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爹味”打一星,他们真的看懂《漫长的季节》了吗?电影2023-05-15 00:05 随着《漫长的季节》大结局到来,那打乱时间线的蒙太奇手法,仿佛让人看了一部12小时的超长电影,也如同伴随着王响、彪子、马队等人过完了他们的一生。 从因开分9.5分被广泛讨论之后,《漫长的季节》二度再被引发讨论是因萝贝贝的一篇吐槽《漫长的季节》爹味、厌女的文章。 “爹味”、“厌女”,显然在这个流量时代是足够刺眼的词条,文章发出不久,迅速发酵,激发两拨人的热烈讨论,一直持续至今。 这甚至带出了一个在电影内容上被持续探讨的问题,男性凝视。 首先,不管《漫长的季节》“爹味”“厌女”的“罪状”是否成立,仅从剧集而言,它无疑算得上是高质量的。 那么,是什么带来了一拨观众对它产生“爹味”“油腻”“厌女”的观感? 这也许真正要追溯的是《漫长的季节》剧本上的得与失。 何以能有充满生命力的浪漫?POST WAVE FILM 从老东北下岗潮开始,一种俄式文学的写实与悲壮从一开始便缓缓展开。 老钢铁厂的白描,仿佛遵循着王兵《铁西区》中的现实影像,众人在轰隆作响的操作间,在巨大的钢铁熔炉边,都在共享同一种即将到来的集体命运。《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2003) 如同世间众人共处在一种难以把握,无法言语的因果中,却依然得面对一天又一天的日常琐屑。 把一生,甚至是几代人的青春奉献给一个看似稳固无比的钢铁厂,而最后面临着被迫的离开,一个人的下岗,意味着难以计数的家庭的悲剧。 而与想象中的不同,剧集从开始的写实风格,一直到最后,走入了极致的浪漫主义色彩。《漫长的季节》就这样达到了多重意义上的“爽感”,而这种设计,也许也同时使它略带遗憾。 且看主角们的结局:彪子死于自己中彩票的那一天,大悲大喜,一开一合,在一路下坡的人生路上突然到达巅峰然后画上句点; 王响混沌半生,终于找到沈墨,问她要一个关于王阳的答案,主创把那点温情留在了这里,王阳是为了救沈墨而死的,并非自杀或他杀; 马德胜在轻微脑梗之后,以一种混不吝的方式道破深藏心底的案子,震惊众人。 这种破落而浪漫的基调,除了建立在一种集体命运之上,也建立在众生难以真正克服的执念之上。 这是这个剧作最终结局触动人心核心的一点,因为人在受苦,往往因为“执相”。 因而也就有了结尾处“向前看,别回头”的力量。 其中,彪子的“执”显得最轻些,或者说, 彪子在没有了执念之后,就这样离开了。 他弄不明白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不知道为什么无法和丽茹经营好婚姻,但看到丽茹的笑容那一刻,他丢下了手里本想用来打人的球拍,他知道自己应该放手。 所以,第二天攥着热乎油条的他想着,不管了,今天又是新的一天。 这一点,王响和他不同,王响的“执”几乎伴随了他的后半生,但存在于王响身上的痛楚也要更深。 王响始终无法释怀儿子王阳的离开,萦绕在他孤独萧瑟的后半生里,他走不出中年丧子的困顿和疑惑,他想要一个答案,这成了他心中的“执”; 最终沈默告诉他,王阳死亡的真相。不是他想象中的谋杀,也不是当初被告知的自杀,而是因为救沈默。 王响半生的痛苦、愤恨、疑惑突然无处安放,执念消散,但半生也已然蹉跎。 同样,对于马德胜来说,在他还是马队的时候,迟迟未破的碎尸案,成了他的心中的“执”。 于是,当脑梗后的马德胜回到警局,昔日的尊严已在众人的注视中渐渐不再时,他道出这状碎尸案的真相,在最落魄处,了却了这桩执念。 所以,《漫长的季节》剧作上的成功,也来源于这种在一切昔日美好都消失殆尽之时,最终迎来一种真正的自我和解之上。 它显然是悲剧式的写法,在这个剧作中,没有谁是真的人生赢家,正如我们所有人,或许都只是在寻找一个答案。 浪漫过后,无法再回到现实POST WAVE FILM 然而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任何剧作都需要遵循人物动机和逻辑的统一。 