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重点中学老师,当妈之后
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做了五年老师后,我成为一名新入园儿童的家长。教师家庭,人们常常从子女的角度出发,说有个教师父母感受如何,我倒是想讲讲,昔日老师转任家长,是种什么感受。
这也算是自以为摸透了家校教育“小九九”的我身体力行,做了一个实验。
挤在一群咨询幼儿园事宜的年轻父母中,一位招生老师把我“捞”了出来。她拿着宣传单热络地对我讲,“我们幼儿园采用的是蒙台梭利教学法,您可能不太了解蒙台梭利……”我第一反应是否认,但忍住了。我以前最怕的家长朋友就是这一类:自居“教育学大师”、习惯性指手画脚。
《巴黎淘气帮》剧照
我耐着性子听她讲完了“蒙台梭利本土化”的实践方法,心想,反正我是不会为任何一种漂亮的“教育理念”买单的。甭管你宣称是蒙台梭利式,还是瑞吉欧式,抑或是华德福式,好课程都可以复制推广。
但我还是选中了这家幼儿园,打动我的是我家小孩未来的主班老师小西。她二十来岁,未语先笑,眉眼弯弯。我家小朋友和她一见如故,笑声连成串。当了多年老师,我深知,好老师可不是靠培训“培养”出来的,很容易下定了入园决心。
我家小朋友对牛奶蛋白过敏,入园前,为了和老师沟通这件事,我颇费了一番思量。入园前,我已和小西老师反复强调过几次孩子过敏的厉害。纠结之处在于,究竟要不要在入园后每顿含奶餐前,微信提醒一下老师?这是一个妈妈的本能反应,他一旦误食牛奶制品就不住上吐下泻的糟心回忆,我真不想再经历一遍。为此,在家吃饭可谓百般注意、千般小心。抱着手机,我反复衡量利弊。
但思前想后,我放弃了这个打算,因为回想起了自己被家长操纵的恐惧。以前我刚工作时,每节语文课后,手机总会准时震动,“老师,我家孩子这节课表现怎么样?”面对这个执拗的家长,我不知道如何拒绝这一要求,只能在课间挤出功夫来简要回复一二,“还不错”“有进步”。
《美娜的文具店》剧照
长此以往,我时常在一心讲课的当口儿猛然惊醒,忙不迭瞟她家孩子几眼,仿佛做贼心虚。据说学生、家长最欣赏的教师品质是“公平待人”,又总希望自己是被特殊关照的“那一个”。
如今成了家长,我也开始牵挂不在身边的孩子。不光我,因为孩子不足三岁,爷爷奶奶对他在园中的一切饮食起居都放心不下,总是唠叨,“要是能随时看到监控就好了。”我不由得替小朋友的老师大感喜悦,因为我家小朋友的幼儿园,不仅没有实时监控,连班级微信群都没有。这甚至把我也从时刻注目孩子的境况中解放了出来。我劝慰公婆,“只有信任老师的专业度人家才能做好老师呀,谁想要被盯着工作呢?”
至此,做游刃有余型家长的人生实验算是初有成效。乘胜追击,我又给自己定下了理想家长人设:理性、克制,就事论事,绝不啰哩啰嗦、慌里慌张。
然而,理想往往要落空,我也不例外。
入园不久,小西老师和我聊起孩子的“小状况”:该睡觉时大声尖叫,把喝水杯里的水洒到地上,甚至其他小朋友身上。小西老师说得轻描淡写,我却听得如临大敌。
《幼儿园》剧照
熊孩子我不是没见过:有对父母厉声呵斥,宛若大爷的;有发朋友圈嘲讽老师的;也有沉迷游戏视手机为命根子的……久经磨砺后,我也曾和小西老师一样云淡风轻。但自家“熊儿子”带来的心理冲击,强度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作为自视不能娇纵小孩的家长,接下来一整个周末,我都忍不住给小孩灌输,睡觉该怎样怎样,喝水该怎样怎样。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不但没有想象中那么淡定,相反,还蛮容易焦虑的:既焦虑孩子身上的小毛小病,又焦虑自己遇到问题不够专业,不够“温柔而坚定”。
小西老师就不同,她对小朋友的这些状况,好像并不格外关注。小朋友不肯好好睡觉,她抱起来哄一哄;再吵吵闹闹,她就躺在旁边不做声,冷处理一番;小朋友在感统课上跳不起来,她就拉着手一路走下来。
我去听过她的家长会,她不是那种讲得出许多道道儿的老师。不过看了她对孩子的这些处理,我觉得这不重要,如果非论流派,她大概是金庸笔下的“风清扬”,功夫自然天成、如行云流水。这其实跟我的教育理念相似,所以会后我向她坦承,“其实我真不在意孩子啥时候学会跳,相比之下,我更怕他因为不会跳,在集体中受挫,变得胆怯。”对此,小西老师同样只是温和地回应一句,“不用太过担心了,平时多带孩子练练就好。”
《厕所女神》剧照
望着小西老师略显稚嫩的面庞,我不禁想起自己刚毕业成为一名老师的情形。我们那所学校,对老师的考评标准一点儿不藏着掖着,学期伊始,就发布了学生给老师打分的条目表。考评项目有课程设计高效、批阅作业及时之类,这都好领会。
但有一条,“我在老师心目中有较高位置”,让我哑然失笑。这难道是要让七十多个学生同时感觉到,我特别属意于他?往大了说,这叫“乡愿小人”,万世师表孔夫子都要斥为“德之贼也”。往小了说,心如榴莲,每个尖尖上都站满了人的事儿,咱谈恋爱时都没干过,为人师表了倒要开倒车嘛?!
