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帝都放养孩子,四年级了我后悔了吗?
我带二宝的时候,大宝时常会来一些“神助攻”。
有几次,二宝不好好吃饭、不想睡觉时,我的威逼利诱、千言万语,都比不过哥哥轻描淡写的几句话:
“敦敦,今天的饭好好吃,你和哥哥一样自己吃吧!”“敦敦,天黑该睡觉了,看哥哥也要睡了。”
简单几句话,仿佛有什么魔力,二宝听完,立马乖乖照做。
为此,我曾万分感慨:要想二胎烦恼少,搞定老大差不了!
如今,大宝10岁,二宝3岁,我觉得自己已经慢慢习惯了大宝的“助攻”。
但前两天,在给二宝读绘本时,大宝在一旁的“补充说明”,还是把我感动到了。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我心中的“普娃”大宝,四年级了简历依然很空白,但已经长成了不普通的模样。
今天,借着大宝给我的灵感,和大家聊聊放养“普娃”这些年,我的几点感悟和收获。
阅读:为孩子铺上底色
我上面提到的、给二宝读的那本绘本是《没错,我看到一只鼹鼠》。
里面的大象、蚂蚁、蜗牛、豹子、蜘蛛、变色龙、蝙蝠,都看到了同一只鼹鼠,但在他们眼中,鼹鼠的样子却千差万别。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个故事很好懂:人总是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如果拥有了换个视角看问题的能力,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
结果,没想到,大宝把这个故事讲出了“花样”:
蜘蛛为什么说它能看到很多鼹鼠?因为作者搞错啦!
通过大宝的讲解,我明白了作者错在了哪里:
蜘蛛虽然有很多眼睛,但是视力并不算好,它们最大的一双眼睛负责看前方,剩下的眼睛主要负责周围视觉和运动检测,基本不会把一个物体看成很多个。
“而且蜘蛛一般都有八只眼睛,或者六只,怎么会长五只眼睛呢?”
——by大宝
蜘蛛:怪我咯?
又比如:为什么蝙蝠倒挂着?
“因为它们的腿虽然握力很强,但腿上都是软骨,所以是没有办法站起来的。”
再比如:为什么变色龙能看见两只鼹鼠?
“因为变色龙的两只眼睛可以独立活动!它们不用转头就可以同时看两个不同的方向,一边观察环境,一边盯着猎物!”
最后,是戴着眼镜登场的鼹鼠,大宝指着“什么也没看到”几个字,认真地说:“因为鼹鼠生存在地底,平时不用眼睛,所以视力很差。”
一本讲道理的绘本书,被他生生讲成了科普书,那一刻,我只有两个感受:
我儿真可爱;
这些年的书,真是一本都没有白读啊!
同学们都知道,大宝一直是爱读书的“小书虫”。
他7、8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带他开始了亲子共读,从童话故事、科普读物,一直读到纯文字的经典,激发了他的阅读兴趣。
到幼儿园大班的时候,他已经顺利地过渡到了独立阅读。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他尝试阅读更多种类的书籍,历史、科普、科技类的书,都是他的菜。
不过,从前我也有隐隐地担忧,担心他的阅读“太浅了”“太表面”了。
但是,随着大宝长大,我发现他在阅读时,是有自己的思考的,这次的“绘本秒变科普书”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已经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开始有深度地去思考,而且这种思考是具有逻辑性和批判性的。
这就是深度阅读的力量。
尤其是我之前总是提起的“非虚构阅读”,在提升孩子的词汇量、拓宽知识面、提升分析能力、打造逻辑思维、提高信息整理能力,乃至指引今后的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都能提供极大的帮助。
因为在非虚构阅读上的积累,大宝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多样,他的思维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他不再被动吸收外界的信息和知识,开始有意识地解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当然很重要,但激进和超前的学习方式永远是不适合普娃的。
我相信,当孩子通过阅读学会了主动获取知识、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之后,内在潜力会被逐渐激发。
这种内在潜力,正是孩子可以持续学习、不断进步的“隐藏力量”。
通识:让孩子地基稳固
相对于那些存在于传说中的“天牛”,大部分孩子,其实都是“普娃”。
不过,我们要相信,普通,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通过成长,慢慢进步。
被誉为“中国民间智库的拓荒者”,也是中国咨询顾问界标杆人物的王志纲老师曾对孩子的成长提出3点建议:
1.父母亲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分,不要让孩子成为什么都具备的通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
2.重视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兴趣是与天分联合在一起的,要把兴趣给他找到。
3.向”一专多能“发展。保证发展孩子的长板后,再补充其他的通识知识。
总结起来,大概是两个方面,一是发展天赋和兴趣带来的“长板”,二是重视通识教育,让“地基”更夯实。
如何发展“长板”?
