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傣族、泰国泰族,是不是一个民族?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来源:环球情报员
作者:霈霖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最有知名的少数民族应该要数傣族。虽然傣族的人口不算多,只有130万,却因为泼水节而闻名全国。
刚刚过去的2023年4月13日至15日,正是傣族泼水节,也是云南少数民族最具影响力、参与人数最多的节日。
▲2023年西双版纳泼水节吸引了200多万游客
据统计,2023年泼水节西双版纳吸引了200余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旅游总收入超21亿元。
有意思的是,泼水节并不是中国傣族独有的节日,同样也是泰国、老挝等国家最隆重的节日,庆祝的时间和方式与中国傣族完全一样。
▲泰国泼水节
泰族是泰国的主体民族,人口4000多万,占泰国人口的70%左右,是中国傣族人口的30倍。
“傣族”和“泰族”,这两个名字十分接近。然而,中国和泰国并不接壤。傣族和泰族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又为何如此相像?
▲中国与泰国不接壤
一、源起中国
湄公河是中南半岛主要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德宏傣族自治州,这也是中国唯二的傣族自治州。
澜沧江流出中国境后,由北向南分布着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最后从越南注入大海。
在这一片澜沧江-湄公河区域,生活着数个语言和文化习俗相近的民族,被统称为泰老民族。
▲澜沧江-湄公河是泰老民族最主要的迁徙轨迹
泰老民族包括中国傣族和东南亚的泰族、老族、掸族等。有关泰老民族先民的起源,目前史学界的主流看法是迁徙说,认为他们起源于中国云南,擅长耕种,很早会使用耕牛,喜欢白色服饰。
由于云贵高原的阻隔,包括泰老民族先民在内的云南地区诸民族,虽然从中原王朝引入过一些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但总体上仍是独立发展出自己的文明。
▲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使云南较晚被纳入中华文明圈
按中国史书记载,泰老民族先民在公元前5世纪建立了第一个政权,被中原称为哀牢国。其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云南南部,以及贯穿中南半岛北部的广大区域。
中原直到秦汉时期才将云南纳入版图。公元68年哀牢国被东汉灭亡,残余力量沿湄公河南迁,进入中南半岛,一部分人还在湄公河中游建立过掸国。
▲哀牢国被东汉所灭
根据泰老民族先民留下的史料,他们到达湄公河中下游地区时,当地已有高棉人、孟人等土著居民,为迁徙说提供了最有力证据。泰老民族先民作为后来者,大多分布在贫瘠的山区。
湄公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当时属于高棉人的地盘,先后建立了扶南和真腊王朝,高棉人信仰来自印度的南传上部佛教,统治着南迁的泰老民族先民。
▲泰老民族普遍信仰南传上部佛教
受此影响,泰老民族先民放弃原始宗教,开始接受南传上部佛教,并沿着南迁路线反向传播,7世纪中期传入云南,使南传上部佛教逐渐成为整个泰老民族的主流宗教。
二、开枝散叶
唐朝初年,云南地区实行羁縻制度,各民族虽然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性,但吸收的中原先进文化和技术也越来越多。
638年,云南的泰老民族先民结合中国农历和佛历创立了傣历,很快扩散到整个泰老民族。
更重要的是,泰老民族先民获得了重新崛起的机会。783年云南少数民族建立南诏国,泰老民族先民占有很大比例。
南诏国面积最大时达75万平方公里,人口数百万,民风彪悍,一度与唐朝、吐蕃两大强国斗得难解难分。
▲南诏国夹在唐和吐蕃之间战乱不断
但是,南诏国毕竟人少地贫,又夹在唐与吐蕃之间,一百多年来战乱不止,902年终因内乱而亡。此后,云南地区又出现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包括著名的大理国,泰老民族先民仍是重要组成部分。
1180年左右,云南地区的泰老民族先民脱离大理国,以西双版纳为核心建立景龙金殿国,自称“勐泐(音lè)”,实质上是云南地区泰老民族先民各部落的联盟,傣族由此开始形成,奠定了今天中国傣族的分布格局。
▲景龙金殿国以西双版纳为核心
与哀牢、南诏一样,景龙金殿国也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1192年向宋称臣。唐宋以来,中原王朝对泰老民族先民有多种叫法,诸如“金齿”、“黑齿”、“白衣”、“白夷”等等,从中可以看出泰老民族先民的一些风俗。
