示范。
轮到方枪枪,他努力穿脱却卡住了头,滑稽的样子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方枪枪满脸通红,当堂尿了一地。
他不解,委屈,常常无助地嚎啕大哭。
李老师却并不买账,跟他说,只要在幼儿园,就必须学会和其他小朋友们一样,仿佛不一样就是不正常。
可却没有人告诉方枪枪为什么要这样。
其实别的小朋友也不明白原因,只是他们早已习惯,习惯服从,习惯遵守,习惯不去提出质疑。
就像李老师问:“为什么我们要自己学会穿衣服?”
于倩倩坚定不移地回答:“小朋友应该学会自己穿衣服!”
方枪枪只能沉默,尽量和大家一样点头,尽管眼神里满是迷茫。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并不欢迎标新立异的人。
当一个人的表现没有迎合大众的标准,就被轻易判定“不正确”、“不正常”。
对世界妥协是一件可悲又无奈的事情,可多少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步妥协退让,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不再拥有自己真实的模样。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
无法成为我们自己,是一切绝望的根源。
当习惯了放弃自我的思想和灵魂,一味和他人保持一致,那么自己也就泯然于众人,甚至沦为生活的人质。
很多追求,不是努力就能实现
为了让小朋友们都乖乖遵守规矩,幼儿园建立了一套“小红花”制度:
表现好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平均每天都拿到5朵小红花的小朋友,下周可以当班长。
方枪枪虽然对幼儿园的规矩很不喜欢也很不习惯,但经不住小红花的诱惑,开始暗暗使劲克服个人习惯,事事听老师的话。
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地学着吃饭、穿衣、上厕所,始终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没得到一朵小红花。
而他的抗议,却只在老师“明天表现好就给你”的许诺中,化为乌有。
一天,同学汪若海的爸爸提前来接他,无意中看见了教室里的红花榜,发现大部分同学名字后一片通红,只有儿子和方枪枪名字后面空白一片,不禁询问了两句。
汪若海的爸爸是领导,李老师不敢怠慢,忙解释,汪若海平时表现特别好,又说评比还没结束,然后马上在汪若海的名字后面贴了几朵小红花,也给方枪枪贴上一朵。
就这样,沾了汪若海的光,方枪枪终于得到了一朵小红花。
看着李老师平日铁打一般的规矩在此刻形同虚设,方枪枪脸上并没有得到的欣喜。
懵懂中,他觉得自己每天努力争取的小红花没有那么高尚和光荣了。
从此,他对代表规则的小红花不再服从,进而漠视,甚至挑战,他又成了他自己。
东京大学副校长上野千鹤曾经在开学典礼上自爆“校丑”,然后打破了学生们的“幻想”:
你们应该是抱着“努力就有回报”的信念来的,可是等待你们的却是即使努力也得不到公平回报的社会。
因为你所争取的回报,并不一定取决于努力的程度,也来源于环境的赠与。
可这并不意味着努力一文不值。
希望只有赋予自己才最真实,它至少可以让你在付出的过程中,认清人生的价值。
勇于承认自己的弱点,敢于放弃不值得的追求,这便是努力无果但人生无憾的最大意义。
无效社交,只会浪费生命
方枪枪在幼儿园里没有什么朋友。
男孩子们不和他一起玩,女孩子们见了他也会躲开。
唯有陈南燕陈北燕姐妹俩,出于善良帮助过他,也愿意对他说几句话。
方枪枪渴望朋友。
看见南燕被扣了小红花伤心痛哭,他将捡到的小红花小心翼翼用手绢包好送给她。
对于方枪枪来说,这是他对于友谊的最大的牺牲,但是却被南燕回绝了。
真心无人回应,方枪枪开始用另一种方式融入大家。
有一次,李老师在课堂上扮演大猩猩,看着她狰狞的样子,小朋友们吓得不敢大声说话。
方枪枪轻轻在北燕耳边说:“李老师是个长尾巴吃人的怪物。”
就这样,李老师是“怪物”的谣言很快传开,小孩子们深信不疑,都偷偷互相检查自己有没有长尾巴。
几个胆小的孩子还在李老师为他们洗漱时吓哭了。
深夜,方枪枪把睡不着的孩子们都聚集起来,一起去抓“妖怪”,他们悄悄围在李老师床边,却被突然惊醒的李老师吓得四散开来。
“围捕”行动虽然失败,造谣事件也不了了之,但方枪枪却从中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拥戴感,他成了社交中心。