我们这一代家长,大多是在“木桶原理”的观念下长大的,所以很怕孩子出现“短板”。
木桶想要盛满水
必须每块木板都平齐且没有破损
但现实是,我们早已从“短板时代”,走向了“长板时代”,相比行行通,行行松,在特定领域具备超越其他人的知识和能力更有价值。
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就是去发现孩子天分和兴趣,并帮助他们去强化、完善,尽可能让孩子成为一名“专才”。
记得之前和大家聊天赋,被问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发现孩子的天赋?我家孩子好像啥也不擅长......
我觉得,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天赋,而是他们的优点被父母忽视了:
很多喜欢乐高的孩子,长大成为了有成就感的建筑师;
爱好涂鸦的孩子,长大后成了漫画师;
好动活跃的孩子,可能学习不好,但是却擅长舞蹈和运动……
比如小时候被诊断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多动症(ADHD)的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如果他的父母只是盯着他的短板(ADHD)使劲,哪会有他后来奥运会上23金3银2铜的成就?
相反,下面这份得到了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中国船舶官方账号点赞评论的初中生手稿,在他妈妈眼里只能算是“乱画”“天马行空(瞎)想”……
英国教育学家肯·罗宾逊爵士曾说:
许多人回顾他们的整个人生,感受不到他们的天赋是什么,不是他们没有,而是现在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使许多人远离了自身的天赋。
因此,为人父母,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
发现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天赋,陪伴他、引导他、激励他通过努力,借由天赋过上有成就感的生活。
普娃的天赋的确很难发现,如果暂时没有发现他的长板,那就先夯实他的“地基”,又宽又厚的那种。
我说的地基,指的是通识教育。
写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想到了一个人:董宇辉。
董宇辉曾经是一名彻彻底底的普娃:小时候,他花了一个星期也没有把elephant背下来;上了大学,他说英语还带着一口浓重的陕西口音。
他能成为新东方的英语教研负责人,靠的都是勤学苦练这种“笨功夫”。
去年夏天,普普通通的董宇辉,火了。
各大短视频平台、微博、朋友圈,目之所及的地方都能看到他。
作为英语老师,他离开讲台走进直播间,一边直播,一边给客户讲“pot pan wok”的区别,讲牛排生切的地道表达是“original cutting”,偶尔还会背几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如果他只会这些,估计网友们不会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英语老师嘛,讲英语还不是信手拈来?
但多看几分钟他的直播,就会发现他不仅教英语,还谈哲学、讲历史,偶尔畅聊人生理想。
卖鲥鱼时,他讲张爱玲的“三恨”;卖地球仪时,他谈“人类的渺小”;卖《博物大百科》时,他感叹“人与自然的亲密”……
是什么让董宇辉能够“张口就是三餐四季、纸短情长”、出口成章?