13世纪初,蒙元军队大举进攻云南,各族民众不堪战乱和残酷统治纷纷逃离。泰老民族先民的南迁被大大加速,沿着湄公河大量进入中南半岛。
▲哀牢国是泰老民族的共同源头
由于地形阻隔、相距较远,又缺乏充分交流,各地泰老民族先民的语言、风俗开始有了分化,但他们都自认为是同一个民族,同样信仰南传上部佛教。
由佛教节日演化而来的泼水节,正是这一时期形成的,泼水节也称浴佛节,被定为傣历新年,地位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每年傣历6月中旬的10天左右,连续庆祝3天。
三、各自建国
随着南迁人数的增多,东南亚各地的泰老民族先民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权,其中最强大的两个最终将演变成今天的泰国和老挝,其他的则并入了别的国家。
从大理国分裂出来的另一支泰老民族先民,一路跋涉到印度东北部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在1228年建立勐顿顺罕国,当地人称他们为“阿萨姆”,也就是今天印度泰族的祖先。
▲勐顿顺罕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
湄公河下游与湄南河流域连通,相比之下,湄南河流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适合耕种,更能吸引泰老民族先民,人口得到了大幅度增长。从泰老民族先民的整体分布看,最北端是其发源地云南,最南端则是湄南河流域。
统治湄南河流域的是柬埔寨真腊王国,对他们的压迫和剥削很沉重。13世纪初真腊王朝开始衰落,泰老民族先民的实力却不断增长,在1238年建立了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政权——素可泰王国,标志着泰族的形成。
▲泰国现在仍是重要的大米出口国
素可泰王国经常与高棉人发生冲突,两国边境多有变迁,导致一部分泰族人渐渐扩散到柬埔寨西部,成为今天柬埔寨泰族的祖先,一直保持着泰族的语言和文化。
13世纪末,元朝灭亡大理国平定了整个云南,以西双版纳为核心的景龙金殿国灭亡,故地被纳入元朝云南行省。1313年又宣布脱离元朝,建立麓川政权。
▲麓川政权趁元朝衰落而自立,但仍是元的藩属国
紧挨着云南、湄公河中游东岸山区的泰老民族先民,在1353年建立澜沧王国,这是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今天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族开始形成。
1382年明朝攻占云南,中国重新归于一统。素可泰王国、澜沧王国、麓川政权很快向明朝称臣。明朝称泰可素王国为“暹罗”,把他们的百姓叫作“泰人”。
▲泰可素王朝是泰国第一个统一王朝
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土司制度,基本不干涉边疆少数民族的内部事务。但这也造成了一些土司时常反叛,麓川政权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
从1436年至1449年,明朝对麓川发动三次大规模征伐,麓川虽然认输,却并未改变土司制度,真正将其瓦解的是缅甸。
1604年,缅甸东吁王朝攻灭麓川政权,云南及缅甸东北部的傣族掸族分裂为无数个小土司,分别向明朝和缅甸称臣,或两面都称臣。
▲麓川政权衍生出缅甸掸邦和中国傣族两个分支
清朝沿用了土司制度,并从清中期开始,加大改土归流的力度,限制和减少土司数量,增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从秦汉时期云南被纳入中国版图以来,傣族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清朝同样继承中原王朝对中南半岛各政权的宗主国地位。以泰老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有三个:暹罗、老挝和南亚的勐顿顺罕国,前两者是中国的藩属国,后者则与中国没有关系;有泰老民族分布的缅甸、柬埔寨、越南三国同样也是中国的藩属国。
▲泰老民族语言分布图
至此,泰老民族在中国和中南半岛的分布格局已经基本固定。虽然他们相互之间仍认为是同一民族,但语言和文化都开始有了差异。像中国傣族和缅甸掸族同样源自麓川政权,语言可以互通,却无法与暹罗泰族做到这一点。
四、分道扬镳
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已经来到亚洲东部,他们以贸易开路,逐步掌握了东亚各国的情况,而东亚各国之间的争斗也给了欧洲殖民者可乘之机。
18世纪末,缅甸的贡榜王朝灭亡了印度东北部的勐顿顺罕国。可好景不长,英国殖民者在1826年征服阿萨姆地区,使其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
▲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人属于泰老民族