不过,新工作千头万绪,我根本抽不出空来格外关注师生关系。一日,一位家长突然造访,开门见山称,“老师,我们家孩子特别喜欢您……”我刚想客套两句,她继续自顾自讲起来,“孩子老说您特别温柔,我最近一直反思,我要向您学习,我可能待他太苛刻了点。”
我愣在那里,心里想,我还没来及学会应对学生的“十八般武器”呢,除了温柔,确实赤手空拳,别无他物。不过那般情境下,这话我也尴尬得说不出口,只好敷衍一番,孩子们都是“亲其师,信其道”,云云。
《黑暗荣耀》剧照
细想一下,在大多数的职场中,“温柔”似乎都不是值得称许的品质,所以你从来不会听到老板称,“XX员工是我司第一温柔的人。”但在教育领域,我渐渐意识到,孩子们鉴别不出一节课设计得多么灵巧,但老师对他是真心还是敷衍,上至青春期少男少女,下至黄口小儿,那判断力比雷达还要精准。
不过在我自己成为家长后,我意识到,“温柔”里面,还有更珍贵的东西。小西老师没建班级微信群,她和家长们都是私信沟通,其中有多少额外的操劳?设身处地想一下,这还只是幼师工作的“冰山一角”。而在频繁的磨课、迎检、活动、陪吃哄睡之外,她还能对一群不通世事的娃娃们始终保持温柔耐心,这不是武林绝学是什么?
讲到这里,做过老师的我,看起来已经比其他家长更加松弛通透了。但实际并不,扪心自问,除了孩子身心健康,我能坦然讲,真的就别无所求了么?更要命的是,为了应对那个我根本想象不到的未来,今日我要着重培养他什么呢?老实说,主意全无。
曾经,我带的班上有个孩子深陷抑郁困境,家长半夜连续给我发十多条的六十秒语音。也有名校出身的家长向我哭诉,他孩子无心学业,“老师,这孩子如果不是我亲生的,我真不能相信他是我亲生的啊。”那时我虽然也满怀同情,但只有当自己成为父母后,才真正回味出切身之痛来。
《小猪教室》剧照
当老师时,我曾和不少家长闲聊,学到了一个说法,某些学校以“加工能力强”著称。所谓“加工能力强”,指不管送进去的学生资质如何,最后成绩都不差。可孩子不是石头,送上流水线,出来的成品差不多一个样子,这真是幸事吗?在这个评价体系里,教育其实已经降级为“加工”。
在学校里,我也曾亲身经历各种教学改革,我们学美国,学欧洲,学公立,学私校,修修补补,永不停歇。有一个人尽皆知,但难以拿到台面上说的事实是,无论何种改革,只要考试成绩出现滑落,那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定义为“成功”。
教学改革成不成功,其责权划分,当然是指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今名校硕博进中学做老师早已不是“新闻”,做老师的门槛,也肉眼可见越来越高,好老师的标准更是日益五花八门。
但做过老师后又成为家长,我更困惑的是,究竟要读多少书,才能成为合格父母呢?或者说,读了足够多的书,就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吗?有不止一位朋友告诉我,带孩子带得心焦,正在从育儿书中学习方法。
《地球上的星星》剧照
也有一位心理咨询师前辈和我开玩笑说,“现在好多妈妈学了非暴力沟通法,就不会说人话了,孩子都觉得她们很假。母爱应该是本能啊,不然人类早就灭绝了。”这话听起来很对,我却忍不住反驳他,“那是什么把人类的本性都扭曲了呢?”
对这个问题,其实我自己也没有答案。倒是最近,我家小孩和小西老师同时给了我一个重大的启发。小西老师给我讲孩子的趣事:“我教他念一句诗念了两遍,结果他开开心心地和我讲,‘我不会!’”
听罢我感慨万千。一则,老母亲不懂装懂、不会装会的事做过多少,耗费多少心力和情绪,尚需从蒙童处学习诚实的智慧: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二来,一个孩子能坦然无惧对老师讲出“我不会”,这老师一定是付诸了无限爱心和耐心的。在未来知识爆炸的时代,技能永远有学习机会;但流露本性的勇气,只有在支持包容性的环境里才能获得。
教育,永远不是对“服从性”的训练,而是和他人建立美好关系的起点。没想到,当了五年的重点中学老师,我在自己的孩子和孩子的幼儿园老师身上,又学会了看待教育、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的新角度。
《母亲》剧照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