当然,我们在讨论这些设定问题的时候,已建立在这是一部优质剧作的基础上。 拿二位男性主角来谈。 马德胜为什么对这个案子存在执念? 是因为案子是碎尸案,还是因为对沈墨的共情,还是说对系统的反叛,又或者是几个因素的叠加?其实这里是不够具体的。 那么,什么是具体的? 比如《杀人回忆》的宋康昊,因为不断有少女遇害,而他迟迟无法破这个旧案,这种挫败和无力使他对这个案子,形成了极大的执念。《杀人回忆》(2003) 再说王响,他是如何介入这个案件的? 其实,认真追溯起来也有含糊的部分,他到底对追肇事司机很重视,还是对被撞的人很重视?尽管逻辑上在顺藤摸瓜地推进,但是剧本最后是在追肇事司机,这中间显然有没有交代清楚的部分。 《漫长的季节》的主要角色是三位男士 ,自然的,女性角色并不拥有非常多的重点戏份,这本身无可厚非。 但这是否意味着,帮助推动剧情发生的次要角色只需要完成他们的功能? 拿沈墨这个角色来说,很明显,在本剧作中,她不是主角,只是一个推动主角行为展开的次要角色。 但我们仔细从结尾回望开头,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人物。 但沈墨这一角色,有明显的扁平化的特点。 尽管她身上带着一个严肃的社会事件,拿了命运给出的一副沉重的牌,却只是被扁平地划分为前半程的无助,和后半程的黑化。 简单来说,后半程的沈墨,是真的“杀疯了”,也正因她落下的刀,才有了众角色围绕这桩未了的碎尸案,渡过的半生。 我们在一部国产电视剧很难会看到像沈墨这样一个女孩,在杀死一个成年女性后会将她迅速分尸,这完全超出了一个大一女孩通常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且不论这是否符合常理,在沈默这个角色身上,我们还能有什么样的想象? 好莱坞黑色电影中的蛇蝎美女,从仅仅作为性感的符号,到变成了具有明确反抗意识的主体,经历了大半个世纪。 沈墨的角色定位,一开始很明显是一个被他人的欲望主宰的羔羊,颇有激烈的悲剧色彩。而她的反击,从那一句”该死的是他们“开始,她明显被赋予一种打破权力结构,映照人们的欲望带来的毁灭色彩的功能:继父、继母、港商、殷红…… 但沈墨本身呢?POST WAVE FILM她原本是一个愿意去相信殷红,也同样爱着王阳和弟弟的女孩,拥有着对明天的想象,对生活的希冀,也有着愿意帮助他人的善意。 但当她遭遇冷漠、侵犯、黄谣、背叛,她最终对一切都感到绝望。 尽管人物小传在遵循一种人物个性的统一,但人物的变化也同样重要,到了这里,我们看到了沈默的第一次巨变。 当然,剧作也同样从这里开始,脱离了原本的写实色彩。 只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王阳的死和她息息相关。 王阳为救她而死,也正如她向王响坦白的那样“我的命是他给的”。 为爱牺牲,本就已经是一个极致浪漫的设定。人们几乎只能在文学或影像内容里寻找这样的想象,这就是用浪漫对抗严肃的表征。但这种纯粹而极致的爱没能救赎她,也许是为遗憾之一,后半生她依然只是用尽力气去复仇,没有被安插其他的情节或变化。 我们期待看到这种反抗的形式跳脱一种二元对立的表象,简单来说,我们期待沈墨没有被这样草率地写往她一定会面对的结果。 也许她会有更复杂的心境,也许在难以舍弃的”复仇“心境之外,在她痛苦的下半场人生里,也会因为带着王阳的祝福,而开出一些其他色彩的花朵。 但无论如何,《漫长的季节》能在播出后引发如此多的不同的思考和讨论,也许已完成它作为一个剧集的使命。 作者丨飞檐影像作为媒介的可能性。编辑丨 毛头 排版丨石页「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好 课 & 好 物电影好物 | 原创徽章重磅上新更 多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