他渴望寻求关注的心开始膨胀,不惜故意变成传统意义上“坏”小孩:打架、骂人、欺负同学、无恶不作。
如此这般,同学们怕他也厌他,园长把他一个人关了紧闭。
方枪枪在小黑屋里委屈得哭了很久,没有一个人来救他。
方枪枪只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小孩,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希望交到朋友。
只是在正规的途径上始终得不到承认,才开始自暴自弃使坏。
为了社交,他牺牲了自己的自由,也丢弃了自己的本性。结果却让自己更加孤独。
其实不止小朋友的烦恼来源于社交,成年人更是。
但殊不知,大多数过于付出的社交本质上都是无效的,既不能改善你的生活,甚至代价是摧毁你的积极向好。
所有社交,本质上都是经营自己的生活。
当你放弃对社交的执着,转而关注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和强大,那么自然而然会散发出社交吸引力。
当生命的丰富和有趣不取决于别人的给予,而是自己的创造,自我肯定,有没有朋友对你可能也不那么重要。
不想流俗,就要独自走遍孤独
方枪枪既不喜欢幼儿园的一切束缚,也难以用老师们规定的方式融入。
他在幼儿园里大多是寂寞的。
很多晚上,他趁大家睡着,一个人溜进院子里,和自己的影子说话玩耍,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开心时刻。
幼儿园也不喜欢方枪枪的格格不入。
对于格格不入的人,这个世界习惯性的反击便是孤立他。
方枪枪第一次被孤立,是他迟迟得不到小红花。
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和他玩耍,见到他就哄然散去。
方枪枪孤独着却假装安好,早餐时一语不发,大眼睛泪汪汪地,却忍住没让眼泪掉下来。
第二次被孤立则是老师对他的惩罚。
由于他总调皮捣蛋出风头,老师告诉其他小朋友,无论方枪枪再做什么,都不许和他说话。
就这样,哪怕他故意犯错也被无视,就连南燕见到他也会马上跑开。
方枪枪彻底成了幼儿园里的透明人。
不知过了多久,老师终于解除了孤立他的禁令,允许他加入小朋友们的队伍。
可是无论他怎么想挤进去,并故意大喊“快点告诉老师我出队了”,引起注意,依旧没有小朋友理睬他。
方枪枪独自逃跑了,来到了外面的世界。
在外面,他看到一个个大人戴着大红花从他面前走过,看上去很美。
原来大人们也无法摆脱“大红花”的桎梏,他孤独幼小的心,不愿意回头,此时已经绝望。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年少时或许我们也害怕忍受孤独,于是在不断逃避孤独的过程中,逐渐被圈子驯化,迷失自我。
但长大便知道,孤独是人生的底色,自由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为了自由和孤独共处,是人生真正的可贵,也是走出孤独的开始。
正如法国作家马德所说:
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享受生命的葳蕤与蓬勃。
在独处的时光里,你已经抵挡住随波逐流的命运,更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活出更好的自己。
方枪枪曾经哭着喊道:“我不要上幼儿园了,我要去上学!”
幼儿园园长却说:
“方枪枪,你不要认为离开了幼儿园就是特别高兴的事情。
其实幼儿园是你一生当中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将来你想回都回不来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方枪枪。
小时候曾天真地以为只要长大就会自由自在,而在长大的过程中,却一步步走入各种规则、诱惑、束缚、羁绊之中,越来越难以挣脱。
曾懵懂的迷茫,也曾固执的犯错,但最终不屑流俗,不惧孤独,屡战屡败,屡败再屡战,始终为成为想成为的人,做想做的事,执着奋斗着。
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在读懂人生道理后努力经营这一生,这就是成长的意义。
愿你在今后的日子里,永远找得到最初的自己,然后自由的生活。
作者 | 北方有佳,怡然自乐小女博,观察社会爱生活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