中国也没有逃过西方列强的魔爪,1841年的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傣族与中华民族的其他成员一起,开启了反帝反殖民的斗争。
英国人得到阿萨姆地区后,很快又盯上了缅甸,1862年占领缅甸南部,继而在1886年吞并整个缅甸。法国殖民者也没有闲着,从1885年至1893年,先后征服越南、柬埔寨、老挝,建立了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
▲泰国被英法殖民者两面夹击
除了泰国外,中南半岛上的泰老民族都已经被英法殖民者征服。面对这种局面,泰国深切感受到亡国危机,一边实行西化改革、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保存自己,一边激起了泛泰主义思想。
泛泰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泰老民族国家,以人数最多的泰国为核心,囊括泰老民族聚居的所有地方,最终成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强国。
▲泛泰主义一度把中国壮族也算进来
当时东南亚各地的泰老民族有2300多万,仅泰国就有1300万泰族,这要归功于热带气候、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湄南河流域,生存环境远远优于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的其他泰老民族。
傣族聚居的西双版纳位于中国内陆腹地,远离来自海上的列强,可出人意料的是,傣族一直站在中国反帝反侵略斗争的最前沿。
从1900年抵抗英国入侵的片马事件,到抗战期间修筑滇缅公路,傣族为保卫祖国边疆做出了杰出贡献。
▲傣族积极参与修筑滇缅公路
受泛泰主义的影响,暹罗在1939年改名为泰国。二战期间,奉行泛泰主义的泰国军政府竟然加入法西斯阵营,先后向法属印支、英属缅甸开战,占领一些泰老民族地区,甚至入侵中国云南。
傣族一如既往地坚决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配合中国军队给予侵略者迎头痛击。这次反侵略战斗的规模和持续时间虽然都不算很大,却可以算是傣族和泰族唯一的一次交锋。
五、傣泰双星
眼看日本法西斯即将战败,泰国及时倒向盟国,这才避免沦为战败国,泛泰主义几乎销声匿迹。二战胜利后,东南亚各国迎来了民族解放的高潮。
1945年越南独立;1947年印度独立,阿萨姆成为其一个邦;1948年缅甸独立;1953年柬埔寨独立;1954年老挝独立,所有泰老民族都摆脱了殖民统治。
▲中南半岛各国在二战后纷纷独立
为了规范本国各民族的名称,多国重新命名了各自境内的泰族,印度是阿萨姆、缅甸是掸族、老挝是老族,中国也在1953年正式命名了傣族。越南和柬埔寨境内的泰老民族较少,因此分别沿用了傣族和泰族之名。
经过上千年的迁徙和繁衍,泰老民族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老挝、缅甸、印度、柬埔寨、越南这7个国家,总人口接近7000万。
他们自称为同一民族,同样信仰南传上部佛教,语言和风俗虽然相近,但并非完全一致,相互听不懂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傣族一向有爱国保疆的传统
中国傣族现有133万人口,分布在云南省30多个县。西双版纳、德宏自治州是唯二的傣族自治州,版纳傣族人口33.5万,占该州总人口的32.9%。
改革开放以来,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不仅是泼水节,当地的少数民族风情都深深吸引着来自全国的游客。旅游业已经成为西双版纳首要支柱产业,2021年该州人均GDP达51812元,折合7496美元。
▲傣族和泰族的民族服饰非常相似
相比之下,由于历史、政治、地理等诸多原因,东南亚国家的泰老民族普遍较为贫穷,只有泰国的泰族较好,能与中国傣族比肩,构成泰老民族之中的两颗明星。
20世纪90年代,泰国曾经被誉为“亚洲四小虎”之一,却由于1997年金融危机及其他不利因素,经济发展缓慢,2021年人均GDP只有7066美元,不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有“小泰国”之称
然而,泰国总人口达到6610万,整体实力尤其是旅游产业和国际知名度,都远远超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因此来西双版纳的很多国内外游客,会把这里叫作“小泰国”或“小曼谷”。
云南是整个泰老民族的发源地,傣族在西双版纳生活的历史,比泰族在泰国更加悠久。两者可以算是同一民族,文化信仰等方面十分近似,也有一定差别。
两者的语言属于同一语系,但不能互通。受缅甸掸族影响的泰北地区部分泰族,与傣族语言更接近,相互能够听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