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新能源,这座苏南城市拒绝掉队
导语
放话迈入中国万亿俱乐部,并要在产业新赛道上引领长三角,常州的底气何来?
今日免费下载:2023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来源: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
作者:黄莹
要说今年上半年的顶流城市,非山东淄博莫属。持续的烧烤热度,让这座城市一下子打开了在全国的知名度。
但小小烧烤释放的能量远不止于旅游,以淄博为代表的中国典型的工业城市转型的讨论,在此时此地显得更为尖锐。
警惕昙花一现,若要重塑中国工业城市的脊梁,或许还是得回到城市立足的根本——产业。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在中国腰部城市竞逐的“马拉松”中,或许我们可以将目光给向这一位长跑健将——江苏常州。
“以前我们出门都骑霸王龙,现在改骑迅猛龙,电动的。”在Z世代聚集的视频社交平台B站,网友们在一则江苏的文旅宣传视频下网友玩起了关于常州的新梗。
过去三年口罩期间,对于常州的玩梗还停留在“吊州”,缘由是高铁常州北站的站牌灯箱曾经坏过,常州的“常”字的部分偏旁没显示出来。但这也颇有几分自嘲的意味——虽然同处苏南区域,且有“苏锡常”概念的常州,过去多年来,在苏南的地位却略显尴尬,被称为苏锡常的吊车尾,外界一度也有“苏锡无常”的戏虐。
如今,常州新梗的嬗变,倒也凸显了一个闷声干大事的新城市形象。与之相关的是,当地市民的自豪感也自发地外溢了出来。
这座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被誉为中国中小城市典范的苏南明星,在辉煌的高光时刻过后一度长期沉寂,不显山不露水。但今年起,似乎也一改往日低调作风,动作频频。
2023年一开年,常州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提出要成为引领长三角、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今年,常州将满怀豪情迈进GDP万亿之城,GDP万亿绝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如实说。
放话迈入中国万亿俱乐部,并要在产业新赛道上引领长三角,常州的底气何来?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看华东,华东的新能源产业看江苏,江苏的新能源产业看常州。”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曾如此说道。
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根据《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常州与深圳、上海、北京、武汉获评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五大城市,是其中唯一一座二线城市。
《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
不过,角逐“新能源之都”,外界并非没有质疑的声音——“新能源汽车还能有多大市场?”,“赛道拥挤依旧,倾城之力加码,是否是明智之举?”,……
对此,常州也将自己的定位进行了很明晰的界定:“新能源之都”而非“新能源汽车之都”。走出新能源产业链唯电池、唯汽车论的刻板印象,常州致力于打造“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的生态闭环,也成为了全国罕见拥有此闭环的城市。
发电环节,以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为重点发展风光发电产业,集聚了天合光能、亿晶光电、亚玛顿、顺风光电等上市公司。目前产业规模已位居全国前列,尤其是电池片及组件的年产能占到了全国的近10%。
储能,是下一个万亿大市场,在特斯拉宣布在上海新建一座储能超级工厂的消息后,更被各路资本巨头看好。而常州则早已有布局,以溧阳市、金坛区为重点发展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集聚中创新航、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行业头部企业。
输送环节,以溧阳市、钟楼区、经开区为重点发展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集聚了苏文电能、安靠智电等企业;应用环节,以武进区、新北区为重点发展理想汽车、比亚迪、星宇车灯等为代表的整车研发与系统集成、车灯照明等产业集群。
常州各区产业分布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2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已经超50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
此外,不断升温的投资热度也反映了常州这座城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
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观察,根据常州市金融局统计,近两年来,常州市共有47家新能源企业获得私募股权投资超500亿元,各路资本齐聚常州。比如,IDG资本设立国内首支百亿级零碳科技基金,国电投、瑞华控股、云启资本设立新能源主题基金,红杉资本、中金资本、毅达资本、国投创新、小米长江基金纷纷布局新能源标的……
在资本支持下,常州也有了更远大的目标。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25年,产业规模超万亿元,形成1个5000亿元以上、2个1000亿元以上,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争创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02
从“无中生有”到“百舸争流”
如果说“中国新能源看常州”,那常州新能源必定绕不过溧阳和金坛。在动力电池行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江苏,江苏看常州,常州看溧金”,足以可见其业内地位。
而对整个常州来说,两区县累积的认知和实践经验是更为宝贵的财富——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化、市场化已然成为产业升级转型行之有效的路径。循此模式,各区齐头并进,形成了百舸竞争流的局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镶嵌于吴越大地的溧阳市依山傍水,自有一番江南隐者的烟波浩渺。1990年才撤县设市的溧阳,和所有转型中的城镇一样盼望着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而外资无疑是其汲汲以求的硬通货。
自然资源禀赋稀缺,生来没有矿,溧阳却“无中生有”,牢牢把握住锂电产业中游的心脏——“动力电池”。
2010年,惠普电脑的锂电池专用供应商美国波士顿电池公司(Boston Power)正与特斯拉一决高下。为避免直接竞争,波士顿电池选择将工厂拓展到中国大陆,溧阳成了其画圈的第一站,亚洲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就此诞生,这比特斯拉在大陆建厂早了近十年。
打败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溧阳这座小县城何以为这家跨国企业青睐?