答:是持续努力,是一年30-50本书的阅读量,是从不曾放弃的通识的积累。
让我欣喜的是,大宝这些年让我明显感觉到,他的基础打得很广很牢。
除了给二宝讲书时的神来之笔,还有很多时刻(尤其是日常生活聊天中),他总能够旁征博引,言之有物。
吃蛋糕的时候,他讲提拉米苏的故事;看到汽车,他讲福特汽车的流水线制造;给妹妹讲鲲的故事、路灯的起源……总之,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历史文学甚至经济知识,他总是一边讲,一边嘲笑我:妈妈,你这都不知道?
我:……
尤其是前几天,他突然深沉地问我:怎么女人可以这么坏?
我:?
然后他就引用了一大段《十日谈》里的原文,具体描述了书中女人的坏和阴险,震惊了我整个周末。
不过震惊之余,我还是欣慰更多,欣慰他为自己找到了阅读这一爱好,而读书,又能让他看到广阔的世界,储备大量的知识,筑牢自己的”堤坝“。
有一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相信,无论是不是普通的孩子,知识和勤奋对每个人都是最公平的。
某一项天赋、兴趣,带给孩子的,是脱颖而出、可以傍身的一技之长;而知识的积累,则是他们藏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底蕴和能力。
等待:在一旁静待花开
刚到科孚岛时,女主路易莎因为压力太大,几个孩子又不省心,短暂崩溃过一次。
她被孩子们气到夺门而出。
但没想到的是,在她“出走”的这段时间里,四个儿女开了一个“反思会”,每个人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拉里不再“两耳不闻家务事”,而是一起床就帮妈妈打水,准备做饭。
为了不吵到大哥、让大哥安心创作,莱斯利接受玛格的建议,去远一点的地方打猎。
连小儿子格里,也学会把“新朋友”(各种动物)装进笼子里,不再满屋子乱丢。
这时,路易莎才明白,不是孩子变得越来越不懂事,而是自己没有给他们留下足够的变勤快、变独立、变成熟的空间。
于是,她不再独自背负所有压力,而是时不时放宽心,做个“懒妈妈”。
当然,路易莎的“懒”,是身懒心不懒,她身上独立、坚强、有同理心、热爱生活等优秀品质,仍然在时刻影响着孩子们。
当她放开手后,每一个孩子都慢慢在这座小岛上,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和心灵归属。
最重要的是,在静静“等待花开”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宝真的靠自己,冒出了很多“嫩芽”:
内驱力渐渐显露,自己自律自学,我几乎完全放手他的校内学习,他自己独立搞定;
大量广泛的阅读、必要的思维训练、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他的基础很夯实,学习力足够;
坚持练习跆拳道的过程中,他在行动中保持韧性的能力令全家人惊叹;
身体素质方面,他也因为跆拳道,再也不是众多教练口中“空有大高个、没有运动天赋”的“运动渣”了……
蓝方大宝,淡定飞踢~
我知道,大宝现在所有的表现,其实都算不上世俗意义上的“牛娃”(尤其是青春期来了之后,我都能想象到未来会有多少崩溃瞬间)。
但我相信我的孩子,他的起起伏伏,只是因为暂时遇到了问题。
在人生跑道上,他已经具备了一名长跑“种子选手”的基本素质。
相信未来他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节奏,轻快而坚定地奔跑下去,直到终点。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学学绘本《The Carrot Seed》(还记得这本书的同学一定是真爱,我在6年前和大家分享过)里面的小男孩——
不要在意周边杂乱的声音,只要记得按时拔杂草浇水,剩下的,交给种子本身。
相信孩子并非“终将平凡”,每一颗种子,都在等待独属于自己的绽放时刻。
注:文章部分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周国平《教育生态中的变与不变》
2. 《The Carrot Seed 》,Ruth Krauss & Crockett Johnson
3. 《异类》,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2014
4.《发现天赋的15个训练方法》,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2017
5.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中国家长,在学习困难门诊学会“躺平”|谷雨》
6.《棉花糖实验——自控力养成圣经》,沃尔特·米歇尔,2016
听说二胎妈妈都在后悔生了老大,庆幸这件事坚持6年没放弃,终于看到花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