波士顿电池的美国创始人Christina Lampe-Onnerud在采访中曾坦言自己进行产业转移和扩张的三个因素:市场,政府服务,资金。溧阳政府也“投其所好”,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落地溧阳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之初,波士顿电池便获得了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的A轮投资和可观的政府补贴。2011年10月作出投资决定,11月注册成立波士顿电池江苏公司,12月厂房正式开工——创下了溧阳有史以来最快的投资速度,实现了境内境外资本的双向循环的同时,还盘活了资金实现投产。
而为了能让波士顿电池能边生产边建设,溧阳市为其所在的产业园区划出首期120亩土地用于项目建设,首期项目仅1年多时间就完成建设与达产,比国际竞争对手整整领先了2年。
溧阳与宁德时代的牵手则顺理成章。2013年,宁杭甬、厦深铁路连通,本来偏僻的溧阳可以直通宁德 。三年后,宁德时代投资的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溧阳注册,宁德时代曾毓群董事长放言:要把溧阳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
龙头企业的雄心也给了更多上下游企业筑巢溧阳的信心。短短数年,溧阳以江苏时代、上汽集团为龙头,集聚了璞泰来、北星新材料、科达利、紫宸等国内知名动力(储能)电池全产业链项目6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900亿元。
“先抓龙头心脏,后吸引相关企业形成新能源产业闭环。”溧阳的这一模式在金坛和其他区得到了强化和延伸。
2015年才正式撤市设区,常州金坛区在新能源拓荒的历史比溧阳还要短。但是兵贵神速,就是这一年开始,金坛区充分吸取溧阳的经验,搭上了新能源的顺风车。
不过,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注意到,金坛区也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新的路径——政府投资。
2015年,中航锂电(洛阳)主攻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商用车市场上供不应求、风光无限,早就看好新能源的金坛区政府一次性投入28个亿引进子公司。然而2017年开始,由于国家补贴政策和市场的变化,中航锂电装机量呈现断崖式下跌,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金坛区此刻果断出手,顺势接盘取得了中航锂电(江苏)的控制权,完美诠释了“生恩不如养恩大,养育之恩大于天”。去年10月,中创新航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为常州历年来融资额最大的IPO项目。
从濒临破产到风光上市,这家新能源企业的起落史也使其背后的“伯乐”金坛区浮出水面。
伯乐相马、入股加码。相似的传奇故事还发生在蜂巢能源和理想汽车的身上。
2018年蜂巢能源从长城汽车独立,金坛区成为其筑巢孵化地。此后蜂巢率先推出了世界首款无钴材料电池,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市占率冲至全球第十。
2015年,常州武进产业基金率先入局新能源汽车大战,以7.8亿元参投了理想汽车的A轮融资,理想汽车第一座整车自建工厂在常州拔地而起。在近年硝烟弥漫的新能源汽车战中,理想能够毫发无损,成为造车新势力中耀眼的明星,离不开其常州的智能制造基地的强势支撑。
在常州其他区,围绕建设新能源之都“补链、强链、延链“的布局在金坛和溧阳的示范下显得水到渠成。2019年,比亚迪整车项目在常州高新区落户,推动全方位“链式”布局,同时带动弗吉亚、泰瑞电子、大成精密机械等零部件配套商落户,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处处点火,遍地开花,新能源产业集群效应在全市的高能迸发,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型蜕变,是新能源企业和常州的双向奔赴。
“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带动发展了一条较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2021年,时任金坛区委书记、现常州市副市长狄志强在一场座谈会上如此表示。
这是一个低调的说法。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生于常州、长于常州、与常州共呼吸的本地人的话,或许更能体会“无心”和“短短数年”两个字眼的真实内涵——世纪之交后二十年的苦心孤诣、提前布局,成就了今日的常州。
地属长江下游平原,京杭大运河在常州穿城而过。龚自珍曾赞叹:“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苏东坡择之为终老之地。大江东去,分分合合,八邑名都,新中国建设后仅剩一子落于常州。
在人口和地理面积上,常州就是个先天的“袖珍儿”,均远低于同类型的周边兄弟城市,但是其奋斗的自强基因让这一手弱牌却越打越好。
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注意到,上个世纪80年代,常州是全国闻名的“工业明星城市”,用仅占江苏4%左右的土地面积一度创造了全省一半的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
费孝通老先生提出“苏南模式”的概念后,“苏锡常”三座吴语城市就此有了更紧密的捆绑。外向型经济年代,苏锡常纷纷转变经济增长模式。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新两国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弹指间,苏州开始让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
2000年左右,“苏锡无常”成为了盘旋在这座城市上空的紧箍咒。2001年,苏州、无锡的GDP分别为1760.28亿元和1360.11亿元,而常州为672.90亿元,仅为苏州的1/3和无锡的1/2左右。
但迷茫过后,常州从未放弃过应有的努力,直面、总结、改进是最好的路径。
2010年前后,常州开始实施“十大产业链”政策,以此推动新兴产业实现裂变式发展。
此后,常州以“一核八园”为载体建设国家创新科技园区。“一核”指常州科教城,“八园”指创意、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风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等八大新兴产业专题园区,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希望将“常州制造”转型为“常州智造”。
常州“一核八园”规划
在当时,这样的规划实际上也会受到一些质疑,认为有广撒网的嫌疑,从效率角度看是不是会落入“既要又要”的陷阱?
不过,回过头来看,十大产业链的进化趋势恰为新能源之都的建设打好了产业集群的基础,譬如光伏这些在新技术当下都已经被新能源闭环一网打尽,实现了滚雪球式的发展。
理想照耀现实,建设新能源之都让城市竞逐的聚光灯汇聚于这座龙城之上,璀璨而熠熠生辉。但那些曾在挫败中面临的审问和逼视,日复一日沉默中的坚守和努力,更加奏响独属于常州的命运交响曲。
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城市转型,路阻且长,以二十年之沉浮重回苏锡常都市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常州经验无疑给予更多中国城市以无限希望。
推荐阅读:
1、优衣库盯上辣妹腰
——END——
【PS:点击详情可查看内容】
点击微信小程序👉:"报告搜一搜";免费下载各行业研究报告pdf和word、可视数据、学习资料。提供研究报告、市场研究报告、行业报告、行业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市场调查报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